溫尼科特對兒童心理學的主要貢獻

2020-12-06 聽雪心理

想來也是件很有意味的事情,關於兒童心理學貢獻最大的兩個人物安娜弗洛伊德和溫尼科特,一個終生沒有結婚,一個自己沒有孩子。他們都對研究兒童心理學很感興趣,這也充分印證了一句話:人的一生追求兩樣東西,一個是自己從來沒擁有過的,一個是曾經擁有後來又失去的。

溫尼克特曾經是英國精神分析協會的主席,二戰期間被政府指派去兒童避難所工作,這一工作就是很多年。有人對這一階段溫尼科特的工作做過統計,發現他在這段時間直接幫助了64000對母嬰,這個數字真的是非常龐大。他說過嬰兒不是獨立存在的,當我們看到一個嬰兒,就一定會同時看到他的媽媽。他在兒童醫院工作40年,研究兒童的心理學。這對英國的兒童來說是一件十分幸運的事情。他們在診治生理疾病的同時,也得到了心理上最大限度的關照。溫尼科特在兒童心理學領域提出了幾個具有影響的理論:

一、假性自體和真性自體

假性自體就是一個包裹在真性自體外面的一個殼,這個殼說明他生活的環境有危險,這樣可以保護自己。假性自體的孩子表現為討好、過於內向、刻板僵化、過於乖巧或者八面玲瓏。這樣的人往往缺乏安全感,對別人不信任。真性自體就是真實的自己,有能力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和需要,不會過於壓抑自己去迎合別人。

二、過渡性客體:

隨著嬰兒的長大,媽媽對他的注意力會漸漸變少,照顧會變得不夠及時。這時孩子的安全感是降低的,當他發現自己無法控制媽媽,往往會開始吮吸自己的手指。因為在早期記憶裡吃是和媽媽聯接在一起的,這樣就好像和媽媽在一起而感到安全和溫暖。手指就是嬰兒過渡性客體的 雛形,真正的過渡性客體是介於嬰兒和媽媽之間的一個東西,比如一個絨毛玩具或者別的什麼東西。我們常常會看到嬰兒拿著玩具在摔打,他是在練習控制,控制會讓人感到安全。即使是成人,在戀愛中也往往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去控制對方以試探是否安全。

一般情況下當幼兒能夠對自己的身體實現完全控制時,他往往不再需要過渡性客體。如果父母是控制類型的人,孩子自己需要表達控制的需求便無法得到滿足,這時他可能會摔打玩具或者破壞一些東西以實現控制。如果環境不允許他這樣做,這部分心理需要會壓抑在潛意識,長大後他很可能去控制別人,否則便會覺得痛苦且缺少安全感。過渡性客體還有一個情緒梳理與釋放的功能,榮格在童年時期有一個鉛筆盒,裡面裝滿了一些自己收集的小東西。每天他都會爬上二樓去獨自欣賞,自己度過一段時光……長大後他成了心理學家,有獨立自主空間的孩子不可小覷。

三、抱持性環境

這有兩個含義,一是滿足嬰幼兒全能感的需要,二是在他經歷挫折的時候給予保護。嬰兒在生命初期得到很好照顧的時候,以為自己是全能的,自己可以主宰一切,他餓的時候有奶吃,不舒服的還是有人侍侯。漸漸長大以後,孩子會在遊戲中說我是世界之王,或者是孫悟空之類的話。這時如果父母能夠支持和認同他這種感覺,會為他的自戀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就是弗洛伊德說的「自幼享受充分母愛的人一生充滿自信」。在後來的生活中他遇到挫折的時候,父母只是提供他需要的保護和安撫就可以,不要去否定和嘲笑他曾經是「世界之王」的豪言壯語,這樣不僅會保護孩子的自尊,而且他心裡會悄悄得到整合。

四、足夠好的媽媽和恰到好處的挫折

這是溫尼科特最著名的概念——good enough mother. 因為翻譯為足夠好的媽媽容易導致誤解,所以這個概念後來被國內的曾奇峰老師修正為60分的媽媽。如果完美無缺的媽媽是100分,壞媽媽是0分,60分的媽媽剛剛好。如果一個嬰兒在沒有人情況下爬到一個高的地方,然後他感到恐懼和絕望而大哭。三種媽媽的表現是這樣的,壞媽媽是一直都沒有出現,孩子因極度恐懼導致心理創傷,完美的媽媽會時刻盯著嬰兒,在他沒感到恐懼的時候就把他抱下來,嬰兒喪失了自己 體驗焦慮和恐懼的機會。60分的媽媽則在嬰兒感到極度恐懼並且要達到絕望的時候把他抱下來了,讓他重新體會到安全。這樣嬰兒體驗到了關於安全與危險的經歷,也體驗到自己失望的情緒,但是沒有絕望。如果孩子反覆得到這樣的經驗會發展出這樣的信念:在我最糟糕的時候一定會有人來幫助我,這會成為內心強大的一種力量得以保存。完美的媽媽照顧出來的孩子在人格上往往弱不禁風,得人格障礙或精神分裂的可能非常大。因為她追求完美,常常會襯託、尋找孩子或者別人的不完美進行指責,對她身邊的人是不公平的。

五、母嬰間隙

這是一個很小的距離,不但在母嬰之間,而且在孩子與家庭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都應該有一個間隙。每個人都應該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這樣從能夠有創造性。這種小小的距離是一個絕對信任的體驗。具體地說如果爸爸媽媽對孩子沒有基本的信任,他們可能想要二十四小時監視和控制孩子。這個間隙就沒有了,孩子就會有被吞噬的感覺。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為每一個人在沒有外界強制的控制下,會自動選擇被主流社會所認可。如果父母對孩子有這個基本的信任,孩子得到自由的話,除了非常特殊的情況,孩子一定會走正。溫尼科特認為人與人之間的間隙是信任的結果,它可以直接帶來創造性的生活。

孩子的心靈是一張白紙,你隨便畫,只是畫完後無法修改。

(完)

相關焦點

  • 幼兒教師資格證:兒童心理發展理論的主要流派
    兒童心理發展理論的主要流派是《幼兒園保教知識與能力》裡考察的重點,全國教師資格證考試網根據考試大綱為廣大考生整理推薦兒童心理發展理論主要流派的相關知識點,希望對考生備考有所幫助。
  • 兒童發展理論主要流派
    兒童發展理論主要流派 http://www.hteacher.net 2020-08-31 14:08 中國教師資格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彭麗媛看望特多智障兒童 贈送熊貓玩具(組圖)
    彭麗媛參觀特多智障兒童協會,並與特多兒童親切互動。她對演員們說,上世紀80年代,特多鋼鼓樂隊訪問中國,給中國觀眾帶去了獨特的藝術享受。歡迎你們今後再去中國演出,希望中特友誼就像美妙的音樂長久流傳。  當地時間5月31日,習近平夫婦抵達特多機場時,習近平也同在場歡迎他們的特多國家鋼鼓樂隊鼓手們一起敲擊鋼鼓。
  • 不讀心也不催眠,心理學究竟學什麼?
    Physiological Psychology 生理心理學主要研究大腦和行為之間的關係,該專業課程設置包括心理學高級寫作、生物心理學、生物學 II、認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普通心理學、心理學史、精神病理學、統計學和人類動物等。
  • 心理學上是如何解決兒童抑鬱問題的?催眠療法也是心理諮詢嗎?
    根據調查,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問題主要來自於原生家庭的問題,家庭方面帶來的壓力是他們以現有的智力和心理尚不足以面對和承擔的,尤其是心智發展尚不成熟的兒童。而面對這種兒童青少年無法應付的問題時,很容易形成心理方面的障礙,久而久之形成心理疾病,這裡面典型一個病症就是抑鬱症。越來越多的兒童患上抑鬱,催眠是否能幫助其解決問題呢?
  • 從教育學心理學角度看《心靈捕手》:我們怎麼轉化問題兒童
    很想依照職業的思維慣性,從心理學與教育學的角度來分析一下此片的現實意義,這是我一刷二刷後放不下的執念。 影片最吸引人的是——滿口髒話、襲警、偷竊、鬥毆的小混混威爾是如何逆轉,實現金不換的「浪子回頭」。都知道這是個高難度的命題,好在影片給出了充分的,不含糊的線索與答案,邏輯分明,合情合理,能服人。
  • 考研:心理學考研的3大方向,及心理學專業學碩與專碩的具體差別
    關於心理學考研的大方向,主要有三個:即基礎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以及應用心理學。1.基礎心理學既然是基礎心理學,那麼研究的就是心理學學科體系中最基礎的,也是不可缺少,需要具備一定的研究實驗能力,同時實驗設計和操作能力、論文撰寫能力也需要具備,主要涉及的內容是腦電、認知和眼動學。
  • 機能心理學的美國先驅:詹姆斯與霍爾
    在詹姆斯看來,意識流主要有以下五個特點: 每一種思想或思想狀態都是個人意識的一個部分,人的思想意識是個人私有的,構成了自己的獨有世界。 意識是常變的,在個人意識的範圍內,意識的狀態是經常變化的。每種特殊的意識狀態只能出現一次,不能復返。 意識是連續不斷的。
  • 筆記|C1 之二、心理學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優缺點
    二、主要的研究方法(簡述心理學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優缺點)(一)觀察法觀察法 是在自然條件下,對表現心理現象的外部活動進行有系統、有計劃地觀察,從中發現心理現象產生和發展的規律性。這種方法叫觀察法或自然觀察法。觀察者效應 指被觀察者由於意識到自己被觀察而引起的行為上的改變。
  • 心理學理論之弗洛伊德人格理論
    弗洛伊德是心理學史上第一個對人格進行全面而深刻研究的心理學家,他的「人格三結構」理論是第一個完整的人格理論。他不僅注意到了人格的多層次性,而且率先提出了人格中的欲望、動機等非理性的無意識因素的存在和影響,這大大豐富了心理學的研究內容。他的研究深入了人的內心世界,直面了人性的真實,這比以往的心理學對人的內心世界的認識更深刻。「人格三結構」理論的提出標誌著西方人格心理學的開始。
  • 價值10餘萬的殘疾兒童戶外康復遊樂設備落戶興山特校
    12月11日,興山特校操場上孩子們口中的「城堡」,其實是價值10萬餘元的殘疾兒童戶外康復遊樂設備。這是由縣殘聯通過詢價採購後,安裝於縣特校,供特校殘障孩子及在旁邊的弘仁醫院做康復的學齡前兒童共同使用。通過這個遊樂設施,巧妙的將跑、鑽、爬、攀、滑、翻、滾等功能性動作融於兒童的遊樂之中,既鍛鍊孩子們的平衡、獨立協調和創造能力,也幫助孩子們樹立自我保護意識。滿足殘障兒童的戶外康復需要。
  • 伯基特淋巴瘤在兒童身上高發的疾病,起病快,發現後需及時治療
    導語:相信大家很多人對伯基特淋巴瘤並沒有什麼了解,甚至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這種疾病,其實這是一種造血組織的惡性腫瘤疾病。一旦我們患上伯基特淋巴瘤後,對於自身的生命和健康都有著非常大的威脅。這種疾病兒童和青少年患病的人數是最多的,一旦患病後,一定要及時治療,如果不能及時的控制好後,後果很嚴重,而伯基特淋巴瘤是比較難治療的,必須及時認清它。
  • ...局面貢獻智慧和力量——甘肅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第三屆理事會議...
    為開創全省婦女兒童公益慈善事業新局面貢獻智慧和力量——甘肅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第三屆理事會議圓滿召開 2020-11-20 10: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題集|14 心理學流派主要觀點;魯利亞的機能系統說;自我概念的功能...
    心理學流派主要觀點人本主義是在反對精神分析與行為主義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學派,它強調人的自由意志和自我實現,反對精神分析過於強調無意識和行為主義對意識研究的忽視。構造主義學派主張心理學應該研究人們的直接經驗即意識,並把人的經驗分為感覺、意象和激情三種元素,其他所有複雜的心理現象都是由這些元素構成。
  • 【心理健康】父母必知的十大教育兒童心理學原理
    >兒童心理學原理01羅森塔爾效應 後來,心理學專家專門對其進行了一項試驗,即用兩年時間,專家找工人個別談話兩萬餘人次,規定在談話過程中,要耐心傾聽工人對廠方的各種意見和不滿。這一談話試驗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結果:霍桑工廠的產值大幅度提高。孩子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有困惑或者不滿,但又不能充分地表達出來。
  • 技術精深|朱曉剛·精神分析自體心理學工作坊
    自體心理學認為:人性中的自戀需要是人類的本性,是一種自我珍惜的主要感受,它與自我心理學、客體關係理論密切相關,其發展正引領著當代精神分析理論和實踐的方向造成這樣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各派對症狀形成的病因學觀點不同。簡言之,自體心理學認為:因為早年感受到自體客體體驗環境的缺乏而形成了適應於此的自體保護機制(類似防禦機制的概念),但這種機制卻反而成為了之後自體進一步發展和實現的障礙。
  • 花開西陵·益起行 I「四點半·益兒藝」兒童情商才藝公益特訓營...
    花開西陵·益起行 I「四點半·益兒藝」兒童情商才藝公益特訓營招募營員啦!針對這些情況,為了幫助留守兒童養成良好的性格品質、增強心理適應能力、激發內在動力、維護心理健康;在宜昌市西陵區婦聯主辦之下,幸福家心理健康諮詢服務中心組織此次活動:「四點半·益兒藝」--兒童情商才藝公益特訓營項目。
  • 教育心理學知識點總結(上)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學概述第一節 基本內涵研究對象&內容:教育心理學是研究教育教學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 是應用心理學的一種,同時又是教育學和心理學的交叉學科。 學習心理是教育心理學的核心。
  • 發展心理學:談談那位認為環境決定一切的華生同學
    華生——美國心理學家,是心理學流派中行為主義的創始人。上一篇我們聊了精神分析醫生埃裡克森有關發展心理學的一些觀點。今天,我們就來探尋一下上面這位華生大帥哥在發展心理學中的故事吧!既然作為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那麼華生面對心理學到底該研究什麼的問題的回答:行為。華生將心理和意識都歸為行為的一方,認為各種心理現象都是行為產生的組成元素或方面。
  • 聚焦心理學分析,心理學專業是什麼...
    2 認知腦神經科學 這個方向主要探討的是認知歷程的生物學基礎,比較屬於交叉學科,結合了很多學科的知識來研究大腦裡面到底是怎麼活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