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閱讀的多維向度

2020-12-17 中國日報網

「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人們耳熟能詳。它或被用來證明文學文本意指的不確定性和意蘊的豐富性,所以不同的人能讀出不同的意思,闡釋綿延不絕;或被用來印證讀者理解文本的差異性,因為受教育、環境、年齡、性別、閱歷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讀者們的閱讀能力、水平、趣味千差萬別,即使面對同一個文本,他們也會產生不同的理解。

個體不同帶來閱讀空間差異

如果僅從字面看,「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似乎暗示,一個讀者眼中,就只有一個哈姆雷特。然而,維吉尼亞·伍爾夫在談到自己閱讀《哈姆雷特》的體會時曾說,她少年時就讀《哈姆雷特》,後來又多次閱讀,卻是常讀常新,人生的不同階段對這部經典的理解都有不同,心中的哈姆雷特形象也有變化。這樣,她的眼中就不止一個哈姆雷特了。那麼,一個讀者眼中,到底有多少個哈姆雷特?

伍爾夫的閱讀體驗,絕不是孤例。關於閱讀,中國古人張潮曾有一個絕妙的比喻:「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因閱歷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張潮的話與伍爾夫的閱讀體驗相互印證,闡明了一個道理:人生閱歷的不同,會帶來不同的閱讀體驗,對文本形成不同的把握方式,產生不同的理解。有這樣閱讀體驗的人,絕不在少數。小時候我們看《西遊記》,鍾情的只是孫悟空降妖伏魔的故事;長大後再讀,對唐僧的慈、八戒的憨、沙僧的直,以及師徒四人的情誼,就多了些體會。以後再讀,對天庭與西天、神仙與妖魔的關係又會有不同的體味。在自我的成長以及成長中的反覆閱讀中,對孫悟空的形象以及一系列人物的形象,還有對小說內涵的理解,都在變化、豐富和深入。不止《西遊記》,許多文學經典閱讀,都帶給我們這樣的體驗。看來,一個讀者眼中,真的不止一個哈姆雷特。

視野生長引發閱讀時間差異

如果說「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凸顯了讀者個體之間的差異性,是一種空間向度的閱讀差異的話,那麼順著張潮的話,我們則發現了閱讀差異存在的另一向度——時間的或者說歷時的向度。歷時向度的閱讀差異為什麼會存在?因為人的「理解視野」是生長的。「閱歷」其實構成了闡釋學所說的理解視野的「先在結構」,自我成長帶來閱歷的豐富,閱歷豐富使這個先在結構更加豐富或者發生變化,先在結構的豐富、變化最終使理解視野擴大、加深或者變化。這樣,即使閱讀同一文本,不同生長階段的理解視野也會形成不同的閱讀體驗,閱讀在歷時層面的差異性就出現了。一個讀者眼中之所以會有不止一個哈姆雷特,就是因為自身的理解視野的生長。而到底有多少個哈姆雷特,則要看他或她形成了多少個層面的理解視野,又讀了多少次劇作。

當然,這種閱讀差異產生的重要客觀條件是,文學文本本身意蘊豐富。張潮將讀書比作賞月,其實文學文本似月終究非月。月,因為是物質性存在,亙古如一,文學文本則是合法地標舉虛構性的符號結構體,它的意蘊往往非常豐富、複雜和不確定。所以,不同人生階段的賞月,是生長了的或者變化了的理解視野對「月」這一個本身不變的對象的把握。而讀書特別是文學閱讀,則是對前述的符號結構體的把握,或者說從這個符號結構體中再生產、再創造出意義。當然,因為是作者首先創造出熔鑄了自己意圖的這個符號結構體,所以它只能是在此基礎上的再創造。因此,讀書或者說文學閱讀,與其說是像賞月,不如說更像佛家所說的「因指見月」,文本如「指」,發揮了登岸之筏的引渡功能,承載讀者抵達如「月」的意義彼岸。而不管有多少次登岸,都必須乘坐此筏。因此,儘管我們承認閱讀體驗的差異性,重視讀者的主動性與創造性,但絕不否認這種差異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是為文學文本的特殊結構這一客觀基礎所限定與制約著的。

當然,也存在意蘊單薄、貧乏的「文學」文本,如某些網絡小說。不得不承認,這樣的文本是很難產生差異化的閱讀理解的。但是,閱讀差異的歷時性會以另一種形式表現出來,那就是人們原來很喜歡這樣的小說,但是閱歷增長了,讀的「書」多了,再讀這樣的小說就會索然無味、頹然放棄,轉而渴望讀到新的、更好看的小說。古人說,「觀千劍而後識器」,就是這個道理。

真摯情感確保意義連續傳達

值得注意的是,在當下的理論語境中,還存在著某些走得如此之遠以至於幾乎無視文學文本這一客觀基礎的閱讀與闡釋。張江曾經舉例說,同樣是閱讀《哈姆雷特》,有一位女性主義理論家肖瓦爾特,她看到的卻只有奧菲利亞,心心念念地只是「解放奧菲利亞,或者讓她成為悲劇的中心」(張江《強制闡釋論》)。這樣一來,一位讀者眼中,一個哈姆雷特也沒有了。

應該怎樣看待這樣的閱讀和闡釋呢?「強制闡釋」批判者認為,這樣的閱讀與闡釋理論先行,立場前置,罔顧原文,是一種「不道德的」闡釋。其實,如果這種闡釋只是普通讀者表達自己的一種見解,倒也不失為有趣的洞見。但問題在於,這是一位理論家的理論認識,並不會滿足於作為有趣的洞見而存在,而是要憑藉自身的「科學性」(哪怕她或他是反科學主義的)去建構或爭奪話語權。強制闡釋之所以是強制闡釋,就在於它明明已經脫離了文學文本這一科學性的客觀基礎,卻非要說自己比別人更有道理,並要求他人接受。因此,它也的確難以洗刷「不道德的」嫌疑。

強制闡釋的問題還在於,它是以非文學閱讀的方式來處理文學文本的。在強制闡釋者心目中,文學文本已淪為「材料」,而不是帶給他們感悟的「作品」。對於材料的處理方式,當然是程序化的、步驟化的,文學文本被解剖開,並部分地被抽取出來,只是為了與論者早已存在的觀點相驗證。在這樣的閱讀過程中,我們只看到智力性的投入,而文學閱讀所要求的情感投入、對文本的細膩感受,統統都變得不必要了。以非文學閱讀的方式來處理文學文本的強制闡釋,是無意回答、也無法回答一些具體問題的。由此,我們可以將強制闡釋式的閱讀與常規的文學閱讀區分開來。強制闡釋或許有它的道理和存在的價值,但是這些道理和價值應該在文學閱讀之外。

回到文學閱讀,因為情感的真摯性,文學閱讀確保了從作者到讀者的意義傳達的連續性。如此,一個讀者眼中不管有多少個哈姆雷特,只要不變成李爾王或者其他,都是好事。

總之,從文學接受視角看,文本閱讀存在三種可能向度:一種是把文學作品當作非文學的「理論」或「文獻」,如此一來,一個讀者眼中,可能連一個哈姆雷特都沒有了;一種是把文學作品當作「超歷史」的文本,所有的閱讀都力求還原「真相」,於是,在一個讀者眼中,有且只有一個哈姆雷特;一種是把文學作品當作「召喚結構」,期待並允許讀者不斷去補充、擴展、引申,這樣,一個讀者眼中便有無數個哈姆雷特。看來,要弄清一個讀者眼中究竟有多少個哈姆雷特並非易事。不過,也恰是存在一個讀者眼中有多少個哈姆雷特這樣的追問,文學閱讀才顯得趣味盎然,文學經典才能夠潤物無聲。

(作者單位:湖南科技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相關焦點

  • 張店區小學英語團隊開展多維閱讀研討活動
    為進一步提高全區教師閱讀教學水平和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近日,張店區「小學英語Sunshine團隊、 Sprout團隊多維閱讀研討活動」在張店區重慶路小學舉行。整個活動分為三個環節。第一環節是由張店區實驗小學高昀老師和重慶路小學劉建美老師帶來的多維閱讀第三級《 Hide and seek》精彩課例展示。高老師以問題為導向,在情境中體會人物情感,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自然而然的達成了德育目的。劉老師則通過和學生玩遊戲,激發閱讀的欲望,教學中通過角色扮演、圖片環遊、設置問題鏈等方式,加深學生對文本的了解,習得故事的主題意義。
  • 向度訪談:馮傑和他的文學「北中原」
    馮傑:我的文學「北中原」採訪者:向度文化受訪者:馮傑向度文化:在文學創作中,「地域性」是許多作家無法迴避也不可忽視的一個身份標識,如賈平凹的商洛,莫言的高密鄉,孫方友的潁河鎮
  • 閱讀這位諾獎得主的小說,如同在多維空間中歷險
    2021年1月,99讀書人推出克洛德·西蒙的長篇小說代表作《大酒店》,由德高望重的法語文學翻譯家、《小王子》《蒙田隨筆全集》的譯者馬振騁老師傾情獻譯。為此,馬老還專門撰文,探討了他對這本書的理解。下面,我們就和大家分享這篇馬老執筆的譯序,由此進入克洛德·西蒙的多維世界。
  • 中學生課外閱讀書目推薦文學作品《洗河》
    文學作品本身可以細分為兒童文學、科幻小說、長篇歷史小說、青春文學、紀實文學、散文、世界文學名著、人物傳記、社會倫理等,目前較為吃香的是兒童文學書,幾乎成了眾多出版機構都在搶食的一塊市場蛋糕,不過兒童文學面對的是學前教育及小學生。到了中學之後,初中生與高中生的閱讀能力進一步增強,顯然兒童文學不太適合中學生群體,這時候就需要找一些適合自身年齡段閱讀的圖書。
  • 同檢構築多維度立體幫教體系
    同檢構築多維度立體幫教體系 2020-12-12 21: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圖書館文學作品閱讀指南不容錯過的文學小說暢銷書《洗河》
    圖書館是人類寧靜的精神家園,一本本圖書正如一個個朋友,與讀者分享生命中寶貴的經驗,然而這些經歷並非平凡的我們會在此生遇到,通過閱讀他人的經歷,便於感知另一個與眾不同的世界。閱讀可以使人遠離俗世的喧囂,從而得到內心世界的安寧,那一絲愜意令人心曠神怡。
  • 葉澤坤:兩度獲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的文學少年
    20年來,大賽已經成為全國30歲以下年輕人「文學夢」實現的一個聚集地,大賽為中國文學事業培養了一大批後備軍,持續注入新鮮血液,不少青年人從此走上了文學之路,其中有大家熟知的韓寒、郭敬明、張悅然等。《萌芽》雜誌社社長、作家孫甘露說:「新概念作文大賽已經成為推廣閱讀,普及文學,培育文學人口的重要陣地,拓寬了『青春文學』的邊界並產生了廣泛的社會效應。」
  • 電影 「閱讀時光」臺灣文學劇場
    視覺書屋隆重推出「閱讀時光——臺灣文學劇場」系列電影展映。
  • 處處講究STEAM教育的時代 純文學閱讀還有多大用?
    優質文學期刊是文學閱讀的重要資源可以說,從高考語文試卷到時髦的教育理念,都在強調應用性。針對少兒閱讀,也出現了大量鼓勵多涉獵非虛構(non-fiction)讀物的聲音。那麼,曾經被人們與閱讀行為幾乎劃等號的純文學閱讀,對於現在的兒童、青少年而言意義減弱了嗎?
  • 「冰心文學盛典·專家進校園」第二場丨郝周:閱讀對文學創作的影響...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閱讀的升華和創造。9月16日下午,「第十五屆全國青少年冰心文學盛典·專家進校園」第2場活動在深圳市濱河小學舉行。兒童文學作家郝周以「閱讀對文學創作的影響和塑造」為主題,和學校師生代表分享了閱讀與文學創作之間的奧秘。深圳新聞網文教衛中心主任陳彬,全國青少年冰心文學深圳組委會負責人、深圳市博恩引領教育集團總裁肖俐,全國青少年冰心文學深圳組委會會務部、製作部負責人李小強等嘉賓出席了活動。
  • 市場規模近300億,數字閱讀時代的網絡文學平臺,域名表現如何?
    2019年,中國數字閱讀行業市場規模達到292.8億元,行業用戶規模達5.1億人。受疫情的影響,2020年在線閱讀需求更是只增不減。根據數據來看,行業預計2020年國內數字閱讀市場將達到372億。截止今年上半年,國內數字閱讀內容儲備排名前三的網絡文學平臺分別是閱文集團、中文在線以及掌閱科技。
  • 閱讀日本文學經典從「小閱讀」開始
    太宰治,同樣成為「日本文學」的代名詞,這位擅寫「私小說」的天才作家,總能輕易抵達年輕人心中敏感和脆弱的角落。日本文學名作的魅力,還需名譯來傳達。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小閱讀·日本文學經典」系列收錄夏目漱石及太宰治的作品共計六部,選用日本文學知名譯者陳德文教授和譚晶華教授的精品譯本,盡善盡美地呈現了百年前名作的本來面目。
  • 劉劍梅:我始終通過閱讀跟文學書籍裡偉大的心靈在交流
    她開始重新大量閱讀中外文學作品,尤其是閱讀當代外國小說。談及原因,她解釋說:「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我覺得我在海外接受的文學訓練,太重視文學理論,而不重視文學作品的閱讀,而且國外專科分得很細,一般東亞系的博士很少閱讀外國文學作品。
  • 龍貓文學公眾號(全免閱讀)
    龍貓文學公眾號關注閱讀及龍貓文學精選。
  • 上海國際童書展:多維視域下的童書佳品
    上海國際童書展:多維視域下的童書佳品 秦志 2020-11-14 17:30 來源:澎湃新聞
  • 網絡文學閱讀量飆升 「書旗小說」內容不堪趁機大打「擦邊球」
    但記者注意到,網絡文學平臺內容良莠不齊,有些平臺的內容充斥大量低俗、暴力情節。   閱文集團相關負責人向中國網財經中心記者表示,醫療題材的小說閱讀數據漲幅尤為明顯,有的作品春節期間僅在QQ閱讀平臺上閱讀用戶就增加了40%。
  • 《創始者說》前言|文學網站創始者:一群深患「閱讀饑渴症」的生意人
    ● 網絡文學的付費模式將消費經濟基因與網際網路基因相結合。 ● 網絡文學是世界網絡文藝的一環。 ● 網絡文學讓數以億計的普通人實現了閱讀夢和寫作夢。
  • 重慶理工大學第二屆「大學生閱讀之星」|向輝:在閱讀中尋找情緒的...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6日15時56分訊(韋燕 通訊員 胡夢嬌) 「閱讀之於我,是情緒的躲藏與宣洩,情緒無時不有,閱讀也無處不在。」近日,重慶理工大學第二屆「大學生閱讀之星」、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17級學生向輝在接受校學生新聞中心記者採訪時談到。
  • 網絡文學改編影視劇需避開熱門題材 重視二度創作
    盛大文學小說閱讀網主編戴日強在談到盛大如何選擇推薦作品時說,合適的作品一般需要具有四個要素:第一,作品具備改編的文本價值,包括作品呈現的畫面感,故事本身的邏輯性,故事的線索搭配等,好故事是王道,這點最為重要;第二,需要一個非常強大的創意支持,影視公司比較看重小說的創意,包括整個框架和題材是否新穎;第三,要考慮到可操作性,一些外太空的科幻題材在操作上就不太現實;第四,集中體現在人氣方面,這是網絡小說得天獨厚的優勢
  • 路金波:網絡文學免費閱讀潮流不可阻擋,新的商業模式已經形成
    從文學的角度,我特別希望優質的網絡文學,進入到這個免費市場。這是作為一個文學從業人員,文學愛好者的意見。  而且閱文的老闆已經說了,會保留付費閱讀模式,要繼續鞏固並且做大;而未來在考慮免費模式時,也會有明確的作家收益;建設匹配不同的產品渠道及對應的收益體系,無論哪種模式,都由作家自主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