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絡文學史料
創始者說
網絡文學網站創始人訪談錄
一張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的地形圖,在眼前清晰地呈現出來了。
NO.
03
《創始者說》前言:
文學網站創始人:
一群深患「閱讀饑渴症」的生意人
● 網絡文學創始人是一群有愛好者心態的生意人。
● 網絡文學的付費模式將消費經濟基因與網際網路基因相結合。
● 網絡文學是世界網絡文藝的一環。
● 網絡文學讓數以億計的普通人實現了閱讀夢和寫作夢。
最後一遍校稿讀完,我終於有了那種感覺,一張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的地形圖,在眼前清晰地呈現出來了。
本書中的26個訪談錄按網站建立先後排序[1]。這26個網站猶如26座營盤,此消彼長而步步推進,終於推出一條通天大道。它們也如26張拼圖,拼出網絡文學的內部構造圖,雖然還有缺漏,但大局已成,整體邏輯已然打通。我得承認,很多訪談的很多要領,在當初訪談時未能領會,甚至成稿時也未能吃透,要多看幾遍才能瞭然。這份感受是我首先想分享給讀者的。
研究網絡文學離不開文學網站,而網站是人辦的。所以,從創始人入手或許是一個捷徑。
他們是一些什麼人?為什麼當年會辭掉工作、有的還抵押上房子,去辦什麼不靠譜的文學網站?網文江湖20年,成敗沉浮,大浪淘沙,如今能以「重要網站創始人」立身的人物,身上有什麼特質?他們的性格如何影響了網站的基因?如何影響了中國網絡文學的樣貌和走向?
在四年多的採訪中,這些問題一直是我特別關心的。如今給出答案,我想說,這是一群酷愛讀小說的人,也是一群能把夢想變現的人,情懷和精明缺一不可。簡單地說,這是一群深患「閱讀饑渴症」的生意人。
幾乎採訪每一個人,我們都會問他(她)青少年時期的讀書經歷。答案非常相似。他們的閱讀起點大都在租書攤,是各種通俗讀物(也包括《三國演義》《紅樓夢》《基督山伯爵》等在讀者間流傳廣泛的名著)餵養長大的。他們是一些「吃書」的人,食量極大,食速驚人,而且口味單一。
Weid(段偉,龍的天空創始人)在他的《網上閱讀十年事》[2]裡,曾經仔細描述過自己「可怕的閱讀習慣」,「《黃易作品集》《衛斯理系列》《原振俠系列》《田中芳樹作品集》這是不多的可以讓我看3天左右的作品目錄」。他進一步指出,中國讀者的胃口是被「盜版盛宴」撐大的,「倪匡20多年的積累,黃易出道以來的作品,連同席絹的10餘部小說,集中的出現在了書攤、租書店中,散發著自溫瑞安以來許久未曾聞到的墨香」。
類似於Weid的描述,在訪談錄中隨處可見。這個人群有多大,當時無法統計。我們只知道,在網絡文學發展20年之後,用戶已經超過4個億[3]。這個超級廣大的閱讀人群,也是網絡文學一路召喚聚集來的。如果沒有網際網路,他們只能忍著,胃口在飢餓中萎縮。有了網際網路,一切都不一樣了。
「愛好者心態」是這個創始人群體中普遍存在的「初心」。他們大都因為租書攤已經沒書可看而上網,網上的書也沒的可看了而成為作者,後來乾脆自己建了網站。羅立(起點中文網創始人)說:「我們不叫創業,都是希望滿足自己的愛好。」 Iceheart(晉江文學城創始人)說自己:「因為不專業,才走到今天」。吳文輝(起點中文網創始人)在被問到作為閱文集團的老總,是否還有時間看小說時說:「路上,無聊的會議上……總能擠出時間來的。」
不過,他們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文學愛好者,而是文學消費者。文學對於他們而言不是理想,不是志趣,只是娛樂消遣,但卻是剛需。他們和「文青」也是兩路人,不邊緣不叛逆不神經質,在「文普二「(文藝青年-普通青年-二逼青年)的譜系中,更屬於普通青年。準確地說,他們喜好的只是文學中特定的一類,即類型小說。甚至,我認為他們與小說也未必是「天生一對」,只是由於在成長的階段,文藝產品中只有類型小說,於是被綁定了終身。吳文輝說,閱文系統的核心其實是 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即用戶創造內容的正反饋模式。而創造出的內容到底是什麼?可以跟隨用戶的喜歡而改變,未必是長篇小說。
將網絡文學的創始人稱為文學消費者並非貶義,事實上,該反思的恰恰是,在我們的主流文學譜系內,文學消費者的地位是否被過分貶抑?這涉及到五四「新文學」建立以來的精英導向問題,以及新中國建立以來的文學生產機制問題,這裡無法詳細討論[4]。簡單的說,結果就是,在網絡文學興起之前,當代中國的讀者從未獲得過消費者的權利。文學要麼是載道的,要麼是追求獨立審美價值的,總之,是以作者為中心的;讀者要麼是需要被啟蒙的,要麼是需要被提升的,最起碼也是要被寓教於樂的。總之,是要以學習的心態墊著腳去讀的。
其實,除了專業人士,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會正襟危坐地看小說呢?大多數人都是為了打發時間看的,為了過癮看的。所以,輕鬆愉快是第一要義。通過看一些盪氣迴腸、異想天開的故事,讓自己的平凡無趣的生活變得有滋有味,這本身就是一種生命質量的提升。特別對於那些「閱讀饑渴症」患者來說,「小說,好看的小說,看的起的好看的小說」(Weid)是一種切切實實的「精神食糧」。
今天回顧看來,在2000年第一輪網際網路金融泡沫破滅之後,中國網絡文學之所以能活下來,並且能快速發展起來,最關鍵的一步就是2003年起點中文網建立了VIP付費閱讀機制。而這個機制之所以能成功建立,背後最關鍵的因素是,起點團隊一開始就直接明確地將讀者置於消費者的位置,以消費者為中心建立經營模式。
如果不回到當時的環境,人們很難理解,為什麼在這套機制中,VIP的概念如此重要,它的重要性甚至超過了專門契合網絡更文而創建的千字2分的「微支付」制度。這是因為,在當時,最難解決的是用戶的付費意願問題。在此之前,網際網路是免費的,盜版又如此地習以為常。事實上,迄今為止,盜版也是限制網絡文學發展的跗骨之蛆,付費用戶最樂觀的估計也僅佔總用戶的十分之一,有人甚至認為是百分之一[5]。如果讀者很容易找到盜文,為什麼要付費?特別是當時沒有任何線上付費方式,需要到郵局匯錢。除了贊助心態外,唯一的商業驅動力就是,你買的不是小說,而是一種VIP服務。
寶劍鋒(起點中文網創始人)說,VIP的概念來自他在銀行得到的「尊享」體驗,包括後來的白金作家制度也是受銀行系統白金卡客戶的啟發。自1990年代中期以後,中國社會開始向消費社會轉型,但文學領域始終沒有。網絡文學首次把消費經營的理念帶入文學生產領域,由此獲得成功。
消費經濟的基因與網際網路的基因相結合,就產生了中國網絡文學獨特的商業模式和文學模式,即基於UGC的粉絲經濟模式和「以爽為本」的「爽文」模式。這兩個模式天生長著「反骨」。前者突破了印刷文明體系下文化工業自上而下的生產方主導模式,讀者不再是被動的受眾,而是積極參與的粉絲,很多人既「吃糧」也「產糧」,是標準的「產消者」( Prosumer,由 Producer和Comsumer兩個單詞縮合而成)。後者顛倒了「文以載道」精英文學觀中目的與手段的關係,強調「爽」本身是目的,而不是載道的手段。「爽文」固然可以搭載很多「道」(比如思想意義、現實關懷、文化知識等),但不是必須承擔的義務。相反,「爽」才是「爽文」必須向消費者兌現的第一承諾。當然,「爽文學觀」無意對抗「精英文學觀」,更不是想取而代之,而只是在原有的文學王國中圈出一塊地來,「自己和自己玩」。
經過十年的野蠻生長和十年的快速增長,中國網絡文學終於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創造出全球媒介革命中的文學奇觀。2014年底,隨著Wuxiaworld等海外翻譯網站的建立,中國網絡文學開啟了海外傳播的歷程。這讓我們看到,中國網絡文學從來都是世界網絡文藝的一環,它當年的誕生,深受世界流行文藝的滋養,如今,終於可以反哺世界了。這是全體從業者的光榮。
2020年4月27日, 「起點五帝」(即起點中文網創始團隊成員:吳文輝、商學松、林庭鋒、侯慶辰、羅立)從閱文集團集體離職。這是這個有「網絡文學教父」之稱的團隊第二次集體離職(第一次是2013年從盛大文學離職),這一次是「榮休」,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據稱,起點團隊離職的原因是,面對「免費模式」的衝擊, 「教父們」的應對方式與資方(騰訊)有分歧。這確實是觸及命門的事了。由於網站創始者和大多數經營者的「愛好者出身」,中國網絡文學的發展在很長時間內保持著「愛好者網站」的生態,至少是心態。但隨著產業規模的壯大,「圈地自萌」的狀態總是會被打破,網文內部的邏輯終究擰不過資本邏輯的大腿。在未來的網絡文學場內,網絡文學自主力量與資本力量、政治力量必然發生更深刻的博弈。不過,那都將是後來者的事啦。
4月27日的網文圈瀰漫著送別的氣息。很多網文從業者、作者、讀者都發微信、微博向「起點五帝」致敬、致謝,曾經的江湖恩怨,都暫時壓在一抔熱淚中。「起點五帝」也都發了朋友圈,吳文輝寫到:「記得小時候看武俠小說,幾乎每一個大俠最愛的結局都是退隱山林。我雖不是大俠,也不愛山林,卻也有個海邊讀書的夢想,今日便是這個夢想之始了。……」
在訪談的過程中,我常常感慨,這些創始人真是一群令人羨慕的人。如果沒有網際網路,他們或許只是一些有點「不務正業」的普通人吧?但他們確實抓住了千年一遇的機會,把自己的「閱讀饑渴症」變為一種解放生產力的文學生產機制,創造出人類歷史上全所未有規模的文學繁榮。他們自己也獲得了「屌絲逆襲」一般的人生成功。
羨慕之餘也還是想說聲謝謝。謝謝他們像養孩子一樣帶大了這些文學網站,讓數以億計的普通人實現了閱讀夢和寫作夢。
[1]唯一的例外是最後兩個網站Wuxiaworld(2014年12月)和歡樂書客/刺蝟貓閱讀(2015年7月),顛倒了一下次序。原因是Wuxiaworld畢竟是翻譯網站,與其他網站不同,放在最後壓軸,也展現了中國網絡文學「走出去」的氣象,並且與開篇的由海外華人朱威廉創建的「榕樹下」相應和。
[3]據中國網際網路中心(CNNIC)發布的《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國網絡文學用戶規模, 2004年接近1億(9400萬),2018年超過4億,據2020年5月頒布的最新數字,截止2020年3月,用戶規模達4.55億。
[4]詳細討論參閱拙文《以媒介變革為契機的愛欲生產力的解放——對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動因的再認識》,《文藝研究》2020年第8期。
[5]據《閱文集團2019年財務報告》,2019年,在平均月活躍用戶從2018年的2.14億增至2.2億的前提下,月付費用戶從1080萬降至980萬。付費用戶佔比不到二十分之一。
2020年7月31日
(《創始者說:網絡文學網站創始人訪談錄》一書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為中國作協網絡文學理論評論支持計劃項目。)
文|邵燕君
編輯|郭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