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始者說》後記|回到故事,重走網絡文學的地圖

2020-12-12 媒後臺

中國網絡文學史料

創始者說

網絡文學網站創始人訪談錄

一張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的地形圖,在眼前清晰地呈現出來了。

NO.

04

《創始者說》後記:

回到故事,

重走網絡文學的地圖

● 親歷的姿態:走進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的故事

● 篳路藍縷:逆襲的創業者與小眾的守林員

● 創業者與愛好者的雙重身份:實幹與熱愛的互補

● 漫長的追溯之旅:從字裡行間見網文江湖

寫下後記的這天,距離《創始者說》的第一場採訪,恰好過去四年整。

四年前,邵老師在北大中文系已經講授了五年網絡文學系列課程,我一路跟隨老師,先後探索了網文的小說類型、作家作品、生產機制。在走過許多分支路口之後,我們意識到,要講述一個名為「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史」的故事,光是站在外面用眼睛看是不夠的。必須利用網絡文學「正在發生」的特性,走進故事中去,聽聽那些創造了這段歷史的人們怎麼說。

於是,以訪談錄形式呈現的《創始者說》初現雛形。採訪計劃提出後,閱文集團積極響應,願意配合併予以協助。我們迅速開啟了熱鬧非凡的第一站,一行八人奔赴上海。短短四天的行程,排得滿滿當當。抵達的當天晚上,我們來到陳村老師家中,參觀紙頁堆得層層疊疊的書房,在茶香中開始了與「創始者」的第一場對談。聊起網際網路起步時的種種趣聞,陳村老師還翻出幾本「上網指南」,讓我們這些「90後」的小朋友頻頻驚詫。接下來的三天就遠沒有這麼悠閒了,我們住在離閱文很近的旅店,「朝九晚五」地泡在他們的辦公樓裡,全員一起採訪過吳文輝之後,立即分成幾組去「掃蕩」起點的整個創始團隊和主要編輯團隊。

想要呈現一場生動的、高效的訪談,不僅是對採訪者的考驗,也很「挑剔」受訪者。我起初還暗暗操心,能從這些身經百戰的業界「大佬」們嘴裡「套」出多少話來?沒想到起點的五位創始人——我們戲稱為「五大佬」,給了我們層出不窮的驚喜。在吳總的極力推薦下,我們見到了此前一直隱於幕後的藏劍江南。此前我們對他知之甚少,只見他穩穩地坐著,嗓音沙啞,不徐不疾地講出每一句話,卻無異於在我們腦海裡投下一顆接一顆的炸彈。才聊了幾分鐘,我就與邵老師一個對視,彼此眼裡都閃爍著「挖到寶了!」的信號。後來我們借用寶爺(寶劍鋒)的話,把藏劍江南稱作起點中文網的「總設計師」。吳總的嚴謹,江南的沉著,寶爺的直率,意者的誠懇,羅總的口才,「五大佬」作為創業團隊在個性和專長上的完美互補,以及他們傳奇的相識、情人節的相會、十多年風雨同舟的情誼,無不讓我們連連讚嘆。彼時他們像網文主角一樣「逆襲」成功,離職盛大文學後,創建創世中文網,又重新入主起點,新整合的閱文雖然剛剛起航,卻已是網文江湖毫無爭議的霸主。因此他們充滿信心,意氣風發卻也謙遜不矜,對歷史的敘述懷著敬意和使命感,提供了豐富詳實的細節。

作為開端的閱文之行,給了我們極大的底氣。而探訪女頻最重頭的晉江文學城,我則是「蓄謀已久」。身為團隊的女頻負責人,早在2013年我就與冰心站長取得了聯繫,她非常支持我們團隊的網文研究工作,特許我以實習的名義在晉江的各個部門輪崗了兩個月,進行生產機制研究。2015年3月我們邀請她來到北大課堂,已經對她進行過一次講座形式的群訪——後來這個日子還被追溯為我們「北京大學網絡文學研究論壇」的創立日。2017年的這次正式訪談,我領著邵老師和其他小夥伴走進晉江的辦公樓,竟有種回家的感覺。有一個細節,最終的定稿並未收錄:冰心做出過一個與其他「創始者」們都不同的決定,她用盛大收購晉江50%股權的錢買下了晉江的辦公樓。冰心和整個晉江的管理團隊身上都有一種樸素的秉性,不像創業者,更像是「女性向」土壤的護林人、家園的守護者。感謝她一直對我知無不言,從不避諱,令我也在不知不覺中把護林人和守護者的角色融入了自己的「女性向」研究當中。

之後的採訪主要看機緣。在邵老師的中文系辦公室「平九」小院裡,我們邀請血酬、沈浩波、蔣鋼來喝過下午茶,和朱威廉打過一個多小時的微信電話,同長佩的阿米站長、不繫舟主編一起看過圓明園的殘荷。更多時候,我們去到採訪對象的地盤,在火星小說、掌閱科技、果麥文化、中文在線的辦公地點,拜訪了侯小強、成湘均、路金波、戴和忠。我們在中國大飯店富麗堂皇的大廳見到了孫鵬,聽他講起紅袖添香的「求生」之路;在後海的咖啡廳與weid度過了一個和煦的下午,聊到興起,沿結冰的湖畔,迎著月光續了一壺孔乙己的黃酒。我們專門去了一趟蘇州和廣州,探訪瀟湘子和黃花豬豬;從網絡文學的各種會議上,「劫」到了豬王和歡樂書客的陳炳燁。本來我們也約好要與邪月面談,但沒想到提前準備的採訪提綱發過去不到半小時,他就以書面形式返還了一份完美的答卷,把我們嚇了一跳,不愧是網文圈「元老」的手速!而露西弗的Ducky以及歷任管理者分散在各地,實在沒辦法面對面,只好以微信群聊的方式進行,我與這批中國最早的「腐女」前輩們聊到通宵達旦,第二天繼續,在同一個趣緣社區裡,年齡是非常次要的界線。這些「創始者」們既是創業者,也大多是網文的資深愛好者,是「吃書的人」。他們出於熱愛開啟了創業之路,從剛剛步入社會的青年,到功成名就的「老總」,拳拳之心始終滾燙,即使受挫也不曾離開過文學片刻。再談起網文江湖的日日夜夜,他們有堅定,有自豪,有指點江山的壯闊,也有時運不濟的遺憾。聽他們講述那些歲月,一樁樁網文發展歷程中的大事件、一個個坊間流傳的八卦故事,都有了清晰的來龍去脈,故事的主人公,也有了面孔和聲音。

開啟這個項目時,我們都沒有預料到,這場追溯之旅會如此漫長,每年都有新的夥伴加入進來,前前後後,共有20位同學參與其中。我們的工作模式是:確認採訪對象後,在團隊中指定一位最熟悉對應網站的成員,由他/她擔任小組長,主導採訪並擬定提綱,發給受訪者確認後,約定時間和地點;訪談結束後,一般會由圍觀「旁聽」了或遺憾錯過了這場採訪的其他成員來初步整理錄音,最後交還給小組長定稿。我和李強、吉雲飛多數時候扮演了小組長的角色,給邵老師打配合。每次訪談都要持續二到四小時,總要把話聊透了才肯罷休,26場訪談我參與了17場,深感這實在是個體力活兒。邵老師卻自始至終精力充沛、妙語連珠,曾經的記者經歷讓她總能既得體又直接地點出最關鍵的問題,從體力到智力全方位地給我們上了一課。採訪總是充滿歡聲笑語,而整理錄音卻是冗長而繁瑣的,數小時的談話如果逐字逐句轉化,都是好幾萬字的長稿。陳新榜、高寒凝、王鑫、許婷、孫凱亮、譚天、田彤、張芯、葉栩喬、秦雪瑩、項蕾、徐佳、彭笑笑、劉心怡、李亦梅、裴昭遠、韓思琪,都為此付出了長時間的辛勤勞動,其中陳新榜、高寒凝、王鑫、許婷也承擔過小組長的工作。

戰線拉得太長,等待出版的過程中,許多稿件都曾被刪減成不同的篇幅版本單獨發表過,我們迫不及待地想要把這些「創始者」們的故事分享給更多的研究者、從業者和網文愛好者。它們不僅是建構網絡文學發展史的一根根基柱,也使深入其中的我們每個人都受益匪淺。我相信,聽過這些傳奇的人都將有不同的收穫,或是圈內八卦,或是創業心得,或是為歷史的塵埃扼腕,或是從字裡行間窺見網文的未來。

遺憾的是,出於種種原因,一些稿件最終未被收錄,包括起點女生網的負責人TZG、主編於莉,SF輕小說主編周文韜,四月天主編、薔薇書院創始人李賢。在此,再次感謝他們對採訪工作的支持配合,並深深致歉。此外,我們未能採訪到桑桑學院、幻劍書盟的創始者,但願將來有幸,能夠一一補全。

創始者們的故事還在繼續,我們的追尋之旅也不會停止。願網文江湖長盛不衰。

2020年7月27日

文 | 肖映萱

編輯 | 慄 葛

相關焦點

  • 《創始者說》:繪就一張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地圖
    這些腦海中朦朧的問題,在我翻開《創始者說:網絡文學網站創始人訪談錄》(邵燕君 肖映萱主編)時,都出現在書的前言中。除此之外,還有更多問題:這些人的性格如何影響了網站的基因,又如何影響了中國網絡文學的樣貌和走向,等等。四年前,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邵燕君就是帶著這一長串問題,帶領著她的學生們,走近了網絡文學神秘的創始者。四年後,這本訪談錄呈現在大眾面前。
  • 《創始者說》前言|文學網站創始者:一群深患「閱讀饑渴症」的生意人
    >創始者說 網絡文學網站創始人訪談錄 一張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的地形圖,在眼前清晰地呈現出來了。 03 《創始者說》前言: 文學網站創始人: 一群深患「閱讀饑渴症」的生意人 ● 網絡文學創始人是一群有愛好者心態的生意人
  • 《創始者說...
    中國網絡文學走過20多年,終於迎來了一部鮮活生動的網文史《創始者說》。這是一張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的地形圖,通過對26位網站創始人的訪談,呈現了中國網絡文學的脈絡。第45期陝西北路網文講壇日前特邀《創始者說》主創團隊、來自北京大學中文系的博士肖映萱、李強、吉雲飛,與大家分享了這部網絡文學史料集的幕後故事,並對20多年迅猛發展的網絡文學的源頭景象做了一番回顧和剖析。首場訪談始於上海作家陳村的家「如果最早有人告訴我們,這個項目一做就是4年,可能會堅持不下來。」
  • 第45期陝西北路網文講壇預告:回望網絡文學
    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北京大學中文系邵燕君教授領銜北大中文系網絡文學研究團隊編撰的《創始者說:網絡文學網站創始人訪談錄》今年8月面世。作為中國網絡文學史料叢書,《創始者說》的主創團隊用了四年時間採訪了26位最早在中國開創各大網絡文學平臺的創始人,邵燕君教授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這本書的意義是「一張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的地形圖,在眼前清晰地呈現出來了。……26個網站猶如26座營盤,此消彼長,步步推進,終於鋪出一條通天大道。」
  • 網絡文學十六講之內容為王,在上遊好故事的網絡文學分得汩汩活泉
    而紛紛改編自中國網絡文學影視劇的上線熱播,狂卷世界七大洲億萬觀眾,中國網絡文學,一舉成為跟中國功夫一樣具備世界知名度的新晉潮流。可是,如何在已經根深蒂固、已經構成一超多強格局的中國網絡文學格局當中,成功入駐,以分得「內容為王」的中國網絡文學好故事好上遊一些「汩汩活泉水」呢?眾知常理,在文化行業內,沒有上遊好故事,下遊就是無源之水。
  • 慢聊-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史
    事實上,網絡文學和傳統文學的生產機制是不同的,網絡文學由網站和作者生產、讀者參與為主,讀者和作者互為影響、互相變化的程度很高,而不應該是像《第一次親密接觸》那樣,只是純粹地換了一個發布途徑。《第一次親密接觸》的流行,倒不如說是,傳統文學作品在上世紀90年代網絡高速發展下,線下傳統文學開始走向線上網絡化、數位化,娛樂化的「變體」。
  • 《少年三國志:零》全網公測,帶你重走三國路
    《少年三國志:零》,是由遊族網絡開發,並在11月份正式公測的一款卡牌制遊戲。一經上線,便引起了諸多遊戲熱愛者的追捧。為了與市面上普通的卡牌遊戲拉開差距,同時提升遊戲的可玩性,《少年三國志:零》開創性地採用了4×4的卡牌地圖。不過,除了開創性的遊戲玩法之外,《少年三國志:零》還有一個點睛之筆——濃厚的三國元素。
  • 首屆上海國際網絡文學周開幕,聚焦網絡文學產業化、國際化
    本屆活動還首次邀請來自英國、義大利、波蘭、新加坡、巴基斯坦、菲律賓等國的作者、譯者,以及韓國、泰國網絡文學企業代表,共同參與了這場聚焦網絡文學產業化、國際化和創新性的行業盛會。程武表示,文化魅力就蘊藏在一個個極具感染力的故事裡,故事為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情感共鳴和文化交流構建起堅實的橋梁。當下,藉助網際網路的便利性,網絡文學因其用戶基數龐大、題材豐富廣泛、互動共創的特點,賦予了文化交流更大的舞臺和更豐富的內涵。
  • 首屆上海國際網絡文學周開幕 聚焦網絡文學產業化、國際化
    本屆活動還首次邀請來自英國、義大利、波蘭、新加坡、巴基斯坦、菲律賓等國的作者、譯者,以及韓國、泰國網絡文學企業代表共同參與,堪稱一場聚焦網絡文學產業化、國際化和創新性的行業盛會。  從輸出到聯動 中國網絡文學出海促進世界文化交流  當下,中國網絡文學出海正經歷從內容到模式、從區域到全球、從輸出到聯動的不斷升級。
  • 走了一遍陝西北路,三位網絡作家計劃創作三篇網文
    陝西北路還要創造新的故事。網絡文學無疑是網際網路時代最活躍、覆蓋人群最多的文學形式,據「第六屆中國網絡文學論壇」公布的數據,中國網絡文學註冊作者有1750萬人、網絡文學用戶突破了4.6億。還繁衍出一大批熱播電視劇,網絡文學成為當今的熱門文化現象。
  • 免費VS付費,站在岔路口的網絡文學如何抉擇?
    新京報書評周刊分別就此採訪了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學網絡文學研究論壇主持人邵燕君,網絡文學原生評論家、網絡文學網站「龍的天空」創始人之一weid,以及網絡文學免費閱讀網站「番茄小說」總編輯謝思鵬,期望從學界、行業、平臺三個維度來探討以上問題。
  • 首屆「上海國際網絡文學周」下周開啟,「中國故事」加快出海
    本屆文學周將以「開放文學力量,網聚時代精彩」為主題,探討如何以網絡文學為載體,促進全球文化聯結和產業發展,締造全球原創網絡文學的新格局。歷經20餘年的發展,以網絡文學為源頭的IP改編產業鏈逐漸豐滿和完善,網絡文學正迎來其發展的黃金時期。澎湃新聞記者了解到,儘管受到疫情影響,首屆上海國際網絡文學周依舊如期舉辦,將邀請來自五湖四海的網絡文學作家、編輯、翻譯人員與國內作家、讀者開展文化交流,舉辦各類論壇及活動,探索中國網文的國際化之路。
  • 【網文湘軍】憤怒的香蕉:傳統文學與網絡文學相結合 才是完整的文學
    現實中的曾登科與網絡名 「憤怒的香蕉」形成鮮明的對比。時刻新聞見習記者 何青 長沙報導穿著簡潔乾淨,為人謙卑有禮,6月28日,時刻新聞記者在望城見到了傳說中的網絡文學大神「憤怒的香蕉」,32歲的曾登科。現實中的他與網絡名 「憤怒的香蕉」瞬間形成鮮明的對比。
  • 《繁花》最初也是網絡連載的!文學的「跨界」,是因為「無界」
    網絡小說就是自己作主,寫作是一個優勝劣汰的自然過程,在網絡上發表的小說不需要印刷,所以現在像大海一樣遼闊,網絡小說完全靠讀者在小說的海裡面進行自己的選擇,繞過了編輯的這一關。」 金宇澄說。「有一回網絡文學評獎,《繁花》和我們這些網絡文學放在一起待評,我被嚇到了。我們寫通俗文學娛樂產品有自知之明,我們針對的人群是什麼,我們的目的是什麼。」
  • 上海國際網絡文學周啟動,《網絡文學出海發展白皮書》發布
    11月16日,2020首屆上海國際網絡文學周在上海浦東啟動,並發布《2020網絡文學出海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呈現出全球文化交流背景下網絡文學的發展趨勢,並以閱文集團旗下起點國際為研究樣本,首次披露海外市場分析及用戶畫像。
  • 《半澤直樹2》譯後記
    下班回到家後,超級傻的我還發了一條朋友圈,把半澤直樹的劇照和自己第一天上學的紀念照拼在一起,告訴自己,今後要以半澤直樹附體的狀態努力工作,結尾那一連串的感嘆號,簡直傻到不忍回顧。 那時的我還不知道,三年後的我,會成為《半澤直樹2》的中文譯者,有幸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個熱血的職場故事講述一遍。 《半澤直樹》的作者池井戶潤,曾經也是一名銀行職員。
  • 美麗的安慶前言後記,文化和生活的交融
    新與舊之間,你不知道的故事,都在這裡……這裡不僅是書的世界,也是理想主義者打造的烏託邦;這裡不僅是文藝青年社交的平臺,也是文化產業共享的平臺。我們的存在,是為了讓自己變得更豐富,同時讓來到這裡的人變得更高尚,更機智,更有趣。
  • 首屆上海國際網絡文學周開幕 海內外從業者齊聚 共享網絡文學產業...
    近年來,上海網絡文學產業保持良好發展態勢,整體保持穩定增長,保持全國領先地位。立足於上海開放的國際化土壤,以閱文集團為代表的本地企業在海外傳播能力進一步加強。 閱文集團CEO、騰訊集團副總裁兼騰訊影業CEO程武表示,文化魅力就蘊藏在一個個極具感染力的故事裡,故事為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情感共鳴和文化交流構建起堅實的橋梁。
  • 網絡文學平臺有了更多洋寫手
    在此期間,傑克重拾文學之筆,開始寫小說,發表在網絡文學平臺「起點國際」上。  「我的作品分成兩個系列:吸血鬼系列和龍系列。一個來自西方的民間傳說,一個來自中國的傳統神話。主角的身上都背負著巨大的秘密,去趕赴一場奇幻的探險之旅。這種融合神話和傳奇色彩的故事,在東西方都很受歡迎。」傑克說。
  • 「創|發現」回到作家的故鄉,看文學如何起航
    在《文學的故鄉》裡,我堅持請求每位作家回故鄉,就是希望作家重返現場,回到真實空間,情有所動,心有所感,觸發自然而內在的反應。紀錄片的現場是神聖的。跟隨作家回故鄉是《文學的故鄉》裡最珍貴的影像。莫言回到山東高密平安村那個出生的小院,講述從窗戶裡可以看見洪水野馬一樣流過;回到滯洪閘觀看野草瘋長的橋洞,那是小說《透明的紅蘿蔔》誕生的地方;回到膠河小石橋,那是小說《紅高粱》的故事發生地,也是電影《紅高粱》外景地。當年寫到高密的什麼地方,他會騎上自行車去看看,回來直接寫進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