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平臺有了更多洋寫手

2020-12-03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超過10萬海外作者,原創作品16萬多部

  網絡文學平臺有了更多洋寫手

  日前,首屆上海國際網絡文學周在上海舉辦。這一中國特色和國際視野兼具的網絡文學盛會,展現了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的最新成果。來自各國的網絡文學作家、編輯、譯者和產業合作夥伴等與會,就網絡文學出海成果、IP生態發展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等主題,展開探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來自海外的網絡文學原創作家們。他們日復一日在中國的網絡文學平臺上寫作,為中國的網絡文學平臺增添了更多國際元素以及中外文化融合發展的文學案例。

  吸取東方經典元素,融合西方文化符號

  來自英國的傑克·舍溫(Jack Sherwin),是個文靜而靦腆的男孩兒,在杭州做音樂老師已經3年有餘。從小就有作家夢的他,閒暇時間喜歡彈吉他和寫作。起初,和許多文學青年一樣,傑克也夢想著有朝一日,自己的作品能夠被拍成動畫、電影,在大熒幕上播出。

  於是,傑克開始在一家漫畫公司工作,負責內容創作。但創作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他在公司的兩個項目均以失敗告終。正當傑克以為創作之旅就此畫上句號時,突如其來的疫情中斷了工作與社交,他在家裡開始了長達3個月的隔離。在此期間,傑克重拾文學之筆,開始寫小說,發表在網絡文學平臺「起點國際」上。

  「我的作品分成兩個系列:吸血鬼系列和龍系列。一個來自西方的民間傳說,一個來自中國的傳統神話。主角的身上都背負著巨大的秘密,去趕赴一場奇幻的探險之旅。這種融合神話和傳奇色彩的故事,在東西方都很受歡迎。」傑克說。

  閱文集團CEO程武介紹,自2018年4月,起點國際就開啟了海外原創功能,截至目前,像傑克·舍溫這樣的海外作者共有10萬多名。「綜觀這些作品,許多的世界觀架構都深受中國本土網絡文學影響。海外作者們發揮文化融合的特長,吸取了東方經典元素,再融合西方特色文化符號。我們看到,他們的故事裡,既體現了尊師重道、兄友弟恭等中國傳統價值觀,還出現了繁華的上海大都會、城際高鐵、華為手機等中國現代社會元素,可謂融古今中外於一爐。」

  據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發布的《2020網絡文學出海發展白皮書》統計,截至目前,起點國際海外原創作品超過16萬部。從全球區域分布來看,東南亞和北美作者佔據主要市場。從海外作者性別分布來看,女性略多於男性,大多集中在25歲以下。「不可忽視這批作者的創作力量,一定會引領網絡文學消費,為更年輕的一代人提供精神食糧。未來3到5年,等這一批讀者成長起來,會極大地擴大網絡文學的產量,提升網絡文學的內容質量。」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副秘書長王勤說。

  此外,從海外原創作品類型分布來看,奇幻、言情、魔幻和現實類題材是最多的。其中,女性作者最愛寫言情和奇幻,側重想像,男性作者更偏向於奇幻、魔幻和現實。兩方面都與中國本土網絡文學情形相對一致。「這說明,在中國網絡文學出海的過程中,這些對外輸出的翻譯作品,對於培養海外用戶的閱讀趣味,形成了一定的影響。」王勤說。

  融入自身體驗創作,產生情感文化共鳴

  據閱文團隊介紹,起點國際自2017年上線以來,共向海外輸出了1700多部中國網絡文學作品,囊括武俠、玄幻、都市等多種題材,全網累計訪問用戶超過7000萬。比如,有體現中國傳統文化尊師重道的《天道圖書館》,來源於東方神話傳說故事的《巫神紀》,弘揚中華美食的《美食供應商》等。那些「追更」的海外讀者,每天對各類小說的評論多達5萬多條。

  但程武認為,文化如果僅僅止步於「輸出」,還不足以展現「出海」的生命力。「能否持續吸引海外用戶深度融入與參與,是一種文化能否真正在當地落地生根的核心所在。網絡文學已成為世界認識中國的重要文化品牌,讓海外作家吸收中華民族的文化特色,融入自身體驗,進而參與創作,有利於網絡文學成為全世界粉絲的情感載體,與全球讀者產生情感與文化層面的共鳴。」程武說。

  在上海大學創意寫作中心主任葛紅兵看來,之所以有這麼多海外作者加入網絡文學創作隊伍,除了中華文化和中國網絡文學的影響力和號召力以外,平臺的系統支撐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閱文等機構,可以說已經建構了網絡文學領域世界級生態平臺。不僅僅是國內作家,還有海外作家,包括華人華僑作家,都能在這裡成長,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時,逐漸龐大的讀者群,也形成了良好的反饋和支撐。這個生態是獨一無二的。」

  培養機制推向世界,優質IP全球賦能

  王勤分析,由於海外尚未發展出成熟的在線創作商業模式,大部分作者對通過創作獲得收入的預期很低。「以前,海外僅有1%的作者能通過在線創作獲得收入。現在,起點國際已經把作者的收入比例持續提高,通過創作獲得收入正在推動全球作者生活的改變。」比如,菲律賓作家布勒,她的代表作獲得了起點國際在菲律賓舉辦的創作大賽春季賽冠軍。憑藉創作收入,她已成為家裡的經濟支柱。

  據閱文團隊統計,目前,超過1/3的作者,下一步目標就是成為起點國際的籤約作家。在此基礎上,王勤建議,平臺應把在中國的作家培養機制,比如作家學院、作家激勵等機制推向世界,幫助更多海外作者實現創作夢想。「希望這些作家逐漸成為全球化的作者,作品可以覆蓋更多的國家和地區。」

  目前,平臺已為傑克·舍溫這樣的海外作者配置了專屬編輯,提供更好的服務。「我會把故事大綱和細節發給他們,問一問他們的想法。他們幾乎閱讀了發布在平臺上的所有新作品,所以知道流行趨勢是什麼,讀者最新的口味是什麼。我的一些私人問題,甚至也可以跟他們自由交談。」傑克說。

  下一步,閱文將持續鼓勵和保護全球原創,從而點燃網絡文學出海的新引擎。「網絡文學創作的全球化,粉絲閱讀、表達的同步化和一體化,構建了互聯互通的網絡文學共同體,世界各地的人們可以通過網絡文學,完成最深切的精神和文化交流。我們將立足本土傳統文化開發,持續為優質IP進行全球賦能。」程武說。

相關焦點

  • 海外作者超過10萬 網絡文學平臺有了更多「洋寫手」
    超過10萬海外作者,原創作品16萬多部  網絡文學平臺有了更多洋寫手  本報記者 康 巖  日前,首屆上海國際網絡文學周在上海舉辦。這一中國特色和國際視野兼具的網絡文學盛會,展現了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的最新成果。
  • 創意流水線:網絡寫手與資本博弈
    網絡文學產業也催生了全新的職業/零工群體—網絡文學寫手,即在網絡文學平臺上創作、發布並獲取收益的創作者。《2018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報告》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國內網絡文學創作者達到1755萬,其中簽約作者61萬人。
  • 網絡文學作家的辛酸與無奈
    也就是說,網絡文學興起的時候,完全有資本助推,而不是人們的閱讀習慣來助推。那麼,有人會說,資本助推不好嗎?當然好,只是文學是一門藝術,而不是一門快餐文化。網絡文學大興之後,成功的網絡文學作家賺了很多錢,可以在一線城市買別墅,開著豪車開網絡文學研討會。不成功的作家佔了大多數。而所謂的成功與不成功只是看有沒有賺錢,有沒有獲得高點擊率。而獲得高點擊率也就賺了錢。
  • 當網絡寫手一年,月入6000,我如何靠自媒體賺錢?
    成為網絡寫手一年了,從最開始的投稿屢屢石沉大海杳無音訊,到如今的月入6000,這段經歷就好似一杯濃茶,嘗盡了苦澀,最終才品味到甘甜。在這裡講述自己的經歷,希望對想通過網絡投稿賺錢的朋友,有一點微不足道的幫助。
  • 一篇文章幾千塊錢,做網絡寫手也是掙錢的兼職
    今天我們分享一下網絡寫手,或者說網絡編輯這個兼職。這個兼職對我們自身也是有要求的,要有良好的文學功底,或者有編輯工作的經驗。這種兼職一般是指專門做網絡小說的人員。不過這個報酬不是那麼穩定,很多的寫手一個月收入不過幾百到一兩千。但是如果我們能寫出暢銷的網絡小說,那麼收入當然會水漲船高了。比如你的作品被改編為影視劇或者電影收入肯定非常不錯。
  • 「網絡小說生成器」走紅網絡,圈內編劇寫手體驗後表示:有其形無其神
    你能想像,有一天這樣的描寫會通過一個叫做「網絡小說生成器」的軟體隨機生成嗎?近日,網上就出現這樣一批「神器」,只要輸入小說要素,系統就能生成出對應文字,從衣著、頭飾、招式、門派到人名,任君信手拈來,為不少網絡寫手微博熱議。記者嘗試用「神器」創作,並採訪《甄嬛傳》原作者流瀲紫的經紀人,以及知名網絡寫手「水凝煙」,談談「神器」究竟有沒有傳說中那樣神。
  • 中國」網絡文學」【視頻】
    由海外中國大陸留學生梁路平,朱若鵬、熊波、鄒孜野等人創辦於1989年3月6日,當時叫做《新聞文摘》(NEWS DIGEST)電腦網路,以listserv的形式向留學生發送。1991年:王笑飛創辦了中文文學通訊網「中文詩歌網」;少君1991年4月在網絡上發表第一篇中文網絡小說《奮鬥與平等》,成為歷史上第一位中文網絡作家。
  • 用影視生態賦網絡文學新生機,愛奇藝文學開放平臺的時勢英雄路
    因政策的支持、引導,傳統文學界的認可,再加上巨大的市場紅利,圍繞網絡文學IP運營的閱文集團、阿里文學、百度文學、掌趣閱讀等各種文學平臺的競爭也愈加激烈。各文學平臺爭奇鬥豔運應而生的愛奇藝文學開放平臺力拔頭籌?
  • 國家新聞出版署:網絡文學總量控制
    「控制總量」,意味著網絡文學野蠻擴張的時代結束了。未來,版署勢必要查處一大批內容低俗、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網絡文學作品,關閉一大批價值導向嚴重偏差、不具備運營能力的網絡文學運營平臺,將網絡文學作品和平臺的數量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
  • 即刻生成卻毫無邏輯 「小說生成器」能否成就網絡寫手?
    「小說生成器」可自動生成對話描寫。 有網友推測作者使用了「網絡小說生成器」。儘管此說未完全證實,但小說寫作軟體確實存在。依靠「網絡小說生成器」到底能寫出什麼樣的小說?記者體驗了一回。  「小說生成器」如何寫作  在淘寶網上搜索「寫作軟體」,可看到販售「網文寫作神器」「小說寫作借鑑軟體」的比比皆是,價格10元至數百元不等。除付費軟體外,也有可免費使用的寫作軟體。
  • 狂歡到逃離:網絡文學裡的一千萬內卷大軍
    網絡文學生產的基本特徵曾繁亭認為網絡文學平臺成立之初就已經奠定了它的商品化前景。網絡平臺藉助網際網路媒介形成的跨時空的傳播能力,聯結了更多的文學消費者與生產者,形成一個更為龐大的市場。網絡文學平臺資本增殖的關鍵就是更多、更好地將網絡文學作者商品化。本文將從三個方面展現目前網絡文學生產的商品化特徵。
  •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創辦網絡文學本科專業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創辦網絡文學本科專業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諸葛漪  選稿:王斌  2013年12月26日 09:19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和盛大文學昨天宣布聯合創辦「國內首個網絡文學本科專業」。著名作家王安憶、葉辛,起點中文網作家唐家三少等現場獲頒兼職教授聘書。
  • 810萬網文寫手心態崩了
    有寫手透露,自己的文平常在主站賣50多,在QQ閱讀等渠道每天能賣200—300左右,微信讀書熱搜一出來,直接降到了100,刨去分成,收入不到50。所以,微信讀書雖然在讀者群體中有口皆碑,但在龍的天空卻幾乎是人人喊打,甚至有人號召大家去「集體差評」——「800萬網絡作家,到頭來連小學生都不如,小學生至少還把釘釘刷成了一星。」
  • 黑巖網:網絡文學行業促進更多文化就業可能
    經過多年的發展,網絡文學內容生態進一步繁榮,成為了許多文化從業者的就業首選。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發布的《 2018 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報告》顯示,國內網絡文學創作者已達 1755 萬,也就是已經有 1755 萬以上作者通過網絡文學獲得就業機會或者兼職機會。
  • 【網文湘軍】憤怒的香蕉:傳統文學與網絡文學相結合 才是完整的文學
    現實中的曾登科與網絡名 「憤怒的香蕉」形成鮮明的對比。時刻新聞見習記者 何青 長沙報導穿著簡潔乾淨,為人謙卑有禮,6月28日,時刻新聞記者在望城見到了傳說中的網絡文學大神「憤怒的香蕉」,32歲的曾登科。現實中的他與網絡名 「憤怒的香蕉」瞬間形成鮮明的對比。
  • 如何避免網絡文學版權被平臺輕易拿走
    但新版合同中還增加了關於平臺可採取限時免費、發放贈幣、廣告營銷等手段向讀者提供免費閱讀、無需訂閱的免費閱讀機會,這就可能進一步降低籤約作者們的訂閱收益。這種操作的本質是:犧牲作者們的部分訂閱收益,為平臺換取更多的流量和廣告收益。因此,這種做法引起了廣大網文作者的強烈不滿和憤怒,甚至有不少作者通過斷更的方式表示強烈抗議!
  • 騰訊挖角起點 創世中文網對上盛大文學
    記憶坊曾成功包裝了江南、明曉溪等早期網絡作家,也運營模仿西方奇幻文學的架構體系、有統一世界觀設定、並且集合了一批專職作家的「九州」。到現在,「九州」仍是國內最具知名度的、開放式的奇幻文學體系。創世中文的目的達到了。曾經的起點白金寫手、之後出面參加6月初創世中文網媒體見面會的蒼天白鶴,只是其中一個代表。
  • 「網絡文學 」大會當讀文學推出多部新IP
    當讀文學是噹噹旗下的網絡文學業務。經過四年發展,當讀文學不斷完善搭建的讀者及作者平臺,積累版權內容,拓寬上下遊合作渠道,在為讀者提供更多更優質內容的同時,以全新的福利制度吸引了大量原創作者入駐。其攜手眾多影視、遊戲、聽書、動漫、出版平臺,共同開發優質IP,推動版權價值最大化,為網絡文學產業的發展,源源不斷注入新的力量。
  • 新時代網絡文學的中國書寫
    「文藝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須自覺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歡樂著人民的歡樂,憂患著人民的憂患,做人民的孺子牛。」誠然,在網絡文學發展之初,囿於年齡和閱歷、知識修養、受教育水平、經濟狀況等方面的影響,網絡文學熱衷談情說愛,長於「自我」心靈小屋的構築,少了大氣魄、大情懷,影響了作品的文學性與影響力。新時代,網絡文學應該積極響應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號召。
  • 閱文集團風波背後:810萬寫手與轉型中的網文產業
    吳文輝,網名「黑暗之心」,起點中文網創始人之一,曾一手開創網絡文學的商業運營機制,被稱為網絡文學的「教父」。在這封內部信中,吳文輝表示,面對成年的閱文,自己要像父母一樣,適時地往後退一步,學會放手,讓「孩子」開啟新的人生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