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作者超過10萬 網絡文學平臺有了更多「洋寫手」

2020-12-05 中國僑網

  超過10萬海外作者,原創作品16萬多部

  網絡文學平臺有了更多洋寫手

  本報記者 康 巖

  日前,首屆上海國際網絡文學周在上海舉辦。這一中國特色和國際視野兼具的網絡文學盛會,展現了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的最新成果。來自各國的網絡文學作家、編輯、譯者和產業合作夥伴等與會,就網絡文學出海成果、IP生態發展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等主題,展開探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來自海外的網絡文學原創作家們。他們日復一日在中國的網絡文學平臺上寫作,為中國的網絡文學平臺增添了更多國際元素以及中外文化融合發展的文學案例。

  吸取東方經典元素,融合西方文化符號

  來自英國的傑克·舍溫(Jack Sherwin),是個文靜而靦腆的男孩兒,在杭州做音樂老師已經3年有餘。從小就有作家夢的他,閒暇時間喜歡彈吉他和寫作。起初,和許多文學青年一樣,傑克也夢想著有朝一日,自己的作品能夠被拍成動畫、電影,在大熒幕上播出。

  於是,傑克開始在一家漫畫公司工作,負責內容創作。但創作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他在公司的兩個項目均以失敗告終。正當傑克以為創作之旅就此畫上句號時,突如其來的疫情中斷了工作與社交,他在家裡開始了長達3個月的隔離。在此期間,傑克重拾文學之筆,開始寫小說,發表在網絡文學平臺「起點國際」上。

  「我的作品分成兩個系列:吸血鬼系列和龍系列。一個來自西方的民間傳說,一個來自中國的傳統神話。主角的身上都背負著巨大的秘密,去趕赴一場奇幻的探險之旅。這種融合神話和傳奇色彩的故事,在東西方都很受歡迎。」傑克說。

  閱文集團CEO程武介紹,自2018年4月,起點國際就開啟了海外原創功能,截至目前,像傑克·舍溫這樣的海外作者共有10萬多名。「綜觀這些作品,許多的世界觀架構都深受中國本土網絡文學影響。海外作者們發揮文化融合的特長,吸取了東方經典元素,再融合西方特色文化符號。我們看到,他們的故事裡,既體現了尊師重道、兄友弟恭等中國傳統價值觀,還出現了繁華的上海大都會、城際高鐵、華為手機等中國現代社會元素,可謂融古今中外於一爐。」

  據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發布的《2020網絡文學出海發展白皮書》統計,截至目前,起點國際海外原創作品超過16萬部。從全球區域分布來看,東南亞和北美作者佔據主要市場。從海外作者性別分布來看,女性略多於男性,大多集中在25歲以下。「不可忽視這批作者的創作力量,一定會引領網絡文學消費,為更年輕的一代人提供精神食糧。未來3到5年,等這一批讀者成長起來,會極大地擴大網絡文學的產量,提升網絡文學的內容質量。」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副秘書長王勤說。

  此外,從海外原創作品類型分布來看,奇幻、言情、魔幻和現實類題材是最多的。其中,女性作者最愛寫言情和奇幻,側重想像,男性作者更偏向於奇幻、魔幻和現實。兩方面都與中國本土網絡文學情形相對一致。「這說明,在中國網絡文學出海的過程中,這些對外輸出的翻譯作品,對於培養海外用戶的閱讀趣味,形成了一定的影響。」王勤說。

  融入自身體驗創作,產生情感文化共鳴

  據閱文團隊介紹,起點國際自2017年上線以來,共向海外輸出了1700多部中國網絡文學作品,囊括武俠、玄幻、都市等多種題材,全網累計訪問用戶超過7000萬。比如,有體現中國傳統文化尊師重道的《天道圖書館》,來源於東方神話傳說故事的《巫神紀》,弘揚中華美食的《美食供應商》等。那些「追更」的海外讀者,每天對各類小說的評論多達5萬多條。

  但程武認為,文化如果僅僅止步於「輸出」,還不足以展現「出海」的生命力。「能否持續吸引海外用戶深度融入與參與,是一種文化能否真正在當地落地生根的核心所在。網絡文學已成為世界認識中國的重要文化品牌,讓海外作家吸收中華民族的文化特色,融入自身體驗,進而參與創作,有利於網絡文學成為全世界粉絲的情感載體,與全球讀者產生情感與文化層面的共鳴。」程武說。

  在上海大學創意寫作中心主任葛紅兵看來,之所以有這麼多海外作者加入網絡文學創作隊伍,除了中華文化和中國網絡文學的影響力和號召力以外,平臺的系統支撐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閱文等機構,可以說已經建構了網絡文學領域世界級生態平臺。不僅僅是國內作家,還有海外作家,包括華人華僑作家,都能在這裡成長,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時,逐漸龐大的讀者群,也形成了良好的反饋和支撐。這個生態是獨一無二的。」

  培養機制推向世界,優質IP全球賦能

  王勤分析,由於海外尚未發展出成熟的在線創作商業模式,大部分作者對通過創作獲得收入的預期很低。「以前,海外僅有1%的作者能通過在線創作獲得收入。現在,起點國際已經把作者的收入比例持續提高,通過創作獲得收入正在推動全球作者生活的改變。」比如,菲律賓作家布勒,她的代表作獲得了起點國際在菲律賓舉辦的創作大賽春季賽冠軍。憑藉創作收入,她已成為家裡的經濟支柱。

  據閱文團隊統計,目前,超過1/3的作者,下一步目標就是成為起點國際的籤約作家。在此基礎上,王勤建議,平臺應把在中國的作家培養機制,比如作家學院、作家激勵等機制推向世界,幫助更多海外作者實現創作夢想。「希望這些作家逐漸成為全球化的作者,作品可以覆蓋更多的國家和地區。」

  目前,平臺已為傑克·舍溫這樣的海外作者配置了專屬編輯,提供更好的服務。「我會把故事大綱和細節發給他們,問一問他們的想法。他們幾乎閱讀了發布在平臺上的所有新作品,所以知道流行趨勢是什麼,讀者最新的口味是什麼。我的一些私人問題,甚至也可以跟他們自由交談。」傑克說。

  下一步,閱文將持續鼓勵和保護全球原創,從而點燃網絡文學出海的新引擎。「網絡文學創作的全球化,粉絲閱讀、表達的同步化和一體化,構建了互聯互通的網絡文學共同體,世界各地的人們可以通過網絡文學,完成最深切的精神和文化交流。我們將立足本土傳統文化開發,持續為優質IP進行全球賦能。」程武說。

相關焦點

  • 網絡文學平臺有了更多洋寫手
    原標題:超過10萬海外作者,原創作品16萬多部  網絡文學平臺有了更多洋寫手  日前,首屆上海國際網絡文學周在上海舉辦這一中國特色和國際視野兼具的網絡文學盛會,展現了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的最新成果。來自各國的網絡文學作家、編輯、譯者和產業合作夥伴等與會,就網絡文學出海成果、IP生態發展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等主題,展開探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來自海外的網絡文學原創作家們。他們日復一日在中國的網絡文學平臺上寫作,為中國的網絡文學平臺增添了更多國際元素以及中外文化融合發展的文學案例。
  • 2020網絡文學出海發展白皮書:10萬海外作者創作逾16萬部作品
    《白皮書》顯示,目前,從網絡文學出海整體規模來看,截至2019年國內向海外輸出網絡文學作品10000餘部,覆蓋40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2019年翻譯網絡文學作品3000餘部。而從出海模式來看,翻譯出海佔比72%,直接出海佔比15.5%,改編出海佔比5.6%,其他佔比6.9%。與此用時,目前網絡文學出海主要呈三大趨勢:翻譯規模擴大,原創全球開花,以及IP協同出海。
  • 創意流水線:網絡寫手與資本博弈
    根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達到4.55億,佔我國整體網民的53.2%。此外,龍頭網絡文學集團的海外拓展之路也不曾停下。2018年,閱文集團的海外用戶訪問量超過1000萬;截至2019年,晉江文學城的海外版權輸出就超過3000部。
  • 中國網絡文學海外「真香」
    近年來,該平臺上線的中國網絡文學英文翻譯作品數量持續增長,已超1700部,囊括了玄幻、奇幻、都市等多元類型,內容豐富多樣。例如,體現中國傳統文化尊師重道的《天道圖書館》、體現現代中國都市風貌和醫學發展的《大醫凌然》、講述當代年輕人熱血拼搏故事的《全職高手》等,都是海外讀者的心頭好。在這些作品中,點擊量超過千萬的作品就有近百部。
  • 《2020網絡文學出海發展白皮書》發布 10萬名海外作者創作逾16萬部...
    《白皮書》呈現出全球文化交流背景下網絡文學的發展趨勢,首次披露海外市場分析及用戶畫像。目前,從網絡文學出海整體規模來看,截至2019年國內向海外輸出網絡文學作品10000餘部,覆蓋40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2019年翻譯網絡文學作品3000餘部。而從出海模式來看,翻譯出海佔比72%,直接出海佔比15.5%,改編出海佔比5.6%,其他佔比6.9%。
  • 30年發展,揭開網絡文學的海外傳播之路
    2017年上線至今,累計訪問用戶已經超過5000萬人次;用戶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其中東南亞、印度、非洲的用戶超過50%,涉及7個語種;20餘家合作方,促進海外傳播產業生態建設;向海外授權作品近700部,在線粉絲社區日評論量超過6萬條。「起點國際」開創性實現以中英文雙語版在海內外同時發布、同步連載網絡文學作品,縮短中外讀者的「閱讀時差」。
  • 網絡文學海外傳播:與時代、世界和文化趨勢合拍
    2017年上線至今,累計訪問用戶已經超過5000萬人次;用戶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其中東南亞、印度、非洲的用戶超過50%,涉及7個語種;20餘家合作方,促進海外傳播產業生態建設;向海外授權作品近700部,在線粉絲社區日評論量超過6萬條。「起點國際」開創性實現以中英文雙語版在海內外同時發布、同步連載網絡文學作品,縮短中外讀者的「閱讀時差」。
  • 海外網文作者喜歡寫哪些題材?一圖讀懂《2020網絡文學出海發展...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魏沛娜海外網絡文學作者喜歡寫哪些題材?哪個地區的作者最多?讀者又喜歡讀哪些題材?11月16日,《2020網絡文學出海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在2020首屆上海國際網絡文學周上發布。
  • 用戶3193萬市場規模4.6億元 中國網絡文學走紅海外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今,閱讀中國網絡文學已成為不少海外讀者的日常「打卡項」。艾瑞諮詢發布的《2020年中國網絡文學出海研究報告》(以下簡稱《研究報告》)顯示,中國網絡文學的海外用戶數量已達到3193.5萬,海外市場規模也達到4.6億元。依憑全球化與數位化的東風,中國網絡文學正揚帆遠航。
  • 海外市場規模4.6億元,中國網絡文學走紅海外
    如今,閱讀中國網絡文學已成為不少海外讀者的日常「打卡項」。艾瑞諮詢發布的《2020年中國網絡文學出海研究報告》(以下簡稱《研究報告》)顯示,中國網絡文學的海外用戶數量已達到3193.5萬,海外市場規模也達到4.6億元。依憑全球化與數位化的東風,中國網絡文學正揚帆遠航。
  • 中國網絡文學作品累計超1600萬部 譯作吸引海外讀者
    與此同時,海外讀者日趨關注中國網絡文學作品,已有超過500部作品被譯為英、日等十多種語言文字,海外中國網絡文學網站日均訪客超過50萬人、日均訪問量超過500萬人次。  14日,第二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在北京開幕,會上發布《2017年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報告》。  根據報告,中國網絡文學發展漸成燎原之勢,精品力作不斷湧現。
  • ...大數據出爐:10萬名海外作者、逾16萬部作品、市場規模達數億...
    三大行業趨勢:翻譯規模擴大,原創全球開花,IP協同出海 目前,從網絡文學出海整體規模來看,截至2019年國內向海外輸出網絡文學作品萬餘部,覆蓋40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2019年翻譯網絡文學作品3000餘部。
  • 「網文出海」加速,全球網文作者齊聚首屆上海國際網絡文學周
    據艾瑞諮詢發布的《2020年中國網絡文學出海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網絡文學的海外市場規模達到了4.6億元,海外中國網絡文學用戶數量達到3193.5萬。開幕式上發布《2020網絡文學出海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以閱文集團旗下起點國際為研究樣本,首次披露海外市場分析及用戶畫像。
  • 上海國際網絡文學周啟動,《網絡文學出海發展白皮書》發布
    原因在於,創作和閱讀故事始終是全人類共同的精神文化追求;網際網路「人人可創作」的模式使每個人都有實現創作夢想的可能;而移動網際網路,讓網絡文學作品能第一時間觸達全球讀者。基於以上特點成長的海外網絡文學原創,既承襲了中國網絡文學的特色,也有各國家、地區的本土特點,能夠進一步吸引各地本土作者和讀者。
  • 中國網絡文學海外「吸粉」3000餘萬,翻譯質量成痛點
    華輿訊 據美國僑報報導 如今,中國網絡文學走出海外,已成不少海外讀者的日常「打卡項」。根據統計機構發布的《2020年中國網絡文學出海研究報告》(以下簡稱《研究報告》)顯示,中國網絡文學的海外用戶數量已達到3193.5萬,海外市場規模也達到4.6億元(人民幣,下同)。
  • 當哈利波特遇上孫悟空 網絡文學出「海」弄潮
    僅以閱文旗下海外門戶起點國際為例,2017年上線以來,已向海外輸出1700多部中國網絡文學作品,累計訪問用戶超過7000萬。那些追更的海外讀者們,每天評論多達5萬多條。  受歡迎的網文類型,海內外異曲同工。
  • 閱文集團風波背後:810萬寫手與轉型中的網文產業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810萬寫手與轉型中的網文產業一紙流傳的合約,將網文行業和閱文集團送上輿論的風口浪尖。這場原本屬於「作者」和「平臺」之間的爭議,已然出圈,成為近期熱議的文化話題。但值得擔憂的是,中底層作者是否有足夠的議價能力,保障他們的「自由」選擇是否會是自願選擇?中底層作者是網絡文學的基座,也是網絡文學的未來。「哪個新寫手不是底層作者?哪個大神不是從小透明熬上來的?如果他們被固定在搬磚的位置上,網絡文學哪有未來?希望網文作者們團結起來,共同提升博弈實力。
  • 網絡名家收入超明星作家 唐家三少年入5000萬(圖)
    大部分處於低收入狀態  然而網絡寫作卻比光鮮的榜單殘酷,出名和保持熱度都很難。憑《悟空傳》成名的今何在表示,網絡寫手最頂層佔據大量收入,而大部分寫手付出很多,但回報很少。《甄嬛傳》作者流瀲紫認為,網絡寫手中的大部分人都處於透支生命卻收入較低的狀態。
  • 當哈利·波特遇上孫悟空網絡文學出「海」弄潮
    僅以閱文旗下海外門戶起點國際為例,2017年上線以來,已向海外輸出1700多部中國網絡文學作品,累計訪問用戶超過7000萬。那些追更的海外讀者們,每天評論多達5萬多條。受歡迎的網文類型,海內外異曲同工。
  • 中國」網絡文學」【視頻】
    1989年:《華夏文摘》是網上最早的獨立海外華人中文媒體之一。由海外中國大陸留學生梁路平,朱若鵬、熊波、鄒孜野等人創辦於1989年3月6日,當時叫做《新聞文摘》(NEWS DIGEST)電腦網路,以listserv的形式向留學生發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