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7月7日上午,解放軍原基建工程兵部隊高級工程師王明健老先生在廣東逝世,享年87歲。大家也許都不認識,但說起「兩彈一星」,大家都會有印象。
王老發明了從礦石中提取重鈾酸銨的方法,辦起了中國第一家水冶廠,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解決了原料問題,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燃料功臣。
作為一名有良心的小編,雖然日常以明星八卦取樂於讀者,但在國家科技先驅面前,小編也希望能讓大家多了解這些為我們中華民族復興作出偉大貢獻的先輩,他們才是我們應該追的明星。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分隊隊員們撤離了下莊各赴前程。而因為下莊要籌辦更大的鈾水冶廠,王明健選擇了留下,放棄了回北京的機會。從1964年一直到1995年,王明健一直在下莊默默為中國的核工業繼續奮鬥,不求名不求利,一心只想為國家做貢獻。「我這一生,能為中國人民最需要,最輝煌的事業做出貢獻,我覺得太有意義了。」
即使取得了巨大的科研成果,王明健老先生依舊淡泊名利,潛心科研。1995年退休後,王明健居住在韶關市區,潛心研究化學上兩道世界級難題,希望有生之年能再為人民作出貢獻。
我們沒有生活在那個物質條件十分艱苦的年代,也許無法切身體會那些艱辛,所以我們更應該報以尊敬和感恩。
隨著王老的去世,小編意識到自2020年以來,我國已痛失19位院士,包其中括6位中國科學院院士、9位中國工程院院士。
化學領域:張乾二
2020年5月3日,中國又痛失了一位「國之脊梁」。中國科學院院士張乾二逝世,享年93歲。張乾二是我國著名的化學家,是化學界的數學超人。他早年參與了水溶液中培養晶體、研製粉末衍射儀的照相機等研究;1963年在配位場理論研究方面獲得突破;20世紀90年代帶領課題組開展價鍵理論計算程序化的攻堅研究;
纖維領域:鬱銘芳
2020年4月12日,中國痛失了一位國之巨匠,鬱銘芳院士因病逝世。對於這個名字,大多數人都很陌生。但說起他對國家和國人的貢獻,卻是功勳卓著。有這樣一句話可以形容他:「食有袁隆平,穿有鬱銘芳」。
當我國正面臨穿衣難的困境時,是他參與研製了中國第一根合成纖維。從而,解決了國人的穿衣問題。當我國國防軍需受到「斷料」威脅時,是他參與研製了第一根國產軍用降落傘用錦綸長絲。從組織領導聚醯亞胺纖維、碳纖維、芳綸等高性能纖維研製,到主持「丙綸噴絲直接成布」項目等……
他同時也為我國國防戰略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
動力工程:蔣洪德
2020年1月4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葉輪機械與動力工程專家蔣洪德逝世。
他長期從事能源與動力方面的科學研究與技術創新開發工作,在葉輪機械氣動熱力學、計算流體力學的理論研究、技術開發和工程應用方面取得顯著成就 。蔣洪德院士為中國能源與動力科學事業奮鬥一生,他愛國奉獻、自強不息、治學嚴謹、淡泊名利,堪為師者典範,蔣洪德院士的逝世是清華大學的重大損失,也是中國科技界的重大損失。
神經藥理學:池志強
2020年1月7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神經藥理學家池志強逝世。
池志強先生長期從事藥理學研究,在抗放射損傷藥物、神經系統藥物研究,成績突出;早期從事血吸蟲病化學治療、銻劑解毒研究,採用二巰基丙磺酸鈉解銻毒,有顯著療效;研究放射損傷化學防護,找到一些對實驗動物有防護作用的藥物,並對其防護作用原理進行系統研究;從事分子神經藥理的研究,特別對強效鎮痛劑、阿片受體的分離純化及選擇性配體研究有一定影響。
物理學家:方守賢
2020年1月19日,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加速器物理學家方守賢逝世。
方守賢是中國高能加速器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在中國加速器技術及大科學裝置的發展進程中,方守賢先生以遠見卓識多次提出戰略性意見,貢獻於倡導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重大改造工程、上海同步輻射裝置、中國散裂中子源、中國加速器驅動次臨界核廢料嬗變系統以及中國質子治癌加速器等裝置的建設。
他通過廣泛的國際合作推動中國加速器科技的發展,架起了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在加速器領域積極合作的堅實橋梁。
物理學家:李方華
2020年1月24日,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李方華逝世。
李方華是該領域亞洲最好的科學家,她獲得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不僅填補了中國在這一獎項上的空白,同時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在物理學領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李方華是中國單晶體電子衍射結構分析的開創者,也是在中國建立並發展高分辨電子顯微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發展的高分辨電子顯微學和電子晶體學的理論及分析方法,在該領域中佔有重要的國際地位。
右一
生態學家:孫儒泳
2020年2月14日,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生態學家孫儒泳逝世。
孫儒泳院士是中國種群生態學和生理生態學研究的主要開拓者,他在近60年的教書育人生涯中,成果豐碩,為國家培養了一批高質量的生態學教學、科研和管理人才,他一生嚴謹治學,淡泊名利,提攜後學,為中國生態學科教事業做出了傑出貢獻。
機械製造與自動化:段正澄
2020年2月15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家段正澄逝世。
段先生是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製造裝備數位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
藥學家:周同惠
2020年2月23日,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藥學家周同惠逝世。
周同惠院士是中國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作為中國著名的分析化學家,在藥物分析與中草藥活性成分分析基礎研究以及藥物代謝及代謝產物的鑑定與分析方法研究中取得了卓越的成果,他領導研究建立了運動員禁用的五大類100種藥物的分析及確證方法,籌建了中國興奮劑檢測中心,他的一生為藥分析化學領域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
明星娛樂可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但不足以成為中華復興的基本,科技興國才是根本。逝世的諸位院士都是在各自領域取得偉大成就,為國家、人民作出了巨大貢獻的偉人。
雖然我們當前物質豐足,但也不要忘記這些為我們付出一生心血的先輩,願他們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