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不能打電話,現在的電話亭什麼都能做

2020-12-25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愛範兒」(ID:ifanr),作者 木斯,36氪經授權發布。

我們已經很難會想起「公用電話」的存在了,在多數人看來,這是屬於回憶裡的片段,人手一臺手機的當下,那些隱藏在街頭巷角的電話亭們,也大多處於荒廢狀態。

毫不起眼,落滿塵埃。

前幾天,瀋陽聯通發布了一則「全面停止公用電話類服務」通知,被不少媒體誤讀成是全國公用電話退市的信號。

但隨後中國聯通闢謠,稱這只是以偏概全的說法,並表示「絕不可能一刀切」,叫停全國所有的公用電話。

圖片來自:Wallpaper Cave

然而,新聞本身卻喚起了不少人對公用電話的回憶。

拿起聽筒,塞進硬幣或是插一張 IC 卡,默念爛熟於心的號碼,撳下電話機上的金屬按鍵,在嘟嘟聲中或焦慮或從容的等待,似乎比現在從手機通訊錄裡隨手一撥更有儀式感。

在那個通訊尚不十分發達的時代,公用電話是異地溝通的重要媒介。我還記得在初、高中的時候,學校不允許大家私自帶手機,但校園角落裡會配備公用電話,父母也會塞給子女一張 IC 通話卡以備不時之需。

對異地戀情侶來說,當年都是靠公用電話來保持聯絡的。

但是否真的是為了那個「不時之需」卻是因人而異。畢竟每到晚自修時間,即使操場上空無一人,電話亭裡總能看到影影綽綽的人影,一待就是半個小時。

可是,從手機時代才開始接觸通信工具的千禧一代,連固定電話都不怎麼用,更別說去認識公用電話了,自然也很難理解,為什麼在大街、車站等人流密集的地方,依舊能看到一排排罩子已經發黃的電話亭。

要是早幾年,出門在外碰上手機沒電了,可能還會有打公話的需求,但如今,隨處可見的共享充電寶臨時救急顯然更便利。

而我們,也大多失去了背下一長串號碼的能力,似乎根本不再有公用電話的用武之地。

時間一長,公用電話也逐漸被人遺忘,用戶不關心,維護者也不上心,年久失修導致大量電話機處於故障狀況,反倒是「牛皮癬」小廣告找到了免費的宣傳位。

一些封閉式電話亭更是成為了流浪人士「解手 」的地方,氣味沖天,著實尷尬。

當然,這種情況不止在中國出現,國外許多城市的公用電話亭也面臨著類似的問題。

英國被送往垃圾場的電話亭。圖片來自:NYT

在英國,經典的紅色電話亭一直都和雙層巴士、大本鐘等被視作當地的視覺象徵,但隨著手機的興起,這些電話亭也在逐漸消失。

它們有的被送往垃圾廢棄場,被拆解到只剩下一個金屬架;有的則變成了街頭塗鴉的「畫板」,可以說情況也並不樂觀。

一直風吹日曬下去也不是辦法,就算公用電話沒人用,但電話亭空間本身是存在的,就看如何去挖掘出它們的新價值。

很多人就開始利用這不足 1 平方米的地方,打造出令人意想之外的東西。

上海的電話亭改造成「悅讀亭」、「漂流亭」。圖片來自:SE26.life

有人將電話亭變成一個社區圖書館,人們可以自由借閱裡面的圖書;有人則改造成小型博物館或者畫廊,用來展示小眾藝術家。

還有一些醫療機構會將心臟除顫器放在亭內,方便偏遠地區的人們在等待救護車到來前就近應急使用。

這些都是比較常見的用法,但也有一些不怎麼常見的。

圖片來自:20minutes

在 2012 年倫敦橄欖球賽中,因為更衣室離賽場太遠,一些啦啦隊隊員索性就在電話亭裡解決了。

圖片來自:mylifestylemax

還有改造成自家衛生間的,滿足了在電話亭裡上廁所的美好願望。

電話亭小店和快閃店很類似,不用支付昂貴的租金,就能做點小本生意。圖片來自:Bloomberg

除此之外,在電話亭裡開個小店也是個不錯的點子。比如說街頭咖啡廳,看似空間逼仄,但也不失為一個鄰裡間小憩的去處,對經營者來說也無需承擔過高的鋪租費用。

小型手機維修站。圖片來自:Yahoo

還有 LoveFone 公司,則是在電話亭裡開了一個小型工作間,在外觀不變的基礎上對內部做了改造,掛上維修工具和工作檯,就是一間手機維修小店了。

買電話亭不?圖片來自:X2connect

目前在英國,這種將電話亭改造成工作空間的做法已經流行了幾年。只要你願意花大概 3000 英鎊,就能在 ebay 或經銷商手中,買到一個經過翻新的 K6 型紅色電話亭。

而有的幾乎快廢棄的電話亭,還能申請「免費領養」的服務。

法國藝術家 Benoit Deseille 改造的電話亭水族館。圖片來自:designboom

可以說,這些措施都很好地拯救了一批快要淘汰的設備,但從總量來看,公用電話的減少基本是大勢所趨。

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日常維護投入和回報的不對等,導致運營方的入不敷出。

圖片來自:Phone Booth

尤其是對於很多尚未改造的老式電話亭來說,它們既沒廣告牌,也沒充電服務,就純粹只有一個電話機,只要無人使用,就不會產生任何收益。

沒有電話的電話亭

可偏偏又有人連電話亭本身都不放過,拆螺絲,卸玻璃都是小事,有時候連整個電話機都拎走了,扯斷電話線等情況也時有發生。

但電信公司的維護人力財力始終有限,很多時候,我們光是看到公用電話的「慘狀」,就已經對「用它打電話」這件事本身產生了抗拒。

丹麥最後一個電話亭拆除後,人們設立的「墓碑」。圖片來自:Reddit

在一些小國家境內,公用電話確實已經完全消失了。比如說比利時和丹麥,這兩個國家分別在 2015 和 2018 年,拆除了境內最後一個公共電話機。

原因和當地的行動網路覆蓋率有關,導致個別電話機的呼叫次數完全為 0。

挪威的公話亭

而挪威,也於 2016 年停止了公用電話服務,只留下了 100 個無法打電話的電話亭,並將它們納入到文化遺產的保護範圍內。

不過,小國家還能說因為面積小而迅速清理公用電話,換成是中國、美國這類國土面積較大的地區,全面淘汰電話亭並不實際,也只能想辦法做改造和技術翻修。

100architects 在上海改造的「橙色電話亭」,加裝了座椅、閱讀燈、免費WiFi、USB 插座等。圖片來自:100architects

目前,添加 WiFi 服務、引入巨幅廣告牌等都是比較主流的做法,你在機場、車站等地也應該能看到一部分電話亭加入了便民終端,可以提供天氣、地圖和景點等信息查詢服務,有的還能拿來繳納水電費。

5G 頻率高,單個基站的信號覆蓋面較小,因而可以藉助電話亭來實現更大範圍的覆蓋。圖片來自:CCTV

在上海,一部分市中心的電話亭則加裝了 5G 小型基站,用於彌補 5G 信號覆蓋的盲區,也算是因地制宜的應用。

一些公用電話裝上了觸屏來提供便民服務。圖片來自:經濟日報

這些功能的擴展,多少是為了彌補電話亭原有功能的缺失,但最終能讓多少電話亭獲得人們的關注,依舊是個未知數。

畢竟,很多功能在手機上也已經普及,想要讓電話亭重獲生機,顯然不是改裝成「WiFi亭」、「信息亭」就能解決的。

本質問題也仍未解決,公用電話是否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並不是所有人都這麼覺得。

前段時間,一位日本網友在推特上曬出了一臺公用電話,驚訝於它是 2020 年最新生產的型號,說明當地運營商仍然在對公用電話進行維護和迭代。

截至 2018 年,日本仍留有約 15 萬臺公用電話,數量十分可觀,哪怕是日本的手機產業發展較早,但很多公共電話亭仍然保存得非常好。

不過,作為一個多災多難的島國,日本對於公用電話的重視,很大程度上也源於「防災」的需求。

2011 年東日本大地震發生當天,東京當地的公用電話排起了長隊。圖片來自:NAVER

在 2011 年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後,包括東京在內的移動通信網絡便因為瞬間的密集通話,對基站造成了巨額負載,導致運營商只能採取通信管制措施。

一時間,很多人都無法用手機和外地取得聯繫。

日本公用電話是通過電話線來供應電力,只要電信公司不斷電,電話機就能一直使用

相比之下,當地的公用電話服務卻並未受到影響,且呼叫量也比地震發生前一天增加了 10 倍之多。

原因在於,日本的公用電話是直連電信大樓,並不受移動通信網絡限制;而且在災難發生後,日本還會將所有公用電話歸為「救災電話」,免費開放使用。

目前,日本政府仍要求在市區每 500-1000 米的區域內,確保有一臺 24 小時可用的電話機,以作為應對災害或特殊情況的存在。

而對比其它國家越來越少的公用電話,日本反而在這次地震後,重新意識到了公共電話的重要性。

其中,負責運營公用電話的 NTT 東日本公司還大量增加了「災害用公用電話」數量,總量由 2011 年的 7300 多臺增至 2018 年約 47000 臺,大多放在會被當作災後疏散點的學校、市政廳等地。

事實上,中國當年的 512 汶川地震發生後,當地也曾一度出現行動網路故障,而公用電話同樣發揮出重要的作用,成為人們打電話報平安的重要途徑。

在 2018 年,北京聯通也曾披露,上半年北京地區公用電話通話仍然有 30 多萬次,其中緊急電話(110/119/120/122)就佔據了 6.5 萬次,總通話時長達到 20 多萬分鐘。

而在澳大利亞,當地電信公司 Telstra 所運營的約 15000 個公用電話,在 2018 年共產生了 1300 萬次通話,其中有 20 萬個都是報警電話救助。在澳洲火災期間,Telstra 同樣採取了災區免費打電話的措施。

說到底,我們之所以還保留電話亭,不僅是因為它的身份可以靈活改變,孵化出像書店、咖啡館這類新的可能性。

更深遠的意義是,作為一座城市、一個社區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哪怕只是為了應付「災害」、「報警」等這些可能一輩子都用不到一次的場景,公用電話服務也仍然有存在的必要。

或許,電話亭所承載的復古情緒,只是我們自我感動的「為賦新詞強說愁」而已,它依然是我們所熟悉的哪個場所,承擔著「以備不時之需」的作用。

相關焦點

  • 上海電話亭不斷升級:可「限時免費打電話」,還有5G、WiFi、充電等...
    「現在竟然還有公用電話亭?」提起電話亭,很多人都表示「沒用過」、「沒有關注過」,也有人說很早以前用過。現如今,電話亭裡已很難見到有人停下來打電話,但電話亭依舊堅守著,以備旅人的不時之需。 近日,記者在上海火車站南廣場看到,地鐵口附近、車庫入口處等人流密集的區域,20多座紅色電話亭依次而立,遠遠便可看到。
  • 78歲老人守上海最後傳呼電話亭27年
    1996年,丈夫臨終前叮囑沈玉琇,無論賺不賺錢,都希望她不要關掉這個公共電話亭。「他主要是害怕我孤獨,在電話亭還有人來陪我聊天,也能為大家服務。」沈玉琇的兩個兒子都已成家立業,不在身邊,而她獨自一人住在電話亭附近的小區。為了遵守丈夫的遺願,沈玉琇守了這座公共電話亭27年。
  • 78歲上海老奶奶為亡夫堅守電話亭27年
    然而就在上海中心的福州路上,仍然還開著一個只收現金的公共傳呼電話亭,3分鐘市內通話收費4角錢,這裡的老闆是一位78歲的老人,老人名叫沈玉琇,她告訴記者,「這家電話亭已經陪我度過27個年頭了」。福州路上的公共傳呼電話亭 徐明睿 攝12月7日,記者採訪到了沈奶奶。她和記者回憶,1993年,她與幾位同伴一起承包了自家弄堂口的電話亭。
  • 哆啦A夢的「假如電話亭」能製造平行宇宙,卻為何出場次數那麼少
    《哆啦A夢》中的「假如電話亭」,相信看過動畫的小夥伴們都不陌生。「喂,假如變成不要錢的世界」,「喂,假如大雄家現在要搬到美國」,等等,諸如此類不可能實現的願望,只要進入電話亭裡打個電話,出來就能實現了。不過雖然「假如電話亭」很厲害,但它出場的次數卻並不像「任意門」和「時光機」這樣頻繁。
  • 上海灘最後一爿公共電話亭
    電話亭和老人,為什麼堅持開到今天?福州路614弄口,這間不足五平米的公共電話亭,已經陪伴78歲的沈玉琇度過了27個年頭。沈玉琇保存著好幾本親手記錄的公用電話日報表,上面記著每天的營收。歲月變遷,記錄越來越稀疏。如今公用電話打市內,3分鐘收費4角錢,這個電話亭一個月營業額已不足百元。
  • 手機普及,古老的公用電話亭怎麼辦?首批5G電話亭亮相申城
    世界最早的公用電話亭1878年出現在美國的舊金山。隨著手機的普及,申城街頭的公用電話亭使用率大大下降。這些昔日的街頭風景線,如今正走在轉型路上。如何有效利用這些電話亭呢?多次測試下來,5G網速都穩定在800Mbps左右,是4G網速的10-20倍左右,在這裡在線觀看高清視頻,沒有一點緩衝和卡頓,畫質十分清晰。
  • 王凱封面人物照曝光,電話亭為題材,凱迷直呼:想和王總打電話
    5月26日,王凱在社交平臺綠洲發布電話亭大片,簡單動作搭配清爽帥氣,時尚表現力真的很絕,《ELLEMEN》六月刊封面人物,是去年首登就拿下了周年刊的王凱。這次二登ELLEMEN,王凱以一組以電話為核心元素的大片,展現著他愈來愈自得和自由的沉穩底氣,連拍照都通過眼神和肢體透露著演技,光影打在臉上,那種若隱若現的感覺實在太撩人了,想跟凱凱王打電話。關珥月覺得這組以電話亭為題材的封面別具一格,疏離空間中僅有懸垂的線圈聽筒,「喂,是我」似是同自己對話,又好像是同別人交流。
  • 為了與丈夫的約定 78歲老太堅守公共電話亭27年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隨著手機的普及,1952年就出現於上海的公共傳呼電話,如今已經基本退出了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然而就在中心鬧市區的福州路上,仍然還開著一個只收現金的公共傳呼電話亭,3分鐘市內通話收費4角錢。守著這間被稱為"上海灘最後一爿公共電話亭"的,是一個78歲的老人。電話亭和老人,為什麼堅持開到今天? 福州路614弄口,這間不足五平米的公共電話亭,已經陪伴78歲的沈玉琇度過了27個年頭。
  • 豆瓣高分懸疑片,整部電影只在一個電話亭內拍攝,結尾高能反轉
    國產電影《十二公民》改編自美國經典老片《十二怒漢》,二者都是由12名演員處在一個屋子裡商討一宗謀殺案件,但一點都不枯燥。在2002年電話亭還是一個極大便利人們生活方式的產物,而這部《狙擊電話亭》整部電影都在一個電話亭內完成,成為了小成本懸疑電影的一個裡程碑。
  • 上海78歲奶奶與亡夫約定守電話亭27年,能排遣孤獨,守住時代的回音
    上海福州路614弄口,有著上海最後一家正在營業的傳呼電話亭。1993年,沈玉琇和幾位同伴承包了這間電話亭,1996年,丈夫臨終前說,希望她能把電話亭守下去。如今,78歲的沈玉琇值守這裡已有27年。儘管現在打電話的人不多,沈玉琇卻不曾怠慢,每天空下來就會用酒精擦拭三臺公用電話。她知道,現在還要打公用電話的人,往往都是需要幫助的人,碰到沒帶錢的人想打電話,她也很樂意幫忙。沈玉琇說,守著電話亭,能讓她消磨時間、排遣孤獨,只要身體健康,她就會一直守下去,守住屬於一個時代的回音。
  • 「後浪」們不知的公用電話亭拆除了,誰還會記得那個年代?
    1980年,已76歲高齡的他仍然堅守崗位,颳風下雨、嚴寒酷暑都未誤過事,被群眾稱讚為「熱心老人」。到20世紀90年代,IC卡電話亭開始大面積鋪設,在2000年左右達到了巔峰期。讀小學的90後,讀初高中的80後,讀大學的70後,入學標配除了書包文具,一定有一張面值三十塊的IC卡。
  • 四海兄弟最終版自由模式電話亭任務流程全攻略 電話亭任務線攻略
    四海兄弟最終版自由模式電話亭任務流程全攻略 電話亭任務線攻略 四海兄弟最終版自由模式中是有一個是電話亭任務,很多玩家還不清楚這個任務線到底怎麼做,下面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四海兄弟最終版自由模式電話亭任務流程全攻略
  • 百姓上網更方便 上海公用電話亭升級改造變身5G電話亭
    如今,公用電話早已經不是百姓日常通信的工具了,如何讓代表著城市發展的公用電話亭發揮新的功能呢?記者從上海電信部門獲悉,為了有效利用分布在上海市區的公用電話亭,公用電話亭的頂部將會加裝5G小微基站,變身成為5G公用電話亭。
  • 上海公用電話亭,火到了海外!
    2、最近,《IT時報》記者筆下的上海5G電話亭成了「全球網紅」。 難道就讓公用電話亭默默退出歷史舞臺?有的城市這樣做了,但這並不是魔都上海的答案。多次測試下來,這裡的5G網速都穩定在800Mbps左右,是4G網速的10-20倍左右。
  • 公共電話亭變形三金剛 中國用戶還能再借一命
    這些企業無獨有偶都面臨著轉型的問題。自智慧型手機出現開始,公用電話就已經開始考慮轉型的問題。早在2011年的時候,上海就投入了使用了500個「Wi-Fi電話亭」,希望電話亭能夠化身戶外Wi-Fi來支持智慧型手機的網絡。然而,這些「Wi-Fi電話亭」無一例外維繼艱難。
  • 海賊王中的電話蟲:除了打電話,竟然還有這麼多功能?
    海賊王中的電話蟲是一種很特別的生物,外邊看上去呆萌呆萌的,但實際上在海賊王中出鏡很多,用途非常地廣泛。最常見的就是通訊功能了,也就是打電話,用電話蟲打電話的時候,電話蟲還會模仿那個人的說話語氣與外貌特徵,非常地好玩。
  • 海賊王中的電話蟲:除了打電話,竟然還有這麼多功能?
    海賊王中的電話蟲是一種很特別的生物,外邊看上去呆萌呆萌的,但實際上在海賊王中出鏡很多,用途非常地廣泛。最常見的就是通訊功能了,也就是打電話,用電話蟲打電話的時候,電話蟲還會模仿那個人的說話語氣與外貌特徵,非常地好玩。但是其實電話蟲不僅僅可以用來打電話,它還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功能,你都知道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別了,公用電話!
    我家店裡有一部公用電話,那時候,每天很多人接到傳呼機的消息後,跑來我店裡回電話。如今人手一部手機,只有極特殊情況,遇上手機沒電了或者忘帶了手機,公用電話才能派上用場。我家的那部公用電話現在看來快要光榮『下崗』了。」Duang Duang Duang「老李,有你家電話!」
  • 96110是什麼號碼詐騙電話嗎 96110為什麼給我打電話不接什麼後果
    現在這個信息透明化的時代,我們每天都能收到各路推銷信息或者詐騙信息,還有很多詐騙犯冒充各種工作人員給你打電話步步涉陷。那麼大家有沒有接過96110的電話呢?96110是詐騙電話嗎?96110為什麼給我打電話呢?96110是公安機關反詐勸阻專線,當大家遇到電信詐騙時,96110就會向你發起報警,所以當顯示96110來電的時候請大家務必接聽!
  • 北京電話亭可以直接用聯通號碼了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北京的公共電話亭已經可以聯通號碼做帳戶撥打,對此北京聯通相關人士予以了證實,但表示還在試驗階段,等待時機成熟後才會推廣。根據用戶爆料和記者體驗,北京的中國聯通公用電話亭確實已經可以使用聯通號碼作為電話卡帳戶進行撥打,手機號碼、固話號碼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