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秒快讀
1、公用電話亭是一代人的記憶,如今門可羅雀的它何去何從?成為全世界各大城市共同面對的難題。
2、最近,《IT時報》記者筆下的上海5G電話亭成了「全球網紅」。
難道就讓公用電話亭默默退出歷史舞臺?有的城市這樣做了,但這並不是魔都上海的答案。
為了提升5G在市中心區域的覆蓋,上海電信在部分公用電話亭頂端安裝了5G小微基站,用戶在周邊區域手機上網的網速蹭蹭上漲,「5G電話亭」由此走紅,不僅引來800多家國內媒體報導,也被國外媒體紛紛報導。
實際上,不僅是5G電話亭,在魔都上海,近年來公用電話亭還化身成WiFi亭、悅讀亭、美術亭、藝術亭等等。在保障基本通信和應急通信功能的同時,上海的公用電話亭不斷煥新,重新走回大家的視野當中。
01
5G電話亭 從國內紅到國外
走在淮海中路、黃陂南路這些魔都鬧市區,和紅色的電話亭擦肩而過時,行人也許會在不經意間察覺,電信5G網速會非常快,仿佛有了魔力一般。
魔力就來自於這些紅色的電話亭。今年4月開始,上海電信開始在一些市中心區域的電話亭的頂部,加裝5G小微基站,為用戶帶來更好的5G上網體驗。
《IT時報》記者在淮海中路上一座5G電話亭附近進行了實測,打開主流測速軟體SpeedTest,按下「開始」鍵,指針在快速跳動,幾秒鐘後結果出爐:下行830Mbps、上行60Mbps。多次測試下來,這裡的5G網速都穩定在800Mbps左右,是4G網速的10-20倍左右。
圖片/ IT時報
眾所周知,相比3G/4G,5G相對處於高頻段,無線傳播損耗大,單基站覆蓋範圍小需要建設更多的基站,才能實現良好覆蓋。但是在城市中心區域,選擇合適的5G站址並非易事。利用原有的電話亭,加裝5G小微基站,來彌補5G室外宏站覆蓋的薄弱地區,是實現熱點區域5G信號無縫覆蓋的良策。
據悉,上海電信首批將建設100個左右的5G電話亭,主要分布在市中心區域,使中心城區的5G網絡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
5G電話亭被「曝光」後,迅速走紅,吸引了國內外媒體的目光,甚至有國外媒體為此來到上海,零距離體驗5G公話亭的「魔力」。
02
悅讀亭、美術館 為城市增添人文情懷
上海的電話亭還有很多變身,比如悅讀亭、美術亭,來這裡讀書借書、看看美術作品,方便又愜意。
在常熟路上,就有一座悅讀亭,離地鐵站並不遠。在保留電話亭功能的基礎上,亭子內設置了4層書架,擺放著不同種類的書籍供讀者取閱。悅讀亭內沒有工作人員,無論是借閱,還是還書,都是自助操作,可以連接亭內WiFi,通過掃描指定二維碼進行操作。
而在四平路上,有10個公話亭被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的師生們改造成了美術館,這是我國第一批由公話亭改造成的美術館,也刷新了上海「最小美術館」的紀錄。電話亭美術館內主要展出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學生以及藝術家作品,放在公話亭裡供市民參觀、甚至互動。
在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教授周洪濤的眼中,電話亭的用戶越來越少,但它們可以「變身」小型藝術空間。他們發現,不少居民並不常逛美術館,通過遍布街頭的電話亭美術館,可以拉近日常生活和藝術之間的距離,人們停下腳步,在電話亭中就可以看到創意作品,也是用一種新的形式去展現城市風貌,展現通信的新風貌、新趨勢和社區的新文化。
03
藝術亭 洋溢著文藝氣息
電話亭還能長成這樣!相信經過愚園路的行人中,會有不少人發出這樣的感嘆。
這裡的電話亭顏色豐富,造型凹凸充滿藝術感,半開放式的電話亭外觀線條流暢。電話亭內設置了面對面的桌椅,方便行人坐在電話亭內休息休息,下雨時也可以進來躲躲雨。手機沒電了,沒關係,這裡有USB電源接口,可以為手機充電。
這些經過藝術化改造的新型電話亭與普通的電話亭不同,洋溢著文藝的氣息。現在,這裡已經成了網紅打卡勝地,甚至遊人專門來到愚園路,就是為了拍張自己和藝術亭的照片。
04
WiFi亭 陪伴市民近十年
利用電話亭提供無線網絡功能,其實,在5G電話亭誕生很久之前,就已經在上海出現。
2011年,首批數百個WiFi電話亭悄然在淮海路、人民廣場等都市核心區域「上崗」,後來蔓延至全市範圍內。WiFi電話亭有明顯標識,告知用戶這裡「ChinaNet網絡已覆蓋」,可以在這裡WiFi上網。
當時,正值國內3G時代,手機網速並不快,常常只有幾百K的速率,而WiFi電話亭提供的無線網速則高出不少,所以當時WiFi電話亭受到不少人的歡迎。即使是現在,依靠WiFi電話亭進行「流量救急」的現象也不少見。
為電話亭加裝WiFi,已成為不少國際大都市的同一選項。在美國紐約,2016年推出了LinkNYC(連接紐約)項目,將公用電話亭改建為能夠提供免費無線上網的信息亭,以提升無線網絡的覆蓋率。這些WiFi亭還配置了屏幕,通過廣告收入來維持運營。在英國倫敦,也啟動和LinkNYC類似的InLinkUK項目,英國電信和廣告公司合作,對電話亭進行改造,提供免費WiFi上網服務。
守護城市安全 傳遞城市溫度
通信,仍是電話亭最基本的功能。很多人以為電話亭無人在使用了,其實不然,它們仍在默默守護,依然發揮著基礎通信和應急通信的功能。
近三年,市民通過電話亭累計撥打110報警電話27萬餘次,120急救電話2.9萬餘次,119火警電話1.7萬餘次,累計通話時長超過126萬分鐘。這些數據揭示著,即使現在手機已經非常普及,但是公用電話依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保障市民生命和財產安全貢獻力量。
上海的電話亭也在傳遞著這座城市的溫度和溫暖。
從去年10月開始,上海電信在上海火車站以及浦東機場、虹橋機場的近300個公話亭中開通了「限時免費公用電話服務」,為旅客提供每次3分鐘的市內/國內免費通話服務。3分鐘雖然不長,卻足夠讓旅客向家人報平安;電話亭雖然不大,方寸之間讓人感受到城市的溫暖和胸懷。未來,公用電話亭3分鐘免費撥打功能將會推廣至全市,進一步方便市民通信。
作者/IT時報記者 錢立富
編輯/挨踢妹
排版/馮誠傑
圖片/IT時報 錢立富 網絡
來源/《IT時報》公眾號vit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