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書法家胡問遂,精選31幅簡體立軸行書字帖欣賞,學行書必選

2020-12-27 清雅閣

前言:

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

聲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 謝!

對於非書法的一般人來講,硬筆執筆方式比毛筆難掌握,硬筆一般書寫較快,硬筆橫撇豎捺因為執筆方式不夠靈活往往讓人感覺心有餘力不足,硬筆寫不好一般是執筆的控制問題。練字只有兩種方法,臨帖和結構歸納。根據你的要求你可以找一本喜歡的行書字帖臨。結構歸納就是類似於黃自元的間架結構九十二法這種說結構的書,看懂並且融會貫通到寫字中,其實這種方法並不比臨帖快多少。這兩種方法雖然看著進度稍慢,但永遠不會浪費時間,你一直是在進步的。外面現在有一些所謂速成,學個一年半載完事了,感覺挺快看到效果了,但是停止練習沒多久字又恢復原樣了。你這一年時間白搭。但這一年要是踏實下來臨帖,字也會有比較大的進步。其實就一句話,想速度快就用心臨帖,提高效率,一年半載改變日常書寫也是可能的。

著名書法家胡問遂精選31幅簡體立軸行書字帖欣賞:

書者介紹:

胡問遂(1918年7月24日-1999年2月19日),浙江紹興人,沈尹默入室弟子,當代中國書法大家。出身書香門第,祖父、兄姐均酷愛書法,伯父胡之光為浙東書法名家。抗日戰爭初期,投筆從戎,立志報國。抗戰勝利後寓貴陽,全國解放後攜家定居上海。胡問遂是上海中國畫院一級美術師、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上海書法家協會主席團成員、上海文史館館員。

胡問遂早年學柳公權,繼學顏魯公,得厚重豐潤之精髓,轉習褚遂良,得縝密靈動之韻致。後溯"二王"行草,兼及智永、李北海、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等,數十年堅持不懈,尤得力於北碑,並能融會貫通,自成一家。擘窠行書最為著名,其名作曹操《觀滄海》中堂,字大經尺,雄強峻利,氣勢磅礴。其書法渾厚凝重,灑脫靈動,氣韻高雅,意態從容,是海派書法藝術的典型代表人物。作品多次入選國內外重大書法展覽,並為博物館、紀念館、名勝地收藏或翻刻入石。

相關焦點

  • 中書協書法名家亢銀中,精選23幅立軸行書欣賞,字字皆是神來之筆
    書法創作的形式當中據不完全統計,大部分的書法家都偏向於書法的立軸創作,立軸書法的創作能夠更好地進行內容的字數的布局和掌控,而立軸書法創作中最為常見的則是行書和草書的書寫,是因為行書草書的書寫是上下呼應,筆勢虛實相連,能夠更好地掌握立軸書法創作的脾性。橫幅多為字數少的書作,布局要求更為簡單,連筆的運用較少。
  • 著名書法家馮彬,精選23幅行書作品欣賞,筆法自然行雲流水,好字
    行書的創作我們在前面的很多的內容中都提到過,但是關於優質的行書作品的推送就有些現實小於理論的感覺。對此我們經過細緻的篩查,終於在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的書法家作品中找到了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書法,他就是馮彬,他的書法清雅幽古,自然遒勁,筆力挺拔。關於馮彬先生的介紹,我們在文末,感興趣的小夥伴不要忘記點讚和分享哦。
  • 中書協書法家陳予來,精選12幅立軸行楷書作欣賞,學行楷的好字帖
    在很多期的內容中我們就對行楷書法做了詳盡的介紹,可以簡單的理解行楷書法是介於楷書行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融合了楷書的剛正行書的流暢的衍生體書法。在當代行楷書法造詣極高的當數任政老先生,雖然老先生已經過世,但書法對後世的影響極大。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位就是在行楷書法上頗有建樹的中書協書法家陳予來。
  • 當代書法名家丁立田,28幅《立軸行書》欣賞,筆力遒勁,行雲流水
    丁立田老師的書法在前幾期的內容裡,我們已經做了介紹,今天主要是針對網友的創作需要,我們再一次的將丁立田老師的立軸行書作品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在進行書法創作的時候能夠有所啟發。很多的朋友表示學習書法的初衷沒有想過要去創作,直到近期寫春聯,我發現自己只能去臨集字的春聯,沒有辦法自己寫出來。
  • 著名書法家愚翁先生,24幅小行書作品欣賞,能做字帖的好書法
    有網友評論愚翁先生的書法說:「在當今書協一些以畫字為能的頭領、權威評委、教授眼中,這種體現帖學精神的書法是「俗書」,沒有「創新」,不是「藝術」。其實,這才是接地氣的真書法,好書法,繼承了中華書法的優秀傳統。」
  • 中書協理事薛夫彬,52幅行書字帖欣賞,網友:深得二王行書筆法
    前幾天一個粉絲留言給我說:「能不能推薦一些好入門的書法字帖,最好是行書」。其實在書法練習上我不大主張練習字帖,因為我們在研究發現,古代大多數的書法家都沒有臨帖的過程,才有了自成一體的經典之作。雖然這樣的例子是少數,但是確實也代表了古代書法發展的一個縮影。
  • 任政27幅行書翰墨欣賞:工整秀麗、雄健挺拔!初學書法的好字帖
    接下來一起欣賞任政的行書詩抄——任政27幅行書唐詩字帖欣賞任政(1916-1999),字蘭齋,浙江黃巖人(今路橋人 )。著名書法家,曾被評為"藝德雙馨"書法家稱號。生前為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上海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等職務。著有《楷書基礎知識》、《少年書法》、《祖國的書法藝術》、《書法教學》、《隸書寫法指南》、《蘭齋唐詩宋詞行書帖》等作集。
  • 學行書最容易上手的好字帖,毛筆鋼筆皆可臨的真書法,輕鬆寫好字
    隋唐以來,學書者率從千文習起,因之草書名家多有千文傳世,故草書社選標準之字,不能不求之於歷來草聖,更不能不先之於草聖千文。一因名作聚會,人獻其長,選者利益,增多比較;一因習用之字,大半已俱,章法既立,觸類易通。斯旨定後,乃立原則:曰易識,曰易寫,曰準確,曰美麗,依此四則,以為取捨。
  • 民間書法家崔德法,31幅行書作品欣賞,網友:他的字可進中書協
    筆畫粗細懸殊處,與範曾的病筆雷同,而整篇字柔弱無力,與林岫有相似處,究竟誰學誰,還是巧合,不得而知」。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民間書法家崔德法31幅行書作品欣賞:書者介紹:崔德法,男,山東東阿人,詩人、書法家。善書、工小楷。
  • 行書字帖如何選?不管是硬筆行書還是軟筆行書,這裡統統告訴你
    《書道拍案驚奇》觀點:不管是硬筆行書還是軟筆行書,都不要選擇現代人的字帖。有老師點撥可以直接上手《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自學的話建議用行楷過渡下,推薦趙孟《前後赤壁賦》和智永《真草千字文》等字數多,且平正的行楷字帖。
  • 老書法大家劉小晴,行書創作運筆字帖欣賞,網友:軟硬筆雙修好帖
    行書和楷書同為書法當然會存在共性,然而行書與楷書的共性並不一定是先由楷而後行。這就好比兄弟之間有相似之處,但兄弟並非父子。事實上是有相當的初學者認為楷書學好了行書自然就好。或換言之善長行草者楷書必佳(基礎好?),都是謬論。從實際出發就是要講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 宋代著名書法家米芾,行書真跡《天馬帖》欣賞,筆墨千秋變化無窮
    米芾行書真跡《天馬帖》欣賞:書者介紹:米芾(1051-1107),初名黻,後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為芊,湖北襄陽人,時人號海嶽外史,又號鬻熊後人、火正後人。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
  • 北京著名書法家田伯平,行書楷書作品欣賞,網友:意到筆隨真書法
    字中規中矩、嫵媚好看,有一種一見喜歡、不過如此的感覺,不像同是行書的王羲之的字,有韻味、越看越有味的那種。這就像中國古典園林構圖建造那樣,一進大門不讓你一覽無餘,定有隔牆、透窗之類的遮擋物,使你有須再探究的情趣。當然、任何書法,都有其獨特的風格,喜歡是因人而異的。
  • 清代著名書法家趙之謙,精選14幅立軸真跡欣賞,運筆勁媚真書法也
    趙之謙的書法很多的網友都把他排除在欣賞書法之外,其原因是不夠秀麗。這裡我想說的是:懂的人終究會懂,不懂的人終究不懂。趙之謙還是著名的篆刻大師,這裡我想借趙之謙說一說書法和篆刻。書法篆刻也一樣,只是手段含蓄,不如音樂影像來得直接。對於作品了解得越多,越容易透過表面提取出更多的信息,我示範了一個常規流程,至於提取出什麼東西因人而異。
  • 著名書法家謝昭然,獲獎鋼筆書法作品展,正統大氣,字帖暢銷全國
    希望書法家能多考慮橫寫與寫字速度,當然這很考驗書法家創造力與對其他字體的兼顧。 有網友評論謝昭然的書法說:寫得確實不錯,不過總覺得筆畫太過生硬,特別是行書,就顯得不流暢了。我還是更佩服顧仲安的硬筆楷書和錢沛雲的行書,網友們可能看看。他們的行筆都非常自然。錢沛雲的橫向行書更是實用且行雲流水。
  • 現代常用漢字的行草字帖欣賞,楷書行書雙體對照,不可錯過的好帖
    行書或是行草書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特徵,這個特徵也是有異於楷書的,就是我們常說的連體字,行書和草書在很大程度上體現行雲流水的特徵,字與字之間存在連筆的行為。這種行為是自然的運筆結果,而非有意為之。怎樣才能寫好行書或是草書,或者是連筆字呢?我認為最好的方式還是尋找前人的行書或草書的帖子進行臨摹,也就是練字。
  • 硬筆書法教學模式:如何練習硬筆行書?
    但是一本好的字帖是激勵學書者學習的動力, 選好字帖是學習書法的前提, 只有性情相近, 才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鳴, 學習起來才會帶勁, 效率才高, 否則, 選帖不當, 臨書如同嚼蠟, 那麼學習沒有積極性, 很難臨好字帖。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氣質和審美情趣, 選擇自己喜愛的字帖。
  • 清代著名書法家費念慈,行書真跡拓本欣賞,筆法精美
    費念慈兼通魏碑遺風,臨摹甚勤,著筆堅凝厚重,尤以楷書著名,精賞鑑,善詩,精疇擅人術,金石目錄之學,冠絕一時。著有《歸牧集》。小編自幼鍾愛顏體,生於三代書香世家,受家父薰陶,常習書法十載有餘,年近而立,見識尚淺,敢貿然評論古人作品。
  • 沙孟海書法《行書立軸》,結體茂密,富於變化
    #書法家其間,有幸接觸令他十分仰慕的康有為、吳昌碩等大師,並從馮君木、陳屺懷學古文字學,遂書藝大進。章太炎主辦的《華國月刊》多次刊載其金石文字,名聲漸著。1929年,年僅二十九歲的沙孟海被聘任為廣州中山大學預科教授,1931年起歷任南京中央大學、教育部、交通部秘書。1941年經陳布雷推薦,在蔣介石侍從室任職。1949春拒絕蔣介石邀請,留在大陸。
  • 書法大家梁鼎光,鋼筆行書《蘭亭序》鑑賞,網友:硬筆界的王羲之
    一般大眾感受書法就是看楷書行書是否周正唯美像否印刷體和鋼筆字帖,。書法進階審美者才會欣賞不同風格的古帖,但也是各有的愛。依我看,祭侄稿比蘭亭序無論從衝擊力個人情懷甚至用筆上都要高出一個檔次。梁鼎光先生曾經說:「學書法最好的方法還是從毛筆楷書慢慢來,有一個穩固的基礎。如果一個孩子從五歲開始學書法,我會建議他練楷書練到20歲,再開始練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