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45年7月19號,當瑪麗·羅斯號在一陣風浪中顛簸並迅速傾覆,海水灌進了下面的炮門。
當時在滿員的瑪麗號甲板上,有90多門炮,大約有700名船員,據說,只有不到40人得以幸還。
她也再也沒有離開過樸茨茅斯港。
在岸上檢閱他令人驕傲的艦隊出海迎擊法國入侵者的亨利八世,和他的侍臣驚恐地目睹了這場慘劇。
*
400多年來,瑪麗·羅斯號一直靜靜地躺在樸茨茅斯港海底深處,儘管他的左舷已經被海水衝得不知去向,右舷也被海底的淤泥所覆蓋。
這艘被亨利八世偏愛,被形容為「海洋上一朵最美的花」的沉沒,給了當時英國人的心理以巨大的打擊。
作為亨利八世皇家艦隊的旗艦,瑪麗·羅斯號在大西洋上的冒險生涯,曾經給它帶來了許多輝煌,擊敗法國人和蘇格蘭人的艦隊也曾給她帶來了巨大的榮耀。
但是相比她的榮耀,她的結局是如此之悽慘和悲涼。
直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亞歷山大·麥琪帶領的一支隊伍發起了對沉船的調查 。
經過他的努力,這艘都鐸王朝的戰艦在沉入海底四個多世紀後,被海水浸透的船骨終於浮出了索倫特海峽的表面。
1982年,大約有6000萬人觀看了瑪麗·羅斯號打撈儀式的現場直播。
*
瑪麗·羅斯號建於1509年~1511年。
很快,這艘重達500噸的龐然大物就被投入了戰爭。
第一次參戰就在布瑞斯特港口附近擊敗了法國 艦隊。
後來她還多次擊敗了 蘇格蘭人和愛爾蘭人的艦隊。
在大西洋的風暴中,她簡直就像一隻矯健的雄鷹。
在最初的服役期間,瑪麗·羅斯號的驕人戰績給了製造者們無比的自豪。
他們在給亨利八世 寫的報告裡稱:
「瑪麗·羅斯號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大和最好的軍艦。
我們以基督教徒的名義發誓:
她比100噸位的軍艦跑的還要快許多。」
儘管瑪麗·羅斯號顯得巨大而堅固,但在其服役期間內人們還是一直不斷的對她進行加固整修,特別是1528年和1536年又兩次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
根據打撈出的殘骸推斷,她在沉沒時,其重量起碼已經超過了700噸。
但我們至今仍無法根據打撈記錄的詳細清單,來判斷它曾接受過哪些改裝,也不知道是否因為改裝甲骨給她增加了新的額外負擔,更不知道其結構到底有過哪些變化。
我們只好假設,也許在進行那些技術改進時,使用過一些我們至今未知的技術,而正是因此才直接影響了她的壽命。
1990年,布魯吉對瑪麗·羅斯號上橡木做的橫梁進行年輪分析,以期找到這艘旗艦在其服役期內確實曾被「重建」過的證據。
他認為,若能找到旗艦後來被整修 的確切證據,那將有助於最後判定那場船毀人亡的災難,到底是不是由於大規模的改裝而引起的。
之所以採用年輪分析的辦法,是因為樹木的年輪和氣候有關,樹木的生長年代不同,它的年輪也就不一樣。
也就是說,就像分析人的指紋一樣,通過樹木的年輪分析,可以準確無誤地計算出它的生長年份。
布魯吉希望能夠收到儘可能多的沒有受到海水等外部影響的瑪麗號的殘骸。
為了揭示當年的真相,他們曾有想過鋸開那些殘骸的念頭,當然這些已是文物的寶貝是不允許他們破壞的。
後來他們獲準在瑪麗號的一些關鍵部位,順木材的橫切面鑽取小指頭粗細的木樣以供分析,但計劃實施起來並不容易。
在他們鑽取樣品時,因為擔心那些古老的木材順木材的橫切面太幹,可能會導致裂痕,所以他們只能不斷地往瑪麗號殘骸上噴水。
布魯吉說:「我也只好讓水順著脖子往下?流。」
而且那還不是最糟糕的,有時他們還要用一種聚合物來代替水噴霧。
這些物質的使用導致工作場所不僅滑而且潮溼,並有一股難聞的刺鼻氣味。
因此,布魯吉為了取的那些樣品,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暫停一會兒噴灑 「水霧」,他也藉此從悶熱潮溼的環境中走出來透透氣。
回到實驗室後,布魯吉對他取回的木樣上的年輪進行了仔細的測量。
結果顯示,一些連接處及附加物是1511年以後才新增補上去的。
正如布魯吉說:「當這艘巨艦已被造好,且有多次參戰後們現在發現的旗艦上的有些木頭還是正在生長的樹。
毫無疑問,它們都是後來修補時加上去的。」
經過對比,證實之稱甲板的大梁是造船前幾年砍伐的,最遲也在1500年以前。
但布魯吉找到一根砍伐於1535年的大梁,那當然不會是「原裝」的。
這根大梁是後來在一次修理時給換上的。
研究者再次到旗艦上仔細觀察時,發現許多主甲板的大梁下面大約30釐米處,還有一層平行的甲板痕跡。
這表明在瑪麗號沉沒前的幾年,曾進行過一次大規模的整修。
也許當時不得不取掉一些甲板或者厚大的木板,以便將巨大的橫梁安放進去。
而且,布魯吉還發現一個大的L形的甲板下的橫梁肯定是1520年裝上去的。
通過這些證據可以得出 一個事實:
瑪麗號確實是被重新整修過的。
得出這樣的結論,其實並不太令人驚訝,因為歷史學家都知道,艦船在服役期內肯定會被加固。
現在他們需要進一步尋找的是瑪麗號沉沒的原因。
布魯吉他們發現,麻利好的甲板大梁是1540年才補上去的——因為從最外層的第5個年輪圈現實,那確實是1535年那個多雨的夏季的產物。
布魯吉在顯微鏡下仔細觀察後認為,他甚至已經觀察到了新的年輪圈生長的痕跡,那應該是屬於1541年的了。
這些大梁都沒有樹皮,也許是工匠們削去了。
1545年,當災難突然降臨時,這些新的橫梁才剛換上去不久,而且也顯得太沉重了。
這個發現其實非常重要,因為甲板下的大梁對艦船來說是極其重要的——艦船的所有甲板都是構建在木製大梁上的,而這也決定了艦船的形狀和強度。
1541年換上去的大梁也是艦船的重要組成部分。
也許其框架部分也做過替換——無論是外部的還是被剝去的外殼,還是其內壁的木板,就是次要一些的蓋頂木料和甲板也都進行過大規模的替換。
可以想像,無論使用哪種方法,都將是一場耗時數月的大工程。
瑪麗號沉沒的那一天,其船身早已不如當初那樣 堅固了,大規模的修整對原來的設計有了很大的改變,而且也使得她「傷痕累累」。
艦船上到處都是戰備物資和人。
這時候,也許水手犯了一個不能算小的錯誤:
他們損毀了左舷炮塔,而左舷炮塔 原本是被設計為不漏水的,現在遭到了破壞。
再加上經過1528年和1536年兩次重建,艦船的重量早就超過了她起始的重量。
左舷沿已經接近吃水線,這意味其他部位的位置更低。
這是,瑪麗號開始進水,慌亂的人朝著相對較高的左舷艙湧去(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時全體船員都被困在了左舷艙的原故)。
接著,海水灌進了左舷炮塔……
瑪麗羅斯號就此沉沒。
故事完結。
本期完
胖三在2012年有段很困難的時期,無所事事,卻又過得很糟糕。
我買了很多拼圖玩具,我拼過城堡、驅逐艦之類的,甚至還有更複雜的太空梭。
我在拼完瑪麗號之後,掛上她那美麗的帆後,在日記裡寫道:
我的感情那麼多,為什麼會下落不明了。
而今,我已經走過了最困難的時候,瑪麗號也早就在我還未出世的時候就被打撈上來。
換句話說,過了這些年,在我不知情下,時間也已經成全了我,或者時間也只是成全了時間。
可是,管它呢,美麗的瑪麗號,絢麗的瑪麗號,而又飽經滄桑的瑪麗號,不正如人生一樣嘛!
這就是胖三做這期的原因。
像我這樣的人,自己會成全自己。
好了,上結束語。
因為,有人投訴說我抄襲。所以,每期結尾,我都聲明一下:
文章相關資料都是三三戴著眼鏡查資料,慢慢用自己的語言,在鍵盤上敲出來的。
如有雷同,我只能說,巧了,不是。
特此聲明,圖片來源自網絡,
圖片如有侵權,煩請聯繫,我將立即刪除。
我分享的都是我感興趣的,我喜歡,所以我熱愛,我想讓更多的人即使就是看一眼,也挺開心。
即使,我要花費很多時間在編排、碼字上面。
下期見了,您吶!
我還是我,即使被說抄襲,還是「死性不改」喜歡稀奇古怪的菇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