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都鐸王朝第二任國王亨利八世的海軍戰艦「瑪麗·羅斯」號曾被人們稱為「海上一朵最美的花」,在英格蘭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海戰中屢立戰功。1545年,這艘備受亨利八世喜愛的戰艦在剛從樸茨茅斯出航駛向索倫特海峽,準備阻擊法國侵略軍時,遭到法軍襲擊沉沒。如今,為了紀念這艘都鐸王朝的戰艦,耗資3500萬英鎊建造的瑪麗·羅斯博物館,於英國當地時間5月30日在樸茨茅斯正式開館,在這個老造船所再次向世人展示它往日的風貌,而這裡正是500多年前這艘戰艦誕生的地方。
這艘被人們稱為「海上一朵最美的花」的戰艦在沉沒後不久,人們就試圖開始打撈,但是打撈工作最終於1550年中止。直到20世紀60年代,經過亞歷山大。麥祺 (Alexander McKee) 和他的隊伍對沉船進行詳細考察,在瑪格麗特·魯(Margaret Rule)的帶領下,沉船打撈工作才出現重大進展,這艘沉沒了數百年的戰艦於1982年在終於浮出了海面。參與當年打撈過程的海上考古學家克里斯多福·多布斯(Christopher Dobbs)說,「瑪麗·羅斯」博物館項目的建成絕非一日之功,需要多方努力和參與。
「瑪麗·羅斯號項目極為複雜,我指的是,這個項目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員,不論是潛水、打撈、考古、資金籌集還是博物館規劃。完成這樣一個項目,真的是需要耗費很長的時間。為了建成今天的這個博物館,所有人努力了這麼多年,真是了不起。」
當天,為了紀念新館的開放,一個小艦隊在黎明就趕到了當年瑪麗·羅斯號失事的地方。當天樸茨茅斯風雨交加,正如1982年瑪麗·羅斯號打撈出水的當天一樣。克里斯多福·多布斯說,雖然天氣不好,但這天讓他們所有人都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他說:「差不多31年前10月份的一天,就在這個地方,天氣也像今天這麼陰沉,我們把船打撈上來了,我很幸運能夠參與到那次水下打撈的過程。而今天,完成了麥祺(Alex McKee)、瑪格麗特·魯(Margaret Rule)以及我們所有人30年前的夢想。30年後的今天能夠看到新博物館的開館,我覺得太棒了。」
開館儀式上展出了瑪麗·羅斯號船體和在船上發現的數千件文物。新博物館從周五開始正式對外開放,並且參觀博物館需提前訂票。
有趣的是,此次博物館中還展出了一些當年船上的「船員」形象,這些「船員」都是法醫專家根據在船的殘骸中發現的顱骨而製作的。此外,還還原了船員們當年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例如醫生船艙、裝炮甲板。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新博物館不僅僅是為了紀念這艘戰艦,同樣也是為了紀念當年船上遇難的約500名戰士。在展出的文物中,除了大炮、長弓箭之外,還有很多個人物品,例如衣服、餐盤,還有船上一條2歲狗的骨骼。克里斯多福·多布斯說這也是新博物館與眾不同的地方。
「這次樸茨茅斯的新館一定會吸引世界的眼光,因為展出的內容都是很個人化的,我們向大家講都鐸時期的人物故事,我覺得這一點是世界上其他任何博物館都做不到的。」(記者 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