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執法人員在海面上巡查。 陳文 攝
中新網深圳5月8日電(記者 鄭小紅 陳文)深圳灣近期出現魚群聚集排水口的奇妙景觀,更有「鳥類中的大熊貓」—黑臉琵鷺頻繁光臨,吸引大批市民遊客駐足「打卡」,展現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面。
深圳灣海域是珠江口魚蝦類重要的產卵場、繁殖場、索餌場和洄遊通道,也是候鳥遷徙、越冬場所。為加大對深圳灣漁業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深圳灣大橋以東約23平方公里海域範圍於2014年5月1日起被深圳市政府列為禁漁區,全面禁止任何形式的捕撈和養殖行為。全面禁漁後,深圳灣自然生態景觀明顯好轉,漁業資源得到有效保護。
記者5月8日在深圳灣看到,這裡魚兒水中遊,鳥兒水面飛,一派和諧。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海洋綜合執法支隊工作人員稱,這樣的場景早已是深圳灣的常態。
魚兒在水中暢遊。 陳文 攝
據介紹,近年來,深圳在治理深圳灣水汙染和海洋生態保護上下了大力氣,採取了截汙減排、加快管網建設、設立深圳灣禁漁區、組織增殖放流等強力措施,持續改善深圳灣的生態環境,尤其是深圳灣禁漁區設立6年來,執法人員嚴查嚴管海上違法違規行為,查獲並銷毀900餘艘「三無」船舶和170餘萬米非法網具,有效杜絕了深圳灣非法捕撈,豐富了候鳥的食物來源,保護了深圳灣自然資源環境和漁業資源,達到了保護深圳灣漁業資源及珍稀瀕危動物、維護生物多樣性的目的。
如今的深圳灣海域不僅岸線景觀更加優美、水質更加潔淨,而且魚蝦等有利於候鳥生長的餌料也更加豐富,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候鳥到此越冬和棲息,其中最引人矚目和深受攝影愛好者青睞的是「鳥類中的大熊貓」黑臉琵鷺的頻繁光臨,這樣印證了深圳灣逐漸形成了水質持續改善和海洋生物多樣性日趨豐富的優越生態環境。(完)
【編輯:黃鈺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