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灣群魚聚集 「鳥中大熊貓」黑臉琵鷺頻繁光臨

2020-12-16 環球網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執法人員在海面上巡查。 陳文 攝

中新網深圳5月8日電(記者 鄭小紅 陳文)深圳灣近期出現魚群聚集排水口的奇妙景觀,更有「鳥類中的大熊貓」—黑臉琵鷺頻繁光臨,吸引大批市民遊客駐足「打卡」,展現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面。

深圳灣海域是珠江口魚蝦類重要的產卵場、繁殖場、索餌場和洄遊通道,也是候鳥遷徙、越冬場所。為加大對深圳灣漁業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深圳灣大橋以東約23平方公里海域範圍於2014年5月1日起被深圳市政府列為禁漁區,全面禁止任何形式的捕撈和養殖行為。全面禁漁後,深圳灣自然生態景觀明顯好轉,漁業資源得到有效保護。

記者5月8日在深圳灣看到,這裡魚兒水中遊,鳥兒水面飛,一派和諧。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海洋綜合執法支隊工作人員稱,這樣的場景早已是深圳灣的常態。

魚兒在水中暢遊。 陳文 攝

據介紹,近年來,深圳在治理深圳灣水汙染和海洋生態保護上下了大力氣,採取了截汙減排、加快管網建設、設立深圳灣禁漁區、組織增殖放流等強力措施,持續改善深圳灣的生態環境,尤其是深圳灣禁漁區設立6年來,執法人員嚴查嚴管海上違法違規行為,查獲並銷毀900餘艘「三無」船舶和170餘萬米非法網具,有效杜絕了深圳灣非法捕撈,豐富了候鳥的食物來源,保護了深圳灣自然資源環境和漁業資源,達到了保護深圳灣漁業資源及珍稀瀕危動物、維護生物多樣性的目的。

如今的深圳灣海域不僅岸線景觀更加優美、水質更加潔淨,而且魚蝦等有利於候鳥生長的餌料也更加豐富,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候鳥到此越冬和棲息,其中最引人矚目和深受攝影愛好者青睞的是「鳥類中的大熊貓」黑臉琵鷺的頻繁光臨,這樣印證了深圳灣逐漸形成了水質持續改善和海洋生物多樣性日趨豐富的優越生態環境。(完)

【編輯:黃鈺涵】

相關焦點

  • 深圳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單日錄得35隻黑臉琵鷺 創2020年紀錄
    在18日當天的黑臉琵鷺同步普查時間結束後,負責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魚塘調查的調查員田穗興突然發現有一群黑臉琵鷺從空中落到遠處的魚塘中。「在調查期間這裡原本沒有一隻黑臉琵鷺,後來陸陸續續有黑臉琵鷺落下,最終匯聚了35隻黑臉琵鷺。」田穗興介紹說。經確認,這是2020年候鳥季紅樹林自然保護區魚塘裡單日發現黑臉琵鷺數量最大的一次。
  • 以下哪種鳥被稱為鳥中熊貓? 反嘴鷸 白鷺 黑臉琵鷺
    以下哪種鳥被稱為鳥中熊貓? 反嘴鷸 白鷺 黑臉琵鷺時間:2020-05-09 07:1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以下哪種鳥被稱為鳥中熊貓? 反嘴鷸 白鷺 黑臉琵鷺 以下哪種鳥被稱為鳥中熊貓? 反嘴鷸 白鷺 黑臉琵鷺?
  • 20萬隻候鳥,南沙、福田、深圳灣……成了它們的遷徙天堂?
    在深圳灣公園觀鳥時發現了不確定的鳥種,我在內心自言自語。  此時是一天中的低潮時刻,褪去海水的淺灘裸露出底部的泥濘。這會兒也是深圳灣水鳥最多的時候,它們以灘涂上的魚蝦蟹為食,從大隻的不同鷺鳥到身材玲瓏的各種鴴、鷸,加起來有至少二十幾種。
  • 人民日報關注廈門:整治城市環境 黑臉琵鷺再「光臨」
    4月27日,在浙江寧波「隨手做志願,愛心繪甬『橙』」主題活動中,73歲的「菸頭奶奶」高雲香說。第二天,寧波掀起了一場「菸頭不落地」行動,很多市民自發加入,撿拾菸頭……  「菸頭奶奶」志願者是寧波街頭一道風景線。她們平均年齡54歲,每周志願服務4小時,3年來累計撿拾菸頭4萬多個,並勸導市民少抽菸,用行動傳遞著文明的力量。
  • 「鳥中大熊貓」黑鸛再次現身大熊貓國家公園長青片區
    黑鸛再次現身大熊貓國家公園長青片區。 周勇 攝中新網西安12月23日電 (阿琳娜 楊柳)記者23日從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了解到,大熊貓國家公園長青片區華陽管護站近日發現2隻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鸛,分別是1隻成鳥和1隻亞成鳥。
  • 廣州鳥類數量趨增:黑臉琵鷺棲息量創新高,白尾海雕現身
    中新網 圖廣州日報訊  5大觀鳥勝地鳥類齊聚,黑臉琵鷺棲息廣州數量創新高,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白尾海雕首現廣州……廣東省林業廳、國家林業局駐廣州專員辦、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廣東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3月17日在南沙溼地啟動廣東省暨廣州市第三十七屆 「愛鳥周」活動。
  • 南沙溼地發現黑臉琵鷺數量再創新高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熙燈)南沙溼地又可看黑臉琵鷺了,而且數量龐大。記者從南沙溼地獲悉,12月5日,該溼地工作人員發現52隻黑臉琵鷺,這是繼今年1月發現黑臉琵鷺後再次發現規模巨大的黑臉琵鷺,創下了歷史新紀錄。近年來,南沙地區觀察到的黑臉琵鷺數量逐年上升。
  • 世界瀕危珍稀鳥類黑臉琵鷺現身東寨港 - 海口日報數字報·海口網
    本報8月6日訊(記者龍易強)「全球瀕危珍稀鳥類——黑臉琵鷺來到海口東寨港!」日前,這個消息刷爆了海口觀鳥圈。黑臉琵鷺號稱「鳥類中的大熊貓」。8月6日上午,本報記者在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林業工程師馮爾輝的引導下,在海口下塘溼地保護區看到了2隻黑臉琵鷺。
  • 珠海記錄全球瀕危物種黑臉琵鷺多達106隻
    據悉,這是珠海市乃至大灣區西部有記錄發現黑臉琵鷺以來最多的一次。圖/張福慶黑臉琵鷺因長嘴像中國樂器中的琵琶而得名,是僅次於朱䴉的第二種最瀕危的水禽,國際自然資源物種保護聯盟和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都將其列入瀕危物種紅皮書中。
  • 棉花糖、肉類……深圳灣公園再現投餵候鳥行為,可能讓它們折翼
    深圳灣是深圳鳥類愛好者的天堂,每年將近十萬隻候鳥在此棲息。但近日,深圳灣公園卻出現了一幕違和的現象——一邊是赫然寫有「請勿投餵野生鳥類」的指示牌,一邊是大批市民站在岸邊投餵水鳥,麵包、棉花糖、肉類……各種「飼料」層出不窮。那麼,人類隨意投餵水鳥會造成什麼後果呢?
  • 攝影師照片「鳥中大熊貓」,中國是獨有的
    俗話說,世界很大,自然界中有許多奇特,這使得許多遊客大開眼界。這就是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小夥伴非常喜歡旅遊,因為旅遊不僅可以學到很多知識,而且可以與自然更親近「接觸」。自然界中有許多種動物,但由於時代的變遷,其中一些動物可能已經被人類捕獲,現在動物的數量非常少,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罕見的。然而有時,他們可能會在不經意間被發現,在中國的河北中,又發現了稀有物種。
  • 「鳥中大熊貓」過境福建
    廈門網訊 (廈門晚報 記者 顏梅麗)有著「鳥中大熊貓」美譽的勺嘴鷸來閩做客了。近日,我市觀鳥愛好者在泉州晉江圍頭灣記錄到兩隻極度瀕危的珍稀鳥種——勺嘴鷸。據介紹,該種鳥類目前全球數量僅有600隻左右。
  • 福建興化灣迎來歷史上最多的黑臉琵鷺
    地處興化灣的福清江鏡華僑農場區域,發現數量眾多的黑臉琵鷺。   秋冬季是鳥類遷徙的高峰期,最近,福建省興化灣迎來歷史上最多的黑臉琵鷺。冬日暖陽映照下,強烈的海風吹拂著,剛退潮的灘涂上有許多覓食的鳥兒,受農場工人作業活動影響,時不時地有群鳥驚起飛翔。   水上遊弋的上千隻琵嘴鷺、數百隻斑嘴鴨,天空翱翔的蒼鷺,岸邊集群棲息的蠣鷸、鸕鷀,還有匆忙掠過的黑翅鳶、紅隼、黑嘴鷗……隨著調查區域的深入,越來越多的鳥兒呈現眼前。專家欣喜地指著一個水庫說:「看!這群黑臉琵鷺的數量有110隻,其中黑琵101隻、白琵9隻。」
  • 南沙溼地再現52隻黑臉琵鷺
    12月5日,工作人員在廣州南沙溼地發現了52隻黑臉琵鷺,規模巨大,創下了南沙溼地歷史新紀錄。早在今年1月8日,南沙溼地也曾發現25隻黑臉琵鷺。2月初,在廣東沿海溼地——陽江海陵大堤溼地曾發現大規模的60隻黑臉琵鷺。專家介紹,廣東特別是南沙溼地優良的生態環境為鳥類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沿海溼地成為候鳥樂園。近年來,南沙溼地觀察到的黑臉琵鷺數量逐年上升。
  • 鳥中大熊貓現身貴陽,全國不超2000隻
    鳥中大熊貓現身貴陽,全國不超2000隻 2021-01-04 17: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52隻黑臉琵鷺現身廣州南沙溼地 數量創歷史新高
    一群黑臉琵鷺現身廣州南沙溼地。廣東省林業局 供圖中新網廣州12月8日電 (程景偉 林蔭)秋冬季正是觀鳥好時機,目前大批候鳥飛臨廣東沿海溼地。據廣東省林業局8日消息,廣州南沙溼地12月5日發現了52隻黑臉琵鷺,規模巨大,創下了南沙溼地歷史新紀錄。目前,這些黑臉琵鷺已在此處停留幾天,每天在灘涂上悠然散步和駐足捕食。據介紹,近年來,南沙溼地觀察到的黑臉琵鷺數量逐年上升。
  • 冬遊河南|「鳥中大熊貓」黑鸛緣何偏愛孟津黃河溼地?
    寒冬時節,孟津黃河溼地,又迎來了「熟客」——黑鸛,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它,號稱「鳥中大熊貓」,其稀缺性不言而喻。今年冬天,這裡一次性發現了70多隻黑鸛,記者也有幸見證了這70多隻「一級來客」展翅飛翔的景象。
  • 「鳥中大熊貓」落戶北京奧森,拍到了!
    認識圖上這隻鳥嗎?別看它個頭兒小,但卻鼎鼎大名,它就是世界近危物種、中國特有的珍稀鳥種,有「鳥中大熊貓」之稱的——震旦鴉雀。
  • 四川慄子坪保護區首次發現鳥中「大熊貓」綠尾虹雉
    慄子坪自然保護區 供圖中新網寶興5月13日電 (劉剛 王鑫 劉宇傑)四川雅安市石棉縣委宣傳部13日對外通報稱,在位於石棉縣境內的四川慄子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保護區管理局大熊貓監測巡護隊於近日在開展紅外相機野外數據採集過程中,發現了珍稀程度堪比大熊貓、有著遠山迷霧中「彩虹」之稱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綠尾虹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