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鸛再次現身大熊貓國家公園長青片區。 周勇 攝
中新網西安12月23日電 (阿琳娜 楊柳)記者23日從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了解到,大熊貓國家公園長青片區華陽管護站近日發現2隻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鸛,分別是1隻成鳥和1隻亞成鳥。這是陝西長青第二次發現黑鸛。
此前,在長青保護區內發現黑鸛為2012年12月,工作人員在區內的楊家溝拍到過1隻亞成體。近年內,有鳥友在附近的洋縣、佛坪縣、西鄉縣、城固縣和漢臺區發現零散的黑鸛個體,多為單只的亞成體或2隻—3隻的小群體。
黑鸛再次現身大熊貓國家公園長青片區。 周勇 攝
大熊貓國家公園華陽管護站工作人員周勇說,這2隻黑鸛在華陽停留時間超過一周。白天,它們在山腳下的水稻梯田中活動,同朱䴉、蒼鷺、大白鷺、白鷺等一起覓食。休息時,黑鸛大多數時間在高大的鐵塔上休息。晚上在鐵塔上夜宿。
陝西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於曉平認為,秦嶺地區是黑鸛的越冬地,越冬季節在關中平原的渭河流域可見到30隻至50隻的群體;秦嶺以北的銅川、延安以及榆林黑鸛的繁殖群體數量可達200餘只;陝南黑鸛的記錄較少。黑鸛對棲息地環境有很高的要求,是一個重要的環境指標。時隔八年,長青分局再次監測到黑鸛,對開展鳥類行為學、生態學和遷徙路線等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也表明了長青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改善。
黑鸛再次現身大熊貓國家公園長青片區。 周勇 攝
據了解,黑鸛屬鸛形目鳥類,是一種體態優美、體色鮮明、性情機警的大型涉禽,屬世界瀕危鳥類之一,在中國僅有1000多隻,有「鳥中大熊貓」之稱。
大熊貓國家公園長青管理分局黨委書記、高級工程師趙納勳說,今年冬季,長青管理分局華陽管護站頻繁降溫,雨雪天氣較多,這2隻黑鸛可能是遷徙途中突遇降溫,臨時停留在這裡休整和補充能量。多年來,華陽冬水田蘊含豐富的泥鰍、魚類和昆蟲資源,成為眾多溼地鳥類,特別是朱䴉重要的食物來源,是它們安全越冬的重要棲息地。如今,這片冬水田又成為黑鸛遷徙路上適宜的「中轉站」,由此可見溼地環境對遷徙鳥類的重要性。今後,長青管理分局將繼續加強宣傳和引導,切實保護好稻田、淺灘、河流等溼地環境,為候鳥遷徙保駕護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