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萬物生|「鳥中大熊貓」黑鸛緣何偏愛這一片黃河溼地?

2020-12-22 央廣網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劉瑞朝文許俊文攝影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多樣溼地,鳥類自由。寒冬時節,孟津黃河溼地,又迎來了「熟客」——黑鸛,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它,號稱「鳥中大熊貓」,其稀缺性不言而喻。今年冬天,這裡一次性發現了70多隻黑鸛,大河報記者也有幸見證了這70多隻「一級來客」展翅飛翔的景象。

發現丨一次性發現76隻全球只有約3000隻

霜冷長河,冰凍澤陂。孟津河南黃河溼地國家自然級保護區內,雖然已是隆冬時節,卻進入了一年中頗為熱鬧的時段。

風吹蘆葦,瑟瑟作響;荷葉乾枯,狼藉坑塘;水落石出,灘涂遍布。黃河經過小浪底、西霞院的約束後,流速放緩,河道變寬,邙山如帶,成為黃河灘區的天然分界線,也是孟津和偃師的行政區劃線。

在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管理中心林業高級工程師馬朝紅的引領下,大河報記者再度踏進這片黃河溼地,尋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鳥中大熊貓」黑鸛的身影。

前段時間,這裡一次性發現了54隻黑鸛,聚集在岸邊的魚塘裡覓食。而記者一行剛剛穿越蘆葦蕩,靠近黃河岸邊,一群黑鸛就已經聞聲而動,紛紛飛起。馬朝紅立馬放下手中的設備,對已經凌亂飛翔在空中的黑鸛進行現場統計。黑鸛在空中飛翔,越飛越遠,馬朝紅已經統計了數遍。

「76隻!」掩飾不住喜悅的心情,她向記者一行宣布說。這算今冬以來一次性發現數量最多的一次。並不排除孟津黃河溼地的其他地方,還會有黑鸛的蹤跡。

「20餘年前,我剛參加工作,那時候一次性發現了7隻黑鸛,就高興得不得了。」馬朝紅說,這些年來,她一直和溼地內的各種鳥類打交道,也很欣喜地見證了鳥類種群的日趨豐富,看到來這裡越冬的黑鸛種群的持續變大。2016年冬天,這裡發現了80多隻黑鸛,達到了有記錄以來的最大值。

黑鸛號稱「鳥中大熊貓」。之所以有這樣的稱謂,是因為種群數量的稀少。根據統計,目前全球黑鸛數量有3000隻左右。不同於大鴇只集中於個別地區,黑鸛在我國多地都能見到,但數量一般比較稀少。比如三門峽的盧氏縣,洛陽的洛寧縣、嵩縣,也發現有黑鸛,但數量基本都是個位數。而像孟津黃河溼地這樣的種群,在國內實屬罕見。

環境丨這裡是水禽的絕佳棲息地

在孟津黃河溼地生存的禽鳥當中,黑鸛的姿態可以用優美來形容。成年黑鸛的體長超過1米,比鷺科的鳥類要大,飛翔之時,脖子向前伸直。身上的羽毛除了胸腹部為白色外,其他部位都是黑色的。

春夏時節,是它們的繁殖期。這時,它們會飛入我省的太行山區、豫西山區之中。黑鸛的巢,築在高樹上或巖石上,均較為偏僻,人為幹擾少。馬朝紅說,截至目前,他們還沒在太行山區、豫西山區發現或監控到黑鸛的窩巢,可見它們的選址有多麼隱蔽。

每年國慶節前後,隨著天氣的變冷,它們便會開始一年一度的遷徙。但是,為什麼孟津黃河溼地能吸引70多隻黑鸛前來越冬呢?

大河報記者了解到,河南孟津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以保護水禽及其溼地生態系統為主的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立地類型複雜,水域廣闊,灘涂眾多,水生動植物豐富,為水禽創造了活動、覓食及隱蔽的棲息地。

保護區內,最不缺的就是蘆葦。蘆葦是保護區內草本植物的優勢種,覆蓋度達到了30%~40%。每年3月底,蘆葦開始發芽生長,為鳥類提供了棲息和繁殖場所。除了自然溼地外,這裡還有大面積的人工稻田,同樣給動物們提供了棲息繁殖的場所。

保護區內的人工溼地中,包括上萬畝的荷塘,成為各種動物心愛的棲息場所。每年冬季,荷塘裡剩餘的魚蝦便為越冬鳥類提供了食物。

而每年5月,孟津縣會盟鎮都會種植上萬畝水稻,直到10月稻田滋生出蚊蟲,可供鳥兒和青蛙捕食,而一些鳥和青蛙則成為猛禽的食物。這裡有一個較為天然的生態鏈,各種生物互相依存,和諧相處。

物種丨每年10萬多隻禽鳥越冬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李清照的這首小令,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一個寫照。

蘆葦是鳥類天然的遮擋物。記者一行往往是剛走幾步,還沒來得及撥開伸來的蘆葦莖稈,成群的水鳥就呼啦一下紛紛飛走了,在空中盤旋著,等到確定沒有危險後,才會緩緩落下。

在這裡,隨處能看到大白鷺在陂塘外站立,能看見各種野鴨在沼澤裡成群覓食,能看到蒼鷺站成一排,如迷你版的電線桿那樣筆直成一線。這裡還能看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琵鷺,喙部如鏟一樣向前平直伸出,和整個身體不怎麼成比例。這裡,還有《詩經》裡關關的雎鳩,成群的鸕鷀或在黃河的沙洲之上,或在養魚的坑塘旁邊。偶爾有幾隻鷂子,翻一下身,加入鷺科鳥類的群落之中,等待美味的上鉤。

附近的魚塘,陸續都在清塘,漁民們將大魚撈上來後,就結束了一年的勞作。坑塘裡剩下的小魚小蝦,雖然對於漁民沒有什麼價值,卻為在此越冬的鳥類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在這裡,可以經常看到的景象是,這邊的坑塘正在清理,附近已經有鸕鷀、白鷺等候鳥等待著,準備享用屬於它們的美味。

大河報記者了解到,這些年來,當地積極開展溼地恢復示範引領,以會盟鎮臺蔭、小集、扣西、扣馬四村18000畝溼地恢復區為示範段,採取水生植物栽培、水系連通、隔離水帶建設等措施,探索溼地恢復和生態保護經驗和做法。

保護區多樣的生態環境,吸引了一些分布區很遠的鳥迷失在這裡。這樣的鳥,被稱為迷鳥。2008年,孟津黃河溼地記錄到白頰黑雁,此後,又記錄到斑臉海番鴨、黑雁、大火烈鳥。

馬朝紅說,在已記錄的262種鳥類中,約110種都選擇在這裡繁殖。最多時候,孟津黃河溼地越冬的鳥類達到10萬餘只,在蕭瑟的冬日之中,這裡將顯得熱鬧非凡。

相關焦點

  • 冬遊河南|「鳥中大熊貓」黑鸛緣何偏愛孟津黃河溼地?
    多樣溼地,鳥類自由。寒冬時節,孟津黃河溼地,又迎來了「熟客」——黑鸛,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它,號稱「鳥中大熊貓」,其稀缺性不言而喻。今年冬天,這裡一次性發現了70多隻黑鸛,記者也有幸見證了這70多隻「一級來客」展翅飛翔的景象。
  • 不用出省,在河南境內就可看到鳥中大熊貓,本地人都說稀有物
    很多人說洛陽市一個適合居住與生活的地方,這一切歸結與環境和氣溫,所以在洛陽境內的溼地也不少,其中孟津縣黃河溼地年年都在吸引著一群黑鸛的到來,這被稱之為鳥中的大熊貓,很多洛陽本地人都在寒冬時節去孟津看這"一級來客"展翅飛翔的景象。
  • 「鳥中大熊貓」黑鸛再次現身大熊貓國家公園長青片區
    這是陝西長青第二次發現黑鸛。此前,在長青保護區內發現黑鸛為2012年12月,工作人員在區內的楊家溝拍到過1隻亞成體。近年內,有鳥友在附近的洋縣、佛坪縣、西鄉縣、城固縣和漢臺區發現零散的黑鸛個體,多為單只的亞成體或2隻—3隻的小群體。黑鸛再次現身大熊貓國家公園長青片區。
  • 山東東營加強黃河三角洲溼地保護 候鳥戀上入海口(綠水青山就是...
    最完整、最廣闊、最年輕,位於山東東營的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片15.3萬公頃土地創下了我國暖溫帶溼地生態系統三個「最」。  東營如何扛牢入海口責任,做好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態保護治理?  溼地成鳥類家園  「看,那是這裡的主人東方白鸛!」剛進入觀鳥通道,講解員王彩虹興奮地手指遠處高壓線杆間的橫梁。
  • 「鳥中大熊貓」飛抵雲南香格裡拉 數量突破400隻 創下保護區紀錄
    隨著近年來納帕海溼地生態環境日益向好,來此越冬的候鳥數量持續增長,目前,已監測記錄到鳥類179種,越冬候鳥數量達5萬餘只。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黑鸛種群數量達到416隻,創下保護區成立以來最高紀錄。黑鸛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因其數量稀少,又被稱為「鳥中大熊貓」。
  • 鯨頭鸛並非靠傻成為保護動物,若非環境破壞,它仍是溼地霸者
    那麼鯨頭鸛明明有這麼牛AC的祖先,為什麼還會淪落到今天這樣的地步呢?其實這都是大家對於鯨頭鸛的誤解,大家可要知道,連恐怖鳥都滅絕了,鯨頭鸛能夠從那麼多生物中獲勝活到現在,這就代表了它絕對不可能是一種「傻狍子」!那麼為什麼鯨頭鸛看起來傻乎乎的呢?首先:鯨頭鸛是夜行動物!
  • 鳥中二哈——鯨頭鸛
    鯨頭鸛是一種像鸛的鳥類,它們總是一副呆頭呆腦的模樣,有一種莫名的萌點,體型高大,身高有1.2米左右,體重4000-7000克,有著既厚又大的嘴,穿著一身石板灰色的毛毛衣,還有一雙人人羨慕的大長腿,喜歡接近黃昏的時候出來覓食,是目前為止最大的鳥,以肺魚、六須鯰魚等魚類為食,主要分布在非洲
  • 「鳥中大熊貓」青頭潛鴨全國數量已超1500隻,湖北最多!
    楚天都市報8月6日訊(見習記者張建林)世界極度瀕危鳥類、「鳥中大熊貓」青頭潛鴨在中國的數量已超1500隻,其中湖北省最多,為672隻!近日,2020年全國青頭潛鴨越冬期同步調查結果出爐,這種比大熊貓數量還少的鴨子此前被廣泛認為全球數量不足1000隻。
  • 「史前巨鳥」鯨頭鸛,如何憑呆萌逆襲成為非洲的「大熊貓」?
    這一幕恰好被一位攝影師完整地拍了下來,並貼在了社交網站上。鯨頭鸛,就這樣成了網紅。「它是我近些年觀察到的最神奇的鳥類」——這是英國鳥類學家約翰·古爾德在1851年第一次發現鯨頭鸛時所發出的驚嘆。時隔近兩個世紀,當廣大網友們在屏幕上看到這隻鋼鐵直鳥的硬核操作時,忍不住紛紛點讚:怎麼會有如此又醜又乖,又呆又萌的大鳥呢?——「嗯?
  • 雲南納帕海國際重要溼地成黑鸛國內最大越冬停歇地
    新華社昆明12月11日電(記者楊靜)記者從雲南納帕海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獲悉,根據納帕海管護局和西南林業大學專家團隊監測記錄結果,今年已有400餘只黑鸛在香格裡拉市納帕海國際重要溼地越冬停歇,該溼地已成黑鸛種群在國內最大的越冬停歇地。
  • 「生態文明@溼地」保護黃河三角洲,實現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生態文明建設是其中一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四條基本方略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其中一條基本方略;在五大新發展理念中,綠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堅戰中,汙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堅戰。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這一斷論真是字字千鈞!
  • 鷸、鶇、鴝、鶲、鵯、鸛、䴉……這都是啥鳥?
    它膽小、機敏,顏值很高,叫聲也非常好聽,看來,小傢伙被評為至尊鳥種,確實是實至名歸! 咳咳,等等 如果要是沒有用拼音標註上面三位鳥大哥的全名 你是不是要去翻一翻字典了 鷸、鶇、鴝、鶲、鵯、鵜鶘、鸛、䴉…… 很多人剛接觸觀鳥時
  • 百鳥翩躚聚溼地
    封丘縣陳橋鎮東湖黃河溼地位於新鄉市黃河溼地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4000餘畝。溼地內蘆葦叢生,水草茂盛,很多珍稀水禽都把家安在這裡。如今,這裡已發現鳥類156種,水生物種100多種,爬行兩棲類35種。該溼地負責人劉東洋說,今年豆雁和灰鶴已經來了1000多隻,各種野鴨子接近3000隻。
  • 世界上最蠢的鳥——鯨頭鸛,堪稱鳥類中的「二哈」!
    今天跟大家介紹一種鳥——鯨頭鸛,堪稱鳥類中的「二哈」,憑實力將自己變成瀕危動物。先來欣賞一組圖片:莫名戳中笑點,很呆萌有沒有!鯨頭鸛介紹鯨頭鸛是一種像鸛的鳥類,主要分布於非洲中央內陸。大多數生活在非洲東部熱帶地區蘇丹共和國和尚比亞的巨大沼澤地區。
  • 一隻鳥飛過錦州
    現在,它們的前方出現了彎曲的地平線,接著,在那暗綠色的山地與海水之間,大塊大塊黃色的田野,飄帶似的街道和高樓……都從這鳥兒身下一掠而過,它們朝著離這一切不遠的溼地飛去。那裡是一片開闊而又溼潤的灘涂,間插著草地和丘陵,有一條流動的大河與小河相匯,貫通湧向渤海。正如我們不知道這鳥兒與它父母兄妹的名字,鳥兒們也不知道這臨近海水、河流穿行、樹木環繞的城市叫錦州。
  • 科普一下,了解鉗嘴鸛的請舉手
    鉗嘴鸛,拉丁學名(Anastomus oscitans),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今鳥亞綱、鸛形目、鸛科的一種動物,英文名稱是Asian Openbill,命名人為Boddaert,命名時間是1783年。
  • 山東這處5A景區,有罕見沿海草原景觀,萬鳥飛騰風光不輸白洋澱
    山東省東營市黃河入海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黃河上遊攜帶的大量泥沙沉積在此,陸地每年延伸2公裡至海內,年均建設13.8平方公裡,成為中華版圖上最年輕的土地,還創造了地球溫帶地區最廣闊、最完整、最年輕的溼地生態系統,被譽為「中國六大最美溼地」之一。
  • 鄭州黃河溼地屬於首次發現白鶴
    11月24日,鄭州黃河溼地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監測巡護過程中觀測到在灰鶴種群中有一隻體態優美的白色大鳥。經過確認,該鳥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在鄭州黃河溼地屬於首次發現。(在灰鶴群中的白鶴,十分亮眼 趙宗英 攝)據悉,全世界鶴類有15種,中國有9種。在鄭州黃河溼地觀測到的有4種,分別為白鶴、白頭鶴、白枕鶴和灰鶴。
  • 武漢三環線內的鳥類棲息地:吸引珍稀鳥類黑鸛
    根據武漢市觀鳥協會的長期跟蹤記錄,在天興洲共分布野生鳥類229種,佔武漢市分布鳥類的53%,不僅有被稱為「鳥中大熊貓」的國家I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黑鸛,還包括小天鵝、灰鶴、白琵鷺、遊隼等國家Ⅱ級以上重點保護野生鳥類27種,湖北省重點保護野生鳥類49種。【解說】從2014年12月開始,武漢市觀鳥協會首次在天興洲觀測到6隻黑鸛。此後每年冬春季,都記錄到黑鸛在此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