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中秋節變成了商業意味濃厚的「月餅節」,過節的習俗簡化成了側重休閒的聚會旅遊。雖然我們仍在熱鬧地過中秋,但對節日背後的傳統文化記憶,卻只剩下了一些零碎的符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與傳承正在悄然斷裂。這個中秋,來和孩子說說傳統,過一個有中國味兒的中秋節。
中秋節來歷
一說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二說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曆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
關於月餅
在遠古時代,人們對於自然界日月星辰的出沒無法用科學解釋,月亮也就成為了他們祭祀的神靈之一。對月亮,也編織出了一幅幅的美麗神話。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徵,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禮品。
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徵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當時有人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
在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
月餅發展到今日,品種更加繁多,風味因地各異。其中京式、蘇式、廣式、潮式等月餅廣為我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食。
嫦娥奔月
嫦娥是傳說中射日英雄后羿的漂亮妻子,雖然后羿手中有王母娘娘賜給的長生不老藥,可是因為他們夫妻恩愛,誰也不忍心撇下對方升天成仙。有一天一個壞人趁后羿不在家的機會,前來搶奪長生不老藥,嫦娥奮起反抗,守護著神藥。在即將抵禦不了的危急時刻,她把藥丸自己吞下,很快她就飄然升天。為了能夠經常看到思念的丈夫后羿,她選擇了離地球最近的月球落腳。在月球,嫦娥住進廣寒宮。
吳剛折桂
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
玉兔搗藥
傳說月宮的小玉兔是一對修煉千年仙兔夫妻的小女兒,她受父母委派前來和孤獨的嫦娥為伴,成為嫦娥的小寵物,常年在廣寒宮門前跪地搗藥,這種藥人們吃了就可以成仙。玉兔也成為月亮的代名詞。
各國習俗
日本:日本人在中秋同樣有賞月的習俗,在日語裡稱為「月見」。與中國人在中秋節的時候吃月餅不同,日本人在賞月的時候吃江米糰子,稱為「月見糰子」。由於這個時期正值各種作物的收穫季節,為了對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謝,日本人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一些寺院和神社在中秋節還要舉辦專門的賞月會。
韓國:韓國人稱中秋節為「秋夕」。向親朋戚友送禮亦是韓國人過中秋節的習俗,所以他們亦叫中秋節為「感恩節」。民眾都會利用這段日子回鄉探親,所以每逢中秋前一個月,韓國各大公司都會大減價,以吸引民眾購物互相贈送。韓國人在中秋節會吃鬆餅。
泰國:把中秋節喚做「祈月節」。這受中國民間文化影響很是明顯。八月十五,節日之夜,各家各戶,男女老少都要參拜月亮。人們在大方桌前端坐祈禱,互相祝福。
新加坡:對新加坡的華人來說,中秋佳節是聯絡感情,表示謝意的天賜良機。親朋好友、商業夥伴之間相互饋贈月餅,藉此表示問候與祝願。
越南:越南的中秋節是兒童唱主角。市場上口味各異的各式月餅、千姿百態的花燈、五顏六色的兒童玩具等節日食品、玩具應有盡有,孩子們臉上溢滿了對節日渴望,他們提著各種燈籠,成群結隊地盡情嘻鬧。
柬埔寨:在佛曆十二月上弦十五日舉行傳統的「拜月節」。這天清晨,人們開始準備供月禮品,晚上大家把供品放進託盤,將託盤放在房前一張大蓆子上,靜待明月東升。當月上樹梢頭,人們虔心拜月,祈乞賜福。拜畢,老人把扁米塞進孩子嘴裡,直到塞滿不能咀嚼時方止。這表示「圓圓滿滿」、「和和美美」。
坦尚尼亞:每當公曆九月的月圓之夜是坦尚尼亞的「月圓節」,各家各戶的大門都輕輕地打開,人們靜悄悄地走出家門,來到空曠處,圍成一個個圓圈,默默地坐下。直到皎潔的月亮高懸中天,人們才打破沉默,開始熱烈地交談,並舉行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歡渡一年一度的節日。
伊朗:稱中秋節為「麥赫爾幹節」。這一天是伊朗太陽曆的七月十六日。節日期間,人們都以品嘗各種豐收果實為樂,隆重的慶祝活動持續六天才結束。
在這團圓的日子,我們祝大家中秋節合家團圓,幸福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