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是我國具有悠久歷史的益智類娛樂項目,它最早記載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名字叫「六博」。隨著不斷的發展,改進,規範,到了南北朝時期,象棋的規則已經基本完善,也完全取代了六博棋。到了明清時期,在一些相對繁華的城市,大街小巷棋館林立,象棋與圍棋已經成為我國人民在閒暇時間的重要娛樂方式。幾乎我們每個人的童年記憶中,都有大人們坐在樹下舉棋博弈的畫面。如此多的證據,足以證明象棋在我國的歷史悠久,廣為流傳,是我國人民藝術和智慧的象徵。然而,卻有人對此提出質疑,理由更是可笑。
這位提出質疑的「學者」正是方舟子,他認為象棋不是我國發明的,且質疑的理由則是我國古代沒有大象,而大象盛產於印度,這可以證明象棋的發明者不是中國,而是印度。其實,對於歷史方面的爭論和考究本身並沒有錯,但前提是要抱著嚴謹的態度,在掌握足夠多的資料後作出爭論才是正確合理的質疑。如果說,沒有足夠的研究,僅憑著口出驚人,譁眾取寵來博取關注,實則是一種信口開河,不負責任的體現。先不說方舟子的質疑有沒有道理,僅是他所謂的證據:中國古代沒有大象的說法,就足以讓人貽笑大方。
方舟子既然自稱為「學者」,那麼小學課本中的《曹衝稱象》他必然耳熟能詳,那麼曹衝稱的那個象被他理解成什麼樣的稀奇物種,在他選擇性無視後,就莫名其妙消失在我國。其實在漢朝時期,我國就有了關於「象之珍」的記載,在這裡指的是象牙製成的寶物非常珍惜,一直是我國西南地區進貢中原朝廷的寶物。在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有一個經典故事就是「七擒孟獲」,而孟獲手下就有一隊戰力強橫的戰象部隊。倘若我國古代沒有大象,那麼羅貫中是如何在書中幻想描繪出這種「史前巨物」的?
我國河南省簡稱為「豫」,史書關於「豫」的記載,因為在古代,河南地區盛產大象。而「豫」這個字的創造,非常像一個人牽著大象。只是隨著後來自然環境的巨變,我國的大象數量急劇下降,導致一部分人沒有在我國見過大象,方舟子才信口開河提出我國沒有大象的說法。更何況,我國的考古人員在河南境內的多次考古都曾發現過大象的遺骸,在殷墟王陵的東區還發現了一個大象坑,坑裡有成年大象的遺骸。當然,在方舟子眼中,這可能是大象臨死前從印度跑到我國,只想死在這個坑裡。
這無數的證據確鑿,首先讓方舟子所謂的證據變成了笑話。再加上印度象棋大約是我國的南北朝時期才有的,而我國的史書《楚辭.招魂》裡已經有了象棋的明確記載,僅從這一點來看,中國象棋的發明就早於印度至少500年。其實,無論是對象棋歸屬的質疑,還是對於河南省以及我國古代沒有大象的妄加斷言,都只不過是方舟子想要譁眾取寵,博取關注的做法。然而這種做法除了體現方舟子的居心叵測,惡意抹黑我國之外,還充分體現了其本身的無知,自大,道德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