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 龍葵草
現代人常用「千篇一律的皮囊」來形容那些沒有精神內核光有外表的人,用「有趣的靈魂」來形容那些有豐富精神世界的人。比較之下,「皮囊」這個詞更好理解,因為它直觀地映射到人的軀體。但是「靈魂」這個詞就不那麼好理解了,從古至今人們對這個詞沒有過一致的定義,有的人相信靈魂的存在,有的人則認為這是迷信的代名詞。
中國古代有許多詩詞曲、小說都對人類的靈魂進行了描述,靈魂是飄渺無形的,一般人看不到它的存在,只有特定的人才能看到它的存在,就像湯顯祖的《牡丹亭》中麗娘去世後靈魂還能與書生相遇,而且只有書生能夠看到她的靈魂。這些古典文學反映了古人對靈魂的不同幻想,這種幻想延續至今從未斷過,那麼應該如何證明靈魂的存在與否呢?
如何證明靈魂存在與否?
一般情況下,可以通過直接方法和間接方法來證明某一事物的存在與否。直接證明簡單明了,人通過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和味覺這五種感覺可以直接感受到某一事物的存在,例如通過觸摸我們可以確定手上的手機是真實存在的,通過視覺可以確定馬路上奔流不息的汽車是真實存在的。
但直接證明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畢竟人的五官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常常需要間接的方法來證明某一事物的存在性。比如如果要證明黑洞的存在性,首先我們人眼是看不到它的,更不可能通過聽覺、嗅覺、觸覺和味覺去感受黑洞的存在,因此科學家只能先在理論上研究黑洞的情況,然後利用探測器在宇宙空間中進行勘測。
如果發現某個區域的周圍存在明顯的電磁波發出的現象,而且該區域漆黑一片,那麼那裡就有可能存在一個黑洞。同樣地,如果靈魂真實存在的話,那麼它一定是無形的,因此我們也只能通過間接的方法去證明它的存在性。
傳言有些孩子能對《格薩爾王傳》無師自通
首先可以從具體案例體會一下靈魂的無形。西藏民間有一種職業叫「說唱藝人」,這裡的說唱和最近幾年的rap還是不一樣的。西藏的說唱藝人通常以《格薩爾王傳》為說唱內容,形式非常簡單,往往不需要打擊樂器、管弦樂器等樂器,只靠說唱藝人的一張嘴。據了解,《格薩爾王傳》是西藏地區口口相傳的神話故事,篇幅十分長,用文字記錄下來長達幾百萬字。
然而大多數說唱藝人都能脫稿表演《格薩爾王傳》,他們之中有的人經過了長期的訓練才獲得這一技能,而有的人在短期內就獲得了這項技能,而且還在無師自通的情況下完成的。據說在青海玉樹地區有一位名為達瓦扎巴的說唱藝人,他自稱他的說唱技幾乎是一夜獲得。
根據達瓦扎巴的說法,他在13歲那年做了一個夢,在夢裡他遇到了一個僧人,僧人好意向他傳授一項技能,讓他在鳥語、獸語和《格薩爾王傳》之間做選擇。最終達瓦扎巴選擇了《格薩爾王傳》,原因是即使他學會了其他兩種語言,也不會有人相信,不如選擇大家都能聽懂的語言。第二天醒來後,達瓦扎巴已經大概了解《格薩爾王傳》的整體構架。
最終他學習《格薩爾王傳》的時間還不到別人的五分之一,就掌握了這門技能。對此,達扎瓦巴認為他做夢的時候靈魂與天神進行了深入的交流,這才獲得了不可思議的學習能力。但一般人並不相信靈魂的存在,更相信這是形成了長期記憶的結果。因此這裡就要引出靈魂與記憶的關係。
普遍觀點認為,人的記憶和靈魂一樣是無形的,而且兩者有著密切的關係,如果能夠證明記憶的存在性,那麼應該也可以證明靈魂的存在性。
人的記憶存放在什麼地方?
眾所周知,人的記憶分為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平時用得不多的信息以短期記憶的形式存在,而經常被召回和使用的信息,很可能會形成長期記憶。那麼人的記憶存放在什麼地方呢?一直以來,人們認為大腦中的海馬體是產生記憶並儲存記憶的地方,也曾經有實驗證明,如果將動物大腦中的海馬體切除,它會忘記之前所形成的記憶。
但也有實驗證明,切除大腦的任何一個部位,都不會影響長期記憶的形成。那麼記憶到底是依賴化學物質的存在而形成,還是獨立於化學物質之外形成的呢?目前這個問題並沒有明確的結論,但可以確定的是,人體記憶存在的範圍不局限在大腦區域,還可能在腸胃區域。
科學研究表明,能夠產生記憶的不僅僅是大腦
生物研究表明,人體內的腸胃區域存在大量的神經單元,它們主要分布在腸道壁內和胃的黏膜上。這些神經單元含有完整的神經傳導迴路,包括傳入神經、傳出神經、中間神經元等,不同種類的神經單元都能參與到腸胃系統的調節活動中。當一個人的腸胃進入了一種從未出現過的食物,那麼這些神經單元會根據以往的記憶來判斷該食物大概屬於哪一類。
然後確定要如何處理該食物,這說明腸胃神經元也是存在記憶的,那麼它們的記憶存放在哪裡呢?這個問題同樣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存在於神經元的化學物質中,另一種說法認為它不依賴物質的存在而存在,簡單地說就是以類似靈魂的形式存在。
儘管記憶不等同於靈魂,但如果有人說能夠想起前世的記憶,那麼記憶和靈魂就產生了潛在的聯繫。但這種聯繫的前提是靈魂的真實存在,如果靈魂只是人們虛構出來的無形物質,那麼一切討論都是沒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