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Granat
編:迷之菌子神奇菇
重刷《尋夢環遊記》,皮克斯工作室總是讓人不失所望。
《尋夢環遊記》在動畫製作質量,與劇本編寫方面,都可謂是上乘之作,能被皮克斯當作競爭的對手的實在屈指可數。
動畫質量
先論動畫製作質量,由迪士尼動畫公司做擔保,業界頂尖水平的創作帶來的是一場視聽盛宴。在畫面上你可以望見每一片花瓣的經絡,墜入湖坑水珠的飽滿溼潤,從遠景盈盈燭光點亮的墓園到地板上連綴成小路的萬壽菊,從五光十色眼花繚亂的亡靈之地到工作人員桌面上一塊精緻的小蛋糕。讚不絕口的色彩搭配與事物質感的細膩令人大飽眼福。值得一提的是整個場景美術設計在充滿著豐富想像力的同時都具有墨西哥風味,如餐桌上玉米澱粉製成的卷餅,吉他手頭上寬大的帽簷,窗外亡靈節掛起的剪紙等細節,定能引起墨西哥人民的無限共鳴。
這讓我想到年初上映的一部奧斯卡提名動畫,魔弦傳說。同樣濃重的民族風味,出現大量的日本傳說妖怪,用浮世繪的風格描述,其中穿梭的摺紙藝術。一眼就能瞧出是大和民族的文化,與這部向墨西哥人民獻禮的動畫實有異曲同工之妙,用鮮明的文化抓人眼球。
同樣是墨西哥文化的動畫電影,描述亡靈節的不止是《尋夢環遊記》。早在14年便有一部,名為《生命之書》。講述的是主角馬洛諾書寫自己的生命之書,要擊敗情敵馬金,贏得青梅竹馬瑪利亞的芳心。一路上他在鬥牛士與音樂家的身份中徘徊,尋遊回憶與銘記之地。全篇墨西哥風味十足,富有創造力的展現魔幻世界的奇妙,同時傳遞節日文化的內涵與喜悅,令人耳目一新。緬懷以歿先輩不止是我國清明節那樣沉重,也有墨西哥人民那樣的載歌載舞,語笑喧闐。
兩者相似的是熟悉的墨西哥世界,但不一樣的是尋夢環遊記將死亡與回憶、親情的概念詮釋得更為出彩,引人深思。而生命之書則整體倒向了歡樂的愛情,別有一番風味。
再說BGM
在BGM方面。亡靈節配上歡騰時急促的弦樂,溫柔時低聲的淺唱。音樂之都的風情再次被展現。而伴隨著劇情配樂的每一次停頓與悠揚總能積極地調動觀眾的情緒,在許多動人之處要人掉下眼淚來。其後的查閱,我才明白原來整體配樂由憑藉《飛屋環遊記》拿下奧斯卡最佳原創配樂的Michael Giacchino負責,同時也有為《冰雪奇緣》編寫「let it go」神曲的兩位音樂人參與製作」,實力如此強硬的音樂團隊,怪不得能有這樣的答卷。
最後是編劇
在動畫製作質量暫且論到此處,說到編劇,我是十二分的滿意。
故事以實現音樂夢想與安於現狀的家庭美滿作為矛盾貫穿全劇。看似俗套的展開實則是不落俗套,故事內涵不僅僅停留在矛盾,同時也思考起死亡與記憶的內涵關係。而美滿的大結局也不是強調夢想,用夢想的實現讓親情妥協,而讓天平傾向家庭,在顧家的同時追求音樂。
之前有兩部動畫電影的劇本與此也有些相似。
《了不起的菲麗西》講述的是孤兒院的芭蕾女孩在富人家幫傭,為追求舞蹈夢而偷取主人家女兒舞蹈學院的錄取書,冒名頂替的上學之路艱難,卻令人振奮,她憑藉著天賦與勤奮,獲得了寶貴的舞臺機會。這部電影乍看之下令人熱血沸騰,觀眾肯定被麥迪的編舞所驚豔,但觀影過後,回到家打開電冰箱,冷風一吹,你感到不對勁。這難道不是冒名頂替上大學的社會新聞動畫版嗎?為了夢想不顧一切,哪怕是犧牲他人,這不就是影片中歌神的舞蹈版嗎?為了夢想不應是妥協一切,歌神的結局也對此類人作出批判,無可代替的親情永存溫暖,這才是正常三觀的體現,人類的美好不就在於他們追求真善美的人性。
《了不起的菲麗西》夢想感人三觀卻有點凌亂
《歡樂好聲音》的劇本相似之處同樣講的是小人物追求音樂夢想之路。這在夢想的追求之路上故事講的是為不錯。
《歡樂好聲音》VS《XX好聲音》
但不一樣的是《尋夢環遊記》更為辯思的提及亡靈節的死亡概念。這使得故事更為豐富,人類的死亡並不是物理上的消逝,而是當人們都忘卻他。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消失。永垂不朽的是創造豐功偉業的名人,而小人物都會被人們忘卻,就像一滴水融入大海,悄聲無息的消失,沒人會在意,這未免有些傷感。然而後輩永遠會記得你,正如桌臺上祖先的照片,世代流傳下來的家譜,亡靈節和清明節又多出一份詮釋,你並沒有真正死亡,一脈相傳的記憶與情感在流動,是為冬日裡的暖陽。
我想這份在死亡後仍不會消逝的親情,正是影片想向我傳遞的,也是打動我的地方。
重刷電影,身邊妹子仍會偷偷抹淚,故事感動的不只是一個人,也不僅僅能打動人一次,從這個角度來看,《尋夢環遊記》實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優秀影片。
The End
更多精彩,盡在迷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