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作者:高旭堯 責任編輯:楊紅
電影《尋夢環遊記》一開場便用家庭矛盾的糾葛去拷問觀眾:為了夢想,是否應該拋棄家人?這個命題貫穿整部影片,並最終通過眾人的和解,而給出答案。請關注今日《解放軍報》「長徵副刊」版的報導——
《尋夢環遊記》海報
影片《尋夢環遊記》的靈感源於墨西哥亡靈節。以此為背景展開講述了12歲男孩米格追尋自己音樂表演夢想,和魅力十足的落魄樂手埃克託在神秘世界的奇妙冒險故事。影片伊始以剪紙的形式,向觀眾講述了主人公的家族史。一段簡單的旁白裡,我們看到一場離別,以及一位單親母親的自強和韌性。電影一開場便用家庭矛盾的糾葛去拷問觀眾:為了夢想,是否應該拋棄家人?
這個命題貫穿整部影片,並最終通過眾人的和解,而給出答案。通過各種生活細節的鋪陳,觀眾會毫無意外地與米格產生共鳴,而這正是中了主創的「圈套」。在影片後半段峰迴路轉的故事中,我們與米格一樣,頓悟生命中真正重要的是什麼。我們發現,除了那位真正的反派,自始至終誰都沒有做錯過什麼,一切的矛盾和衝突,都是因為那份與家人難以割捨的感情。所以恍然大悟:這不是尋夢的故事,這分明是關於家人,關於尋愛的故事。此時此刻,人物弧光被完全展現,情緒也進行了充分的表達,於是觀眾輕易就會被打動,眼淚也就不由自主地流下來了。
導演皮克斯和製作團隊耗時六年打造了這部誠意之作,看過電影後你會發現,儘管有許多亡靈,但它們不僅不恐怖,反而很可愛;死亡之地不僅沒有死氣沉沉,反而生機勃勃;不僅不哭泣、落寞,反而開心、歡樂。不論是心生嚮往地頑皮貪玩、還是叛逆抵抗地頑固堅守,無處不洋溢著小男孩那種對夢想追逐的炙熱情懷。
每個人都要勇敢地去追夢,家庭、親情永遠不會去做你追夢的「矛盾體」。《尋夢環遊記》中主人公的內生困境就是追夢與親情的選擇,雖然核心是家庭第一,但是不論再怎麼虛張聲勢,皮克斯沒有殘忍到非要二選一,他最終給了一個讓所有人滿意的雙優選擇。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根基於最深厚的親情,它一點都不複雜,這種精神內核可以穿透國界、種族、爭端,擊中全人類內心最柔軟的部分,在全世界範圍內獲得最大範圍共鳴。皮克斯以喜劇的方式向我們展現了生活的哲理,作為人類的一分子,醫學、法律、商業、科技,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撐人的一生。但音樂、詩歌、夢想、情感,也是我們活著的意義。
現實中的「大夢想家」內心深處會有自己正確的判斷和選擇,懂得告別,在追求過程中收穫明辨是非的能力。《尋夢環遊記》中通過虛構的德拉庫斯主演的影片《料理鼠王》與電影本身形成了巧妙的互文關係。《料理鼠王》中廚神古斯特的格言是「任何人都可以烹飪」,而《尋夢環遊記》中歌神德拉庫斯的格言則是「抓住時機」。看似都是激勵人追逐夢想的話,實際含義卻千差萬別:「任何人都可以烹飪」意味著任何人都有追求夢想的權力,不必一定能成功;而「抓住時機」隱含成功需要付出代價的前提,鼓勵人們不顧一切地獲得成功。最終,米格意識到了生活不應該只是「抓住時機」。
不論是《尋夢環遊記》還是皮克斯之前的一些作品,追逐夢想都是一個常見的主題。出身普通的主角努力追尋自己的夢想,一路上遇到種種困境和三個障礙:他人障礙、世界障礙、自我障礙。現實與理想不斷交織的過程裡,主角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完善人格、紮實成長。回到《尋夢環遊記》,主角面臨的困境被三種障礙分解,他人障礙由親人們對音樂的排斥造成,世界障礙來自主角音樂能力的受認可度,自我障礙來自主人公成長的內驅障礙——追夢與親情的選擇。「請記住我,雖然再見必須說,請記住我……」當影片中埃克託唱起那首《請記住我》,那段歌聲與德拉庫斯的演繹完全不同,沒有絢麗的編曲,這是一首唱給女兒的歌,吉他緩緩彈奏,表達很久以前,一位父親對女兒的愛與歉意。當coco在歌聲中緩緩打起節奏,跟著輕輕唱起那首歌,白髮蒼蒼滿臉皺紋的老婦人,像個女孩一樣,又想起了爸爸,想起了爸爸的歌聲,爸爸寄來的信,還有那張母親撕下的爸爸的照片——她藏了一輩子,想了一輩子,等了一輩子。用音樂包裝起來的《尋夢環遊記》非常賞心悅目。電影裡小男孩米格在閣樓裡偷偷彈琴的段落,撥弦的節奏以及指法變換,都與琴聲完美結合在一起,幾乎與真人演奏無異。也是這些細節上的真實,拉近了虛擬角色與觀眾的距離。
隨著全球普遍的城市化進程,有太多太多人選擇到更大的世界去打拼、追夢,而這個過程中大多伴隨著和家人的分離,大量背井離鄉的人需要從影像中得到情感的慰藉,而導演循循善誘地用最樸實的家庭親情去慰藉現代人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