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白 靠筆桿子養活自己

2021-01-09 中華兒女

文 翟豔華

這是一個知識能改變命運的時代。

17歲時,李浩白第一次讀到美國未來學大師託夫勒所著的《第三次浪潮》,對書中所描繪的「人人不出門,便知天下事」「滑鼠一點,萬事可為」的情景,感覺很遙遠。

他完全沒料到,17年後,也就是2012年,中國不僅超越了「第三次浪潮」的網際網路信息化階段,還迎來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第四次浪潮」——中國的數字出版業迎來空前的機遇期,大量優秀的網絡作品被印製成紙質書出版。

2011年初,他的《抗日援朝1592》實體書出版,在小說界引起強烈反響;2012年6月,他的長篇歷史小說《司馬懿吃三國》實體書出版,引起了新一輪的「三國熱」。他用獲得的18萬元稿酬,付清了房子的首付。

——這一切在過去幾乎是不敢想像的。

大概在更早的2003年,中國剛剛迎來信息化浪潮,出版業由紙質投稿時代步入電子投稿時代,期刊、報社用稿量非常少,編輯和作者信息傳遞緩慢、溝通極為不便,優秀的作品與期刊、出版社信息不對稱的現象很常見。而信息化的發展、數字產業的改變,引發了出版業的渠道變革,帶動中國的文學和文化產業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李浩白說,他受惠於這個時代。

十年磨一「劍」

前段時間熱播的《軍師聯盟》,將一個全新的「司馬懿」帶到了觀眾面前,也為觀眾帶來了認識三國的全新角度,引起了又一輪「三國熱」。但少有人知的是,早在2009年,河北大學出版社就出版了李浩白創作的《天才權謀家司馬懿》,這也是關於司馬懿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而後來的《司馬懿吃三國》則是他的加長版,共150萬字。

「這部書耗去了我的10年時間。早在2000年前後,我就在搜集司馬懿的素材,想要寫一部重新詮釋司馬懿的書。當時的考慮是,在我們的傳統認識裡,三國是屬於劉備、曹操、孫權、諸葛亮等人的三國,但是為什麼最後三國卻落入司馬懿家之手?這與他的成長、人性有什麼關係?」李浩白說。

那時,「三國」的話題很熱,但是很少有作品專門寫司馬懿。李浩白平時喜讀三國,認準了那是一個大熱的選題。他業餘經常給報刊投寄關於司馬懿和三國的隨筆史話,已有40萬字見諸報端。在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做足了準備後,就開寫了。

2006年,他在天涯論壇註冊了帳號,將「天才權謀家司馬懿」在「煮酒論史」欄目貼出,短短幾天閱讀量就達到了10萬次,他受到了鼓勵,每天下班就坐在家裡寫,寫完就貼到論壇裡。寫作之時,他激情澎湃,30多萬字的《天才權謀家司馬懿》一氣呵成。

客觀來說,這部書並不是特別出色的小說,它更像是《司馬懿吃三國》的稚嫩版本,全本圍繞司馬懿的權謀來寫。比較令人動容的是選題熱、角度新、文筆流暢、邏輯嚴謹、人物刻畫細膩。

《天才權謀家司馬懿》出版後,一出版商找到李浩白,希望他能出一套書,寫透司馬懿的整個家族,而不僅僅是司馬懿。那時的網文非常熱爆,特別是百萬字的長篇小說很受網民歡迎。

「遺憾的是,《司馬懿吃三國》是按照一次性稿費支付的報酬,18萬元;如果按照版稅來合作,那我的收入將會高達幾百萬元。」李浩白說,「這就是一部歷史類小說,是在史實的基礎上融入了合理的、巧妙的虛構,讓人讀得津津有味而又不失教育意義,就像金庸的作品一樣具有多元化價值。」

在《司馬懿吃三國》中,李浩白既描繪了足智多謀的梟雄司馬懿和曹操等,也描繪了高風亮節的荀彧和德高望重的管寧等,賦予他們更多的振奮人心的正能量,企圖以精緻的故事和大膽的想像去表達一個宏大的終極關懷命題和生存哲學思考。

今年8月李浩白出版新作《鹽戰》,在這部以鹽業為主題的抗日諜戰小說中,他在作品中淬進了厚重的歷史感和紅色文化,對黎天成、陳永銳等沉默而無名的地下工作者不吝筆墨:他們在暗夜中和倭寇與敵特的鬥爭扣人心弦、令人難忘……

某種程度上,他的作品是在傳遞一種價值觀:不屈不撓的向上拼搏可以改變個人乃至國家的命運。他和他筆下的那些人物一樣,都湧動著滾燙的熱血、鏗鏘的生命力和對掙脫束縛達到理想的渴望。

這是時代在他和同齡人的生命坐標軸裡刻下的獨特印記,也與他個人的成長密不可分。

▲ 李浩白(右一)在基層採風

自由與反抗

李浩白出生在一個工人家庭,父親是汽車修理工,母親是小學老師。這是一個傳統的家庭組合。李浩白幾乎是這個工人階級家庭的全部精神寄託。但是從初中到中專,李浩白的學習成績一直保持中等水平。他花在課外書上的時間之豐富,讓父親感到不滿。在父親眼裡,李浩白成長的年代是一個「學會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文學是沒有多少用處的。而他恰恰天生就是敏感的、好奇的、感性的、叛逆的,而且非常熱愛文學。

八九歲時,他第一次讀到《西遊記》,那還是外婆從垃圾堆裡找到送給他的。只有下冊,還是繁體字,但他還是如痴如醉地讀完了。出於對無所不能的孫悟空無比崇拜,他很快就模仿著寫了一篇小說《東遊記》,主角卻是一個豬仙「玄靈兒」。 他上課也寫,下課也寫,通常每周能寫三四頁,同學們都爭相傳閱。有的同學為了先睹為快,就會拿出薯條、糖果、文具與他交換。幾周下來,他的課桌抽屜裡滿滿的都是糖果、文具。

有的老師發現他不好好上課,老是寫小說,就到家裡來家訪。父親聽了,臉紅到了耳根,拖著他來到學校,搜翻了他的抽屜,撕爛了他所有的課外書,扔掉了他的「戰利品」,並威脅他再寫就打斷他的手。

然而,李浩白依然是「死不悔改」。初中時,他住校寄宿了,有了生活費可以自由支配。他省吃儉用,節約的錢都買了《天龍八部》《楚留香傳奇》《三國演義》《水滸傳》等書籍。金庸的《射鵰英雄傳》是他閱讀的第一部武俠小說,對他影響很大。看到書高手橫掃天下、行俠仗義,他心潮澎湃,後來就模仿著寫了好幾個中篇武俠小說。父親發覺後大怒,當面燒毀了他大部分的課外書。

可是語文老師卻發現了他的作文寫得很好,很是驚訝,給予了他不少鼓勵。有一次他的父親又來撕書時,語文老師出面勸阻了,還到他家做他父母的思想工作,很認真地告訴他們「李浩白在文學上很有天賦,不要過於壓抑孩子的天性」。從那之後,父親的「壓制」才不再那麼強硬。

讀中專時,他仍是按照父親的希望,報考了四川建材校工民建專業。那所學校離重慶、離父親很遠。沒有了父親的約束,他將大部分時間用在了學校圖書館,幾乎讀完了圖書館所有的文、史、哲類書籍。那是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很多國外的書籍和電影被引進來,他的思想受到了猛烈衝擊,對個性的自由解放更加渴望。

遠在韓寒這個「反應試教育」的典型出來之前,李浩白就為自己的個性發展進行了自己的抗爭。他萌生了退學著書的念頭。老師們都被他的激烈態度嚇壞了。他們也都擔心他拿不到畢業證,這在當年對學生未來的謀職影響很大。班主任不得不將他的父母請到學校來,討論未來他的人生之路該怎麼走。

他記得父親當時問他:「如果你拿不到畢業證,那將來能幹什麼?去務農嗎?咱們是城鎮戶口,沒有地,你也沒力氣種地;去打工嗎?沒文憑,你能做什麼?你拿什麼來養活自己?」他當時回答:「我相信可以用我的筆養活我自己。」父親回應他的,是幾聲硬硬的冷笑。

最後,是班主任的話狠狠敲醒了他:「你既然那麼有鬥志,為什麼不能做好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呢?你現在退學,就是在畏懼現實、逃避現實。你只有戰勝了現實,才有資格談論你的自由。」

此後,他用了大量時間學習專業課,成績很快就趕上了。「我的工民建專業課學得也不賴,畢業時還拿到了『中級預算員』資格證。事實上,工民建專業講究空間結構和邏輯性,這對我後來搭建小說框架起到了很大的訓練作用。」

畢業後,他服從分配去了老家重慶市忠縣的一個村鎮建管所監當負責人,一人一所,既是領導也是兵。那是他能夠選擇的最安全、最理性的去處。像他的父親希望的那樣,暫時遠離「無用」的文學,將全身心都撲到了村鎮規劃工作上。

「既然做了公務員,就要多幹實事,為百姓服務。」剛畢業的幾年,白天他努力奮進、規劃繪圖,晚上則在夜深人靜時,把工作中的點點心得寫出來,發表在各級報刊上,漸漸在縣裡的寫作圈子也小有名氣。很快,他被上級領導慧眼識珠,調到縣建委的黨政辦公室當文書。

▲ 李浩白與自己的另一半

探尋生命的價值

調動工作後,寫材料、下鄉、扶貧成為他的日常景象。與文字的接觸,喚醒了他內心深處的創作欲。每天下班後,別人都忙著喝酒局、拉應酬、打麻將,他卻坐在小屋裡,用鋼筆在稿紙上一筆一划地雕刻自己的夢想。寫作時,周遭一切聲音盡消。

「最初寫作是因為熱愛,也為了打發時間,後來看的人多了,有了大家的鼓勵,發現還能賺點稿費,就一直寫呀寫的。」這麼多年他一直有個習慣,每天晚上八點之後都會拒絕一切應酬,坐在家裡寫作,一直到深夜12點。

除了閱讀和寫作,他沒什麼愛好。他不抽菸、不喝酒,穿著很樸素,日子也過得很簡單,收入都用在了家庭和孩子教育上。現在他的家人都已在重慶主城區定居,孩子也在重慶讀書。只有他還留在縣城。「每周一到周五,在縣裡工作,周六周日來重慶主城與家人團聚、會見朋友。」

這樣的生活,這樣的奔波,聚少離多,孤身奮戰,在崇尚自由、獨立,注重自我享受的80後、90後心裡是難以理解的,而在他們這一代人看來卻是理所當然。為了養活家人和自己,他一直保持很拼的狀態。

這種拼的峰值是在參加工作後至35歲之前。那時的他,年輕、精力旺盛、有夢想、有抱負、有時間,白天工作,有時晚上寫作到凌晨兩三點、三四點也不覺得累。由於經常握筆寫作,他的中指居然把一支鋼筆的筆帽磨破了一個洞,並結起了厚厚的老繭。

22歲時,他曾試著《時代潮》雜誌投了一篇雜文《機關裡的官話》,竟然一投就中,這自然讓他興奮。從此,他建立了理論創作的信心,繼續向《人民日報》《求是》等中央級權威報刊衝刺,竟然接連發表了多篇政論文章。李浩白講:「當時母親的同事拿著《求是》雜誌指著我的名字對母親說,『看,你兒子在最高黨刊上發表作品啦!了不得喲!』」不久,他就被調進了縣委宣傳部。從那天起,父親再也沒在李浩白面前說什麼「文學無用論」了。

但這並非李浩白文學創作的唯一途徑。自2000年開始,他就開始嘗試寫作類型小說,並經歷了投稿、退稿、被拒絕、反覆練筆等諸多磨難。但這並不能阻止他向文壇進發,反而越挫越勇。

2003年,今古傳奇雜誌社編輯收到了一個包裹,裡面是一沓厚厚的稿紙,題為「大明神斷」。翻開來看,一個方格一個字,每個字都工工整整的,一共289頁。編輯用了兩天看完稿子後,感到很驚訝,認為布局嚴謹、功力深厚,寥寥幾筆就把朱元璋、劉伯溫寫得活靈活現。

從那之後,李浩白正式步入文壇。在《今古傳奇》《章回小說》等報刊接連發表了多個中短篇。

也是在這時,信息化產業浪潮席捲全國,電腦普及讓李浩白結束了用手稿和郵寄投稿的方式。他參加了電腦打字培訓班,學會了如何使用騰訊QQ。

2006年,李浩白在網絡上發現博客和論壇似乎很火爆,而且和讀者的互動交流也極為直接和及時。於是,他便在「天涯社區」註冊了帳號,他也開通了博客,參加了各種博客「圈子」和「沙龍」,一步一步地擴大著自己的作品影響力。他的歷史小說《魏宮謀嗣》《仰天長嘯》《寶光血影》等作品,都是在社區論壇和博客「圈子」裡被網友炒火之後,才在《章回小說》《今古傳奇》等期刊上正式發表的。

2010年底,他的歷史小說《抗日援朝1592》帖子在「天涯社區」裡的點擊量在短短一個月內便突破了10萬人次。很快,北京一家圖書公司編輯聯繫到了他,表示有意出版這部作品。那個時候,他再一次震住了:自己出書並收取版稅,真正成為一名被社會認可的作家,這一切竟然距離自己如此之近!他再次感受到了時代的變革與潮流。

後來,他又開通了微博,並建立了自己寫作專業QQ群。他的創作事業也同時蓬勃發展起來:《天才權謀家司馬懿》《抗日援朝1592》《司馬懿吃三國》《打虎哥劉伯溫》接連出版。時至今日,他的出版計劃已經排到了今後三年。

令人驚訝的是,他幾乎所有的作品都是用鋼筆寫在方格紙上,「都是信箋紙,方格子那種,每頁500字」。從學生時代,直至現在。

初稿完成後,他都會工工整整地再抄寫一遍。通常三十幾萬字的小說他要抄兩個多月,然後再找人輸入電腦。「我一般只用電腦修改文字。」現在他的書房裡幾乎有一半的空間是他的手稿堆。「可能我會把他們贈送給檔案局和圖書館收藏吧。這些都是文學創作的憑證。」他說,「丟了怪可惜的。」

成為作家就是這麼一步步走過來的:「最初寫作是為了讓家人過得更好,但是後來也是一種使命感,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幫助別人,讓別人看到更多的可能。這其實是時代的進步,改革開放以來,國家越來越重視個體生命的價值,重視民眾的生活質量、精神需求,體制內的人也可以合法掙錢,老百姓也有了更多閱讀、娛樂的渠道。所以,我們的書籍才會這麼暢銷。」

時代在變,總有一些東西不變。「將激蕩的靈魂鑄在紙上」是他堅定的文學信仰,英雄主義和為國為民的家國情懷在他的作品中一以貫之,就像他對生命本真的探索一樣。「我們這一代受革命英雄主義的影響很深。每當我看到電影《董存瑞》結尾董存瑞在橋腹下高舉炸藥包昂然喊道『同志們,為了新中國,前進!』,我就會一次次熱淚盈眶不能自抑——我想,我若是站在他那個位置,也會毫不猶豫地像他那樣去做的。」

「我是個講義氣的人,如果在路上看到有人病倒,我就自己掏錢請人把他抬到了最近的醫院救治。有人說我是傻。可是我當時就是那麼做的。不那樣做,我就會良心不安,就會坐臥不寧,就會覺得對不起自己所讀的書和自己所寫的文章。」李浩白坦言,「在現實生活中,我有著極強的叛逆性與獨立性,而這一切是我父親『贈』予我的。他一直認為我搞文學創作是『瞎鬧』——只會拖垮我的學習成績。這是那個時代的『應試教育』觀念扭曲了他對我的認識。但我還是感謝他:他給予我的阻力越大,結果我的動力也越大。也很感謝這個時代,讓我能夠走上文學創作之路。」

一晃20年過去,李浩白的父親漸漸老了,也對他的文學創作有了充分的理解:「你以前說靠筆桿子養活自己,我還不相信。現在,好的作家們竟然能夠合法地出書掙錢,而且衣食無憂。時代真是變了,這真是國家的進步啊。」

現在,已是不惑之年的李浩白髮現,時代仍在變:越來越多的人熱衷於影視劇。他希望,未來從新作《鹽戰》開始,自己能夠有更多作品搬上螢屏,將為國為民為家的英雄主義傳播給更多年輕人。「新時代的中國更需要英雄主義。」他如是說。

編輯|安吉

中華兒女

家國天下,民族脊梁

相關焦點

  • 明明可以靠臉吃飯的魔術師李浩,卻偏偏選擇靠才華
    李浩,1990年出生於山東省蒼山縣一個普通家庭,從小就心思細膩,對很多新鮮事物感興趣,幼時就對魔術展現出了濃厚的興趣,閒暇時光就自己學習一些簡易的魔術,鍛鍊自己的手法,不知不覺
  • 衰漫畫:金金窮得要自己賣腎?靠雙手養活自己的方法讓人無語!
    衰漫畫:金金窮得要自己賣腎?靠雙手養活自己的方法讓人無語!面對自己窮酸的狀況,受不了玩弄的金金決定要賣腎,而得知金金的這個決定,臉臉和阿衰的反應卻截然不同,臉臉極力的用言語勸阻金金不要賣腎,而阿衰則是火上澆油,勸金金賣腎價格不能低於五萬,但其實臉臉和阿衰都理解錯了,金金要賣的其實是他烤制的腰子。
  • 李浩:非遺魯班鎖代表性傳承人
    他,就是李浩。天梁、地橫,前簷、後擋,左擎、右柱,六木扣合、榫卯相嵌、自成乾坤,非釘非膠也,牢而不破也。一把小小的魯班鎖,集合了中國匠人的大智慧。現如今由李浩創立的蘊含著中國智慧的「聖匠魯班」,作為本地文創品牌,已立足滕州、飛出國門……然而對李浩而言魯班鎖的「崛起之路」絕非一帆風順「聖匠魯班」這一品牌能有今天的成就著實不易2010年,最初「瞄」上了做魯班鎖這個項目
  • 測你將來靠什麼養活自己!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作者~ 你將來靠自己的顏值養活自己。你長得很漂亮,外表可以說非常的完美,你很注重自己的外表,在人群中,你總是會脫穎而出,好像自帶聚光燈一樣。只要看你一眼,就會被你身上的某種氣質吸引,在這個看臉的社會,外表也是一個很好用的利器。外表的好壞,也是直接影響自己生活的一點,長相好看的總會有更多的機會,不管做什麼,成功率要比一般人會高
  • 像庖丁解牛,將小說拆解得清清楚楚——關於李浩的《匠人坊》
    【經典書,細細讀,讀出海底萬丈波】  作者:張豔梅(山東理工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  李浩的這部《匠人坊》(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20年7月出版),是對中國現當代經典作家作品的評點,也是李浩自己小說觀念、文學觀念和藝術觀念的重申。他做的是文本細讀,無論是對寫作者,還是普通讀者,都頗有啟發。
  • 筆桿子是怎樣煉成的?
    1.怎麼快速成為筆桿子  人無論學哪方面知識,都期望找到捷徑、發現竅門,用最小的付出得到最大的收穫,很正常。從公文角度來講,如何達到「快速」與「學好」兩個目的?沒有老師幫帶,那就自己當自己的老師,多寫多悟,一遍看不懂,就多看幾遍,再看不明白,就抄它一遍、甚至把它背下來。寫作其實很大程度考驗你的語感強弱、模仿能力,材料的江湖,靠一張報紙學習成才的大有人在,所以,關鍵的是樹立信心、勇往超前。  第二種,「借梯引路」學習法。
  • 三十歲的老男人,用魔術養活自己
    魔術作為一個愛好或者說一個附加技能,是超級無敵,但是用它來養活自己,或者從事這個行業賺錢,很多人不能,更不相信。那麼問題來了,靠著魔術真能養活自己嗎?如果像很多人以前那樣對魔術的理解,肯定是不能養活自己的,更不要說賺錢養家。
  • 川外教師手繪漫畫教學 曾靠接漫畫活兒來養活自己
    夏洪波/攝近日,一組名為「這是我當大學老師的第一個學期」的漫畫在網上熱傳,漫畫的主角是一個穿著小西裝的男老師,頭髮蓬鬆、長個包子臉,用一些青春活潑的語言講述著自己教學的情景和專業,完整記錄了他在川外任教半年的所見所聞所感,萌倒不少網友。網友紛紛感嘆:「大學教師也萌萌噠,可惜又是別人家的。」
  • 現實版的「長髮公主」,20年沒剪過頭髮,如今靠頭髮養活自己
    現實版的「長髮公主」,20年沒剪過頭髮,如今靠頭髮養活自己很多女生都希望自己能夠有一頭飄逸的頭髮,長髮及腰的樣子確實是非常吸引人,但是如果太長的話,很有可能會影響美感,因此,女生的頭髮很少見到非常長的,然而在國外卻存在著一位現實版的長髮公主
  • 龍珠:孫家人只有琪琪一人在賺錢,她是靠什麼養活三個賽亞人的?
    龍珠:孫家人只有琪琪一人在賺錢,她是靠什麼養活三個賽亞人的?眾所周知,悟空在龍珠中的人設就是一個武痴,滿腦子都是想讓自己變得更強,所以悟空幾乎是常年不在家的,不是跑去修煉了,就是被反派殺死了,不過即便死了,也只是多了個光環,在天堂繼續他的修煉。熟悉龍珠的小夥們都應該知道,賽亞人的飯量是大得驚人的,悟空小時候曾經一頓飯就把龜仙人的50萬獎金都吃光了,而琪琪家足足有三個賽亞人。
  • 《龍珠》悟空死掉的七年,琪琪靠什麼養活悟飯和悟天?
    在後面悟空為了阻止沙魯的爆炸,用瞬間移動將自己和沙魯移動到了界王那裡,悟空就這樣死亡,就這樣一直到悟空的復活整整隔了七年。在這七年中琪琪一個人需要帶著悟飯和悟天,那麼琪琪是靠什麼養活他們的?而琪琪為了養這兩個孩子肯定也是費了不少的心力,最關鍵的就是琪琪要照顧孩子肯定沒有多餘的時間去賺錢,琪琪依然將兩個孩子養的這麼好,所以說琪琪肯定是有著一些養活他們的本錢的。
  • 漫畫中的嬌病女吸血鬼太難了,想賺錢養活自己卻被抓了
    當她想賺錢養活自己時,不僅沒賺到錢,自己還被抓了。嬌病的女吸血鬼,沒有一絲恐怖的面容,給人的感覺是可愛,柔弱,甚至會讓人憐憫。對於這樣的柔弱女子,不做吸血鬼的話,怎麼才能養活自己呢?只能靠賣雜誌了。這位女吸血鬼,非常懂宅男、宅女的喜好,賣一些比較受歡迎的雜誌,本以為會有不錯的銷量。可一天下來,一本雜誌都沒賣出去。
  • 去年靠運氣養活的一缸觀賞魚,今年靠理論終於把它們成功養死了
    於是乎,這位魚友總結了一下自己的經驗,那就是:去年靠運氣養活的一缸觀賞魚,今年靠理論終於成功的把它們給養死了。並且這位魚友還不忘在評論處,標明了這句話的出處,來源於:前幾年靠運氣賺來的錢,這幾年靠實力成功的虧掉了……靠運氣養活的觀賞魚,其實並不是壞事,我們要保持這種運氣和運行規律啊能夠完全靠運氣來養活一缸觀賞魚,其實也是件很不容易的事,當然事實遠沒有這麼簡單,這位魚友不可能一點觀賞魚飼養常識也不懂
  • 每經專訪國海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李浩:2021年A股將迎盈利修復,核心...
    近日,國海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李浩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全球經濟進入長期類滯脹的趨勢,且未來十年的經濟趨勢都是如此。而中國近兩年供給弱於需求,市場出現類滯脹特徵,對應股票市場的是核心資產趨勢。具體到投資操作中,李浩建議從四個方面重點布局。受訪者供圖經濟趨勢是類滯脹近期,中國消費價格指數由正轉負,市場擔心通脹會不會在2021年來臨。
  • 悟空死去,琪琪靠什麼養活兩個孩子?不是父親的接濟,而是地利
    在後面悟空為了阻止沙魯的爆炸,用瞬間移動將自己和沙魯移動到了界王那裡,悟空就這樣死亡,就這樣一直到悟空的復活整整隔了七年。在這七年中琪琪一個人需要帶著悟飯和悟天,那麼琪琪是靠什麼養活他們的?悟空在阻止了沙魯自爆之後,就到了黃泉。
  • 堅持夢想重要還是養活自己重要
    她告訴我,她想要養活自己。 她的選擇是蠻現實的,大部分人都會做這麼一個選擇。如果選擇養活自己,便選擇了尊嚴,她是對的。那夢想呢?她的夢想有錯嗎?她是國畫專業的,堅持幾年也說不定能有所成就了,但這個事情誰又能保證呢?畫畫作為是一個職業是非常不穩定的,如果以賺錢為目的畫畫,頂多是一個畫匠,創作的成分很少,大部分是為了訂單而畫畫,那又有什麼意義呢?
  • 善哥擺攤賣玩具是在自我養活還是在養活我自己?
    傍晚時分,善哥又如期出攤了,這次出攤的產品不僅只有他的玩具車,還增加了《養活教育》書籍數本和善哥參與的自製香囊包。有了前面成功出攤的經驗後,這次善哥顯得老練了很多。出攤啦(一)第一位到來的客戶是一位老奶奶,她準備給自己的孫子買一個玩具,選中了一款大貨車,問到價格,善哥毫不猶豫地告訴老奶奶十元錢。
  • 《乾物妹小埋》反駁傻白甜,3大證明,小埋的成就都靠自己努力
    《乾物妹小埋》反駁傻白甜,3大證明,小埋的成就都靠自己努力單單說起乾物女三個字,就已經給了不少人,不好的聯想:宅、腐、遊戲、漫畫、垃圾食品、能躺著絕不坐著等等。所以《乾物妹小埋》的出生,就奠定了以上我剛剛說過所有的基礎。也就是說小埋的人物設定就是這樣的。
  • 整天就知道打遊戲,能養活自己嗎?Uzi:那當然了!
    年輕時打遊戲的時候,家裡的大人總會當面數落,整天就知道打遊戲,將來能靠這個養活自己嗎?那麼,現在電競行業的職業選手收入又是怎樣的呢?在一份全球電競收入排行榜中,我們能夠大概了解到其中的情況。當然,這裡說的僅僅是站在金字塔頂尖的選手,那麼如果是一般的玩家,也能在電競產業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嗎?答案是肯定的,電競產業除了職業選手外,還有和電競配套的許多職業,比如媒體運營,賽事組織,數據分析等,只要是內心真正熱愛遊戲,你總能夠找到跟遊戲相結合的工作領域。
  • 你若是連自己都養活不了,就不要談夢想了
    曾經有人問我,那些連自己都養不活的人,有資格談夢想嗎?我記得當時的回答是:抱歉,在我看來,你若是連自己都養活不了,那就不要談夢想了。之所以想起這個問題,是因為聽說了鄰居阿傑的事情。他自小便沉迷在遊戲中,後來更是把職業賽選手當成是自己的夢想,幾年玩下來,他的技術確實是不錯,但遠遠算不上是佼佼者,然而,他將這一切看成是自己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練習的原因,所以,在畢業後,他沒有出去找工作,而是在家裡不斷練習,不斷強化自己的技術。有夢想是一件好事,可這樣的一件好事也應該要有前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