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50年代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美國為盤踞在臺灣的蔣介石提供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高空偵察機,培訓了飛行員,進場入侵大陸進行空中偵察。而我們的飛機和高炮的作戰高度都遠不及敵偵察機, 只能看著敵機在我領空大搖大擺的出出進進。U-2偵察機尤其猖狂!
為了保衛祖國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1956年中央決定從蘇聯引進飛彈技術,組建543地空飛彈部隊。先是在全國選調精英組建了飛彈一營,又由北京軍區和南京軍區組建了二營和三營,嶽振華就任二營營長。
抓住戰機,敢打必勝,擊落RB-57D偵察機
1959年為了保衛國慶十年大典空軍將僅有的幾個飛彈營部署在北京城郊外圍,構成了一個「環形火力圈」,既要反偵察,又要反轟炸。嶽振華的二營,被部署在北京東南方向的通縣張家灣空軍機場,官兵們嚴陣以待。然而,國慶期間,北京太平無事。10月5日戰備解除,二營的裝備也出了點問題,嶽振華不顧勞累連夜組織搶修,解決了問題。10月7日,星期天,緊張半個月的二營官兵全部放假度周末,嶽振華又堅持領著戰鬥骨幹堅持戰備值班。
而上午10時03分,「狼」真的來了!一架美制RB-57D型偵察機從臺灣桃園一路北上向北京飛來。本來上級把一營安排在敵機最可能飛入的地方,把二營放在備用配合的位置,可國民黨的飛行員為了出其不意,選擇了二營的防守方向。嶽振華立即指揮迎戰。但是當飛彈鎖定敵機,嶽振華正要下令發射的時候,通訊參謀突然報告:「上級叫等一等。」
嶽振華急了:「請示上級,為什麼要等一等。」參謀回覆:「已經請示,還未回復。」
說話之間,敵機已接近火力圈,戰機轉瞬即逝,要弄清楚「等一等」的原因,已經來不及了。
打與不打,只有靠自己下決心——上級的作戰意圖是非常清楚的,決心也是非常明確的,打是符合上級意圖的,不打才是要犯錯誤的!在敵機就要飛出射程的最後一刻,嶽振華斬釘截鐵下達了「發射!」的命令。國民黨的美制偵察機被成功擊落。「事後查明,是傳遞命令的中間環節出了問題,我們的上報參謀誤會了指揮所的指示。幸好嶽振華頭腦清醒,有擔當,冒著違抗命令的風險下令發射,才沒有把撞到槍口上的鴨子放跑了。這是一個在世界防空史上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事件: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在世界上首次運用地空飛彈擊落敵機!嶽振華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用地空飛彈擊落飛機的人。
機動設伏、張網以待,擊落U-2偵察機
1961年,大名鼎鼎的美國U-2型高空偵察機被送上中國領空。這是當時世界上飛行高度最高、性能最先進的偵察機。它的最大航程超過11200公裡,巡航高度達到27000米。偵察範圍可覆蓋整個中國大陸。當時全中國只有三個能上陣的地空飛彈營三架飛彈發射器。是U-2偵察機雖多次入侵大陸,但從不進入北京上空,靠以往「守株待兔」的戰法,已經行不通。要在960萬平方公裡的領空捕捉像流星一樣快、像狐狸一樣狡猾的U-2偵察機談何容易。大海撈針怎麼個撈法呢?空軍作出出奇制勝的決策:採取我軍遊擊戰的傳統戰法用於空戰,將固守在北京的地空飛彈營拉出去機動設伏。
1962年6月27日,飛彈二營奉命從首都轉移到湖南長沙大鋪隱蔽設伏。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在U-2偵察機以往出沒的領空,毫無敵情。8月27日,飛彈二營又奉命轉移到南昌地區。而精英飛彈一營又被放在最為重要的首都防空圈。可是國民黨的U2飛機偏偏又跑到二營的設防空域來了。9月9日在我空軍故意派出轟炸機大隊空轉南昌機場的引誘之下,U2飛臨南昌進行偵察。
這架囂張的戰機,在上空咔嚓咔嚓拍了個夠,一路上竟然平安無事。然而,真的就能僥倖脫逃了麼?我地空飛彈營已經在國土上張網以待,營長嶽振華像個屏住呼吸的老練獵手,等待著獵物的到來。很快,U—2偵察機進入二營火力範圍。隨著營長嶽振華一聲令下,3枚飛彈如同三把神箭直插雲霄。
「砰!」的爆炸聲瞬時傳來——我軍首次擊落U-2的紀錄就這樣誕生了!
這是我軍第一次擊落當時世界上飛行高度最高、性能最先進的偵察機。這一戰績震撼了臺灣國民黨,也震撼了世界。如果說嶽振華第一次擊落RB-57D偵察機美國人還有懷疑的話,那麼這一次擊落U-2飛機,他們不得不對當年「小米加步槍」的「土八路」刮目相看了。
近快戰法,抗敵幹擾
美國立即採取措施研製了電子幹擾系統,加裝到U2飛機上,飛彈的制導雷達一開機,U2的飛行員就能收到報警訊息,馬上就可以擺脫。有了這個幹擾裝置,國民黨的U2飛機停飛近一年後又開始竄犯大陸,並連續多次從三營連和四營的預設陣地上空逃脫。面對新的情況,空軍專門召開作戰會議商討對策。
嶽振華提出了縮短雷達開機時間破解敵預警裝置的思路。 按照蘇軍的教程規定薩姆一Ⅱ飛彈完成射擊需要15個戰術動作,制導雷達在敵機距離發射中心120公裡時就要打開制導雷達天線發現目標;距離100公裡時飛彈接電準備;70公裡時接通發射架同步;60公裡以前要測定射擊諸元——方位、距離、角度;在38——37公裡距離,下令實行射擊。蘇軍經過長期實驗測定,做完這套動作的總時間是8分鐘。而U2的預警裝置在制導雷達一開機就會發現,不用1分鐘的時間就會做出規避動作逃出飛彈射程。所以擊落U2在當時來看是不可能的。而嶽振華卻知難而上帶領全營官兵以「全營一桿槍」的精神創新戰法。
他們把我軍傳統的「讓敵人靠近點,再靠近點」這一經典作戰口令賦予了新的內容,將在120公裡開機縮短成35公裡開機。把原先15個動作中的10個,放到了打開制導雷達天線之前去做。大大的縮短了雷達開機時間。然後把改進重點放在「快」上。
他們大膽革新,跳出教令限制,簡化指揮口令和操作程序,對於剩下的五個動作,一個一個地進行認真的分解,減掉一切不必要的過程。對每一個操作動作都進行精煉提速到人體極限,甚至發射手按電鈕的動作都要求,未發射前手指都要放在發射按鈕之上。對每一句戰鬥口令的每一個字,都精簡到極致。通過對它們所佔用的時間進行的近乎苛刻地敲打、過濾,凡是能擠幹濃縮掉的,統統擠幹濃縮掉。 一次次測算、一遍遍推演,他們 「近快戰法」應運而生。
近快戰法,再創佳績
1963年10月,空軍司令部將4個地空飛彈營調往江西、浙江兩省的弋陽、上饒、江山、衢州一帶,由西南到東北,成「一」字形。三營在弋陽、二營在上饒、一營在江山、四營在衢州,組成了160公裡的攔截正面。10月底,地空飛彈部隊全部進入陣地,11月1日零時起開始擔負戰備任務。 當天U2就飛臨大陸,而且又從二營的防守空域進入。早已嚴陣以待的嶽振華指揮二營用演練無數遍的「近快戰法」迎敵,在敵機距離我陣地35公裡時,嶽振華下令開天線。開天線以後引導技師兩個眼睛只顧盯著屏幕中間沒有發現目標,嶽振華臨危不亂,馬上發現在顯示器的右下角露了半個信號,立即指示引導技師馬上把引導到中間去,並下令發射發射3枚飛彈。
整個指揮和操作沉著果斷、熟練迅速,時間僅用了8秒鐘。地空飛彈二營又一次用土戰法創造了地空飛彈擊落U-2電子預警偵察機的奇蹟。蘇聯專家難以想像,自己平時嚴格執行的操作教令被中國軍人改得如此完美,如此貼近實戰。更無法理解中國人硬是用人力和智慧破解了他們最先進的電子預警設備。1978年3月,「近快戰法」榮獲全國科學大會一等獎。時至今日,當年立下戰功的裝備已擺進了營史館,但「近快戰法」的作戰思想和精髓仍被地空飛彈部隊作為戰術「法寶」沿用。
我軍擊落U-2飛機的消息,令世界震驚。外國軍事專家認為「對中國國防現代化應該重新估價」。
周總理第一個打來電話祝賀:「這是一個偉大的勝利,美U-2飛機前幾天侵入蘇聯境內,他們只提了抗議,我們卻把這種飛機打掉了。」
抗議與擊落,兩種回應,鮮明區別。
陳毅面對外國記者的提問,也調侃地說:我們是用竹竿把它捅下來的。
後來,毛主席接見了嶽振華所在營的全體官兵。
聽完嶽振華匯報戰鬥經過後,毛主席大手一揮說:「打下一架,就給你加一顆豆(星)!」
於是,嶽振華4戰4捷後,成為人民軍隊空前絕後的一位「大校營長」!
嶽振華連續三次晉升三級軍銜創造了七年由少校逐級晉升為大校的神話,在我軍現代軍銜史上可謂空前絕後。
嶽振華最後任職是北空副參謀長,2013年10月31日6時,嶽振華因心臟病於北京軍區總醫院逝世,享年8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