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用地空飛彈擊落敵機:震撼世界的驚天一擊,正式宣布挑釁中國藍天將付出相應的代價。
地空飛彈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現的一種新式防空武器「地空飛彈」,是對付高空飛行器的殺手鐧。在當時還是處於理論效果階段,說得很厲害,但是呢還沒有實戰擊落記錄,即便如此地空飛彈的製造技術以及使用方法在當時也是炙手可熱,只有寥寥無幾的幾個發達國家擁有。而我國當時處於二戰結束,新中國成立不久,百廢待興的處境,並沒有地空飛彈的製造技術,更別提如何使用了。在當時時代戰火薰陶下,擁有地空飛彈的製造技術以及使用方法,已經成為了各國夢寐以求的東西。試想一下,飛機的殺手鐧,藍天的守護衛士,誰不想擁有,而我們沒有,怎麼辦呢?引進,我們沒有別人有啊,中國人學習能力強啊,我們可以引進先使用上,然後在針對性的學習研究,可謂是兩全其美。
1956年5月26日我國決定組建國防部飛彈管理局和飛彈研究院。同年8月,又作出了從蘇聯引進飛彈技術的決定。那是說幹就幹,絕不拖泥帶水,跟蘇聯老大哥一頓周旋之下,老大哥終於支持中國發展飛彈,並為中國提供技術方面的援助。1957年9月我國派「聶榮臻、陳賡、宋任窮等率代表團赴莫斯科就飛彈問題進行協議談判。談判歷時35天,最後達成協議,蘇聯願意為新中國發展飛彈提供技術上的幫助,向中國提供SA-2防空飛彈,派專家組幫助中國組建地空飛彈部隊,以及如何使用飛彈。
這外交援助落實了,接下來就該我們自己下功夫了,先是1958年9月29日以河北保定空軍第八預備學校和吉林長春空軍技術學校為基礎,成立了我軍第一所飛彈專業學校。一個星期後,空軍司令劉亞樓在北京宣布中國第一支地空飛彈營-一營成立,營長張建華;政委張思聰,為了保密起見,國防科委統一規定地空飛彈代號「543」,以一支影子部隊存在,對外甚至以勘探隊為稱,可謂是一支絕密部隊。
第一營成立不久,北京軍區空軍便組建了二營,營長嶽振華;政委許甫;參謀長張治國。這裡不得不重點介紹下二營營長嶽振華,可謂是:人如其名,振華,此人敢打敢拼,心思細膩,沉著冷靜,臨場指揮能力更是卓越,原為高射炮兵 511 團團長,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他帶領高炮團英勇作戰,擊落美戰鬥轟炸機 10 餘架。組織上準備提升他為高射炮兵師長。任職飛彈二營營長可謂是降級上任。在飛彈二營,嶽振華可謂是把自己的指揮才能發揮的淋漓盡致,為祖國藍天守衛立下赫赫戰功,更是用自己的指揮才能帶領二營締造了地空飛彈震驚世界的首次擊落敵機歷史性時刻,後來更是多次擊落入侵我國的偵察機,如當時大名鼎鼎的U-2高空偵察機。
1959年10月7日,國慶後的第一個星期天,按計劃二營應進行補休,可警惕性很高的 嶽振華沒有批准所以戰士的補休,而是留了一套戰鬥預備人員,以防突發事件發生,巧就巧在,這一天還真發生了情況,10月7日9時41分,我軍福建前線某雷達連報告:發現臺北市以北50公里海面上空有1架大型飛機,判斷是RB-57D高空偵察機。
這種飛機為亞音速、雙發噴氣式單翼高空偵察機,飛行高度在 1.8 萬米以上。而人民空軍當時裝備的性能最好的米格-19 殲擊機的實用升限只有 1.75 萬米,難以對其攻擊。RB-57D裝有 4 部航空相機,可攝取長約 4000 千米、寬 70 千米地幅的地面目標圖。
10時03分,雷達部隊報告,敵機從浙江溫嶺上空竄入大陸。我軍空軍出動殲擊機攔截,但敵機憑藉高度優勢,沿津浦路上空直線北竄。當敵機距北京東南480公裡時,2營奉命進入一級戰鬥準備。
當敵機距2營飛彈陣地139公裡時,營長嶽振華下達命令:打開制導雷達天線。115公裡時,制導雷達抓住了敵機。
此時,陣地上鴉雀無聲。只有揚聲器中不時傳出指揮員的命令聲和作戰參謀陳輝亭向指揮員報告射擊諸元的聲音。
敵機距離100公裡時,嶽振華下令發射連3發飛彈接電準備!
70公裡時,嶽振華下令:接通發射架同步!
3枚飛彈發射架昂起頭來,隨著制導雷達天線不停地轉動,像即將離弦的利箭,指向敵機。
12時04分,嶽振華果斷地下達命令:「發射!」
引導技師徐培信用力按下了發射按鈕:「轟、轟、轟」3聲巨響,3發飛彈騰空而起,成功擊落敵機。震撼世界的驚天一擊,開創了世界防空作戰史上使用地空飛彈擊落敵機的先例。
致敬英雄們!
人民有你們而驕傲
國家有你們而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