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軍偵察機U2再次成為熱搜上的火熱關鍵詞,這難免讓很多人的思緒回到幾十年前:最困難的60年代時,這種當時性能頂尖的高空偵察機屢屢進入我國境內進行偵察,而剛剛從蘇聯引入薩姆2防空飛彈和P20三坐標釐米波雷達的解放軍利用巧妙的獨創戰術,屢屢將這個高空幽靈斬於馬下,成為美式偵察機的頭號禁區。在軍事博物館裡,至今依舊收藏著當年被擊落的U2殘骸。
當年解放軍讓中國成為擊落U2最多的國家
U2的誕生還要追溯到冷戰初期,美軍急於了解蘇聯的核武基地等戰略目標情報,由於當時世界上還沒有軍用間諜衛星,所以偵察蘇聯這樣面積極為廣闊的國家最好的方式還是特殊偵察機。冷戰開始後,北約多種特殊的電子戰飛機和偵察機都曾被蘇聯防空部隊擊落,所以美軍急需一種可以讓對方戰鬥機無法攔截的特殊高空偵察機,1954年洛克希德公司最終擊敗了三個競標對手開發了U2。該機最大速度為830千米,最大升限27千米,直線航程可達7000千米。該機配備了長焦局航空相機,底片長達2500米,可持續拍攝九小時,12架次就能拍攝美國全境900萬平方公裡以上國土,在18千米高度上連地面人們的活動都可以拍的十分清楚!而且U2還具備了電子偵測設備,可以定位對方的雷達電波活動位置和變化情況。1956年該機服役後不久就在當年7月初偵察了莫斯科和列寧格勒等地的轟炸機、飛彈生產基地,1958年6月該機又偵察了我國華東區域的兵力集結地。由於中國提出來嚴正交涉,所以後來美軍開始培訓國民黨飛行員駕駛該機偵察中國(就是後來的所謂黑貓中隊)。
U2的出現曾讓蘇聯防空部隊望洋興嘆
早在U2之前,解放軍就曾面臨RB57D高空偵察機的挑戰,此時中國的現代化國防重工業已經開始發展,對保密工作也愈發重視,所以就向蘇聯提出引入薩姆2防空飛彈和相應火控雷達的要求,同時蘇聯也派遣教官專門來到中國進行相應設備的教學培訓。作為蘇聯第一代中高空全天候防空飛彈,這種1957年列裝的飛彈採用無線指令制導,戰鬥部裝藥118公斤,為定向爆炸的破片殺傷模式,該飛彈的動力裝置為一級固體助推器和二級液體發動機,其最大作戰高度32千米,最大速度4馬赫。無疑這種飛彈是冷戰初期蘇聯為防禦美軍高空偵察機和大型快速戰略轟炸機而研發的,雖然按照今天的觀點看該飛彈較為笨重導致運動困難,操作複雜且受制於固定發射架,每次單發射架只能齊射一枚飛彈,而且其配屬的雷達抗幹擾和誤差也相對較大,但在當年這種武器已經是蘇聯和中國最頂尖的防空制導武器了。後來中國獲得該飛彈以及其生產線後,相繼製造出紅旗1和紅旗2系列防空飛彈。
當年解放軍飛彈部隊的近戰快法震驚了世界
有趣的是,薩姆2和U2這對宿敵在一個特殊環節十分類似。接受美軍培訓的國民黨飛行員被告知上課時不許私藏筆記且當堂筆記不得帶出教室,不同教室的人不得隨意交流各自課程,且教學區都有全副武裝的警衛仔細看守並排查各種可疑者;而學習薩姆2飛彈及所屬雷達知識的解放軍官兵也在類似模式下接受教學,可想而知這兩種武器在當時世界範圍的地位給其帶來何等保密性質。出師不久的解放軍飛彈兵很快就在1957年10月7日於北京通縣附近擊落了一架國民黨飛行員駕駛的RB57D偵察機,創造了人類歷史上防空飛彈的首次實戰擊落戰績,其表現之出色讓蘇軍高層都十分意外,以至於蘇聯還要派專員來中國學習相關經驗,這才有1960年蘇軍使用薩姆2首次擊落美軍U2偵察機。然而中蘇合作結束後,中國防空飛彈部隊一度陷入後援斷絕的境地,不但飛彈一度無法補充,而對方的偵察機隨時可能從任何區域進犯,所以防空飛彈部隊需要在廣袤的國土上四處機動,鐵路運輸難免導致電子元件因顛簸出現故障以至於直接影響實戰觀測。就在這種今天無法想像的困境中,飛彈部隊官兵不但如愛護眼珠一樣愛護所有設備的每個零件,還自主研究出如何利用現有條件維護生產部分零件和飛彈液體燃料。多年後前蘇聯老兵聽聞中國在如此困境中常年讓有限的技術裝備保持極高的效率,聯想蘇聯後期各種裝備因得不到正常維護淪為廢鐵,不禁在對解放軍讚嘆不已的同時潸然淚下。
最艱苦的歲月裡,解放軍防空飛彈部隊曾進行全國遊擊戰
最讓人敬佩的是解放軍飛彈兵還自創了飛彈遊擊戰術和近戰快法,前者是通過對歷次敵機入侵路線次數、國內外氣象、我方近期武器研發項目以及敵航空兵活動規律進行分析,準確判斷讓防空飛彈部隊有的放矢地提前運動到敵人可能來襲的區域,這就打破了防空飛彈部隊被動防禦和要地設伏的定律,創造了世界地對空防禦的又一奇蹟。而後者的亮點則在於克服了武器自身的弱點並反制了敵人的電子戰手段,當時美軍技術人員曾為U2配備了專門針對薩姆2系列飛彈的電子預警幹擾設備,一度讓解放軍幾次捕捉失敗,後來解放軍痛定思痛,精確計算出敵機擺脫時間、射擊準備時間以及雷達最佳開機時間,並精確時時確定敵人的高度和距離,最終大幅簡化薩姆2十分複雜的射擊指揮流程,將規定的7-8分鐘縮短到8秒內!同時在友鄰部隊高炮預警雷達佯攻的配合態勢下迷惑敵人,最終在距離敵機僅38千米處突然開機測距測角,讓敵人來不及打開電子預警裝置並採取規避,最終在20秒內讓飛彈擊中目標,此時三發飛彈齊射命中率可達98%!據統計,U2服役以來共被擊落7架,除了蘇聯和古巴各擊落一架外,其餘5架都是5年內在中國折戟沉沙。特別是1967年9月8日,國產的紅旗2地空飛彈在浙江嘉興擊落了帶有新型電子幹擾設備的U2,證明了國產武器的價值。一時間,不但國民黨黑貓中隊開始望而卻步,連美軍偵察機部隊也直呼中國的天空對自己而言是死亡禁地。
最後一批堅守防空崗位的紅旗2服役於我國西北方面
曾經難忘的歲月已經成為歷史,但這個故事中的兩位主角至今如不死老兵一樣保持現役。自我國引入薩姆2之後,又在其基礎上改進而製造了紅旗2地空飛彈,該飛彈提升了燃料容量,翼面積也有所提升,所以其攻擊範圍明顯提高。更重要的是紅旗2具有更靈活的無線指令制導系統和數字火控,後方指揮機構可以在更遠的區域對其遙控指揮。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紅旗2依舊是中國主要的地面防空武器,最多時編有上百個飛彈營,各型號生產數量超過三萬枚,幾乎是世界上量產型號最多的地空飛彈之一。隨著俄羅斯S300/400以及國產的紅旗9系列相機服役,紅旗2這名撐起祖國藍天保護傘幾十年的老兵也逐漸從自己的崗位上退下來,但這不等於紅旗2就此告別歷史舞臺,我國後來不但以此為基礎改裝了B610和B611系列地對地戰術飛彈,而且直到近年來解放軍北部戰區依舊有紅旗2改型防空飛彈在荒漠戈壁進行準實戰態勢下的演練,一如魔改後擔任高空攔截和偵察任務的殲8一樣,最後堅守防空崗位的紅旗2同樣部署在西北相對平靜的區域,它們將在新世紀站好自己的最後一班崗。相比於90年代初就徹底淘汰的原版薩姆2,紅旗2堅挺而又多樣化的生命力絕對可以讓前蘇聯設計師都感到汗顏。
衛星拍攝的韓國烏山基地內美軍第五偵察中隊U2改型機
無獨有偶,U2也是美軍的一員老將,雖然自SR71黑鳥服役後該機一度淡出一線,但上世紀八十年代起美國又重啟了其生產線。相對於SR71,U2的價格低廉而且事故率相對較低,而且相對於因高度更低容易被消滅的無人機,U2具有高度優勢,也無需偵察衛星那樣過頂,所以正好在高度上彌補了兩者之間的空白。美軍測試發現,全球鷹一類無人機在傳感器性能和總體可靠性方面不如U2,所以這員老將才會意外地堅持在新世紀保持執勤。和宿敵紅旗2一樣,如今的U2也已在性能上得到了明顯升級,近期入侵的改型就是U2S系列中的Bolck 20,來自駐韓國烏山基地的第五偵察中隊。該系列飛機於2006年後量產服役,其主要的改進點如下:第一,整體面積提升,使其航程進一步提高,第二,增設了玻璃化座艙和新型氣象雷達;第三,動力升級,該系列U2採用了F118GE101渦扇發動機,不但增加了推力而且耗油量降低;第四,增設衛星通信系統和數據信息吊艙,使其可以和太空以及陸海空其他作戰單位實施信息互動;第五,增設了高解析度的合成孔徑雷達,使其遠距離綜合偵察能力提升,以至於無需接近對方防空飛彈射擊範圍,明顯這種改進是吸取當年的實戰教訓所致。
為彌補無人機和衛星間的空白,U2才會繼續服役
儘管目前兩個昔日宿敵依舊在魔改中增長自己的生命,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們已在新一代後輩或全新的武器技術面前愈發力不從心,正如今天解放軍的新型戰機和防空飛彈可以輕鬆消滅哪怕最新型號的U2一樣,最新魔改的紅旗2也很難有效攔截敵人的主流戰機。而從兩者部署的區域來看,這對多年內拼死搏殺的對手也幾無再會戰的可能,它們誕生就是為了相生相剋,各自陣營內的新一代武器又同時讓它們的時代成為過往,也許最適合它們的對手只有彼此。如果武器有知,或許它們也會在這一時刻欽佩彼此魔改後的老兵不死精神,也會在搏殺之餘產生一種惺惺相惜的感受。等待它們的,只有逐漸被時光吞沒,但時光無法吞沒的是它們曾在戰爭史上留下的一幕幕精彩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