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戰技相得益彰的防空作戰

2020-12-06 華夏經緯網

  20世紀60年代,我地空飛彈部隊克服重重困難,取得了擊落美蔣U-2高空偵察機5架的重大戰果,譜寫了我國土防空作戰的光輝篇章。在與敵人的反覆較量中,年輕的地空飛彈部隊廣大指戰員立足現有裝備創新運用戰法手段,緊跟形勢發展研發克敵制勝技術手段,創造了「近快戰法」「機動設伏」等一系列對抗號稱「黑色幽靈」的U-2偵察機的技戰術,極大提高了我軍防空作戰能力,迫使敵人終止了對我大陸腹地的偵察飛行,成功捍衛了我國領空。

  因情施變,靈活運用機動防空戰術。1959年10月7日一架美蔣RB-57D高空偵察機被我擊落後,敵機在兩年多時間內未再竄入大陸腹地偵察。1962年1月起敵改用飛得更高、性能更先進的U-2高空偵察機入竄大陸偵察。因U-2偵察機通常在21千米以上高度飛行,我戰鬥機無法到達如此高度,只有地空飛彈火力能夠達到。然而,我軍從蘇聯引進的薩姆-2防空飛彈是固定或半固定式,適用於要地防空,不適合機動作戰。因而,敵機愈加有恃無恐,至6月底共出動11架次,活動範圍除新疆、西藏外幾乎遍及全國。為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空軍幾經運籌,決定放棄「守株待兔」式打法,採取「機動設伏」戰術,將1個飛彈營設伏在U-2偵察機最可能活動的航線下,成功擊落敵U-2偵察機。面對敵情變化和技術裝備現狀,年輕的地空飛彈部隊主動作為,積極創新戰法手段。這啟示我們:兵器性能的客觀性與戰術運用的多樣性是同時存在的。毫無疑問,技術是戰術的基礎,我們不可能超越現實技術水平去創造新的戰術。但在同樣的技術條件下,戰術的運用卻是多種多樣的,因此,應以先進的作戰思想與靈活的戰法手段駕馭技術裝備,才能取得作戰的勝利。

  立足現有,深度挖掘裝備技術潛能。1962年9月9日南昌戰鬥後,為逃避我地空飛彈打擊,敵在U-2偵察機上加裝了可以探測我制導雷達位置的電子預警裝置「第12系統」,致使我多次設伏發射飛彈均被敵預警發現,提前規避。為加快發射速度、捕捉稍縱即逝的戰機,廣大官兵獻計獻策。經過反覆實驗和訓練,官兵們將蘇軍教令規定的需開機後完成的14個動作,9個挪到開機前完成,剩餘5個動作經反覆演練,在8秒內完成,將制導雷達打開天線的極限距高由120公裡縮短至35-38公裡,實現了在敵機實施機動前2秒鐘發射飛彈。深度挖掘了裝備潛能,官兵們徹底修改了蘇軍教令,創造了「近快戰法」。憑此戰法,1963年11月1日地空飛彈二營於上饒地區再次擊落U-2偵察機一架。這啟示我們:應摒棄固守僵化的思想,跳出條條框框的制約,敢於否定「司空見慣」、敢於挑戰「不可能」,最大限度挖掘武器裝備作戰效能,通過反覆高強度訓練,熟練掌握武器裝備,充分發揮武器裝備效能,實現人與武器最佳結合,巧用、活用、用好現有武器裝備,才能在戰場上克敵制勝。

  需求牽引,不斷創新防空技術手段。1964年7月7日我軍在漳州擊落U-2偵察機後,美中央情報局為U-2偵察機又加裝了電子幹擾系統「第13系統」。面對電子對抗的新挑戰,我空軍地空飛彈部隊指揮員與機關工程技術人員、軍隊科技人員與地方工業部門的科技人員共同研究,不斷創新技術手段,相繼研製成功26號、27號、28號反電子幹擾裝置,成功研發「紅旗2」防空飛彈並投入實戰。1967年9月8日,我軍運用「紅旗2」防空飛彈和28號反幹擾系統,在浙江嘉興再次成功擊落一架U-2偵察機。在接下來的對抗中,U-2偵察機不斷改進電子幹擾系統,面對此種情況,我軍也針鋒相對並相繼研製了41號、42號等反幹擾系統,始終做到「技」高一籌。這啟示我們:在激烈的攻防對抗中,誰能搶佔技術制高點,誰就能佔據主動。在與強敵對抗的未來作戰中,我們應主動作為,積極創新研發新技術、新裝備,尤其是大力發展顛覆性技術,發展「殺手鐧」武器裝備,才能在未來作戰中始終掌握作戰的主動權。

  雙管齊下,依技用謀提高防空效益。1963年11月1日,我軍運用「近快戰法」在上饒地區設伏再次擊落一架U-2偵察機。為更好提高「近快戰法」運用效益,地空飛彈部隊決定既注重運用技術手段,又注重運用謀略戰法,以確保打擊成功率, 針對U-2偵察機上的「第12系統」,拿出技術上和戰術上進行對抗的辦法:先用一個假頻率跟蹤U-2偵察機,使其預警設備不工作,發射飛彈時再改用真頻率制導,雖然真頻率能引起報警,但飛彈已尾隨而至,U-2偵察機已無機動逃離的可能。1964年7月7日,運用技戰結合的方法,我在漳州成功擊落敵U-2偵察機。之後,又運用照射天線發射的電波重複頻率掩護制導雷達天線發射的頻率的方法,於1965年1月10日在內蒙古薩拉齊作戰中騙過敵預警和幹擾設備,使敵機在進入我飛彈殺傷區前發現不了我設伏地點,從而擊落第4架U-2偵察機。真假頻率的運用,技戰的相互結合,使「近快戰法」發揮得更加出色,打擊效益更高。這啟示我們:作戰中依技用謀、以謀馭技成為創新戰法手段、提升作戰效益的重要途徑。資訊時代,技術的發展與運用為施計用謀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豐富了戰術運用的內容與方法,因此,作戰中,應依託新技術新裝備創新戰法運用,以戰術運用發揮技術性能,使技戰相互配合、互相增效、相得益彰。(胡有才 危 駿)

    來源:解放軍報   轉自:中國軍網

 

責任編輯:鄧芳華

相關焦點

  • 某旅著眼提升防空作戰本領 構建動態空情信息資料庫
    某旅著眼提升防空作戰本領 構建動態空情信息資料庫來源:解放軍報作者:薛維高 楊淇清 李田夢丹責任編輯:劉上靖2020-11-23 13:21 第71集團軍某旅著眼提升防空作戰本領
  • 防空尖兵 織密天網射「天狼」
    原標題:防空尖兵 織密天網射「天狼」「短點射!」「放!」一道道指令打破夜空的沉寂,炮彈呼嘯出膛,直刺蒼穹,片刻後目標區一張火力網迅速張開,命中目標。近日,陸軍第82集團軍「常勝勁旅」防空營開展一場實彈戰術演練,在炮火硝煙中檢驗戰法訓法,全面提升官兵作戰能力。下面就跟隨筆者的鏡頭走進該營實彈射擊現場,感受織密天網射「天狼」的震撼場景!責編:孟路「短點射!」「放!」一道道指令打破夜空的沉寂,炮彈呼嘯出膛,直刺蒼穹,片刻後目標區一張火力網迅速張開,命中目標。
  • 全自動選擇作戰武器,俄軍近程防空利器,堪稱頂尖自動高炮
    在全世界的防空武器中,一般都採用輕型防空武器和重型防空武器分開裝備的模式。但是,近期俄軍的鎧甲S1彈炮合一系統,在敘利亞攔截了多枚以色列發射飛彈之後,這款作戰模式十分特殊的近程防空武器,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來,彈炮合一,鎧甲S1屬於俄軍奇思妙想的產物。
  • 國產新型防空作戰系統亮相!35高炮加4枚飛彈,空中目標的噩夢
    國產新型防空作戰系統亮相!35高炮加4枚飛彈,空中目標的噩夢為了有效克制各種低空飛行作戰武器,多年來許多國家都提出了研製低空野戰防空作戰型武器系統。例如,我國生產的35毫米口徑高射炮就是該系列的代表產品。
  • 從052型到052D型:我海軍052系列驅逐艦,防空反艦作戰能力的提升
    此型驅逐艦是以反潛和反艦作戰為主,擁有我海軍非常罕見的雙機庫,配直-9C反潛直升機,2座324mm魚雷發射管,以及4座4聯裝共16枚射程約180公裡的「鷹擊-83」反艦飛彈。改造提升以後,主要艦載武器仍然是1座8聯裝的「海紅旗-7」近程防空飛彈,最大射程約12公裡,採用了傳統的無線電制導模式,目前,海軍正在用性能更好的「紅旗-10」近程防空飛彈取代落後的「海紅旗-7」近程防空飛彈。
  • 88毫米高射炮:二戰德軍防空作戰主力,但卻以反坦克而聞名於世
    具有較高射速且有自動供彈裝置的88炮,由當時全球非常出名的德國克虜伯子公司完成設計和測試,三十年代初裝備管轄防空的德國空軍,是二戰時期,最成功的中口徑高射炮。
  • 有多層次防空反導能力,俄新型防空飛彈系統出爐!
    該防空飛彈系統裝備配有雷射制導的9M340飛彈和制導系統,可以全天候作戰,能夠打擊高度5000米以內,距離10000米以內的目標。它採取了12管聯合發射的方式,可以實現在一輛車上加載多枚飛彈進行連續性的防空作戰行動。並具有較強的抗幹擾能力。每輛發射車配備了12枚「松樹-Р」地空飛彈和高精度的光電控制系統。
  • 炸沉德軍防空巡洋艦,協助陸軍作戰,1944年的波羅的海艦隊航空兵
    陸上戰鬥結束後,波羅的海艦隊的作戰重點轉到了海上破交作戰,艦隊航空兵成為主要作戰力量,破交重任由水魚雷航空兵第8師與強擊航空兵第9和第11師來承擔。3-4月份,艦隊出動飛機上千架次,襲擊德軍納爾瓦等芬蘭灣港口航路上的運輸船隊以及作戰艦艇。其中在3月23日下午,出動飛機140餘架次對德軍第3掃雷艦艇支隊進行了21次攻擊。
  • 卡達新型防空護衛艦開始海上試驗,中東最強防空飛彈護衛艦
    「祖巴拉」號海試作為卡達最先進、最強大的護衛艦,「祖巴拉」號設計相當緊湊,幾乎實現了作戰能力面面俱到,具備防空作戰、反艦、反潛、護航等完整的作戰能力,在海灣地區也屬於綜合作戰能力最強的水面艦艇之一「祖巴拉」號配備了完整的武器系統,艦首為一門萊昂納多76/62毫米超級快速艦炮系統,可以發射多種彈藥,包括智能彈藥攔截近距離空中目標,具備中近防空反導能力。B炮位是2座8單元「席爾瓦」A50飛彈垂直發射系統,根據最新的MBDA公司的新聞聲明稱,其將配備「紫菀」-30 Block 1遠程防空飛彈,更是可以及搭配「紫菀」-15近程防空飛彈。
  • 出鞘:中國陸軍重型合成部隊野戰防空怎麼打?
    陸軍防空與空軍防空在作戰任務和作戰範圍上有何區別,中國陸軍野戰防空又構建了怎樣的作戰體系?本期《出鞘》就來談中國陸軍野戰防空。地面防空根據保衛對象的不同通常可以分為要地防空和野戰防空兩類。前者保護的對象多是固定目標,因此從事要地防空的部隊都有比較充足的場地來布置體積和重量較大的防空武器;而後者保護的對象則多是處於縱隊行進狀態的地面作戰部隊,因此從事野戰防空的部隊不僅要保證向被保護對象提供足夠的防空掩護,還要根據部隊運動的需要而作適時機動,從而保證地面作戰部隊始終處於野戰防空武器的掩護範圍之內。
  • 陌生地域實兵對抗 陸軍某旅空軍、陸航多兵種融入作戰
    隨著戰備等級轉換的命令下達,部隊在夜色掩護下向指定地域機動,一場實戰化聯合作戰演練就此拉開序幕。凌晨3點,特戰分隊攜帶武器裝備搭乘數架運輸直升機悄然升空,在夜色的掩護中,特戰隊員通過繩索快速滑降迅速機降到預定地域,展開行動。 此時,指揮員在野戰指揮控制車上通過實時戰場態勢監控平臺做出研判,及時下達作戰指令,一場奪控戰鬥在黑夜中悄然打響。
  • 紅旗-9B,陸海通用防空利劍
    從問世到今天,防空飛彈快滿80歲了!如今的防空飛彈已成為世界各國軍隊的主力防空作戰裝備,主要軍事大國陸、海、空三軍均裝備防空飛彈,並用它取代了早期防空作戰的主戰裝備大口徑高射炮。有些國家的防空部隊甚至只配備各種型號地空飛彈,構成遠中近程、高中低空合理搭配的防空火力配系。
  • 美利堅裝甲部隊的防空衛士,二戰美國防空車,專治德國轟炸機
    談起二戰期間的防空車,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德國的「球形閃電」。但實際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同樣作為裝甲強國的美國也嘗試開發出了好幾款防空車,只不過當時的美國陸航太過給力,拿下了歐洲戰場的制空權,美國的防空車自然也就沒有了大規模量產裝備的必要。
  • 鬥智鬥勇,從敘"鎧甲"飛彈被毀看無人機防空壓制
    此外,「鎧甲」-S1彈炮合一防空系統還裝備了完整的搜索雷達、跟蹤/制導雷達以及光電觀瞄系統,全天候作戰能力也很強,能夠獨立實施防空作戰。因此,在敘利亞戰場上,不僅俄軍自身部署了多部「鎧甲」-S1彈炮合一防空系統用於保護S-400防空飛彈陣地、重要機場以及軍用設施,還向敘利亞政府軍提供了多達40部同型裝備。
  • 帝國餘暉,英國皇家海軍防空傘,淺談戰後英國「郡」級防空驅逐艦
    而「海參」防空飛彈系統為了能夠執行不同任務環境下的作戰任務,一共有三種制導模式可以選擇。第一種制導模式是駕束飛行模式,主要攔截中高空來襲目標。這種工作模式下,目標由雷達跟蹤,飛彈根據雷達提供的信息進行制導。
  • 戰斧巡航飛彈的「剋星」,這款防空車不但有高射炮,還有防空飛彈
    在美軍多次使用該飛彈打擊地面時,這款防空武器都攔截了大量的目標,確保了己方工事的完整,這款防空系統就是鎧甲S彈炮合一防空系統,在敘利亞戰場上斬獲頗豐。鎧甲S防空系統有2門30毫米雙管機炮,8~12枚低空近程防空飛彈。在作戰之初,本車的火控雷達會對空探測,然後引導防空飛彈發起第一波次的攔截。當漏網之魚突破防空飛彈的攔截後,防空炮開火再次攔截。
  • 武裝直升機的天敵:自行高射炮、單兵防空飛彈、野戰防空飛彈等
    AH-64阿帕奇武直,除了1門備彈1200發的M-203型30mm鏈式機關炮以外,能攜帶AGM-114「地獄火」反坦克飛彈,具備對地面坦克等移動目標的精確打擊能力,必要時也能摧毀堅固的野戰堡壘等防禦工事,作戰能力非常強大,成了坦克、步戰車、自行榴彈炮等天敵,用武直的30mm機關炮對付步兵,如同割麥子一版非常殘酷。
  • 俄羅斯的鎧甲-S1彈炮合一防空系統,優秀的防空衛士
    雖然戰機不斷發展,為了應對戰機,防空武器也是在不斷更新。從可攜式的飛彈,到各型的防空火炮和飛彈。不過今年小編要介紹一款彈炮合一的防空武器,俄羅斯的鎧甲-S1防空系統。鎧甲-S1可以說是俄羅斯最新裝備的一型武器,它在2015年亮相在俄羅斯的衛國70周年的慶典中。
  • 中國紅旗9防空飛彈 VS俄羅斯S-400防空飛彈
    因此,防空飛彈作為一種反制措施突顯其重要性。紅旗9防空飛彈是中國第一個自主研發的區域防空飛彈,也是中國的第三代中遠程防空飛彈武器系統。它可以攔截各種類型的飛機、無人機和精確制導武器,它具有強大的抗飽和攻擊能力。並具有抗多波攻擊能力,性能先進。
  • 臺媒:這是在進行「聯合防空作戰...
    「民視新聞」介紹稱,29日上午,一臺臺飛彈車,陸續開進嘉義市湖子內重劃區內,路過的民眾都嚇了一跳,一開始還以為是要開戰了,其實這是臺軍進行的「聯合防空作戰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