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並不完全是真空的,那麼在太空中是否可以聽到聲音?

2020-12-05 宇宙的狂想曲

在太空能聽到聲音嗎?

當你坐在電影院或家中觀看科幻大片時,片中激烈的星際戰爭場面和各種太空飛船爆炸、新式武器相互攻擊的聲音在你耳邊此起彼伏,使你相信如果真的置身於星際戰場中時,一定會被那些震耳欲聾的聲音鬧得無法安寧。

但是,人類真的能聽到來自太空的聲音嗎?真的能夠聽得見行星大爆炸的巨大響聲和外星人的聲音嗎?

為了解答這個問題,首先必須了解什麼是聲音?它是靠什麼傳播的?聲音是一種壓力波,它像光或者熱量一樣是以波長的形式傳播的,與後者不同的是,聲音的傳播是通過分子振蕩來完成的。所以,為了讓聲音傳播,就要有某種具有分子的介質存在。在地球的大氣層裡,每立方釐米大約有1019個分子,聲音可以通過振動空氣內的分子傳播到人的耳朵中,因此我們很容易聽到聲音。

在1000千米以外的太空中,每立方釐米約有106個分子,在行星間的太空中只有10個左右分子,而在星際太空中僅1個分子。與我們這個星球的濃厚大氣層相比,太空就顯得太稀薄了。它沒有足夠的分子撞擊我們的耳辨使我們產生聲音的感覺。所以,太空飛船座艙中的航天員可以聽得到聲音,因為座艙中有空氣允許聲音傳播。但是,太空行走的航天員是聽不到太空中聲音的,因為他與聲源之間的物質太少了,不採用特別的設備是聽不到聲音的。

對於太空中是否真正存在聲音,絕大多數人認為在太空中是沒有聲音的。但是,實際上太空並不是完全的真空,在太空中還存在著氣體,只是這樣低密度和低壓力的氣體,對於像我們人類這樣的生命體來說如同真空一般。我們的耳朵無法聽到聲音。為了探測太空中的聲音,我們將需要多大的麥克風呢?假定所需要麥克風的體積只與介質中的分子數量有關,我們就可以估計需要多大尺寸的麥克風了。

如果在我們星球的大氣層中,只需要1釐米長的麥克風就可以接收到聲音,那麼在1000千米以外的太空則需要10「米長的麥克風,它的長度相當於從太陽到地球的距離!在行星間和星際太空間的情況更糟糕:行星間太空需要一個1016米長的麥克風,而星際太空將需要一個1017米長的麥克風,這相當於需要10光年長的麥克風才能接收到聲音,要製造這樣大尺寸的麥克風是不現實的。因此,即使宇宙中發生巨大的爆炸,太空中的人也聽不到聲音。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技術手段探測到這些壓力的變化,並且通過電子技術,使我們的耳朵可以聽到它的聲音。

可以肯定的是在太空裡是有「聲音」存在,只是由於沒有介質傳播,人聽不到而已。但是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太空行走的航天員也可以聽到聲音。第一種情況是通過無線電波的方式接收到聲音。也就是說如果你是一名艙外活動的航天員,在艙外航天服中安裝著無線電接收裝置。那麼你就可以聽到你的同伴傳來的無線電信號。由於無線電波是一種電磁波,可以在真空裡傳遞,因此你的無線電接收裝置一旦接收到你同伴傳來的信號,就會立刻將它轉化為聲音,聲音通過航天服內的空氣傳到你的耳中,你就可以聽到聲音了。科學家認為,那些不可知的外星生物發出的聲音,可能只有在這種情況下,人類才能聽到。

第二種情況是聲音通過頭盔與金屬物體的碰撞,經航天服中的空氣傳播的。假設你在太空行走時,不小心頭盔突然撞在飛船上,你將會聽到這個撞擊所發出的聲音,它是通過頭盔與航天服內的空氣傳播的。但是,由於你仍然處於近似真空中的太空中,無論你的腦袋多用力撞飛船,你旁邊的航天員都不會聽到任何撞擊的聲音。

第三種是通過「骨傳導」方式來傳播聲音的。例如,一名航天員在邁出飛船的時候,將臉頰貼在飛船表面,座艙中的聲波通過下巴與頭骨上的骨骼直接進入了內耳,使航天員聽到座艙裡的聲音。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經常遇到這種情況。例如,我們在撓腦袋、吃餅乾、刷牙時所發出的各種聲音,都是通過骨傳導的方式使我們聽到的。

綜上所述,在太空中儘管有很多聲音的發源地,但人類如果不通過特殊的儀器,只靠耳朵是聽不到任何聲音的。所以,儘管好萊塢的編劇們製作了一個又一個精彩絕倫的聲效特寫,實際上只是他們為了獲得更多觀眾的一種美好想像!

航天員「聽到」的神秘聲音

在太空航天員有時會聽到奇怪的聲音,這是怎麼一回事?是不是外太空的聲音傳到航天員的耳朵中呢?例如「神五」返回後,電視臺邀請楊利偉作節目,主持人曾問楊利偉,你在太空上真的從沒有害怕過嗎?這個時候的楊利偉說了一句話,讓電視機前的許多人,記憶猶新,他說:「有,當我在太空中聽到一些從未聽過的聲音的時候……」這些聲音是什麼?是座艙中發出的聲音,還是來自外太空?遺憾的是,當時「神五」沒有加裝錄音存儲設備,無法及時記錄當時的情況,回到地面後,也無法再現那些神秘的聲音。

於是,這個聲音一直是個謎,也被網上炒作得沸沸揚揚。當「神七」航天員返回地面,才弄清楚,原來是因為飛船在軌道飛行時,它朝太陽時溫度很高,而背太陽時溫度很低,這種相差很大的溫度,造成飛船材料的熱脹冷縮,產生這種奇怪的聲音。

奇思妙想:未來的太空「聲音工廠」

那麼,太空聲音是否能夠為人類服務呢?美國科學家正在進行「用聲音創造有形世界」的研究。這一研究源自於一群研究生的奇思妙想——僅僅用聲音創造出一個固態的三維物體。聽起來似乎有些不可思議,但是這是有科學依據的。這一構想實際是「聲音懸浮」現象:在密封的房間裡,聲波從前方的牆壁傳到後牆,然後再反射回來,與新的聲波重疊,如果房間的長度正好與聲音的波長一致,發出的聲波與反射回來的聲波在同一時間會結合成一道「直立的波」,這一「直立的波」是寂靜無聲的。由於周圍氣壓高,任何物體一旦處於這個「聲波牆」內就無法「逃脫工科學家就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對一些物質「塑形」或形成一種新的物質。

美國科學家在失重的狀態下進行了這項實驗。1997年4月,研究人員第一次在失重飛機上用隔音盒子進行了實驗。在飛機開始第一段拋物線飛行時,研究人員將聲音的頻率穩定在800赫茲,當飛機進行幾秒鐘的自由滑行時,盒子裡的聚苯乙烯小球立起來,形成一道牆。實驗成功了!後來研究人員又先後進行了7次實驗。

其中一次,他們將聚苯乙烯泡沫、做糕餅的材料及其他一些物質的碎屑混合在一起放入盒中,結果發現,比起單一物質,不同的物質的混合物更容易聚合在一起,這是利用聲音將合成物塑造成形的技術的關鍵。科學家確信,如果使用大小合適的盒子和頻率合適的聲波,可以製造出各種各樣的形狀的物質。

科學家今後將在太空中進行一項實驗,目的是證明聲音不但可以製造三維立體造型,而且產品還相當持久堅固。那時,在一個高30釐米直徑4釐米的圓柱體中,聲波將使粉末狀的松脂形成一個直徑2.5釐米的圓盤,然後研究人員再將膠水塗抹於圓盤上,並精確計算好時間,以保證在太空梭再次進入大氣層時,膠水已滲入松脂並凝固。這個實驗旨在測試在太空中製造的材料是否能經受住大氣壓力,這也是這項技術能否應用的關鍵,是在太空建立一個永久「聲音工廠」的第一步。

這項技術有很大的應用前景,只要有原材料,不需用工具,太空「聲音工廠」既能按照要求簡單、快速地製造出複雜精密的儀器或零部件,然後運送到地面。尤其在建立月球或火星基地時用途更大。人類在移居外星時,需要在外星建造實驗室、辦公室、廠房以及居室。如果通過太空梭運送建材,不但要花費好幾年時間,而且造價不菲。如果在外星建立一座「聲音工廠」,只要利用外星上的原材料,在一間浴室大小的車間裡,用一個麥克風和一臺計算機,就可以製造出任何你想要的東西。

相關焦點

  • 宇宙真的是寂靜無聲,完全真空的嗎?科學家的回答令人大感意外
    是爆炸時的場面,還是爆炸時震耳欲聾的聲音呢?在地球上,我們人類能能夠聽到一些美輪美奐的聲音,但也不是說聲音就全部聽得到。一旦我們離開地球到達宇宙中,你就會發現宇宙是多麼寂靜無聲!不論是所謂的科幻電影,還是在書本上學到的知識,都告訴我們:太空中是無法傳播聲音的。
  • 真空無法傳遞聲音,那楊利偉在太空中聽到的「敲門聲」來自哪裡?
    外星人的敲門聲楊利偉在執行完太空任務後,曾經接受過媒體的訪談,訪談中他提到在太空執行任務時,曾經聽到一種類似於木頭錘子敲擊鐵桶的聲音。其實奇怪的敲門聲並不是楊利偉一個人面對的問題,在之前就有國外的太空人聽到過這種聲音,而且這種聲音並不是一直持續,而是一陣一陣的,但非常沒有規律。所以他們把這種聲音稱之為「外星人的敲門聲」。據悉,楊利偉曾經還告訴過其他的太空人,讓他們在太空中聽到這種聲音時不要害怕,因為這種聲音不會對人類產生傷害。
  • 真空真的是空無一物嗎?科學家:沒有絕對的真空環境,即便是太空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聽到「真空」這個詞,大家對於真空的理解應該就是「空無一物」「空空如也」,在生活中也經常會遇到對於真空的運用,比如兩層玻璃的水杯通過中間的真空隔層對杯子裡的水進行保溫;把食物放在真空的器皿中,能夠保持的時間更久;太空中和月亮上都接近真空環境,沒有氧氣,太空人必須穿著太空衣才能上太空等等
  • 外星生物的聲音?這4大「恐怖」聲音,是在宇宙中真實存在的!
    太陽系中的4種「恐怖聲音」,原因難以鎖定,它或來自外星生物!聲音是我們了解外界的又一大途徑。很多我們所得到的消息都是通過聽到的。在和周圍朋友相處的時候,可以通過不同的聲音辨別這是誰,甚至在時間久了之後,可以通過走路聲音的輕重來分辨一個人。
  • 聲音最大有多大?為什麼說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是種幸運?
    在大家的意識中,聲音可能是我們聽到的一種「東西」。但通過物理學習我們可以知道,聲音是一種波,聲波正是振動在物質中傳播的形式。波長越短,音高越高。而我們所說的聲音的音量就取決於壓力波的振幅。科學家們一直在致力於研究遠低於負分貝的聲音,他們在地球上人造的環境中可以檢測出-9.4dB的聲音,環境安靜到可以聽到人體血液流經你大腦的聲音,當然,我們只能聽到正分貝的聲音。根據實驗,地球上可能存在的最大的聲音是194dB,這是指正常情況下地球上不存在超過這個音量的聲音。
  • 為什麼太空幾乎是真空的?
    國際航空聯合會定義在100公裡的高度為卡門線,為現行大氣層和太空的界線定義。美國認定到達海拔80公裡的人為航天員,在太空飛行器重返地球的過程中,120公裡是空氣阻力開始發生作用的界線。真空是一種不存在任何物質的空間狀態,是一種物理現象。在真空中,聲波因為沒有介質而無法傳遞,但電磁波的傳遞不受真空的影響。
  • 楊利偉曾在太空中聽見急促的敲門聲,門外是誰?謎團終於揭開
    對於宇宙,人類一直都有著特殊的感情,從古至今,都在不停的探索著,直到俄羅斯的第一個人進入宇宙探索後,陸陸續續有不少的國家都進入了宇宙探索。而我國對於科研事業向來是不甘示弱的,在2003年的時候,我國太空人楊利偉成功的登上了太空,這象徵著我國太空事業進入了一大步,對於宇宙我們也是非常的關心的,所以非常的關注著。
  • 真空真的是空無一物嗎?科學家告訴你: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真空環境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聽到「真空」這個詞,大家對於真空的理解應該就是「空無一物」「空空如也」,在生活中也經常會遇到對於真空的運用,比如兩層玻璃的水杯通過中間的真空隔層對杯子裡的水進行保溫;把食物放在真空的器皿中,能夠保持的時間更久;太空中和月亮上都接近真空環境,沒有氧氣,太空人必須穿著太空衣才能上太空等等,那麼我們平時所說的真空
  • 宇宙那麼多星星,但太空依然如此黑暗
    在地球上,我們習慣於看到明亮的星星,而且明亮的星星足以照亮夜空,而在宇宙中,如果我們站在月球上看太空,天空總是暗如朦朧。但這個類比並不成立。我們白天的天空是明亮的,那是存在通過大氣擴散的天空。在太空中,或者在月球上,沒有大氣來傳播散射的光,天空在中午會看起來是黑色的,這是很常見的現象。太空人站在空間站的窗戶外,即使不能看到更多的陽光,也能看到同樣多的直射陽光,就像晴朗的日子裡我從房間的窗戶向外看一樣。當然,太空中的太空人或衛星在捕捉被陽光照射的物體時,也會做同樣的事情,因為在太空中,太陽輻射是有規律的。
  • 楊利偉在太空中聽到的「敲門聲」,是怎麼回事?13年後真相大白!
    人類探索宇宙的過程充滿著艱難險阻,即使是經驗豐富的太空人,在面臨未知的宇宙環境時,仍然會感到有些害怕。我國太空人楊利偉在升空過程中,就曾聽到過一陣奇怪的聲音,在偌大的宇宙中,這陣聲音顯得極為刺耳,雖然楊利偉最後成功返回了陸地,但是這起事件仍然讓人感到後怕。
  • 真空宇宙中的光——無法突破的速度
    宇宙是真空的,為什麼太空飛船不能無限加速,甚至連光速的20%都無法達到。在近一個世紀對宇宙的觀察和研究中,一系列的數據、照片以及反覆實驗向人類展示了宇宙的廣闊無垠。然而,就算愛因斯坦在相對論鍾解釋了物體無法到達光速的原因,但是許多人心中仍然有一個疑問:既然宇宙是真空的,為什麼不能讓太空飛船在這個沒有空氣摩擦的環境下無限加速呢?甚至連光速的20%都無法達到。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先看看如果人類的航空設備達到光速的20%會發生什麼。
  • 宇宙發現「真空」區域,形成一個「新宇宙」,是否和外星人有關?
    宇宙內發現「圍牆」,這一區域內幾乎接近0度,是否存在外星文明?航天技術的高速發展,讓人類首次進入了外太空,親眼目睹宇宙中另一番景象,進入宇宙內讓大家不得不思考,人類真是宇宙內唯一一個文明嗎?這樣一來人類仿佛是一個孤獨的存在,前段時間科學家表示,在距離地球100億光年之外,竟然發現了一個神秘的區域,這個區域仿佛是被一個隱形的牆隔離起來,在牆的另一邊是其他世界幾乎處於「真空」,那麼這個真空區域內是否存在外星文明呢?
  • 「太空葬禮」是否可行?人類屍體在太空中有何歸宿?是永恆的嗎?
    "太空葬禮"是否可行?人類屍體在太空中有何歸宿?是永恆的嗎?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現如今,人類對於太空的探索也是越來越深了。記得在很久之前,人類對太空還是一無所知,那時候人類以為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所有天體都是圍繞著地球轉的。
  • 宇宙的創造者是否在宇宙中隱藏了什麼信息?
    宇宙的創造者是否在宇宙中為智慧生命留下了隱藏的信息?一些科學家們一直在試圖尋找這些信息,很遺憾地是,截止目前,他們還沒有找到它。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在「所有廣告牌中,宇宙微波背景(CMB)」上搜索信息的嘗試都失敗了。
  • 馬德堡半球在太空中,是否能輕而易舉打開?看NASA曾犯的錯!
    馬德堡半球在太空中,是否能輕而易舉打開?看NASA曾犯的錯!在初中的物理書上我們都看到過這樣一個實驗叫做馬德堡半球實驗,其實這個實驗是由當時馬德堡的市長,也是德國的物理學家所進行的一個實驗,這個實驗的出現也證明了地球上大氣壓的存在,在一個直徑約為0.36米的銅球當中,將內部的空氣抽乾,讓它處於真空的狀態,兩邊各有8匹馬,用這16匹馬把真空吸在一起的銅球所拉開。那麼這16匹馬用了多大的力量才把馬德堡半球拉開的呢?
  • 進入真空:真空有多重?那裡有什麼?
    但引力對所有的能量都有反應,包括真空的無限密度。如果真的如此,真空的引力應該比其他任何東西都大得多。所以,這並不是真的。真空看起來幾乎沒有引力。在某種程度上,暗能量比擁有巨大的引力或是零引力還要奇怪。雖然量子場論可以很容易地修改以適應其中任何一種解釋,但是對一個理論這樣修改去適應並不是一個多大的壯舉。事實上,暗能量與宇宙中物質的數量(暗物質+重子物質)是同一個數量級的。
  • 太空中是真空的,為什麼不會把地球的空氣抽走?
    因此這就讓很多人覺得,真空的環境會將空氣吸走。不光是真空袋,稍微有生活常識的人都知道,我們將一個瓶子的空氣排空變成真空環境之後再將瓶蓋打開,瓶子內部立馬會吸入空氣使得瓶子內部的空間再次變得充盈起來。這樣一來很多人就開始疑惑了,都知道太空中是沒有氧氣存在的真空環境,地球對於太空來說也不過是很渺小的一個粒子,那麼為什麼這麼強大的真空太空環境竟然沒有將地球上的空氣都吸走呢?
  • 你好太空!新東方學員聲音飛向宇宙
    央廣網北京12月22日消息 兩千年前,屈原面對蒼茫宇宙,發出《天問》,表達了人類對太空最初的好奇與追索。而兩千年後的今日,人類又一次向宇宙真實「發聲」。2020年12月22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以「一箭五星」的方式將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其中一顆衛星上承載著百名新東方學員的聲音,向宇宙發出最誠摯的問候。
  • 楊利偉在太空聽到「敲門聲」,還帶著手槍,落地後才知道有多危險
    書中的人類有些進步便開始自大,結果被外星文明巨大的科技鴻溝給打回了原形,這部經典小說時刻在提醒著讀者: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現實中人類的太空探索才剛剛起步,美國載人登月已經50多年,至今再無更進一步,最近中國的嫦娥五號登月也引起全球關注。
  • 宇宙的最終命運——黑洞蒸發引發真空衰變
    在應該被稱為世界末日的一系列事件中,「真空衰變」緊隨「大崩潰」之後。從測量到的希格斯粒子質量和其他決定勢的參數中,我們可以計算出真空衰變需要多長時間。虛假的真空通過局部的隧道進入真實的真空而衰減,首先產生一個氣泡,然後迅速膨脹並佔據整個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