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7月9日訊(記者朱國旺 郭文培)7月8日,國家藥監局公告稱,根據《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辦法(試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令第10號)的規定,經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論證和審定,疏清顆粒等17種藥品由處方藥轉化為非處方藥。品種名單及非處方藥說明書範本一併發布。
本次轉換為非處方藥的17種藥藥品分別是疏清顆粒、消疲靈顆粒、七葉神安分散片、翹梔牙痛顆粒、藿香正氣膠囊、十滴水膠丸、雪梨止咳糖漿、複方益母膠囊、抗菌消炎膠囊、六味地黃咀嚼片、百令片、芩連膠囊、葛根湯片、八珍片、川貝枇杷膠囊、健脾糕片、六味補血膠囊。
國家藥監局要求,相關企業在2020年10月6日前,依據《藥品註冊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提出修訂說明書的補充申請報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備案,並將說明書修訂的內容及時通知相關醫療機構、藥品經營企業等單位國家藥監局表示,非處方藥說明書範本規定內容之外的說明書其他內容按原批准證明文件執行。藥品標籤涉及相關內容的,應當一併修訂。自補充申請備案之日起生產的藥品,不得繼續使用原藥品說明書。雙跨品種的處方藥說明書可繼續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前不久,被納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診療方案的藿香正氣膠囊也被轉為了非處方藥。某諮詢網站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藿香正氣膠囊銷售額達12.81億元。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通過查詢國家藥監局數據發現,目前,國內有39家藥企在生產藿香正氣膠囊,涉漳州片仔癀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貴州三力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翔宇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天聖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雲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廣譽遠國藥有限公司、山西振東開元製藥有限公司等公司。
根據藥品的安全性,非處方藥分為甲、乙兩類。經營處方藥、甲類非處方藥的藥品零售企業應當配備執業藥師或者其他依法經資格認定的藥學技術人員。經營乙類非處方藥的藥品銷售企業,應當配備經設區的市級藥品監督管理機構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直接設置的縣級藥品監督管理機構組織考核合格的業務人員。
處方藥轉非處方藥走向零售終端,其銷售市場將得到極大的釋放。據《醫藥經濟報》報導,近年來我國非處方藥市場發展迅速,市場規模已從2000年的200多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2800多億元。隨著相關政策的落地實施,中國非處方藥市場和相關企業將迎來重要的發展機會。
【來源:中國經濟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