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一直用錯了的成語,僧多肉少的正確意思你真的知道嗎?

2021-01-08 天涯與你

眾人皆說,成之於語,故成語。成語一直是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我們平時也都會時不時的就會冒出一兩個成語來形容此時的心情或者事情。但是有些成語卻是「言非所指」,即字面意思與他所要表達的意思大相逕庭。但是我們平時在運用成語時往往就會憑興致而隨口而出,導致一些成語被用錯的地方。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一下這些年來我們一直誤會了的那些成語。

一 、僧多肉少

這是小編見過的用錯得最多的一個成語,很多人都把它當成了「狼多肉少」的翻版,用來形容好東西太少,分的人太多,無法全都滿足。但是這是「狼多肉少」的意思,並非「僧多肉少」的意思。不知各位在用這個成語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難道和尚也吃肉嗎?當然關於和尚到底吃不吃肉這個說法也是眾說紛紜,有的人說大乘佛教不可以吃肉,小乘佛教可以吃肉,還有的人說不同的寺廟有不同的規定。但是在我們這些非佛教信徒的吃瓜群眾眼中,和尚是吃素的。那麼這個成語的意思也就好解釋了,既然和尚不吃肉,那麼肉就與和尚無關了,意思就是說,與自己無關的事情多與少又有什麼關係呢?可以說它的本來意思與「狼多肉少」的大不相同的。

二 、罪不容誅

這個成語出自《漢書·遊俠傳序》:「況於郭解之倫,以匹夫之細,竊殺生之權,其罪已不容誅矣。」。不知道有多少朋友是還將這個成語與「罪不當誅」相混淆的呢?許多人都以為這兩個成語都是用來形容一個人的罪行沒有多大,還沒有達到掉腦袋的程度。但其實這只是「罪不當誅」的意思,事實上「罪不容誅」與「罪不當誅」的意思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的。比如說在古代如果說你要在皇上面前給某個人求情,你說「皇上,他罪不容誅啊」,那對不起,你可能就要被當成傳說中的「豬隊友」了。因為他本來罪行都不是很重,但經你這麼一「煽風點火」,說不定皇上還要誅他九族呢!因為這個成語的本來意思就是用來形容一個人罪大惡極,即使是殺了也難以抵下他所犯下的罪行。

三 、久假不歸

這個成語出自《孟子·盡心上》:「久假而不歸,惡知其非有也?」這個成語的四個字都是最常見的漢字,但是可能就是太熟悉所以更會出錯吧。許多人把「假」字當做了「請假」的意思,用在這裡就是放了很久的假都還沒有回來。因此在出現學生放假後沒有回來或者公司員工放了很久的假後還沒有回來的這種情況是,這個成語也就脫口而出了。但其實,這與原本的意思偏離的非常遠。正確意思是說:長期借用了別人的東西而不歸還。

四 、一團和氣

這個成語在《水滸傳》第八一回有出現:「此人極是仁慈寬厚,待人接物,一團和氣。」在 毛主席的 《反對自由主義》中也有出現:「自由主義有各種表現……或者輕描淡寫地說一頓,不作傾底解決,保持一團和氣。」 。毛主席的「一團和氣」與施耐庵的「一團和氣」是大不相同的。我們可以清晰地感覺到第一句話中的「一團和氣」是帶有褒義色彩的,而第二句的明顯是帶有貶義的。這也就表明隨著時間的發展,這個成語的意思也發生了一定的改變。在以前多用來形容一個人喝和善,而現在多用來指做人做事只求和睦,不講原則。但是現在許多朋友仍然是將「一團和氣」當做了原來的意思進行使用的。

好了,以上就是小編發現的身邊存在的四個經常被用錯了的成語,當然還有許多,歡迎在下面留下你的評論。

相關焦點

  • 成語「目無全牛」是什麼意思?它的正確理解,跟你想的一樣嗎?
    成語,是語文學習中很重要的一塊。因為有些時候,一個成語就能幫你潤色出一篇好的文章,這是因為成語本身,原本就包含著很多意思,所以當一個成語出現在文章中時,人們就會更容易理解你所想表達的意思。成語能給文章潤色的前提是,你正確使用了成語。
  • 曼且思教育科普:出爾反爾到底是什麼意思?你一直都用錯了!
    其實不僅僅是路,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跟隨大眾,隨波逐流,久而久之,錯的可能變成對的。但是大家都認可的就是對的嗎?今天給大家帶來一個一直被「曲解」的成語——出爾反爾,來探究它最初的涵義。被曲解的本義:曼且思教育了解到現在出爾反爾多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言行反覆無常,前後自相矛盾。
  • 上下其手這個成語,真的是代表「猥瑣」嗎?其實很多人都用錯了
    有很多報刊媒體的撰稿人,都很喜歡不厭其煩地使用「上下其手」這個成語,來形容對異性的不檢點的騷擾行為。比如形容一個人十分「猥瑣」,就會說對方是上下其手。那麼為何人們願意用這個成語來形容一個人「耍流氓」呢?因為這個成語聽起來太過於生動形象,而人們又習慣性地從字面去理解成語的意思。
  • 連阿貓阿狗都是成語?!那些年被我們誤會的真成語
    在你的印象中,「加減乘除」「喝西北風」,「阿貓阿狗」「卿卿我我」,是成語嗎? 如此具有高度迷惑性,央視主持人撒貝寧也被打臉了。 一起來看看,那些年我們誤會過的真成語。
  • 那些常被用在奇怪地方的成語,測測你的文學積累程度
    成語亂用或者誤用這個現象其實早就存在了,對於大部分已經踏出象牙塔的人來說,其實並沒有那麼在乎自己的成語是否使用正確。不過對於學生、教師,或者一些喜歡文學的人來說,有時候看到有人誤用成語,心裡總會感到彆扭。糾正成語的用法,其實還是挺重要的,畢竟這些都是流傳千百年的文化精髓啊!
  • 最容易被誤用的成語大合集,網友紛紛表示:原來我一直用了個寂寞
    那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那些最容易被誤用的幾個成語,快來看看你有沒有中過招呢。一、首當其衝一說到容易被誤用的成語,小編的腦海裡首先想到的就是這個詞,高考的同學們是不是每逢做成語選擇題必有它。沒辦法,誰讓它被用錯的次數太多了。不誇張地說,估計十個人當中至少六個人對它的詞義理解有偏差。
  • 【古城文韻】那些與南皮相關的成語你知道嗎?(四)
    【古城文韻】那些與南皮相關的成語你知道嗎?「咄」和「嗟」表示驚嘆或者招呼,有吆喝、呵斥的意思。「咄」「嗟」連到一塊,表示一呼一應之間,時間很短、瞬時。煮豆粥是需要一定時間的,可是石崇想讓客人喝豆粥時,只要吩咐一聲,須臾間就熱騰騰地端來了,形容時間非常短。這個成語也寫作「咄嗟即辦」或「咄嗟可辦」。
  • 那些年我們玩過的動漫梗,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不知道的退群吧!
    那些年,我們基本上都在追劇,因此記憶中留下的大都是經典,不過在彈幕裡的很多梗幾乎都是出自臺詞,同時還被夥伴們給玩兒出了延伸定義。下面一起來看今天的內容:那些年我們玩過的動漫梗,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不知道的退群吧!第一句:來啊,來啦,互相傷害呀在《黑巖射手》中,黑衣麻陶是個天真無邪的少女,繫著兩個短短地馬尾。
  • 溧陽話中的成語,你都知道嗎?
    溧陽話中有俗語、諺語、歇後語,而且還有成語,今天,就讓小編帶你來認識一下~不稂不莠:溧陽話中有一句「稂不稂,莠不莠」的語言,我曾一直不知其詳及寫法含義。近讀《詩經》,在《小雅大田》中有「既方既卓(皂),既堅既好,不稂不莠」的詩句。
  • 那些被我們忽視的All,你知道它們是什麼意思嗎?
    說到All想必我們都不陌生吧,這是一個非常簡短也是很簡單的一個單詞。它就像我們中文中的「一」一樣簡單易懂。然而在英語裡面,越簡單的單詞往往就有越多的短語和釋義。這些小單詞我們都認識,可是只要它變身成短語就能夠把我們繞暈,真的是令人煩躁。別急,今天小編就拿All來做例子,教給大家關於「all」的英語短語:1.
  • 【古城文韻】那些與南皮相關的成語你知道嗎?(一)
    【古城文韻】那些與南皮相關的成語你知道嗎?意思是說:仲山甫賢明智慧,明達事理,不參與可能危及自身的事。他日夜操勞,不敢懈怠,兢兢業業地效忠周宣王一人。根據尹吉甫的詩,後人引申出了「明哲保身」這句成語,原為褒義,指明達的人不參與可能危及自己的事。後來,被逐漸演化成貶義,指因怕犯錯誤或有損自己利益而對原則性問題不置可否的處世態度。現指迴避鬥來保全個人利益。
  • 同學,如果你想把文字寫多點,那建議你少用點成語
    孩子已經讀到了小學四年級,在作文方面有幾個問題困擾著他,一是字數問題,二是好詞好句問題,三是成語問題。我建議孩子少用成語。為什麼呢?我們今天先講成語的問題。成語其實是一把雙刃劍,「成」指的是成熟,成語就是成熟、固定的短語。成語最大的好處就是它有極強的概括性,但它最大的弱點也是它的概括性。舉個例子,比如教室裡因為無人管理,結果弄得一團糟,什麼紙屑、果皮、飲料瓶、掃帚、拖把扔得到處都是,你可以用一個成語「亂七八糟」來概括,句子寫出來就是:教室裡因為沒人管理,所以亂七八糟。
  • 那些年,被我們用錯的日語詞彙
    原標題:原來我一直弄錯了:容易用偏的日語詞義 (資料圖) 日語中有很多詞彙的意思容易被誤解,尤其是我們中國人學起來的時候,使用相同的漢字意義卻完全不同,或者根本就是相反的。還有一些慣用詞、固定搭配的詞意也非常容易搞錯。
  • 【古城文韻】那些與南皮相關的成語你知道嗎?(二)
    【古城文韻】那些與南皮相關的成語你知道嗎?每條成語的背後往往會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南皮作為千年文化古縣,在這片土地上形成的成語典故頗多,有的已收入《成語大詞典》中。
  • 成語差強人意是形容讓人很不滿意嗎 差強人意的意思螞蟻莊園答案
    差強人意這個成語可以用在很多場景,是一個針對滿意與否的描述,那麼差強人意究竟是用來描述滿意還是不滿意呢?現在很多人可能都會用混了這個成語,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下差強人意的真正含義吧。
  • 多肉度夏,你真的準備好了嗎?
    其實,多肉源於野外,並沒有傳說中那麼嬌弱,只是我們人為改變的環境,降低了它們生存的適應性,導致了一言不合就空盆的現象。究竟什麼樣的多肉更好養,什麼樣的多肉夏季不怕水呢?相信這是很多人樂於討論的話題!其實世間萬物,沒有絕對的定論,只是根據不同情況會有不同的變數。沒有絕對喜水絕對好養的多肉,只有正確養護,科學管理的植物。
  • 小學生寫作文用錯成語,語文老師笑到肚子疼:這分明就是「段子」
    得知用成語能加分,不少孩子雙眼馬上亮了,於是在加分的吸引下,小學生亂用成語的現象就出現了!然而,孩子有時候不理解成語的意思,所以難免會因為亂用成語而鬧了笑話,老師改卷也是笑到手抖。01小學生寫作文用錯成語,語文老師笑到肚子疼:這分明就是「段子」「早上出門,我們一家人分道揚鑣,各奔前程,晚上回家又殊途同歸」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到底什麼意思?很多人經常用,卻用錯了
    有多少詩詞名句、俗語典故以及成語,被我們用著用著就用錯了?隨便舉個例子,比如有個成語叫「無奸不商」,本來明明是「無尖不商」,是一個褒義詞,形容賣米的商人量米時故意讓鬥裡的米冒尖,讓買米人受益。不知道為何流傳時,「尖」變成了奸詐了。
  • 那些經常被我們叫錯名字的角色,菜月昴對名字你真的讀對了嗎?
    在日本動漫中我們總是能看到許許多多奇怪的姓氏或者是名字,這大部分歸功於文化的差異和語種不同的關係,當那些日本中比較生僻的文字被翻譯並組合成名字的時候,它就會變成一個非常拗口的存在。而今天部長我要說的是那些都動漫中經常被我們叫錯名字的主角們,沒個中文十級的話,你都有可能會念錯他們的名字!相信今天提到的這幾位的名字你肯定也叫錯過!那麼廢話不多說,我們開始衝衝衝吧!有馬公生 《四月生你的謊言》不知不覺沒有你的四月已經過去,儘管這部作品完結多年,但我相信男女主的故事肯定還深深刻在你們的心中。
  • 這些成語如果用錯了,就會鬧出大笑話了
    用錯對象與褒貶誤用(一)易用錯對象成語1.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的使用,恰當的兩項是(  )A.眾多的山峰,高峰峻骨,B.他是我最真誠的朋友,經常對我耳提面命,使我能夠在工作中少犯許多錯誤。C.他們夫妻二人自結婚以來,一直相濡以沫,舉案齊眉,夫唱婦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