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沒有推出周邊的品牌就不是一個大的品牌。
當前社會,誰能佔領用戶的注意力,誰就有可能脫穎而出。為了能夠做到這種標準,各大品牌可謂是挖空了心思,儘自己最大的可能去做了。
在大家的印象中,特斯拉就是一家賣電動汽車的公司,而實際上,它不僅僅賣電動汽車,而且還賣內褲、衝浪板和龍舌蘭酒等。
據悉,特斯拉推出的內褲屬於黑科技內褲,一條的價格高達69.42美元(約合人民幣458.7元)。
可能有人會懷疑,這麼貴的內褲誰會買啊?對不起,還真的有很多人去搶購,而且是一搶而空的那種。
也就是前幾天,特斯拉推出了自己品牌的首款龍舌蘭酒,定價高達250美元(約合人民幣1652元),這個價格並不算便宜,但是開放預售幾個小時後,特斯拉官網的龍舌蘭酒已經告罄。
當然,特斯拉不是第一個這樣玩的,也不會是最後一個這樣玩的品牌。
1
品牌跨界已成行業共識
品牌跨界現在已然成為了行業的一個共識,其背後凸顯了品牌對於自身主業增長放緩的焦慮。
一提到星巴克,就會立馬想到咖啡。而星巴克也不僅僅將自己局限在了咖啡領域,而是涉足咖啡杯領域。
2019年,星巴克推出了貓爪杯咖啡杯,因為造型可愛,頗受女性顧客的喜愛,不少人甚至在晚上11點開始排隊,一直等到凌晨3點半。
不少人直呼至於嗎?不就是一個杯子嗎?
因為數量有限,原價199元/個的貓爪杯曾被人炒到了600元/個。
老乾媽雖然老了,但是在時尚面前不甘示弱,曾推出了老乾媽衛衣,在紐約時裝周驚喜亮相。
有網友表示,誰要是因此讓老乾媽辣椒醬漲價了,我跟誰沒完。
故宮大家都知道是一個旅遊勝地,而近些年來通過授權故宮品牌形象,進軍文創領域,故宮口紅就是一個代表,2017年的營收就高達15億元。
大白兔品牌也以奶糖產品被大眾所熟知,然而大白兔早已不是原來的大白兔。除了奶糖之外,大白兔還推出了香水、沐浴露和護手霜。
2018年,大白兔與美加淨聯手推出了大白兔唇膏,首次預售只準備了920套唇膏,產品剛一上線,立馬就被秒光。經過一番準備之後,大白兔又上線了2萬個唇膏,3分鐘之內再次被一搶而空。
瀘州老窖是我國的一大白酒品牌,很明顯它不甘將自己局限在一個白酒領域,早前,瀘州老窖推出了同品牌香水,瓶子有點像酒瓶,雖然評價不太好,但是也刷了一波存在感。
2
這些品牌為何都在忙著跨界?
要想知道為什麼那麼多品牌忙著跨界,那我們就要明白品牌跨界的前提是什麼?
無論是一家企業還是一個人都要充分理解長板理論,跨界的前提就是我們有一個足夠長的板,這根板子就是我們較高的品牌價值。
如果是一家品牌知名度很低的公司跨界去做一個產品的話,會被外界認為是「盲目多元化」的。而品牌價值較高的公司則是實實在在的跨界,因為他們的主業已經做到了一個天花板的地步,想要再往前進極度的困難,這時就可以考慮跨界。
跨界的好處有哪些?
(1)製造熱點話題。只有一個不斷製造熱點的品牌才是一個會營銷的品牌。而製造熱點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跨界卻有點可能引起消費者的廣泛關注。有了話題熱度,品牌的曝光度才會進一步擴大,從而達到低成本營銷的效果。
(2)小步快跑,不斷試錯。一般來說,企業推出跨界產品都是輕資產模式運行,說白了就是貼牌代加工而已。跨界的產品其實可以一個接一個的推出,重點是要注意消費者的反饋。
如果消費者反饋一般,至少賺一波關注度,也不算虧本。如果消費者反饋熱烈,那麼則不妨一步步加大推出的量,直至市場飽和。
一旦跑出一個新的品類,則可以成為公司利潤新的增長點。
(3)品牌賦能,可以有足夠的利潤空間。星巴克的貓爪杯官方售價是199元/個,而某寶上的一些仿製品只需要38元,由此可見該杯子的利潤空間。
3
對創業者有什麼啟發?
品牌企業的這種網紅式跨界做法對於創業者們有哪些啟發?
(1)品牌企業正在從靠品牌盈利走向靠生態盈利。一個品牌再牛,如果只關注於主業,很有可能會受到其他品牌推出的跨界產品的衝擊。加深品牌的護城河的做法就是將企業做成一個生態公司,通過品牌圈住一批客戶,綁定他們的生活方式,提供他們日常所需物品。
(2)初創企業者更應該將注意力定在品牌上面而不是賺錢。很多初創企業者創業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品牌意識相對薄弱。可是沒有品牌也就意味著沒有調性,更不會有溢價。這樣的公司最終都會陷入到價格戰的泥潭之中。一旦其他品牌推出一個跨界產品就有可能對你的主業造成巨大影響。
因此,當前創業者最好先放過眼前的那些小利,而更應該集中精力將公司打造成一家看起來、聽起來、做起來、想起來都值錢的公司。
(3)用與眾不同的用戶體驗打動消費者。很多企業現在都陷入了「海底撈」陷阱之中,以為服務才是企業脫穎而出的關鍵,而實際上,很多行業或者產品是不能拼服務的,最好是用戶體驗,這樣可以直接印在客戶的心裡。
(4)構建一個良好的用戶生態圈,讓用戶在圈子裡自由生長。真正聰明的企業都是在經營用戶,不論從用戶體驗上還是產品的質量上,都能獲得客戶來自心底的認可,從而用口碑以及營銷的力量構建成一個具有群體屬性的圈子,類似於小米公司、特斯拉、蘋果等等。
(5)管理好你的用戶。用戶是會變的,因此,必須得有一定的管理機制才能保證用戶的忠誠度,這樣才方便品牌往周邊發展。
(6)用新的生態盈利。以自身的品牌為核心可以延伸出很多的周邊產品,此時可以形成一個生態。若生態中的某一單品在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可以單獨獨立出來成為一個新的品牌,然後可圍繞著新的品牌成為一個新的生態,就這樣一個又一個的生態形成,造成了品牌超強的護城河。最直觀的例子就是: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集團、阿里健康、菜鳥物流等,京東集團旗下的京東物流、京東健康、京東數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