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是我國傳統食物,有著數千年的歷史,雖然南方和北方人都愛吃豆腐,然而豆腐在南北方卻還是有區別的。初來北方時,我是不知道北方人將豆腐分為老豆腐和嫩豆腐的,因為在我的家鄉以及我的記憶中,豆腐都是鮮美嫩滑的,中間的組織都很光滑緊密,沒有孔隙。但是,北方的老豆腐口感相對比較粗糙,中間也有一些孔隙,而嫩豆腐嫩滑可口,但是極易破碎。北方不同豆腐的有不同的吃法,在我看來老豆腐比較適合炒菜,嫩豆腐比較適合做湯。
畢竟地域不同,豆腐在製作工藝和配方上肯定略有不同,我還記得小時候在南方去豆腐作坊買豆腐,那裡都是用石磨磨漿,不過現在大多數都換成了機器了吧,那種豆腐味道確實是令人懷念的。除了豆腐的外觀和口感上有區別以外,南北人烹飪豆腐的方式也不大相同。南方人做家常豆腐通常傾向於將豆腐先煎一下或者炸一下,然後再搭配上其它配菜炒制,比如蒜苗、辣椒等等。北方的家常豆腐多數搭配豬肉烹飪,一般不用油炸或者油煎,而且賣豆腐的地方都有現成的油豆腐賣,也沒有必要那麼費勁。
我記得以前我挺愛吃母親做的家常豆腐,小時候生活條件不好,買回來的豆腐煎一下再炒,配上鮮嫩的蒜苗,吃起來比肉還香。後來,體重飆升過一次,我就很少吃油炸的食物,一年到頭吃油炸或者油煎的食物用指頭數得過來,不過,這個有點扯遠了。南北方的豆腐製作方法各有特色,來北方十年,也漸漸喜歡上了他們的家常豆腐做法,不煎不炸,美味健康。當然,我也跟著人家討教了一下,雖然不是那么正宗,依葫蘆畫瓢,做出來的家常豆腐還勉強說得過去,下面將它分享一下。
食材:老豆腐300克、半肥半瘦的豬肉一塊,約150克,紅椒一個,尖椒一個,蒜瓣兩顆、生薑一片,碗中放入三分之一湯匙澱粉,加水兌成水澱粉。
製作步驟
第一步,將紅椒和尖椒去蒂去籽,清洗乾淨,切成塊狀,生薑洗淨切成碎末,蒜瓣切成小片。
第二步,將豬肉肥瘦分開,分別切成片狀,放在一旁備用。
第三步,開火坐鍋,鍋中倒入開水,將切好的青紅椒塊倒入鍋中,焯水半分鐘,斷生撈出,濾幹水分備用。
第四步,將老豆腐切成塊,約半釐米厚,將豆腐倒入鍋中,水開以後煮上兩分鐘,然後撈出來濾幹水分,一旁備用。
第五步,鍋中水倒掉,擦乾水分,加入半湯匙食用油,油熱以後,先放入豬肉肥的部分,煸出油脂。
第六步,油脂煸出來以後,倒出一部分油,撒入少量食鹽,約四分之一湯匙的分量,然後放入瘦肉和蒜片,中小火炒制,直到肉色泛白。
第七步,倒入焯好的豆腐,撒入適量鹹鹽、三分之一湯匙老抽、半湯匙生抽、兩湯匙清水,翻拌均勻燜煮上一分鐘。
第八步,倒入焯好的青紅椒,撒入少許雞精,倒入水澱粉,勾流汁芡,翻拌均勻,家常豆腐就做好了,可以出鍋裝盤了。
豆腐的這種做法相比油炸油煎要清淡一些,另外配菜都是沒有辣味的,口味也不重,不愛吃辣椒的人也能食用。而且最後勾流汁芡的話,可以讓食材之間連接更加緊密,豆腐的口感更加嫩滑。
溫馨提示:
1、豆腐這種家庭版做法,最好是選擇老豆腐,這樣不容易破碎。配菜也可以用木耳、胡蘿蔔、蒜苗,喜歡吃辣椒的可以適當加點幹辣椒。
2、老豆腐炒之前最好焯一下水,這樣可以減輕豆腥味,同時炒起來也沒有那麼容易破碎,因為豆腐不煎不炸的話,外表容易碎,炒的時候動作幅度小一點,不要太用力翻炒。
豆腐的吃法很多,這款家常豆腐不用煎不用炸,吃起來美味健康,喜歡的不妨動手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