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崗位」對基督徒的意義

2020-12-06 基督教資訊平臺

引子:

據人民日報消息,10月初某醫院門外發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傷者急需救治,司機及親屬三入該醫院尋求幫助,卻無一人出院將傷者拉進醫院。無奈之下司機再次撥打120,等待近40分鐘後,120急救車將傷者送往14公裡外的一家醫院進行救治。事件的起因是醫院附近出現了車禍,醫院沒有人出來幫忙,受害者家屬和司機對該醫院不滿,認為醫院作為救死扶傷機構太不應該。而醫院方的回應是醫院確有規定值班醫生不能脫崗,且當日急診只有一名醫生值班。該負責人稱,原則上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但在疫情期間一人一崗,也請當事人予以理解。

這件事近日登上熱搜,很多網友也有不同的看法和態度,有的以為醫院沒有錯,有的以為該醫院做的的確不好。當然我們以此事件為引線,進行思考基督徒崗位的責任,無論是身在教會還是工廠上班,崗位對於基督徒意味著什麼?

1,一份託付

我們生活在這樣大環境下,每天都在工作、行路、聚集、思考等。基督徒不僅僅需要坐在教會裡聽道、敬拜,也要了解這個社會的變化,以及周邊環境的氛圍。有人說,基督徒當一手拿聖經,一手拿報紙,這樣才會不斷對信仰進行思考,切合實際的過有志向的信仰生活。當去了解這個社會、去關心周邊的人群時,才會更多融入社會,用生命來影響周遭的人。

上述這則新聞,不僅僅引起社會各界群體的關注,也引起了基督徒的關注,作為基督徒我們從不一樣的角度剖析這件事。我們不會著重於事件的本身,而是發掘事件背後所帶來的領悟和思考。

從該事件上問一個問題,崗位是什麼?為什麼站好崗位那麼重要?崗位真的可以給人帶來約束力和原則嗎?換位思考,如果值班的醫生是基督徒,既要守在崗位,又想要去到院外救助傷者,這兩者該如何選擇?是守崗位還是前去救助?這些問題常常困擾著我們,讓我們覺得這樣做也對,那樣做也對。

歸根結底我們仍要回歸聖經,聖經中談到: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無論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處,乃要求別人的益處。」這段經文是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目的是告訴他們一個簡單方便的原則──對別人的需要要敏感,心存恩慈。有些行為未必是錯,但對別人不一定有好處。縱使我們在基督裡是自由的,但也不應濫用自由而使弟兄姊妹受傷害。不能單顧自己的事,也要對別人的事敏感。

聖經常常教導我們造就人,但更為重要的是以神的心為心。對於基督徒而言,要不要去做,不僅僅要問自己的心,還要去查考聖經的教導。雖然有些事是違背人為原則的,但若不違背聖經標準,且榮神益人就可以去行。我們常常所關注的是該不該做?但更應該明白我們的內心如何,我們的心裡是發自信仰的敏感和恩慈嗎?是發自愛心和良善的嗎?

崗位是一份託付,完成託付才是對於自己崗位的負責,對於基督徒而言,無論是教會中某些職位,還是社會上擔任某些職位,盡職盡責是必要的選擇,因為無論在教會或者社會上,都有神的監督和人的察看。

2,一份執著

無論在什麼樣的崗位,擔任什麼樣的職責,都應該時刻保持一份熱忱和執著。這不僅僅是對於工作的負責,更是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如果在其崗位不發揮自己的特長、恩賜、才幹,那麼我們和懶惰的人有什麼區別?

聖經中按才受託的比喻,有5000兩的,有2000兩的,也有1000兩的。因為5000兩和2000兩的人努力發揮自己的才幹,在其職責上盡心盡力,最終又賺取了同樣的價值。而只有1000兩的那個人活的比較消極,沒有勞碌也沒有收穫,不願意發揮自己的能力,沒有執著上進的心志,最終被主人趕出去,且把原有的奪走了。

執著面對所參與的工作是必要的,當我們在其崗位的時候,要意識到這崗位要成為內心一份執著。就如在軍隊當兵的人,他們的訓練目的就是無論環境發生了什麼,堅守崗位是一名軍人的職責,擅離職守或者當逃兵都是可恥的,甚至還會受到嚴懲。對於基督徒而言,我們需要一份執著的心志,無論遭遇多麼大的艱難和困苦,持守的必須的。

這段時間各地教會的光景都不一樣,有的地方相對開放一些,有的地方相對保守一些,但一樣的是基督徒都有執著於信仰的態度。無論環境如何,只管前行,因為我們所在的崗位和世界上任何一種崗位都不一樣,這種崗位是關乎生命的,是關乎人生價值,是關乎永恆的。

3,一份使命

耶穌來到世界上,所給人帶來的不僅僅有醫治、,喜樂、盼望、釋放,還有天國的使命。若說在崗位上詮釋的最好的,那麼莫過於耶穌對於使命的宣講與傳承。他從一個人到揀選十二個門徒,又一步一步將福音使命教導給門徒各人。

回顧耶穌對於崗位的認真,作為基督徒也在不斷明白在其崗位的重要,無論是作為教會的牧者、長老、執事、同工、主日學老師、禱告組長、敬拜組長、查經組長等等,雖然崗位有所不同,但所服侍的是一位神。生命對於這群人是美麗的,因為他們的一生都在圍著一個目標而奮鬥;因為有目標,所以使命才更加清晰。

同理,踏入職場的各行各業,無論是餐飲、外賣、小吃、超市、公益等,也需要一份使命感,把最小的工作做好,是對崗位的負責,也是對於生活的認真。基督徒在職場工作的時候,也要有一種對崗位產生使命感的心態,就如經上所記,無論作什麼,都要從心裡作,像是給主作的,不是給人作的,因知道從主那裡必得著基業為賞賜,所侍奉的乃是主基督。

使命這個詞聽起來比較華麗,但做起來是需要腳踏實地的。就如耶穌,他在世傳道,也是一步一步的,不是一下子就把福音帶到猶太和撒瑪利亞全地的,也不是一下子就尋找到了十二個門徒,更不是一下子就完成使命了;耶穌乃是投入全身心的做這件事,並且有耐心有責任,在合適的時機做合宜的事,步步完成大使命。

總之,我們身處的崗位雖然各有不同,但以耶穌為我們生命的榜樣,在教會內或在教會外,努力發揮神給我們的使命價值。在教會中造就弟兄姊妹,在教會外給社會帶來益處,給需要的人帶來安慰和幫助。雖然我們做不了太驚天動地的大事,但做一件小事,只要造就人,榮耀神,神同樣紀念。

結語:

在一個崇高的使命催促下,我們不停地前行,雖然有時會跌倒,但我們從來沒有停下腳步。

相關焦點

  • 他寫了聖經之外流傳最廣的書、具永恆意義的百科全書,他是基督徒
    約翰·班揚居所修復前原貌服役期間,還發生過這樣一樁意義重大的事情:約翰受命隨一個營去某個地方,臨行的最後一刻,另一個士兵找到約翰·班揚,要求代替他,他同意了。這位士兵被派去站崗,結果在崗位上被一顆步槍子彈擊中而喪命。這在他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 熱薦:中國首部有關基督徒的電影《舉自塵土》
    甘小二導演基督徒電影《舉自塵土》。(圖:網絡圖片) 中國雖然有不少基督徒,卻從沒有在中國電影裡出現過。
  • 當警醒自守——勿做掛名基督徒
    掛名基督徒有什麼樣的特點?乍一聽「掛名基督徒」就不是什麼好的詞彙,是對虛偽基督徒的貶低稱呼,所謂掛名基督徒實則就是一個名義上的事,表面上看起來是個基督徒,但卻沒有基督徒的實質生活,沒有鹽和光的影響力。筆者認為掛名基督徒最大的特點就是「不聚會,不讀經,不禱告」,有時候別人問起來是基督徒嗎,自己也承認是基督徒,但就是沒有基督徒實意的生活,只是有一個口頭的宣稱。在教會中筆者也曾詢問過一些基督徒,甚至教會的同工,他們對於掛名基督徒的看法是「虛偽掩飾,外裝裡缺」,也就是說既不想放棄基督徒的稱號,也不想把時間浪費在讀經、禱告、聚會上,在這個世界上生活與不信的人區別不大。
  • 基督徒當要做到的三個見證
    當我們選擇信靠主耶穌的那一刻起,生命就不再屬於自己,也不再可能為自己而活,乃是要為死而復活的主而活,因此基督徒的的一生乃是為了榮耀和見證基督耶穌。基督徒的身上應該有基督的味道,若失去了基督的形象和見證,如同鹽失了味一樣。因此,基督徒應該看重日常生活當中的見證,注意我們在人面前的言行和舉止。
  • 基督徒為什麼要進入深度信仰?
    因此,我們基督徒的生活,就是要顯出耶穌教導的彼此相愛,以及對未來的信心與盼望。簡單點說,就是信望愛。在與上帝的同工中,在我們活出耶穌樣式的「工作」中,也同樣存在「深度工作」與「浮淺工作」。一個基督徒,因為相信上帝,把自己的未來交給上帝帶領,滿有盼望和自信地生活和工作,在家庭他愛妻子、愛丈夫、愛孩子,他陪伴家人,為家人付出而從中享受幸福,他擔負自己的家庭責任,他給孩子帶來無限的快樂;在工作中,他認真負責,不斷學習新的工作內容,與同事融洽相處;在社會,他樂於助人,總是力所能及幫助身邊的人,力所能及地做些社會公益。
  • 基督徒靈修:聖經中的燈
    基督徒若是有主的話語在心,作我們生命的明燈,便可以照明我們前面當行的道路。有一個基督徒,他是做石雕工作的。但當他面臨要雕刻偶像時,他猶豫了。想到聖經中的話,他堅守立志,只雕刻非偶像類的石頭雕像。感謝神,恩典夠用。雖然不雕刻偶像,但公司知道他的情況,知道他手藝很好,便把非偶像類的單子都交給他。他的業務量並沒有減少,反面增多。
  • 基督教丨基督徒應該如何保守自己的聖潔
    但許多基督徒不明白聖潔一詞的原意,因著該詞的傳統用法而誤解誤用,在中文傳統用法中,一個人不與他人同流合汙就聖潔,一個人潔身自好就聖潔等等,但這與聖經裡講論的聖潔還是不同的!聖經中提到的聖潔是以神的心意為中心,在希臘文中的聖潔基本意義就是「相異和分別」。例和,神的殿是聖潔的,因為它和其他建築物不同!安息日是聖潔的,因為把這一天和別的日子區別開來!基督徒是聖潔的,因為他們被神從世界分別出來的!
  • 美國近一半的千禧一代基督徒認為福音主義是錯誤的
    對基督徒來說,這是耶穌在升天之前的囑咐:囑咐他的門徒「宣揚好消息」。然而,在今天,許多因素正在抑制基督徒對信仰分享的熱情,其中包括美國宗教的衰落、正在蔓延的對靈命問題的冷漠,以及對皈依者越來越多的文化懷疑。正是基於這樣的背景,巴爾納發布了《復興福音主義》報告,這是一份基於美國阿爾法組織委託研究的新報告。這項研究著眼於基督徒和非基督徒的信仰分享經驗和期望。
  • 「兩種蒙召」,告訴基督徒「蒙召」到底是什麼?
    即:一個人蒙上帝的呼召(或被上帝揀選),成了上帝所用的傳道人(或基督徒)。筆者想借著本文來梳理有關蒙召的教導,盼望每位基督的門徒都能認識主的心意,領受主的託付,專心侍主並跟主到底。面對如此重要的崗位,其若不蒙召清楚的話,會對教會將帶來怎樣的影響,是可想而知的。路德曾經說過,「一個人若不蒙召清楚的話,他要逃避傳道的職事如同逃避地獄的火一樣。」因為在路德那個年代,不少羅馬公教會的聖職人員生活相當腐化,他們的教導也滿有錯謬。可以說,他們這樣做並不是在侍奉上帝,而只不過是在服侍自己的肚腹而已。
  • 從「該隱殺亞伯」重思:真基督徒如何面對逼迫
    2,基督徒和非基督徒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 (羅馬書 1:20 和合本)世人都知道有神明,卻不是都敬拜獨一真神。在很多非基督徒眼中,基督徒都是不務正業的神經病。
  • 基督徒靈修:要成為聖潔的國度
    作為一個基督徒,和身邊的弟兄姐妹,聚集而成為一個屬靈的國度。這個國度便是教會。彼得說,你們是聖潔的國度。這一身份體現了兩個方面:一、努力做到合一眾聖徒要合而為一,建造上帝的國。這裡強調的是合一,是聚集。
  • 基督徒當警醒,切勿使屬靈話成為口頭禪
    可是她們沒有認真地聽信息,只是出於基督徒的習慣說了這些詞彙而已。因此,當這位弟兄在唱流行歌曲時,姐妹沒有點擊收聽,想當然的認為在讚美主,就發出了「阿們」。我們說「阿們」乃是出於對神的信靠,相信我們的敬拜、祈禱都能獲得祂的喜悅與應允,是一種信心的表現,而不是隨隨便便發出的。
  • 主的晚餐(四)丨擘餅記念主對基督徒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萬物皆可雲#擘餅記念主是耶穌基督的命令,祂反覆向門徒強調「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可見擘餅記念主對基督徒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有聰明之士認為這只不過是一些宗教儀文,死板沒有意義,甚至認為一切傳統的儀式都應丟掉,包括受洗和擘餅都無關緊要,願主饒恕他們吧!
  • 基督徒為何不祭祖
    但是基督徒不能祭祖,為此基督徒會引來很多不信之人的攻擊,說我們基督徒不孝。有的人因為怕被人批評不孝,所以不敢來信主;有的老人家怕自己離世以後子孫不祭拜他,也反對自己的子孫後代信主。其實這是一種非常無知的觀念。我們知道,祭拜祖先是中國人的風俗,這種風俗從什麼時候才開始呢是從漢時才開始的。漢時代有一個人名叫丁蘭,【丁蘭,漢時人,幼年喪父,小時候丁蘭對母親很不孝敬,常常打罵。
  • 對於即將到來的節日,基督徒應如何看待
    而聖誕節更是因為其節日的氛圍,在社會上都成為很多人一起慶祝的節日(雖然大多數人並不知道聖誕節的真正意義)。但事實上,仍然有很多的教會和基督徒認為,聖誕節並不應該過。對此,我們到底應該對過聖誕節持何種態度呢?
  • 基督徒,你為不服事神找過一些理由和推脫的話嗎?
    無論在城市生活的基督徒還是在農村生活的基督徒,都會面臨一些選擇,其中的一個就是工作的問題,例如要麼有時間聚會就沒時間工作,要麼是有時間工作就沒時間聚會。總是在這兩者之間徘徊、糾結、掙扎。或許說我們想要一個安穩的工作,收入可觀,又不耽誤聚會的時間段,但現實生活中的確常會遇見不盡人意。
  • 今天基督徒應如何為主作見證呢?
    所以,從我們基督教信仰來看呢,這就是一個在世俗主義,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世俗主義的的時代中,為上帝作見證仍然是我們基督徒不可推卸的責任,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在這個時代裡面為基督作見證,我想與神同行方能夠堅立在世俗生活中,為主作美好的見證。何謂世俗主義呢?
  • 反思:我是聖誕基督徒嗎?
    當然還有一個群體不容忽視,那就是聖誕節基督徒。這類信徒具體有多少,因為沒有調查研究暫時無法量化。但從筆者的接觸看,這種現象還是較為普遍的。有些牧者說:「平時主日崇拜,教堂後排基本都空著。可到平安夜時不僅坐滿了,甚至連增加椅子都不夠,不少人擁擠在教堂的過道上。」
  • 論姦淫(上)丨基督徒婚前性行為是不是犯罪
    基督徒婚戀典範基督徒婚前性行為是否犯罪呢?有人認為婚前性行為違背聖經,是犯姦淫罪!還有一些基督徒問傳道人或者查閱一些相關書籍,答案五花八門,讓 人無從選擇!在糾結的時候往往最終選擇世界的答案或者是別人給出的意見,也或者照人意、理性去評判,不一而足!導致基督徒無所適從。源頭出在了人意主觀錯誤、片面的解經上,且受了世俗觀點和遺傳的影響!
  • 基督徒,請擦亮你的眼睛
    上帝要復興中國,中國基督徒也會越來越多參與經濟、社會建設當中。但是,廣大主內弟兄姊妹,你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被基督徒這三個字給欺騙了。因為基督徒也是人,也是罪人。耶穌基督是永恆不變的擔保,但基督徒不是,不管基督徒說得再冠冕堂皇在多麼偉大。在多麼激動人心,你都要把他當作一個普通人,千萬不能把他當作上帝。因為人的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