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後的顏料大師:仇慶年的堅持!

2021-01-20 大觀世間百態

從2000多年前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大批彩繪印花絲織品上鮮豔的硃砂;到敦煌壁畫上經歷1600餘年風霜不褪色的石青、石綠;再到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千裡江山圖》上層疊的青綠……中國傳統顏料歷經千年不朽,仍然鮮亮。

赤色又稱「朱」,自來是正統中國色,用硃砂磨成的紅色粉末,被皇帝用來批閱奏摺,「朱門」也被用來指代貴族。

青綠,意為石青和石綠。石青是一種礦物,常與孔雀石一起生長,石綠由孔雀石製成。按照質地粗細,石青個石綠有頭、二、三、四這四個深淺度不同的顏色。古代山水畫中的青綠畫法十分出名,代表人物有趙伯駒(南宋)、趙孟(元)、張宏(明)等。

蛤粉,也稱蛤白,千年的蛤蚌殼磨成的顏料能使遠古的壁畫仍舊鮮豔。用蛤粉作畫時切忌回筆,還要做到每筆所含顏色保持一致,不然會導致回筆幹後花或不均勻。

泥金,用金子做成的顏料,價格可見一斑。製作時需要先把金子磨成金箔,薄到能在空氣中飄起來,過程要一氣呵成,中間不能停頓,所以只能吃點餅和水,以防頻繁活動。之後用手掌來回磨金箔,磨三天,沉澱兩周,去除較大的顆粒,得到細膩的泥金。

中國傳統色的基礎由青、赤、黃、白、黑髮展而來,色彩純而不豔、灰而不髒,乾淨柔和。傳統的中國畫顏料根據其原料,主要可分為礦物原料、植物原料、金屬原料、動物原料、人工原料等。

中國製作顏料的歷史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歷經三千多年的探索驚豔,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體系。

一個合格的顏料匠人,從眼光上開始修煉,善於發現藏在深山石川中的巖石、植物;

其次要有耐心,有時幾個月才能找到一兩合適的礦石,製作時也需要一遍遍研磨、碾、篩、沉澱分離等多道工序;

沒有好的體力也不能勝任這份工作,四件套榔頭、石杵、石盆、瓷碗,先用榔頭敲下一點可用的礦石,再用杵子研磨,接著篩掉大的顆粒,將粉末放進碗中,用一個懸掛的石杵碾,每天8小時,連續20天不停歇,期間還要少喝水、說話,20天後碾磨時沒有刺耳的滋啦滋啦聲,粉末開始放光,倒入水中,沉澱分離不同層次的顏色。

▲仇慶年正在研磨顏料

隨著工業和科技的發展,從礦物、植物中提取的傳統顏料逐漸被化工顏料所取代,手工製作者也日漸稀有。幸好,還有中國最後的「顏料大師」,75歲的仇慶年,和他的姜思序堂一直堅持著這一工藝,這一做就是55年。

從風華青年到古稀之齡,仇慶年的人生在20歲時發生了重大轉折。1964年,從蘇州高級中學畢業的仇慶年被分配到蘇州姜思序堂國畫顏料合作社,拜薛庚耀先生為師。姜思序堂用料考究,著名畫家徐悲鴻、齊白石、馮大中都曾用過它的顏料。馮大中先生之子馮海濤如今在中央美院做老師。他複製的《千裡江山圖》受到《國家寶藏》節目的邀請,他也因此把仇慶年介紹給了節目組,因為「他的顏料和一千六百年前敦煌壁畫的顏色成分是一樣的」。

鮮豔燦爛的畫卷背後是溼了一件又一件的衣服,是手上厚厚的老繭,是腱鞘炎和網球肘的疼痛,時隔多年,仇慶年回憶當年的情形,「廠房裡都是灰,很髒,從早到晚磨石頭,很枯燥也很累。」他也說不清自己當時為什麼留下了,可能就是比別人多一點點吃苦的決心,多一點點耐得住寂寞的心,於是「糊裡糊塗做到現在」。

「不會畫畫,就不知道畫家對顏料的需求。」28歲時,仇慶年為了做好顏料,向「吳門畫派」傳人張馨學了兩年繪畫,也對顏料有了更深的感悟。不止於繪畫,地址、礦產、化學,仇慶年都有所涉獵,他還了解許多國畫顏料與紙張、毛筆、繪畫的關係,看書、問專家、研究、實踐,仇慶年幾乎一輩子都在學習,都在為了做好顏料而付出。

在古代的宣紙上,呈現出溼潤的水色之感,但用在工業化生產、加入漂白劑的宣紙上,不僅顏色不對勁,還容易褪色。仇慶年經過上百次實驗,最終制出牢度為7-8級的「青系」顏料,黃胄、程十髮、唐雲、亞明等都使用過,黃胄建議命名為「霜青」,意為「經久不變」。

2005年由於經營不善,原姜思序堂宣布倒閉。57歲的仇慶年退休了,但這並沒有讓他就此清閒下來,失去了工作重心的他反而倍感失落。另一方面,姜思序堂幾經易手,資源流失,早已不復當年盛景。仇慶年看著許多傳統手藝因為缺少傳承人而沉寂的例子,內心開始掙扎。

在朋友們的鼓勵下,2009 年 8 月,「仇氏國畫顏料印泥工作室」正式掛牌,慶年堂成立。工作室是用原先兒女的房間闢成,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屋,朝西不見陽光,一到下雨天就陰冷潮溼。但這並不能阻擋仇慶年的腳步,年過花甲,他決定走上申請非遺的道路,

慶年堂也是在畫家們的支持下建立的。原來的姜思序堂2005年宣布倒閉,57歲的仇慶年下了崗,畫家們鼓勵他成立工作室,自己做顏料。「現在畫畫的大多都不會用傳統顏料了,認都不認得,但只要還有人用,還有人欣賞,我的付出就值得。」仇慶年說。

慶年堂

也曾有年輕人來拜師學藝,但都堅持不了幾天,「人家這麼做也可以理解,做顏料既辛苦還不能發財。」連自己的兒女,仇慶年也只能慢慢培養他們的興趣,「這一行有多辛苦我是知道的,我也沒什麼資格要求年輕人來吃這個苦。」

傳統顏料製作還面臨著原料稀缺的問題。馮海濤說:「最上等的寶石都是拿來做顏料的」,從前「單位開個介紹信,通過冶金部就可以去各個礦裡找了。」但現在冶金部取消了,礦石資源越來越少,還有很多原料被炒到了天價,仇慶年只能望而卻步。

在《國家寶藏》的現場,仇慶年拱手拜託大家:「有什麼好原料告訴我,無論在什麼地方,我都馬上過去找。」

慶年堂的顏料包裝上都印著聯繫電話,他想著也許無論是問顏料的使用,還是告知哪裡有礦,或許是想學技術,他都不會錯過。

仇慶年也嘗試著走出去宣傳他的「顏料」,2000年,中央美院第一次請仇慶年去做講座。此後他開始到各地講課,香港的寺院、南京上海高校、蘇州當地社區,「只要有人請我,我一定會去」。不僅是在宣傳這一門工藝,也意在尋找更多原料線索。

《國家寶藏》火了!也帶著這位老人被千萬觀眾認識了。仇慶年的淘寶店一夜之間銷量激增。市面上的化工顏料一盒只要十幾元,但慶年堂的顏料卻是以克為單位,往往3克15-40元不等。此外,店內還售有仇慶年親自撰寫的書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印尼產品等。

從買家群體來看,不僅有專業的繪畫者,還有傳統文化愛好者,那段時間,仇慶年全家總動員打包發貨,甚至要忙到夜裡兩三點。商人們、投資人們常常會更關心利潤和產值,但對於仇家人來說,開店是為了讓更多人看到這門技藝,而不關心能賺多少錢。比如這兩天,淘寶店遇上了一位好心的大買家,但因為產能有限,仇駿最終還是勸服對方少買些,以留給更多想要買顏料的人。

「以前沒那麼大名氣,經常會覺得氣餒,但現在認可度越來越高了,有了更大的動力。」仇慶年的兒子仇駿說。

相關焦點

  • 蘇州「國寶守護人」:國畫顏料製作技藝正面臨失傳危機
    非遺傳承人仇慶年在工作室展示礦物顏料的製作工序。圖為雌黃的敲碎、碾磨。澎湃新聞記者陳卓 圖能流傳千年而不褪色的,除了詩歌,還有什麼?在央視日前播放的國家寶藏紀錄片裡,有一幅畫作驚豔了時光,黑墨勾山石,青綠施重彩,大宋的錦繡河山在縱51.5釐米、橫1191.5釐米的絹本上一幀幀展開。
  • 他為《千裡江山圖》磨顏料,帶來時光的粉末、水磨的軟糯
    以下圖片攝影:浦冬焱展示國寶《千裡江山圖》時,發現了一個熟人,國畫顏料的傳承人仇慶年先生。他抱著一個盒子出場,盒子裡都是石頭。
  • 小學時都在用的這款民族顏料,已經101歲了!丨主持人來啦
    儘管豐富而務實的產品分層已經可以滿足從大師到更小的學齡前幼兒的使用需求,但在媒體投入上的廣告宣傳卻是少到不能再少,「至少即便是熟悉產品的我,也是通過這一次講故事,才知道『馬利已經101歲了』!」馬利0-1050油畫顏料,50ml的單支管裝馬利繪畫顏料「101歲的馬利」誕生不容易。
  • 世界十大頂級顏料品牌,你知道嗎?
    最初的顏料多為礦物質顏料,由手工研磨成細末,作畫時再進行調和 。近代由工廠成批生產,裝入錫管,顏料的種類也不斷增加。顏料的性能與其所含的化學成分有關。調色時,化學作用會使有些顏料之間產生不良反應。因而,掌握顏料的性能有助於充分發揮油畫技巧並使作品色彩經久不變。
  • 初學者如何測評水彩顏料
    太美啦~~ 那麼作為一名剛入「坑」的水彩小白,我們應該如何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水彩顏料呢,這次我們來簡單說一說~ (此文並非測評各大品牌顏料的文章,而是教大家如何了解顏料的特性~) 那麼我們開始吧~ 手邊顏料登場
  • 顏料廠家解析——什麼是顏料的(混合)分散?
    (混合)分散是將潤溼和粉碎的顏料均勻地分布到需要著色的塑料中。從統計學角度上看,人們希望著色劑應平均分布於整個需要著色的容積內,即在不同位置取出很小的容積單元,應有等量的著色劑或相等的含色量。塑料著色時分散過程可分為兩步:第一步,製備預混料,即在預混機裡將一定量的塑料和相應處理過的顏料粉末互相混合;第二步,在塑料加工設備上對預混料進行最後分散。
  • 各種各樣的顏料哪種最好,用水控制的顏料都有哪些
    用水做為媒介的畫種一般有水彩、水粉、丙烯,還有中國特有的水墨畫,都是使用水控制顏色進行繪畫的方式,同時丙烯不僅可以用水控制,也可以加入油性媒介劑當作油畫顏料來使用。下面分別介紹一下這幾種顏料一、水彩顏料任何一個種類的顏料最普遍的使用方式都是先獲得顏色,用各種辦法將顏色變成色粉在混合其他媒介,根據使用場景不同粉末的粗細程度也有不同要求,水彩一般要求顏料顆粒非常細,因為水蒸發後就只剩下色粉和其他粘結劑,如果顆粒過大就無法附著在紙上,同時顆粒太大也會沉澱,顏色就會不均勻或者脫離畫面。
  • 歐洲藝術家的傑作:用粗糙的顏料堆積出繪畫,人物肖像讓人害怕
    任何創作首先就是需要有創造性的思維方式,這一點歐洲畫派的大師們更看重。畢卡索的作品不是人人都可以看得懂,但歐洲畫壇似乎都認可這一套。如今社會進步了,繪畫的形式也是發展出太多的不同類別,藝術繪畫,行為繪畫,3D動態繪畫層出不窮。
  • 莫奈只用5種顏料畫畫,但其中紅色卻有兩種,需要知道的調色秘密
    這就牽涉到一個調色的問題,原來,莫奈畫中的顏色,就是這5種顏料調出來的,這5種顏料能調出這麼多千變萬化的顏色,可見大師調色水平之高,可以說,大師畫面如此精彩,除觀察方法有學問之外,就是調色的功力了。莫奈畫畫只用5種顏料,但其中紅色卻有兩種,這是什麼原因呢,筆者發現,現實中調色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很多情況都要跟顏料的特性相關,大師在調色方面,有3點值得關注。
  • 流傳千年的顏色——礦物顏料
    前言顏料是一種由于波長選擇性吸收而改變反射光或透射光顏色的物質。人類選擇和開發的用作顏料的材料,通常具有能給其他材料著色的特殊性質。顏料必須具有相對於它所著色的材料的高著色強度,且能在環境溫度下呈穩定的固態形式。大多數的顏料是土壤和礦物顏料以及生物顏料。
  • 《陰陽師》百鬼夜行圖顏料怎麼兌換 百鬼夜行圖顏料兌換方法介紹
    陰陽師鬼童丸之亂活動徹底結束了,但在活動期間相信很多玩家獲得了子活動「百鬼夜行圖」很多顏料,而官方會用其他的道具置換。那麼我們應該怎麼樣去兌換呢?本期九遊小編就為大家帶來... 陰陽師百鬼夜行圖顏料怎麼兌換?
  • 中國十大攝影大師,最後一位居然是情色電影導演
    世界攝影經歷近兩百年的發展,中國攝影也經歷了一百年的發展,出現的有名的攝影師蠻多的,但稱得上大師級的人物還是比較少的。下面介紹10位公認度比較高的中國攝影大師。1、郎靜山郎靜山(1892-1995),浙江蘭溪人,中國最早的攝影記者。
  • 魔道祖師:美術生在石頭上畫「忘羨」,以為浪費顏料,結果是秀兒
    魔道祖師:美術生在石頭上畫「忘羨」,開局浪費顏料,結果是秀兒會畫畫是一件十分棒的事情,在美術生的手中,一塊普通的石頭,也可以變成一件完美的藝術品,化腐朽為神奇。本文來分享美術生在石頭上畫的魔道祖師。剛開始的時候,還以為這是在浪費顏料呢!
  • 繪畫|同樣的畫為什麼你的顏色欠佳,你一定不知道這些品牌顏料的特點
    不同的顏料有不同的特點,同樣的,不同品牌的顏料也會不一樣。本期小藝就為大家介紹不同的顏料的不同的特點。水彩顏料有大師級和學院級之分,但這二者間並沒有嚴格的界定,真正決定顏料性質的是濃度、透明度、混色、擴散性、耐光度這五個因素,下面將詳細講解各個顏料的這五個屬性。
  • 探討塗料用顏料之2——黑色顏料
    慧聰表面處理網訊:黑色顏料有炭黑、氧化鐵黑、銅鉻黑、鐵鉻黑、鈷黑、苯胺黑、硫化銻等,塗料中用得最多的是前兩者。銅鉻黑、鐵鉻黑、鈷黑常用於耐高溫塗料,苯胺黑、硫化銻在塗料中很少採用。     1.炭黑     炭黑的粒度細,它是遮蓋力和著色力最好的一種黑色顏料。
  • 中國畫顏料使用的高端技巧
    傳統的中國畫顏料,它一般分成礦物顏料與植物顏料兩大類,從使用歷史上講,應先有礦物、後有植物,就象用墨先有松煙、後有油煙。遠古時的巖畫上留下的鮮豔色 澤,據化驗後,發現是用了礦物顏料(如硃砂),礦物顏料的顯著特點是不易褪色、色彩鮮豔,看過張大千晚年潑彩畫的大多有此印象,大面積的石青、石綠、硃砂 能讓人精神為之一振!植物顏料主要是從樹木花卉中提煉出來的。
  • 選用珠光顏料調配油墨注意問題
    珠光印刷的印刷工藝與傳統印刷工藝基本一致,其關鍵在於珠光油墨的配製,它一般由連結料、增稠劑、珠光顏料、溶劑、助劑等組成。在珠光油墨的調配中,珠光顏料的閃光效果是被動發光,即在受光的條件下才能顯現其閃光效果。為了充分發揮珠光顏料的這一特點,在選用珠光顏料調配油墨時,要注意掌握好以下三大關係。今天中國紙業網編輯帶大家詳細了解一下相關內容。
  • 古人畫畫,還得自己做顏料?
    拿畫畫來說,顏料就是一個永遠也填不滿的坑。而在古代,有些顏料是即使有錢也買不到的奢侈品。東西方早期使用顏料的經歷幾乎是一樣的,都是利用天然的礦物質顏料在巖壁上創作,用粗獷的塗抹記錄當時的自然現象和生活日常。唐宋以前,中國畫幾乎都是重色,直到明清,中國畫還是以「丹青」命名。
  • 訥河透明氧化鐵顏料銷售(溫州金百彩顏料科技)
    金百彩色素炭黑 color black 在油墨、油漆、塗料、塑料等製品中作著色顏料用的炭黑。即不透明水彩顏料。由於廉價,易學易用,常用於初學者學習色彩畫的入門畫材,其用法模擬油畫技法。水粉色彩純度與明度的局限性水粉顏料在溼的時候,它顏色的飽和度和油畫顏料一樣很高,而幹後,由於粉的作用及顏色失去光澤,飽和度大幅度降低,這就是它顏色純度的局限性。水粉明度的提高是通過稀釋、加粉或含粉質顏料較多的淺顏色來實現的。它的乾濕變化非常之大,往往有些顏色只加少許的粉,在溼時和幹時,其明度就表現出或深或淺的差別,這就是水粉顏料的乾濕反應。
  • 沒有顏料管 就不會有印象派畫家
    考察中世紀泥金手抄本時代,我們會發現黑色與白色毫無變化,但金色、紅色和藍色等明快的顏色開始出現了。幾個世紀後,豐富的顏料種類再加上現實主義表現手法和複雜的光影處理手段,令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或早期繪畫大師受益匪淺。也有一些同時期的作品沒有完成,只留下簡單的人物素描,那是因為藝術家買不起完成畫作所需的昂貴的顏料。以群青為例,這種顏料十分昂貴,通常需要委託人出資購買,藝術家根本無力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