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光明」就在我心中丨威寧自治縣海邊街道大窪塘社區馬關繼

2020-12-12 天眼新聞

我叫馬關繼,來自畢節市威寧自治縣海邊街道大窪塘社區。6歲那年,我跟著哥哥們讀了半年書,後來因視力下降,不得不放棄讀書。父母帶著我四處求醫,跑遍了昆明、貴陽等地的大醫院,但先天性角膜病症無法治癒,我不得不開始面對一天24小時的「黑夜」。

我全盲以後時時刻刻都需要家人陪伴,為了減輕家人的負擔,我學著自己上廁所、燒火做飯、餵雞餵狗、收音學習等,開始訓練基本的生活獨立。再後來,隨著年齡增大,我有了老婆,也有了孩子,生活壓力也逐漸增大了。  為了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為了能給孩子更好的教育,為了減輕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2012年我產生了學習按摩、開盲人按摩店的想法。  2013年的一天,我聽說縣殘聯在統計殘疾人的信息,和家人商量一番後,我便踏上了前往貴州盲人按摩院的求學路。

初到學校,我首先對學校的環境進行摸索,幾天下來,我對食堂、廁所、宿舍等地了如指掌,還主動給同學帶路。在培訓課堂上,我總是爭分奪秒,認真學習,每天堅持練習實際操作,還經常邀請同學、老師一起切磋按摩手藝。通過努力,我於2014年和2016年取得了盲人按摩的初級職稱和中級職稱。併到雲南宣威、貴州畢節、六盤水等地實踐了4年。  2017年8月,在殘聯、民政、海邊街道辦等單位的幫助下,我開了小馬盲人按摩店。  店開業之初我立誓,不僅我要通過這項技能脫貧致富,還要搭建給更多殘疾人提供培訓的平臺,讓他們也能為家庭減輕負擔,脫貧致富。  在開店過程中,我和很多客戶成了交心談心的好朋友,我也坦誠對待每個學員,向每一位學員細心講解按摩知識。

通過學習按摩知識、開設按摩院,我不僅脫了貧,還致了富。  我不僅自己找到了「光明」,還要帶著大家尋找「光明」,如今,我終於創立了屬於自己的按摩院,開創了自己的事業,盲人按摩讓我真正愛上了生活、愛上了自己。今後,我會更加努力學習,給每位客人提供好服務,給殘疾人創造更多工作機會,為殘疾人家庭減輕負擔。感謝殘聯,感謝大家讓我拾起生活的希望和勇氣,再見了「黑夜」,今後光明就在我心中。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馬丹

編輯 何濤

見習編輯 周睿

編審 田旻佳 王琳

相關焦點

  • ...心裡的「便民聯繫人」丨威寧自治縣金鬥鎮圍帳社區第一書記祿原
    我叫祿原,2019年6月我被威寧自治縣農業區劃中心選派到金鬥鎮黑坭村擔任下沉幹部,7月被調整到圍帳社區擔任第一書記,開展脫貧攻堅工作。轉眼間,駐村已一年有餘。第一次踏進他的屋裡時我震驚不已,只見家裡面破舊不堪,滿屋漆黑,沒有電燈,破爛的小鐵皮爐子斜插著幾根木塊,一個支腳晃得厲害的木凳,地面隨意放著凌亂的鍋碗瓢盆,牆邊歪靠著一個掉完漆的木質柜子。見我們來,還低頭吹了一口柴火,飄的滿屋的灰屑子。此情此景,心中產生一絲涼意,便暗下決心將此戶列為重點幫扶對象。
  • 「我的扶貧故事」堅守一線 用心扶貧丨威寧自治縣玉龍鎮新發社區駐...
    我叫陸婷,2017年12月,根據組織的安排,我被選派到玉龍鎮新發社區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新發社區,是玉龍鎮貧困人口最多的社區。地理位置偏遠,自然條件惡劣,信息閉塞等綜合貧困因素交錯,群眾思想觀念落後。  扶貧先扶志,我駐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對群眾開展思想教育。
  • 威寧公布濫辦酒席舉報電話
    威寧公布濫辦酒席舉報電話 2020-12-24 15: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哪就是我的家丨威寧自治縣中水鎮烽火村駐村第一書記楊昌雷
    我叫楊昌雷,2019年6月,從威寧自治縣信訪局派駐到中水鎮烽火村擔任第一書記。受命以來,我克服重重困難到村開展工作,當時我的女兒才滿三個月,為了方便開展工作,解決後顧之憂,我就將妻子和女兒一同帶到村裡,以村為家、以群眾為鄰,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我被鄉親們稱為「拖家帶口的書記」。烽火村是中水鎮貧困人口最多、貧困面最廣的村,壯大群眾產業,鼓足群眾錢包是我最關心的問題。
  • ...當好群眾的「服務生」丨威寧自治縣鹽倉鎮可界村駐村幹部虎良平
    「別人駐村是幫扶,我來駐村是學習和服務的!」這是我寫在駐村日記首頁的一句話。我叫虎良平,是威寧自治縣中等職業學校選派到鹽倉鎮可界村的駐村幹部。  我改變以往一味只是做思想工作的策略,而是把事先準備好的招生宣傳資料給他們看,然後他們邊看我邊給他們介紹,介紹完後,終於鬆口了,我趁熱打鐵,繼續做思想工作,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勸說,終於答應了。此時我內心感到無比的高興,身上的包袱也一下輕鬆了許多。
  • ...我培養了一支「精銳部隊」丨威寧自治縣板底鄉雄鷹村第一書記袁博
    我叫袁博,是貴州省人民醫院派駐到威寧自治縣板底鄉雄鷹村的第一書記。回想三年的駐村時光,雖已取得不少成績,但最值得我驕傲和自豪的還是培養了一支「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精銳部隊」。「雄鷹村的情況我是最清楚的,你去那裡怕是難開展工作哦!」
  • 「我的扶貧故事」一句話拉近了我與群眾的距離丨威寧自治縣麼站鎮...
    我叫李玉香,是威寧自治縣麼站鎮文化服務中心負責人。雖然我的力量有限,也沒有轟轟烈烈的幫扶經歷,可還是想把我和結對幫扶對象的故事分享給大家,這是我在脫貧攻堅過程中最難忘的回憶。李玉香(右)正在走訪貧困戶張得群是我結對幫扶的貧困戶,她家所在的大樹村屬於深度貧困村。剛拿到貧困戶資料那會,我就迫不及待拉上同事去認門戶。可是到了她家才知道,張得群是個盲人,她的兒子朱彥德靠在沙發上玩手機,冷冰冰地說了一句:「幫扶幹部,拿什麼來幫扶我?」
  • 「我的扶貧故事」初心點亮扶貧路丨威寧自治縣黑土河鎮中壩村駐村...
    2018年3月,我被組織選派到威寧自治縣黑土河鎮中壩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中壩村轄4個村民組,全村401戶196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78戶910人,貧困程度深。駐村後,我首先抓實基層黨組織建設,帶領村黨組織開展「主題黨日+」系列活動,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以身作則,加強學習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深刻領悟全會精髓,並把會議精髓用以指導村黨支部推動各項工作。基礎設施是發展的根基。經過一段時間的走訪,我摸清了村裡的「路況」,發現中壩村除了一組是水泥路外,其餘全是土路。
  • ...村莊——威寧自治縣以村級「三級自治」自我管理模式開展防疫見聞
    在打響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威寧自治縣以村級「三級自治」管理模式開展防疫工作,村村寨寨打響一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一個支部守住一個村莊,黨員先鋒隊是防疫戰上最美麗的人群。簡單的喪葬和只有兩個人的婚禮2月1日,威寧自治縣石門鄉年豐村舉辦了一場簡單的喪事:沒有通知一個親戚參加,沒有舉行弔唁祭祀,更沒有擺設一桌桌的宴席。 整個葬禮現場,只有年豐村黨支部書記和村民委員會主任、自管委主任、中心戶長、年輕黨員群眾和死者家屬共18人,匆匆把逝者安葬了。 喪事緣何如此從簡?
  • 「我的扶貧故事」全力決戰烏蒙山 凱旋歸來春盎然丨威寧脫貧攻堅...
    我叫陶強,是省級掛牌督戰畢節市威寧自治縣脫貧攻堅工作督戰隊隊員,今年2月接到單位通知,被抽派參加督戰威寧脫貧攻堅工作。對所有人來說,當時的掛牌督戰脫貧攻堅工作是一個新事物。上級領導和我說估計每個月到威寧1次就行, 後來才知道1次就是28天,餘下的2天可以周末回貴陽拿換洗衣服。
  • 「我的扶貧故事」只有「大家」好,我們的「小家」才會好丨威寧自治...
    我叫金朝方,是威寧自治縣金鬥鎮人社中心的工作員,2019年7月,我被選派到金鬥鎮高田社區駐村,成為駐村工作組的一員,開始了我的扶貧生活。通過走訪調查,我了解到高田社區轄區範圍廣、貧困人口多、致貧原因複雜,難以精準施策,我深感肩上責任重大,如何讓貧困群眾高質量脫貧,便是我日思夜想的事情。為儘快適應新工作,我給自己制定了一系列計劃,白天入戶走訪熟悉村情,晚上加班加點學習脫貧攻堅相關政策及知識,為脫貧工作打下基礎。
  • 威寧非遺丨支格阿魯
    威寧非遺丨支格阿魯 2020-09-11 11: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故事」一心一意帶領村民謀發展丨威寧自治縣黑土河鎮落...
    我叫黃杰,2016年3月,根據上級部門安排,我被選派到威寧自治縣黑土河鎮駐村,2018年3月,我被選派到黑土河鎮落開村擔任第一書記。落開村屬黑土河鎮8個貧困村之一,土地貧瘠,農作物產量低,氣候條件惡劣,交通不便。要致富,先修路。
  • 清水塘街道:「紅格子」激活一塘清水幸福來
    就在以這塘清水命名的開福區清水塘街道,一個個「紅格子」裡也漾起幸福的漣漪:30個「黨建+網格」,按樓宇企業、學校、小區等不同屬性訴求,「一格一專業、一格一品牌」,以黨建引領,推出針對白領、企業主、青少年、居民、特殊困難群體等個性化的網格服務,整合網格內的各類資源,實現基層黨建全覆蓋、服務群眾零距離、社區服務精細化、社會治理無縫隙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 「我的扶貧故事」選擇人民我無悔丨威寧自治縣新發鄉出水村駐村...
    2018年大學畢業的我,做出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次選擇——踏上了早已熟悉的返鄉之路。  我叫蒙照中,是威寧自治縣自然資源局職工。2019年6月,參加工作不足一年的我,有幸被選派到新發布依族鄉出水村開展駐村工作。我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熱情,迅速進入工作狀態,摸清村情民情;以向鄉親學習、向時代求索的精神,不斷提高自身能力,找準短板弱項;以鍥而不捨、馳而不息的意志,紮實開展駐村工作,切實解決百姓難題。
  • 「我的扶貧故事」從「門外漢」變成「百事通」|沿河自治縣沙子街道...
    我叫陳前廣,是南方電網貴州銅仁供電局計劃建設部副總經理。今年1月底,我在印江自治縣新寨鎮參與疫情防控工作時接到組織通知,需前往沿河自治縣沙子街道十二盤社區駐村,來不及和家人告別,我便前去開展工作。一直從事供電工作的我在脫貧攻堅戰場上,儼然就是一個「門外漢」。為了迅速轉變角色投入工作,我一邊參與疫情防控,一邊向駐村幹部「取經」。  十二盤社區位於沙子街道東部,由於山高路陡、土地貧瘠、水資源匱乏,2014年該村貧困發生率達33%。
  • 長纖塘畔美如畫!嘉興經開區塘匯街道書寫民生「答卷」
    這裡全年河道水質監測平均值均達到三類水以上,建成長纖塘公園、櫻花公園、長纖塘精品生態綠道景觀工程,星級社區建設成效斐然,「路長制」、「河長制」等城市管理日益規範,「一社一品」紅色系列黨建品牌頗具特色……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 「我的扶貧故事」一粒砂子也有力量︱威寧自治縣金鬥鎮高田社區第...
    我叫馬鵬宇,2019年6月,我被威寧自治縣人民醫院選派到金鬥鎮勺白村,開啟了我的駐村幫扶生涯。同年7月,又被調到該鎮高田社區擔任第一書記。馬鵬宇(左一)走訪貧困群眾初到高田社區,我向派出單位申請電腦、印表機等改善辦公條件,整理、拷貝相關數據,通過大走訪大遍訪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逐一比對核實。數據清晰了,我對全村的基本情況也逐漸熟悉了。
  • ...不負韶華丨沿河自治縣中界鎮孫家社區駐村幹部危小芳
    我叫危小芳,銅仁市稅務局派駐沿河自治縣中界鎮孫家社區的駐村幹部。今年2月,我剛結束碧江區市中街道疫情督導工作,就被組織派往沿河自治縣縣中界鎮孫家社區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我作為一名剛入職一年的稅務新兵,轉變成了一名駐村幹部,負責包保2戶建檔立卡戶和49戶189人的村民小組。為此,我迅速調整工作狀態,全身心投入到脫貧攻堅戰役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