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看西遊第4791期)
文/蝸牛
很多人都以為女兒國國王對唐僧就如同電視裡演的那般,她對他一見鍾情,殊不知,女兒國國王另有目的,所以才會鐵了心嫁給唐僧。
女兒國國王真的是因為見到唐僧驚為天人,所以才喜歡上他的嗎?
當然不可能的,因為原著中解釋的非常明白,女兒國國王連唐僧的面都沒有見到就定了了婚事。唐僧師徒從子母河逃過一劫後進入了女兒國,遵照禮儀,老唐被安排在了驛站裡面,女兒國國王聞聲後和驛站的接待官員說道——
「「寡人夜來夢見金屏生彩豔,玉鏡展光明,乃是今日之喜兆也......幸今唐王御弟下降,想是天賜來的。寡人以一國之富,願招御弟為王,我願為後,與他陰陽配合,生子生孫,永傳帝業,卻不是今日之喜兆也?」
可以說,女兒國國王做這個決定時相當的草率,聽她所言,她做出這個決定時因為晚上睡覺時做了一個夢,但是誰都不能保證她這個夢是不是真的存在,不管是真是假都是她說的,誰都不能辨認此話的真假。其實,按照她的這個態度,這個夢是現編的可能性比較大,因為她自始至終都以御弟稱呼唐僧,說明對於她而言御弟這個稱呼重於他這個人,換言之,如果這個御弟的稱號在別人的身上,女兒國國王照樣能說出這樣的話。說女兒國國王沒有見過唐僧的另一個佐證是她問了官員一個問題——
女王道:「卿見御弟怎生模樣?他徒弟怎生兇醜?」女王向官員們宣布了喜訊之後才開始詢問和唐僧有關的事情,這個問題也告訴我們她對唐僧真的一無所知,如此說來又何談一見鍾情呢?女王為何非要嫁給唐僧呢,還是在不知他美醜的情況下迅速做出的決定,這個問題的答案唐僧也是到了祭賽國才知道的。
唐僧到祭賽國後,這裡的居民和他說過一段話,這段話暴露了女王的真實目的——
「爺爺,此城名喚祭賽國,乃西邦大去處。當年有四夷朝貢:南月陀國,北高昌國,東西梁國,西本缽國,年年進貢美玉明珠,嬌妃駿馬。我這裡不動幹戈,不去徵討,他那裡自然拜為上邦。」
看到了吧,女兒國國王表面上看來是獨立的,實際上呢?她們還得向祭賽國朝貢,一年兩年還好,如果年年這樣上供,對於女兒國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負擔,所以,女王急需一個幫手來幫助她解決這個問題,唐僧的出現算是一場及時雨,幫助女王解決了這個困境。
東土大唐國力強盛,周圍的小國都不敢招惹它,祭賽國和它相比就有點相形見絀了,對於女王來說,攀附上東土大唐對女兒國有益。愛情在利益面前顯得微不足道,所以她願意犧牲自己的幸福,只是,她沒想到最後會被唐僧擺了一道,這個親終究沒有結成,女兒國的困境也沒有擺脫,她只能等待下一個合適的人選出現。
前往「蝸牛看西遊」公號,可看到相關文章《女兒國唯一的男人是誰?為何孫悟空也不敢趕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