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世上一切事物要發展不外乎兩條,其一是模仿,其二是創造。就比如說畫家,恐怕沒有哪一個畫家天生就有著創造藝術的天賦,無一不是先臨摹,待學習模仿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進入到藝術創作的階段。
一般來說,模仿別人的作品屬於臨摹練習,是一種藝術學習行為,模仿之作在價值方面自然比不了真正的藝術創作作品,因為模仿人人皆可實現,而創作則有思維個性的發揮。
當然,如果是這個畫家達到了一定的名望,那麼即便是臨摹模仿,哪怕是依樣畫葫蘆,也照樣能算得上是有收藏價值的藝術品,比如齊白石早期也曾大量臨摹各種名家名作,能留下來的哪怕只是寥寥幾筆的草稿塗鴉如今同樣也非凡品。
有價值的繪畫作品一般還有兩個特點,要麼是最能體現畫家筆墨水平的擅長之作,要麼是存量稀少的罕見題材,這兩個特點有其一者都比普通作品要有價值。
比如齊白石的草蟲蝦蟹精品就很受藏家追捧,因為這些題材是他最擅長、而且是最能體現其筆墨精髓的。
那麼齊白石還有一類題材的畫也很珍貴,比如說老虎,就不是他所擅長畫的題材了,流傳下來的老虎圖存量稀少較為罕見,從技術層面來說肯定是比他的魚蟲花鳥之類的作品要稍遜一籌,但是因為勝在罕有,同樣也是價值不菲。
說到畫老虎,清代有一個畫家叫華巖(又稱華嵒),他畫老虎就獨樹一幟,他畫的老虎風趣幽默詼諧得很,被後人戲稱為把老虎畫得最搞笑的名家。
在人們印象當中,既然要畫老虎,當然就要把老虎的威風霸氣給畫出來,掛出來也能讓觀眾感受到一種王者的震懾氣勢。
華巖的藝術人生,當然也有一個從臨摹前人到發揮自我創作精神的過程,在他留下來的多幅虎圖就可以看出,他畫的老虎之所以能被後世奉為傳世佳作,最重要的就是因為華巖畫虎從不以表現老虎威風霸氣為目的,他畫老虎往往是反其道而行,而是專畫老虎「衰」「喪」的一面。
正是這種「衰」「喪」的風格,讓畫中老虎呈現出一種極為幽默的趣味,因為與現實中的虎虎生威形成極大反差,讓作品具有了一種詼諧式的喜感,這種前所未有的畫虎風格,讓華巖成為了清代最為有名的畫虎大師。
再回頭來說說齊白石畫虎。前面已經說過畫虎非齊白石所長,但不擅長畫不代表沒有人求這一題材的畫,所以,即便齊白石不擅長畫虎,他也難免要應人之請勉為其難。
自己不擅長畫沒關係,齊白石的解決方案就是模仿,而模仿對象就是前面提到的華巖,他照著華巖畫虎風格模仿著畫了一隻老虎。
在一幅為生肖應景的虎圖裡面,齊白石模仿了華巖的「衰」「喪」之風,他給老虎畫上了兩道擠在一起的白色眉毛,半圓狀的眼睛和三角狀的鼻子,讓老虎看上去一臉的「衰」像愁眉苦臉,成功地模仿出了華巖畫中老虎失掉了王者氣勢和凜凜威風的「喪」味來。
這幅滿是「山寨」味道的虎圖,既然是出自齊白石之手,自然也是價值非比尋常的名作了。
但在當時,這幅模仿華巖的虎圖卻被畫壇同仁批評諷刺為「病貓」,因為他儘管模仿了華巖,但卻全然沒有了華巖虎圖中的風趣幽默感,只不過生搬硬套畫出了一隻長得有點愁苦的老虎而已。
齊白石模仿華巖畫的這幅也被如今的網友調侃是「兒童水平」,因為他既沒能把老虎的特點完全抓住,又沒能繼承華巖的風趣與詼諧,一旦這種幽默缺失了,齊白石模仿的老虎也就直接從名家筆墨降格為了「兒童水平」,至少從技術上而言只能算是拙劣的模仿罷了。
不過,大概齊白石自己也覺得這樣模仿前人畫虎有失體面,於是後來他又一再嘗試創作屬於自己的「齊派」畫虎風格,最終他乾脆捨棄了對虎頭和虎臉的具體描繪,直接只畫個虎背完事,這就是後來有名的齊白石「無臉虎」——只能看到虎的背影,而不見虎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