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古梁溫武俠四大名家,獨愛金庸先生的武俠江湖,其次是古龍先生的。
在金庸先生的武俠江湖中,出現的門派世家無數,但很多起起落落,在歷史的發展線上都逐漸沒落,甚至不再見拙於筆墨,比如說丐幫,在早期北宋南宋之時還是江湖第一大派,卻在明朝之時已經沒落,淪為了三教九流的小牌,推出了江湖的大潮。
但是有一個門派,創立於丐幫由盛轉衰之際,卻逐漸發展壯大,甚至一度執江湖牛耳,風光尤勝於少林、武當,貫穿了金庸小說自宋之後的歷史,那就是華山派。
襄陽失守,郭靖黃蓉夫婦雙雙殉難,聚集的各路江湖豪傑也是死的死散的散,當時的全真教也因為蒙古軍隊的攻打,門人弟子四散,流亡江湖,偌大的全真教分崩離析,為保全真道統不失,全真七子也各自離開,一邊躲避元軍的追殺,一邊傳播全真教義。
郝大通作為全真七子之一,在金庸小說中出場的次數不多,而且次次都是醜態百出,也不知金庸先生作何目的,想來不單單是崇佛抑道吧,反正一個道家高人,在這裡被郭靖、小龍女、霍都等都欺負了一個遍,算是全真七子裡的「弱者」了。
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在躲避追兵的途中,來到了華山,帶著幾個弟子在這裡一邊傳教,一邊研習道藏和武學,並結合自己所學的全真武學,在此基礎上創出了諸如《紫霞神功》、《混元功》等內功武學和劍法、拳腳武功等,為了避免元軍的追殺,傳教的時候不敢透露全真教的名號,只是因為身在華山之中,便外稱是「華山派」,這就是華山派的來歷了。
因為華山派傳承自全真教,底蘊深厚,加之元軍殘暴,所過之處生靈塗炭,郝大通等人傳教的時候反而輕鬆不少,很多人都飽受元軍迫害,對於華山派時不時出頭救死扶傷甚為感激,漸漸有人開始加入華山派,使得華山派得以不斷壯大。
僅僅不到百年時間,華山派就已經發展壯大到了江湖六大派之一的地步,崛起之速也就峨眉、武當可與其相媲美。
華山派第一次在金庸小說中出場,則是在倚天屠龍記中,六大派齊上武當逼問張翠山夫婦金毛獅王謝遜的下落,接著在六大派圍攻光明頂之時再次露面,甚至暴露出了門派中一樁爭權奪利的醜事。
明朝中葉的時候,華山派已經發揚光大,甚至聯合其它四嶽劍派組成了五嶽劍派聯盟,聲威一時比之少林武當也不遑多讓,奈何好事多磨,因為一部葵花寶典,致使華山派分裂為劍氣二宗,並因此差點覆滅。
好在繼任的掌門嶽不群比較靠譜,華山派在其手中得以重新發展起來,可謂是華山派的中興之主,可惜最終還是被葵花寶典給毀了,不過此時的華山派已經恢復了元氣,加之有風清揚、令狐衝兩大高手幫襯,又有劍宗的封不平、成不憂等人的加入,在後期發展中逐漸恢復了過來。
到了明朝末年,李自成起義,明朝滅亡,當時華山派的傑出弟子袁承志更是被七省武林同道尊為武林盟主,風光無限,少林武當都有不及。
到了康熙年間,華山派依然活躍,華山派歸辛樹一家三口殺入皇宮,幾乎將康熙刺殺,可惜最終被韋小寶擋下,未能建功,最終一起命喪皇宮。
縱觀華山派,從宋末創立到清朝之時,貫穿了金庸江湖一大半的歷史,也是出場次數最多的門派。
人生哪有不惑
四十不惑,是孔子對自己說的
5000年才TM出一個孔子
歡迎關注「地產人哪有不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