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上海老底子的學校,來看看有儂的母校伐?【虹口區中學篇(增補版...

2021-01-20 騰訊網

從天真無邪的花季少男、少女

到歷經滄桑的中老年,

忘不了幼兒園、小學、中學。。。

阿拉曾度過最天真無邪的美好時光。

校園中、操場上、教室裡,

嬉戲逗樂的歡笑聲常猶響在耳邊。

回望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上海學校,

來看看有儂的母校伐?

虹口區中學篇

虹口區,位於上海市中心城區腹地偏東北,東與楊浦區相鄰,西與閘北區毗連,南瀕黃浦江、吳淞江(蘇州河),與浦東新區和黃浦區隔江相望,北與寶山區接壤。1993年底,全區南北長約7.8公裡,東西最寬處約3.8公裡,面積23.45平方公裡。戶籍人口837822人。

1980年代虹口區行政區劃圖

虹口教育,門類齊全。境內中學始於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美國聖公會傳教士何伯森在老靶子路(今武進路)創辦英華書館。鹹豐元年(1851年)美國女傳教士瓊司在百老匯路(今大名路)文監師路(今塘沽路)開辦文紀女塾(後與裨文女塾合併改名為聖瑪利亞女校)。至1993年,全區共有中學45所,班級699個,學生32007人,教職員工4743人。另有職校5所。

虹口區中學發展情況表

中學簡介

目 錄

01 北虹中學

創辦年份:1874年

校址:南潯路281號

上海市北虹中學的前身是由法國天主教帕修歐神父(Rev.Father.Bassuiau),於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9月創辦的聖芳濟學堂,校址為法租界公館馬路口(今金陵東路四川南路)。後來學校不斷擴大,由原來的初級學堂發展為規模完全的聖芳濟學院(St.Francis Xavier's College)。1884年5月聖芳濟學院遷至虹口南潯路新址。1923年,華人部由學院本部分出,稱聖芳濟學院分校。1937年分校遷入福煦路(今延安中路),改名聖芳濟中學。1944年,聖芳濟學院於本部北樓另設華人部,定名為聖芳濟中學分校,而以福煦路聖芳濟中學為總校。1951年,上海市教育局接管聖芳濟中學總校和分校,分別改名時代中學南校(福煦路)和北校(南潯路),聖芳濟學院(西人部)停辦。1953年8月,南校和北校分別建制,南校襲用時代中學校名,南潯路北校易名為北虹中學。1987年被列為虹口區重點中學。課外活動以航模小組成績為最顯著,曾破世界記錄。

圖片集錦

1993年,佔地面積為7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為8302平方米。有班級28個,學生1396人,教職員工159人,其中教師97人(高級教師16人,中級教師103人)。

歷任校長(至1988年底):

鄭鳳章、徐英俊、黃千輝、朱瑞珠、宋立群、吳邦柱、劉海生等

02 北郊中學

創辦年份:1897年

校址:大連西路235號

上海市北郊中學前身是1897年建校的晏摩氏女中和1906年建校的滬江大學附中。1952年12月兩校合併,改名為上海市北郊中學。學校在繼承和發揚原有教學傳統的基礎上,倡導教學工作中的「兩感」(責任感、光榮感)、「兩性」(鑽研性、堅持性)和「五認真」(認真備課、認真上課、認真輔導、認真批改、認真實驗)精神。經過師生共同努力,教學質量不斷提高,逐步形成「發揚傳統、遵循規律、堅持改革、努力創新」和」勤奮、團結、文明、向上」的校風。1960年學校被定為重點中學。世界桌球女子單打冠軍曹燕華曾在校就讀。

圖片集錦

1993年,佔地面積為14226平方米,建築面積為13272平方米。有班級41個,學生2172人,教職員工191人,其中教師134人(高級教師25人,中級教師91人)。

歷任校長(至1988年底):

戴介民、李學民、朱瑞珠、藍龍青、劉方、鄔顯良等

03 繼光中學

創辦年份:1898年

校址:高陽路690號

上海市繼光中學前身是英國教會倫敦會於1898年在滬創辦的麥倫書院,1927年改名為麥倫中學。麥倫中學培養的學生和歷任教員中不乏飽學之士、知名學者和愛國人士。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學校同情、支持中共地下黨和愛國人士的民主革命鬥爭,被譽為「民主堡壘」。1953年5月,麥倫中學改為公立,更名為繼光中學。繼光中學在20世紀50年代被定為可招收華僑學生的上海市十所重點中學之一。 「繼光」校名具有雙重寓意:一是「繼承」和「光大」學校的優秀文化和革命傳統,二是紀念抗美援朝特級英雄黃繼光。

圖片集錦

上海市私立麥倫中學艾堂、禮堂、教室、圖書館

上海市私立麥倫中學體育館

上海市私立麥倫中學校舍

1993年,佔地面積為23333平方米,建築面積為10000平方米。有班級30個,學生1449人,教職員工160人,其中教師107人(高級教師22人,中級教師77人)。

歷任校長(至1988年底):

包克私、斐文、麥盧伯、庫壽路、盧克遜、

彭思、陳其德、王東明、賴紀雲、周醒華、

金龍章、錢四、周承謨等

04 澄衷中學(五十八中學)

創辦年份:1900年

校址:唐山路457號

1900年,創辦人浙江鎮海富商葉澄衷,捐置土地30餘畝,規銀10萬兩,建正舍30幢,旁舍15幢,風雨操場1所,定名「澄衷蒙學堂」。設初小與高小五級。專為上海寧波籍貧家子弟而設。1901年,教育家蔡元培出任校長,在蒙學堂西側建造鐘樓。1928年,更名為私立澄衷中小學。1955年,私立寧波第一中學併入。1956年,更名為上海市第58中學。1959年,區府確定學校為重點中學。1985年,恢復校名上海市澄衷中學。1989年,唐山中學高中部併入澄衷。學校最為顯著的辦學特色就是注重體育,早在76年前的一次校運會節目單上就有多達39個項目彰顯了這所百年老校一以貫之的體育特色。

圖片集錦

上海市第五十八中學記憶

1993年,佔地面積為12107平方米,建築面積為7907平方米。有班級32個,學生1550人,教職員工163人,其中教師98人,高級教師22人,中級教師81人。1994年,嘉陵中學併入澄衷中學。

歷任校長(至1988年底):

章?、楊明曾、蔣元慶、謝規、曹慕管

葛祖蘭、勵乃驥、陳彬?、吳友孝、王震

董思林、夏慧玲、應錫侯、王秀珍等

05 華東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

創辦年份:1925年

校址:中州路102號

華東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原是民國14年創辦的光華大學附中和大夏大學附中。1951年秋,兩校附中合併為華東師範大學附中。1958年,因華東師大增辦第二附中,故稱現名。學校屬市重點中學,是華東師大教育實習和教育科研基地。50年代,試行校長負責制。60年代,又進行學制改革試驗,改六年制為五年制。1960年,學校被評為科技活動全國先進單位,校長陸善濤代表學校出席全國文教群英會。1986年,學校被命名為上海市田徑傳統學校和培養體育後備人才試點學校。1993年,開始與上海外國語大學合作,在部分班級進行雙語教學。為加強國際聯繫,學校設有外國學生短期漢語學習班,並與日本大阪市天王寺中學和韓國光明北高等學校結成友好學校。

圖片集錦

1993年,佔地面積為15333平方米,建築面積為12022平方米。有班級31個,學生1556人,教職員工163人,其中教師97人(高級教師41人,中級教師51人,特級教師2人)。

歷任校長(至1988年底):

張芝聯、宋成志、包玉珂、林靜、陸善濤、

黃慕儀、徐正貞、季克勤等

06 復興中學

創辦年份:1946年

校址:四川北路2066號

上海市復興中學原址曾為美童公學,始建於1913年,後改名為漢必禮西童公學。抗日戰爭時期為日本國民學校。1946年春,現址另立中學,定現名,為市立中學。1954年起,被定為市重點中學。1960~1966年,作為市教學改革試點單位,改學制為五年一貫制。學校黨政領導關係劃歸復旦大學,業務由市教育局領導,同時與虹口區三中心小學掛鈎形成「復旦——復興——三中心」一條龍。1992年起在初三和高中年級試辦理科超前班,使學有餘力的學生得到長足發展。1986年,成為全國體育後備人才試點學校。學校與日本大阪市扇町高等學校,美國密西根州克拉瑪祖市社會公共關係學校、韓國釜山市東成高等學校結為友好學校。

圖片集錦

1993年,佔地面積為14333平方米,建築面積為11409平方米。有班級31個,學生1350人,教職員工186人,其中教師120人,高級教師31人,中級教師68人,特級教師1人。

歷任校長(至1988年底):

趙鼎新、張信鴻、黃丹?、彭文怡、姚晶(名譽校長)等

07 新滬中學

創辦年份:1946年

校址:密雲路481號

上海市新滬中學,原址為溧陽路1177號,近四平路口,為湯恩伯的國民黨第三方面軍接受的敵產——原「日本海軍俱樂部」,老市民稱「東洋花園 」。前身是「私立京滬中學」,1946年由國民黨第三方面軍部分退役文職人員創辦,名譽董事長湯恩伯。1949年6月,上海市軍管會以舒文為軍代表、覃英為組長,接管私立京滬中學。屆時「中正中學」撤銷建制,部分師生併入,私立京滬中學更名為「私立新滬中學」。1954年,原「私立前進中學」併入。1956年改為公立。1985年,由於城市建設需要,原溧陽路校舍拆除,初中部解散,新滬中學遷校至地處四平路橋下的原「延風中學」舊址,改名為「新滬高級中學」。1988年,新滬高級中學第二次搬遷,搬至上海市虹口區密雲路481號。

圖片集錦

1993年,佔地面積為13200平方米,建築面積為5800平方米。有班級26個,學生1144人,教職員工128人,其中教師84人(高級教師4人,中級教師67人)。

點擊播放 GIF 0.0M

上海曾經有一所學校叫新滬中學

歷任校長(至1988年底):

黃樹滋、覃英、李興民、陸鼎豐、童榮鬱、

施紉秋、戴寶森、張幼圃等

08 江灣中學

創辦年份:1947年

校址:新市南路683號

上海市江灣中學創辦於1947年,為當時全市17所市立中學之一。創辦經費主要由劉金友先生捐贈,首任校長陳汝惠。陳汝惠,上海寶山人,中國現代作家、教育家、廈門大學教授。他是一位愛國教育家,在抗戰年代以筆代戰,宣傳抗日救國。新中國成立後,陳汝惠在高等教育理論研究上貢獻良多,被譽為「以科學實踐理論指導教育科研的先驅」。陳汝惠除了教書、寫作外,還秘密地參加抗日愛國活動。江灣中學創辦之初,學校已有中共地下黨員,1949年春成立黨支部,領導學聯小組和進步師生開展護校鬥爭,迎接上海解放。1949年秋,軍管會文教處派葉克平任校長。1952年私立新本中學併入。1963年寶山衛生學校撤銷,在衛校原址設立江灣中學分校。1979年江灣東輝中學、新市中學高中班先後併入,成為江灣地區唯一的一所大型完全中學。

圖片集錦

1993年,上海市江灣中學佔地面積為27200平方米,建築面積為9000平方米。有班級30個,學生1572人,教職員工141人,其中教師86人,高級教師10人,中級教師66人。

歷任校長(至1988年底):

陳汝惠、葉克平、劉秉彝、丁蘭惠、景毅、

沈鳴、陳宏輝、解放等

09 虹口中學

創辦年份:1949年

校址:武進路86號

1928年,在虹口區日租界東南角九龍河畔的沈家灣,由日本財團出資,圈地11餘畝,建造日本第四國民小學校。四層教學主樓坐北向南,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風格為日本式洋樓。1945年9月中國抗戰勝利,國民政府接收了這所日本學校。1946年,在此創辦上海師範專科學校及附屬中學,同時新陸師範學校及附屬小學復校遷入。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後,上海師專、中師及附小相繼遷出或他並,原師專附中由人民政府接管。就在新中國成立的第二個月,經市教育局批准,在上海師專附中的基礎上,正式更名,成立上海市虹口中學。這所「與共和國同齡,與行政區同名」的中學,成為當時上海僅有的12所公立中學之一。1959年被列為重點中學。1980年經市、區教育局批准,附設四年制文書中等專業班,向部分區招收初中畢業生,培養中等文書檔案專業人才。

圖片集錦

1993年,佔地面積為8933平方米,建築面積為7720平方米。有班級28個,學生1322人,教職員工159人,其中教師101人,高級教師20人,中級教師68人。

歷任校長(至1988年底):

戴介民、張信鴻、錢君洪、楊明運、王東明、

趙澤寰、顧芳三、於運聯、潘錦培、王世緘等

10 上海外國語學院附屬外國語學校

創辦年份:1963年

校址:中山北路295號

上海外國語學院附屬外國語學校創辦於1963年,是一所具有外語專業性質的全日制寄宿學校。學校除設置一般中學課程外,還開設英、德、法、日、俄5個語種,三分之二學生主修英語。學校的外語教學以小班形式上課,培養學生口頭、筆頭運用外語的能力。學校配置先進電化教學設備,並聘請4名外籍專家指導教學。教學方法上,形成一套注意訓練學生語音、語調、聽說領先的啟發式情景教學法,並摸索創造出「交際化的教學過程」,強調實踐應用能力培養,採取走出去(每年有一定數量學生派往日本、德國學校進行校際交流)、請進來(每年有上百人次的學生接待來訪的外國政府代表團、外國學生、記者等)的教學實踐辦法。

圖片集錦

1993年,佔地面積為23333平方米,建築面積為15529平方米。有班級24個,學生972人,教職員工163人,其中教師103人,高級教師23人,中級教師36人。

歷任校長(至1988年底):

劉葆宏、羅佩明等

11 魯迅中學

創辦年份:1963年

校址:東江灣路120號

上海市魯迅中學創辦於 1963 年,原校名為「凌雲初級中學」。因為當時校址毗鄰魯迅紀念館、魯迅墓及魯迅故居, 遂於 1967 年將校名改為「魯迅中學」,「文革」後由初級中學變為完全中學, 1996年由東江灣路 120 號遷址於廣中路 100 號, 現在位於廣中路132號,與原長風中學合併,是所在地區享有一定聲譽的區重點高中。

圖片集錦

1993年,上海市魯迅中學佔地面積為4453平方米,建築面積為5826平方米。有班級24個,學生1200人,教職員工120人,其中教師96人(高級教師14人,中級教師65人)。

歷任校長(至1988年底):

張爾秀、吳浩毅、卞雅欽、吳雲龍、管季華、

袁名宗等

12 上海市第五中學

創辦年份:1893年

校址:武昌路556號

上海市第五中學前身為善導女子初級中學校,清光緒十八年(1893年)法國天主教會創辦(初名善導學堂)。原址寶山路,抗日戰爭時期校舍被毀,遷至海寧路百官街21號。1951年市教育局派巫寧慧、倪善新接管學校。1952年中學部與小學部各自獨立,中學定名為上海市第五女子中學,小學定名海寧路小學。1954年遷現址新建校舍。1967年改現名,完全中學建制,兼收男女生,是虹口區鮮有的百年老校。

圖片集錦

1947年上海市行號地圖中標註的崑山路百官街善導女校位置

1993年,佔地面積為5267平方米,建築面積為6068平方米。有班級24個,學生1181人,教職員工108人,其中教師80人(高級教師6人,中級教師50人)。

79屆同學會視頻

歷任校長(至1988年底):

巫寧慧、周衍、張素芳、嚴文娟、白蘆、

李飛倫等

13 粵東中學(四川中學、培青中學、六十六中學、七十中學)

創辦年份:1913年

校址:四川北路1702弄32號

1913年,廣東籍教育家盧頌虔在四川北路青雲裡(郵電俱樂部址)創辦培德小學。1919年增設中學部及幼稚園,改稱培德公學。1921年中學部停辦。1922年由廣東同鄉會廣肇公所集資在四川北路現址興建的校舍,改名廣肇公學,設中學、小學、幼稚園三部。1928年批准立案,改名廣肇中小學,孫科、宋子文、吳鐵城等為校董。1932年在水電路廣中路口籌建新校舍,1935年竣工遷入,添辦高中部,命名為東中學。原址改為廣肇公學第一小學。1937年抗戰爆發,水電路校舍毀於戰火,原四川北路校舍也被日本青年團侵佔,學校遷至陝西北路、江寧路廣東同鄉會。1945年冬遷回四川北路原址。1956年改為公立,易名上海市第六十六中學。1958年,與培青中學(上海市第七十中學)合併,改名為四川中學,四川中學高中部劃出虹口區,改為寶山縣存瑞中學高中部。1989年經上海市政府批准,四川中學恢復粵東中學校名。1999年在涼城廣粵路新建粵東學校。

圖片集錦

上海粵東中學林炳炎運動場

《上海粵東中學校歌》:

東亞之東,南國之雄,北來萬裡,飲水吳淞。

莽莽神州,狂流洶湧,誰為砥柱,首扼其衝。

欲成喬木,根株培壅,將降大任,磨折其躬。

唯我學校,如煦春風,肇始培德,廣為粵東。

育我成材,為仁為勇,德群體智,四育兼攻。

珠江之流,滔滔不息,紅棉之花,吐豔熊熊。

上海粵東中學1953年學生合影

四川中學、培青中學

六十六中學、七十中學

記憶

照片上的同學叫黃懿蕊,她是四川中學58屆高中畢業生。這也是四川中學最後一屆高中畢業生,因為1958年,高中部就整體遷入寶山縣,即後來的存瑞中學。當年,黃懿蕊同學參加的是1956年秋季舉辦的「虹口區中學生運動會」。

四川中學58屆高中畢業同學與張福民書紀集體留影

1993年,佔地面積為4187平方米,建築面積為4883平方米。有班級20個,學生963人,教職員工97人,其中教師66人,高級教師3人,中級教師56人。

歷任校長(至1988年底):

梁英初、應雲龍、鄭震中、仇春禧等

14 東光中學

創辦年份:1946年

校址:長陽路37號

上海市東光中學前身為私立申培中學,1946年由魏雨農創辦。1956年改現名。

圖片集錦

1993年,上海市東光中學佔地面積為2400平方米,建築面積為2906平方米。有班級14個,學生629人,教職員工82人,其中教師53人(高級教師1人,中級教師36人)。

歷任校長(至1988年底):

宋志堅等

15 建江中學

創辦年份:1953年

校址:霍山路228號

上海市建江中學前身為新華補習學校。原址北京東路外灘,1955年遷至現址。1956年改用現名。

圖片集錦

1993年,上海市建江中學佔地面積為2887平方米,建築面積為3818平方米。有班級18個,學生768人,教職員工90人,其中教師56人(高級教師3人,中級教師44人)。

歷任校長(至1988年底):

汪張欽等

16 四平中學(東方紅中學)

創辦年份:1954年

校址:四平路803號

上海市四平中學成立於1954年,是上海市人民政府建立的最早的公立學校之一,以它良好的業績取得了社會的較高評價。文革時曾改名為東方紅中學。1989年,由於虹口區學校的布局調整,四平中學改為初級中學並於1991年7月與歐陽中學合併,遷址大連西路19號。成為一所宇航科技特色學校。女子足球是學校傳統體育項目。

圖片集錦

1993年,上海市四平中學佔地面積為5867平方米,建築面積為5600平方米。有班級22個,學生914人,教職員工106人,其中教師78人,高級教師2人,中級教師67人。

歷任校長(至1988年底):

藍尤青、張堅、何平等

17 五十二中學

創辦年份:1955年

校址:廣靈二路122號

上海市第五十二中學創建於1955年,地處廣靈一路與廣靈二路交叉路口。學校體育活動場地寬廣,有250米環形跑道,足球場1個,籃球場4個,排球場2個,還有遊體池和健身房。足球是學校傳統體育項目,多次獲市中學生比賽冠軍。田徑、花劍、舉重等項目也曾獲全國和市比賽冠軍,其中挺舉皆破全國少年組記錄。

圖片集錦

1993年,上海市第五十二中學佔地面積為15933平方米,建築面積為8600平方米。有班級25個,學生1062人,教職員工106人,其中教師77人(高級教師4人,中級教師35人)。

歷任校長(至1988年底):

宋列群、王孝釗、吳雲龍、黃慶仁等

18 唐山中學

創辦年份:1956年

校址:新建路70號

上海市唐山中學創辦於1956年。學校重視課外活動,藉以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擴大視野,增長才幹,並把它列入學校工作計劃,實行「四定」,即定人(確定指導老師和參加對象)、定時(規定周二下午為課外活動時間)、定地點(固定教室)、定內容(要求指導老師每次活動都要寫好教案),多位同學在全市各科比賽中獲獎。

圖片集錦

初中時的同學你還記得多少?

——上海唐山中學初中畢業照

銅鑼虹影/圖文

閒時翻閱舊照片,一張「上海市唐山中學」的初中畢業照,引起我許多回憶……早年由於經常帶在身上,照片已經變得破舊模糊了,於是翻拍存進電腦。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歲月無情,還記得起名字的同學,只有一小部分了,大部分都早已忘卻。現在的上海白玉蘭廣場,把少年時熟悉的眾多場景,都一掃而空,當年很多同學都住在那裡,如今到哪裡去尋覓那些兒時的回憶呢?

我把那些還能記得起的名字,打在照片上,有幾位有姓無名,還有幾位忘了名字只記得綽號的,寫上有些不敬,就免了吧。

小時侯家住上海虹口區東大名路和東長治路之間,那一片地段除了至今還在的海員醫院外,基本上沒有一所高樓。五、六十年代,商邱路和永定路之間有一條扁石塊鋪就的蛋疙路,它的名字叫馬廠路,從永定路一直通到東邊的一條小河邊的外虹橋和中虹橋。我的童年就在那裡度過的。那時的商邱路和永定路同樣也是蛋疙路。如今上海城區地圖上是再也找不到了,那個地方現在已經變為國際客運中心和北外灘白玉蘭廣場了。

上海市唐山中學位於唐山路和新建路口,它的前身是國民黨時期的一所兵營,再往前也曾經是日本人的兵營。49年後改成新建路小學,兵營的營房將就作為教室使用。新建路小小學附設有新建路幼稚園,是虹口區第一所公立幼稚園。讀完幼稚園就直接上新建路小學。

夏天報名第一天遇到一位小女生,她的手臂倒拐處有很大一塊黑色胎記,這也是我一直記住她名字的原因吧,她的名字叫「侯瓚美」,就是照片上坐第一排的女同學。小學三年級讀完後,新建路小學要改造成中學了,學生被分流到另外幾座小學去繼續讀書,侯瓚美就到了另一所小學,沒想到,中學時,我們又成了同學,只記得她的成績很好,其他印象就模糊了。

畢業照背景就是新修的唐山中學教室大樓。照片裡與我最有緣分的也許是同桌「沈愛素」吧,初中畢業後居然幾次在車上邂逅,五年後在開往五角場的有軌電車上,得知她已是復旦大學化學系的學生了。八年後,我出差去江津,在重慶至江津的火車上,又遇到她,那是在她畢業分配到合川工作去報到的途中。二十年後,她與合川縣長一起到重慶開會,見面後,我才知道她的身份是合川經委主任。

「邱勝治」是我初中最要好的同學,畢業不久,他隨父到香港去後和我有過通信往來,後來他回上海探親,找到我家,那時我已去了重慶,他送我一條電鍍鑰匙銅鏈,文革中公安來調查後,就失去了聯繫。不知道他現在狀況如何?

「吳夢龍」和「馬飛娟」,到新疆軍墾農場去了,大約後來知青返城,都回到了上海。吳夢龍喜歡鍛鍊,我在上海讀書期間也一直跟他一起練,發達的胸肌就是那時練出來的。吳夢龍從新疆回上海探親後,一直賴在家練身體。我回上海期間,有次路遇,請他在海員醫院對面的飯店裡喝啤酒,聽他講述過許多新疆的遭遇和沙棗林裡的見聞。這次湖北遊船翻沉上海遊客遇難名單中,有一位叫馬飛娟的,由於這個名字很特別且少見,年齡也相仿。所以我懷疑她也許是我的初中同學。

「李富春」,住在商丘路,後來他嫌這個名字不好,就改名為「李臻」,畢業分配到西安,他曾經到重慶找過我,未遇。

「虞達祥」,從小學到初中一直是我同班同學,說話有點結巴。初中畢業後,沒有考上高中,就進了工廠。我回家探親返回重慶時,他曾經來送行。也算是位有情有義的人。

「蔣春暉」,臉上有點小麻子,住在周家嘴路,離學校比較遠。成績一般,但字寫得很漂亮。

「錢桂華」是位很漂亮的少女,她和馬飛娟住在一條弄堂裡。畢業後再也沒有遇見過她。

說了幾位同學,再說說我們的語文老師「丁凱龍」,畢業於天津南開大學中文系,寫得一手漂亮的板書,由於年齡比我們大不了多少,與學生們比較親近,天津方言「撒丫子溜了」就是從他那裡聽來的,我們很喜歡聽他的課。前幾年在網上查他的名字,發現他還很愛作文寫詩,也有不少作品問世。

事過境遷,這些隻字片言,無非雪泥鴻爪而已,沒有什麼大的意義,初中時的同學你還記得多少?不知那些至今還健在的同學是否能看到呢?

(本文來源:銅鑼虹影的新浪博客)

1993年,上海市唐山中學佔地面積為6520平方米,建築面積為5578平方米。有班級19個,學生1042人,教職員工102人,其中教師88人(高級教師7人,中級教師55人)。

歷任校長(至1988年底):

楊明運、金友章、何兆基、錢四、童雲辰等

19 建安中學

創辦年份:1950年

校址:通州路355號

上海市建安中學前身為正平會計補習學校,創辦於1950年。1953年改為正平初中文化補習學校。1956年改現名。

圖片集錦

1993年,上海市建安中學佔地面積為5707平方米,建築面積為5708平方米。有班級20個,學生868人,教職員工91人,其中教師71人,高級教師2人,中級教師39人。

歷任校長(至1988年底):

遊裕馨(副)等

20 虹口區教育學院實驗中學(新力中學、東湖中學)

創辦年份:1959年

校址:四川北路1844號

上海市虹口區教育學院實驗中學是一所具有悠久歷史傳統和醇厚文化底蘊的老學校。解放初的這所學校名為「啟智」的教學大樓有著不平凡的歷程。1907年起,在滬日僑開辦的學校均屬上海居留民團統一主管。1941年4月起校名改為上海第一日本國民學校。1945年日本戰敗後,該學校被中國政府接管,部分建為建國小學,大部分作為上海市立博物館,由熊佛西先生創建的實驗戲劇學校(今上海戲劇學院的前身),沉澱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上海解放後,該處使用單位多次調整,至1959年建立上海市新力中學。1963年在新力中學初中部基礎上,創建洪湖中學(初、高中完全中學),1985年改名為上海市虹口區教育學院實驗中學(初級中學)。成為虹口區教育科學研究的實驗基地、進行教學改革的一個窗口,並被命名為上海市體育傳統項目(田徑)學校。

圖片集錦

上海市新力中學記憶

上海新力中學校門合影

鳴謝微信「飛上藍天」同學

提供下列新力中學圖片

洪湖中學記憶

30年同學聚會感言

作者:朱濤

2014年10月5日—6日,失聯30年初中與高中同學在奉賢的阿真農莊相聚了。整個活動洋溢著濃濃的同學情誼。三十年前的校園軼事,三十年後的感慨感言,三十年來的工作生活,三十年來的建家歷程,同學們暢所欲言。每個同學風趣地自我介紹迎來了層層熱烈的笑聲與掌聲,仿佛我們又回到了那個年代。

歲月如梭,彈指一揮三十年,昔日風華正茂的少男少女們如今已兩鬢斑白,步入了天命之年,我們風風雨雨、溝溝坎坎。三十年後再聚首,讓人興奮和自豪!興奮的是近五十歲的人仍然擁有一顆年青的心,自豪於我們還保存著一份至純之情,至真之情!延續至今的友情、真情、熱情讓人興奮不已!感動至深!

見到一張張曾經很熟悉,但又有許陌生的臉龐,從依稀的記憶中尋找他們的名字,回憶那三十年前的一個個片斷,曾經的喜、怒、悲、哀、樂都化成聯結我們友情的一條條紐帶,依舊那麼鮮活、那麼生動,那麼讓人牽掛,久久不能忘懷。中學時代的生活,所有人所有事所構成的絢麗青春已成為我們這一生無法抹去、而又倍感珍貴的人生財富。一別三十載,大家各奔前程,各自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空間,人生經歷不同、際遇不同、環境不同,職業不同,但都成就了不同的成功失敗和輝煌,非常值得可喜可賀!在這次聚會中我們每個人好像都回到了從前,回到了十分值得我們懷念的中學時代,每個人好像都還只有17,18歲,這種感覺真好,大家有說有笑,各個神採奕奕,談笑風生,真摯的情感、純真的友情完全迸放出來,沒有虛情假意,只有浮想聯翩,沒有任何功利,只有純潔之情,仿佛現在我還能聽到大家歡快的陣陣笑聲…歌聲…當晚會進行到高潮時,十月份同學的生日,由我們群主丁敏自己出資買蛋糕為同學們過生日,看著那個歡快的場景,誰說我們是快要五十歲的人?誰說我們老了?我們的活潑不壓於17,8歲,沒想到在這個世故的時代同學間的那份純真還依然存,在。大家都祝願病中的美好的時光過得太快太快,二天的聚會在大家開心的笑聲中又增添了美好的記憶。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時光易逝,歲月催人,三十年彈指一揮間。我們已從無猜無忌、天真無邪的花季少男、少女年變成了歷經滄桑、負重生活的不惑中年。想當初,我們這些不諳世事的懵懂少男、少女,在一起度過了最純潔、最真誠、最天真無邪的美好時光。操場上、教室裡,嬉戲逗樂的歡笑聲猶響在耳邊。

三十年前的一幕一幕在我們的腦海裡還是那麼清晰。那個年代,我們的青春時光中,男女同學同桌,但每個同學的桌面上都用粉筆劃上了界線,誰要是過了界線誰都會被對方用胳膊狠狠的撞擊,嘴上還會說:「誰讓你過線了,下次再過線,我打你」。那個年代,男女同學很少交往。

那時我們很年輕,無憂無慮享受年華,那時我們很單純,那時我們也無奈,看場電影都很奢侈,黑白的青春,男女同學很少說話,如果能聽到一個女生或一個男生對你大聲說話,那一定是學習委員,「交作業了」,十七八的男女或許還有蒙蒙膿膿、羞羞答答的感覺,沒有人去表白,沒有人去追求,也許會有些同學在心中埋藏著一個小秘密,心中的話語可能一輩子不會再有機會對他(她)說起。

暑去冬來,早已忘記度過了多少個假期,不知不覺我們走到了最後一站,原以為畢業遙遙無期,眼前就要各奔東西,還記得我們最後的分別儀式嗎?沒有聚餐,沒有晚會,僅有的只是一張黑白的畢業照片。

三十年的時光,足以讓我們在滾滾紅塵中體味人生百味。有的同學歷經艱辛沉浮於宦海仕途,終於嶄露頭角,事業有成;有的同學可能淡薄名利,默默無聞,過著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平靜生活;有的同學可能隨著社會改革的浪潮,投身商海,充當了商海的弄潮兒,靠自己的勤奮、智慧發家致富。」;有的同學在事途中過著穩定的公務員生活,還有些同學到國外打拼,無論各位同學所從事的什麼職業,其經歷是坎坷或平淡,我們畢竟走過了三十多年的風風雨雨,酷暑嚴寒,體味了生活所賦予的艱辛苦澀,幸福甘甜。三十多年的風霜雨雪,把我們這群曾經是十六、七歲的風華少男少女演變成了兩鬢染霜的成熟中年。歲月的滄桑,洗盡了我們青春年華和天真浪漫,但洗不去我們心中那分深深的同學情誼。無論人生沉浮與貧賤富貴怎樣變化,我們的同學情誼,就像一杯淳厚的陳釀,越品味越濃,越品味越香,越品味越醇。

三十年風霜雪雨的洗滌與蒼桑歲月的磨礪,使我們更深地體會到,同學的情最真,同學的意最濃,同學的愛最無私。三十年來,我們雖然各奔東西、聚少離多,有的甚至失去聯繫,還有的已到了天國,但是,我們始終惦記著同學之間的真摯與祝福。無私的同學情和誠摯的同學誼,恰如陳年老酒,歷久彌香;彼此的思念和相聚的期盼,始終是深藏心底的一份牽掛!

三十年後的相聚,時光短暫而又寶貴。

不論是身居高位,還是一介布衣;不論是富甲一方,還是清貧如水,但是,同學情永在,同學誼永存!

朝朝暮暮都有情,平平淡淡都長久,忙忙碌碌如流水,真真實實過人生。今日樂相樂,別後莫相忘。讓我們用懷舊之心,呵護同窗情誼,漫步在人生路,固守一份純真的幸福。

這次聚會能取得圓滿的成功,首先要感謝這次活動的組織者們,更得感謝康慨解襄的每一個同學,是大家共同圓了我們三十年的夢。短短的聚會再次讓我們感受到人生之美。我期盼著同窗之情能成為我們每個人心中永遠的溫泉,陪伴一生,時刻滋潤著我們的心靈!讓心在這裡停一停,回眸一瞥永不褪色的青春歲月,讓心再純些、再美些!讓我們緊緊抓住一縱即逝的時光,趁著我們現在還能行走如飛,健康並快樂著,多些聯繫,多些走動!我們期待再次重逢!

(來源:相約洪湖1978-1983的新浪博客)

1993年,佔地面積為9433平方米,建築面積為7183平方米。有班級17個,學生806人,教職員工108人,其中教師68人,高級教師3人,中級教師45人。

歷任校長(至1988年底):

孟昭方、童榮鬱、陳霖、蔣森青、劉玉良、

張士勤、徐關濤、萬伯函、張智騫、

尹作藝、劉祖年等

21 長青中學

創辦年份:1962年

校址:唐山路311號

1993年,上海市長青中學佔地面積為5413平方米,建築面積為4450平方米。有班級20個,學生731人,教職員工88人,其中教師60人(高級教師3人,中級教師46人)。

圖片集錦

1997年,長青中學與虹口區第五中心小學合併,組成長青學校。學校校園環境優美,有假山、噴泉、亭臺雕塑等景點,是外灘地區有較大影響的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

歷任校長(至1988年底):

王天麟等

22 長風中學

創辦年份:1960年

校址:廣中路132號

上海市長風中學創辦於1960年。1978-1987年,原新力中學、西江中學、新滬中學部分班級和虹口區第一業務中學相繼併入。學校重視基礎教育,注意因材施教,廣泛開展電化教學。排球是學校傳統體育項目。

圖片集錦

長風中學72屆1班(2016)師生團聚會合影

1993年,上海市長風中學佔地面積為1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為7171平方米。有班級22個,學生1035人,教職員工132人,其中教師87人(高級教師4人,中級教師59人)。

歷任校長(至1988年底):

張智騫、陳守正、徐開堅、王瑞媛、陳琥璋等

23 飛虹中學

創辦年份:1963年

校址:大連路1005弄155號

上海市飛虹中學創辦於1963年8月,1978年2月勤立中學併入。1983年開始辦職業班。1978年到1987年為一所完中,1985年秋開始招收高中職業班、文書職業中專班、衛生中專職業班、機電班、電真空班等,1987年最後一屆高中畢業班結束,後為一所設備齊全的初級中學。

圖片集錦

上海市勤立中學記憶

1993年,上海市飛虹中學佔地面積為4200平方米,建築面積為6689平方米。有班級22個,學生919人,教職員工105人,其中教師87人,高級教師6人,中級教師43人。

歷任校長(至1988年底):

卜瀛洋等

24 甘霖中學

創辦年份:1963年

校址:大連西路205號

上海市甘霖中學創辦於1963年。學校重視體育科技活動,足球、手擲飛機模型、自動航模等項目,曾在市級比賽中獲獎。

圖片集錦

1993年,上海市甘霖中學佔地面積為10667平方米,建築面積為4248平方米。有班級16個,學生600人,教職員工91人,其中教師59人(高級教師3人,中級教師35人)。

歷任校長(至1988年底):

夏志圭等

25 海南中學

創辦年份:1964年

校址:塘沽路484號

上海市海南中學創辦於1964年。學校重視科研活動,提出「以理論為指導,以教改為方向,以科研為突破口」。1986年和1988年兩次被評為市加強初中教育先進單位。

圖片集錦

上海市海南中學74屆各班合影

1993年,上海市海南中學佔地面積為2893平方米,建築面積為4679平方米。有班級18個,學生850人,教職員工95人,其中教師56人,高級教師7人,中級教師38人。

歷任校長(至1988年底):

白蘆、徐開堅、林瑞華等

26 洞庭中學

創辦年份:1964年

校址:吉祥路塘裡10號

上海市洞庭中學創辦於1964年。1985年獲團中央「快樂的中隊生活」錦旗獎。1988年少先隊被評為全國紅旗大隊。

圖片集錦

早期上海洞庭中學球隊隊員合影照

洞庭中學75屆7班同學會合影

1993年,上海市洞庭中學佔地面積為4533平方米,建築面積為2909.2平方米。有班級17個,學生766人,教職員工86人,其中教師58人(高級教師3人,中級教師44人)。

歷任校長(至1988年底):

徐銀鳳等

27 工農中學

創辦年份:1966年

校址:邯鄲路53號

上海市工農中學創辦於1966年。1986年江灣職業學校併入。學校佔地12.48畝,建築面積2800平方米。1988年,有班級11個,學生401人,教職工75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1人。1982年被評為市勤工儉學先進單位。

歷任校長(至1988年底):

李德佑等

28 廣靈中學

創辦年份:1965年

校址:廣靈四路12號

上海市廣靈中學創辦於1965年。1981-1983年連續3年獲上海市藝術體操團體第三名、個人第一名。

圖片集錦

廣靈中學七三屆四班同學聚會合影

1993年,上海市廣靈中學佔地面積為6260平方米,建築面積為4866平方米。有班級10個,學生419人,教職員工74人,其中教師56人(高級教師1人,中級教師38人)。

歷任校長(至1988年底):

吳秉襄等

29 延風中學(天鎮中學)

創辦年份:1965年

校址:虹鎮老街272號

上海市延風中學創辦於1965年,原址是天寶路410號204弄。1982年與天鎮中學合併,遷至現址。

圖片集錦

1993年,上海市延風中學佔地面積為4747平方米,建築面積為3964平方米。有班級14個,學生514人,教職員工86人,其中教師67人(高級教師4人,中級教師49人)。

歷任校長(至1988年底):

胡光彩等

30 區教育學院附屬中學(沙涇中學)

創辦年份:1965年

校址:祥德路274號

上海市沙涇中學創辦於1965年。學校積極開展勤工儉學,取得較好成績。自1995年5月更名掛牌虹口區教育學院附屬中學,小班化教學模式,以武術、美術為特色。學校被列入上海市二期課改試點學校,上海IT試點學校,虹口區首批「加強初中建設工程」學校。

圖片集錦

1993年,上海市沙涇中學佔地面積為5913平方米,建築面積為5007平方米。有班級14個,學生772人,教職員工95人,其中教師69人(高級教師2人,中級教師41人)。1995年5月,更名掛牌虹口區教育學院附屬中學,小班化教學模式,以武術、美術為特色。學校被列入上海市二期課改試點學校,上海IT試點學校,虹口區首批「加強初中建設工程」學校。

歷任校長(至1988年底):

任華龍等

31 韶山中學

創辦年份:1965年

校址:水電路285號

上海市韶山中學創辦於1965年。

圖片集錦

1993年,上海市韶山中學佔地面積為4933平方米,建築面積為3756平方米。有班級16個,學生629人,教職員工71人,其中教師55人(高級教師5人,中級教師38人)。

歷任校長(至1988年底):

孫家麟等

32 嘉陵中學

創辦年份:1965年

校址:東餘杭路800號

上海市嘉陵中學創辦於1965年。學校重視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把學校指導家庭教育列入工作計劃,每個班成立家長委員會。1985年上海電視臺、中央電視臺曾先後播放介紹學校、家長、社會三方面配合教育下學生茁壯成長的報導。重視辦好校辦工廠,學生勞動教育成績顯著。

圖片集錦

1993年,上海市嘉陵中學佔地面積為7153平方米,建築面積為4926平方米。有班級21個,學生1000人,教職員工94人,其中教師63人(高級教師2人,中級教師44人)。

歷任校長(至1988年底):

周賢明、常福禧、黃慶仁等

33 新市中學

創辦年份:1965年

校址:場中路10弄13號

上海市新市中學1965年創辦於江灣鎮新市北路1481弄1號,1986年遷至現址。

1993年,上海市新市中學佔地面積為5467平方米,建築面積為3600平方米。有班級10個,學生400人,教職員工71人,其中教師41人(高級教師1人,中級教師31人)。

歷任校長(至1988年底):

趙仲湘等

34 鐘山中學

創辦年份:1967年

校址:西江灣路800號

上海市鐘山中學創辦於1967年,教學設備比較齊全,大力倡導「求實」精神,激勵學生「學習紮實,作風踏實,生活樸實,身體結實」。1986年被評為上海市加強初中教育先進集體。

圖片集錦

1993年,上海市鐘山中學佔地面積為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為6077平方米。有班級25個,學生1174人,教職員工116人,其中教師99人(高級教師13人,中級教師63人)。

歷任校長(至1988年底):

費國華、凌漢雲、王瑞媛等

35 紅軍中學

創辦年份:1967年

校址:西寶興路40號

上海市紅軍中學創辦於1967年。1988年學校被評為加強初中教育先進單位。

圖片集錦

鳴謝楊皓同學提供下列圖片

1993年,上海市紅軍中學佔地面積為4640平方米,建築面積為4640平方米。有班級22個,學生850人,教職員工99人,其中教師77人(高級教師4人,中級教師37人)。

歷任校長(至1988年底):

楊朵梅等

36 曲陽第二中學(長纓中學)

創辦年份:1967年

校址:玉田支路202號

原名長纓中學。1984年,學校由大連路遷至鄧小平曾經視察過的現代化住宅區曲陽新村,遂改名為曲陽第二中學。

圖片集錦

長纓中學記憶

1993年,上海市曲陽二中佔地面積為12667平方米,建築面積為4393平方米。有班級22個,學生1000人,教職員工108人,其中教師75人(高級教師3人,中級教師40人)。

歷任校長(至1988年底):

瞿大維等

37 星光中學(虹口區五七中學)

創辦年份:1967年

校址:新廣路296號

圖片集錦

虹口區五七中學記憶

前身是虹口區五七中學,創辦於1967年。1993年,上海市星光中學佔地面積為3907平方米,建築面積為2295平方米。有班級13個,學生501人,教職員工71人,其中教師52人(高級教師2人,中級教師25人)。

歷任校長(至1988年底):

陳觀順等

38 長治中學

創辦年份:1967年

校址:長治路770號

上海市長治中學創辦於1967年。擊劍是學校傳統體育項目。1986年榮獲第10屆亞運會男子佩劍冠軍的汪興琪、1987年榮獲全國擊劍錦標賽男子花劍冠軍的俞繼,均曾在校接受啟蒙訓練。

圖片集錦

1993年,上海市長治中學佔地面積為3913平方米,建築面積為4161平方米。有班級18個,學生808人,教職員工89人,其中教師73人(高級教師1人,中級教師63人)。

歷任校長(至1988年底):

李明等

39 崑山中學

創辦年份:1972年

校址:吳淞路299號

上海市崑山中學於1986年被評為上海市加強初中教育先進單位,市教育局在學校召開辦學經驗交流現場會。學校課外活動比較活躍,許多人次在市、區競賽中獲獎。

圖片集錦

1993年,上海市崑山中學佔地面積為7987平方米,建築面積為3571平方米。有班級14個,學生599人,教職員工84人,其中教師62人(高級教師4人,中級教師34人)。

歷任校長(至1988年底):

陸大綸等

40 培華中學(模範中學)

創辦年份:1981年

校址:東體育會路119弄37號

校址原為上海市模範中學。1993年,上海市培華中學佔地面積為2607平方米,建築面積為3462平方米。有班級11個,學生300人,教職員工54人,其中教師45人(中級教師29人)。

圖片集錦

歷任校長(至1988年底):

徐德富等

41 曲陽中學

創辦年份:1985年

校址:東體育會路429號

1993年,上海市曲陽中學佔地面積為7713平方米,建築面積為4190平方米。有班級18個,學生706人,教職員工92人,其中教師61人(高級教師3人,中級教師51人)。

歷任校長(至1988年底):

趙克勤等

42 豐鎮中學

創辦年份:1987年

校址:江灣豐鎮路12號

上海市豐鎮中學創辦於1987年,大部分教職工由岷山中學(停辦)轉來。新造五層教學大樓,體育活動場地寬廣。

圖片集錦

1993年,上海市豐鎮中學佔地面積為9133平方米,建築面積為5423平方米。有班級16個,學生731人,教職員工86人,其中教師52人(高級教師1人,中級教師39人)。

歷任校長(至1988年底):

周志琴等

43 歐陽中學

創辦年份:1972年

校址:大連西路19號

圖片集錦

1988年,上海市歐陽中學佔地面積為7.91畝,建築面積為3803平方米。有班級12個,附設區幼兒師範班5個,學生453人,教職員工76人。

歷任校長(至1988年底):

徐韻安等

44 運光二中

創辦年份:1991年

校址:輝河路65號

1993年,上海市運光二中佔地面積為10200平方米,建築面積為4603平方米。有班級17個,學生649人,教職員工64人,其中教師40人(高級教師2人,中級教師20人)。

45 涼城二中

創辦年份:1993年

校址:涼城路589弄35號

1993年,上海市涼城二中佔地面積為1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為5800平方米。有班級6個,學生309人,教職員工24人,其中教師15人(中級教師7人)。

46 紅旗中學(五十三中學)

校址:四平路421弄113號

1985年9月,上海市體育師範學校開辦於四平路421弄113號原紅旗中學(五十三中學)校址,當年招生4個班,學生160人,教職工150人(含原紅旗中學教職工)。次年該校遷址浦東楊思鎮。

圖片集錦

47 崑崙中學

圖片集錦

48 臨潼中學

圖片集錦

49 白玉蘭中學

上海市民辦白玉蘭中學是一所融初中、高中於一體的完全中學。其前身白玉蘭學校和白玉蘭高級中學,均為上海市首批民辦學校,分別創立於1993年和1994年。學校由民進虹口區委舉辦。

民辦白玉蘭高級中學(上海市丹徒路300號)

民辦白玉蘭學校(運光路40號)

50 上海市虹臨職業技術學校(解放中學)

創辦年份:1958年

校址:天寶路410弄45號

上海市解放中學創辦於1958年。從1982年起開始招收高中職業班。1987年經市教育局批准,改名為上海市虹臨職業技術學校,成為一所以培養旅遊服務人才為主的綜合性職業技術學校。開設賓館服務、烹飪、技工三個專業。招收初中畢業畢業生,學制二至三年,實行畢業證書與專業技能合格證書兩種證書制度。學生畢業後享受中專畢業生待遇。

圖片集錦

1993年,有學生826人、教職員工80人。

歷任校長(至1988年底):

曹有德等

51 上海市長白職業學校(長白中學)

創辦年份:1962年

校址:虹鎮老街22號

上海市長白中學創辦於1962年。1983年與商業一局儲運公司首次聯辦儲運職業班。1984年又與海運局、醫藥公司、虹口區藥材公司等單位聯辦機械班、西藥班和中藥班。1985年經市教育局批准,改名為上海市長白職業技術學校。設置專業有商業經營、財會統計等。

圖片集錦

1993年,有學生1269人、教職員工103人。

歷任校長(至1988年底):

吳品庚(副)等

52 上海市行知藝術師範學校(六十四中學)

上海市行知藝術師範學校,原為上海藝術師範學校,1952年創辦於萬航渡路435號,1955年停辦。1985年9月在上海市第六十四中學復校。為紀念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改現名。該校以陶行知為楷模,貫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制訂「師陶、敬業、求真、創新」八字校訓及校旗、校歌。辦校指導思想體現行知精神、藝術特色、師範目標。1986年9月,上海市行知藝術師範學校遷入原市體育師範(紅旗中學)校址,即四平路421弄113號。

圖片集錦

六十四中學記憶

新校址有140多間琴房的音樂樓和美術樓,並闢有舞蹈房、藝術陳列室、藝術圖書館等。學校設音樂、美術兩個專業,編為音樂7個班,美術9個班,學制三年。八年來已培養出千餘名畢業生,分配在全市各小學任教,成為一支藝術教師隊伍的新生力量。學生在1988年全國中等師範學校音樂舞蹈錄像比賽中,獲得鋼琴和小樂隊演奏兩個一等獎,在第四屆上海十月歌會中獲一等獎。1990年,在第五屆上海十月歌會中被評為市「十佳」歌隊;在上海市中等學校歌唱比賽中獲特別獎。1993年,代表上海參加北京的中國國際合唱節專場演出。

53 上海市統計職業學校(金沙中學)

創辦年份:1954年

校址:安丘路311號

上海市統計職業技術學校,開辦於1982年,初址金沙中學,是區教育局與市統計局聯辦的一所培養統計人才的學校。1991年,遷址四平路803號(原四平中學)。1992年,該校被定為省市級重點職業高級中學,與上海財經大學掛鈎。學校設20個班,以統計會計專業為主,還設海關管理、總務管理、涉外企業經營管理、商業財會、隧道地鐵工程管理等專業。以招收應屆初中畢業生為主,學制三至四年。教職工94人,其中專職基礎文化課教師43人,專業基礎課教師12人,專業實驗、實習指導教師7人,兼職專業課教師10人。設專業理論、專業技能、數學、語文、外語、政治、體育7個教研組。教師中具有中、高級職稱的佔70%以上。學校佔地29畝,建築面積9900平方米。

圖片集錦

1993年,上海市金沙中學佔地面積為7333平方米,建築面積為5661平方米。有班級10個,學生470人,教職員工60人,其中教師47人(高級教師3人,中級教師21人)。

歷任校長(至1988年底):

黃通璋等

54 上海市南湖銀行職業學校(南湖中學)

創辦年份:1963年

校址:廣靈一路友誼二村28號

上海市南湖中學創辦於1963年。1981年與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聯合開辦銀行職業班,後經市教育局批准,改名南湖銀行職業學校,成為一所培養金融中級技術人才的職業學校。招收應屆初中畢業生,學制三年。1993年在校學生有24個班級,教職工77人,其中高、中級教師32人。上海金融職工大學委派15名教師來校擔任主要專業理論課和技能課的教學工作。

圖片集錦

學校注重專業能力的培養,根據銀行工作的特點,把珠算、點鈔、電腦、英文打字、書法、英語會話作為學生必須掌握的崗位基本功。學校佔地4542平方米,建築面積3275平方米。

歷任校長(至1988年底):

奚建華等

55 虹口區工讀學校(勤立中學、廣中中學)

廣中中學創辦年份:1962年

校址:水電路365號

1978年,工讀學校開辦於虹鎮三河路135號(原勤立中學),由區公安局派員協助管理,吸收有違法亂紀行為的青少年入學住讀。1979年在水電路(原廣中中學)開辦第二工讀學校,配備教師38人,初收學生72人,分編3個班級。後兩校調整分工,一校為女工讀生,二校為男工讀生。1984年,兩校合併。學校在廣中中學原有的基礎上,翻建食堂,新建勞動車間、校辦廠倉庫和浴室,後又建造溜冰場。工讀學制九年,與義務教育一致。至1992年,共轉化青少年1172人(其中男生996人,女生176人)。1992年,在冊學生140人,分設中預、初一、初二、初三和女生各一班。翌年女工讀學生借讀於楊浦區工讀學校。虹口工讀學校成為男工讀學校。

圖片集錦

勤立中學記憶

廣中中學記憶

辦學宗旨是挽救失足青年,使之成為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各層次人才。學校專門成立綜合治理小組(作為區數育局的工作機構),具體負責指導中小學生違法犯罪的早期預防和控制工作。1986年學校被評為上海市開展勤工儉學先進單位,1987年被評為上海市綜合治理工作先進集體。

歷任校長(至1988年底):

殷用智等

56 虹建中學

校址:歐陽路520號

57 培華中學(長春中學、模範中學)

創辦年份:1981年

校址:東體育會路119弄37號

1993年,上海市培華中學佔地面積為2607平方米,建築面積為3462平方米。有班級11個,學生300人,教職員工54人,其中教師45人(中級教師29人)。

歷任校長(至1988年底):

徐德富等

58 工農第一中學

校址:四川北路2066號

59 岷山中學

創辦年份:1964年

圖片集錦

60 凌雲中學

創辦年份:1963年

校址:瀏河路50號

圖片集錦

61 武進中學

圖片集錦

62 虯江中學

校址:四川北路1372號

圖片集錦

63 西江中學

校址:西江灣路574號

圖片集錦

西江灣路574號,

竟然承載過上海七所學校

來源:上觀新聞 作者:施敏

摘要:

西江灣路574號,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上海市團校所在地。二十多年前,它還有一個頗為響亮的名字——上海青年管理幹部學院,這所佔地只有18畝的學院,其實從1928年到現在,先後成為上海法學院、財經學院研究部、上海外國語學院分部、上海西江中學、復旦大學分校、上海大學文學院,上海青年管理幹部學院。那些已經消失的學校就在這風風雨雨九十年中,見證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歷史滄桑,見證著中國百年現代化發展歷程的縮影。

有一條位於繁華虹口腹地的馬路,它北起中山北一路,中間穿過廣中路大連西路,南至同心路,全長不過1000米。和坐擁虹口體育場、虹口遊泳池的東江灣路顯赫相比,卻有著雖居鬧市「而無車馬喧」的安靜,只是因為路對面那座有名的虹口足球場,才使得很多人知道有這條叫西江灣路的馬路。記得每次上海申花隊的主場,往日平靜、人車稀少的小馬路變得異常熱鬧和擁擠。

西江灣路574號,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上海市團校所在地。二十多年前,它還有一個頗為響亮的名字——上海青年管理幹部學院,這所佔地只有18畝的學院,應該是當時上海規模最小的高等院校了,我在這裡讀過書。也因為這個機緣,我翻開了它的過去。

當我翻開歷史,才發現,這個安放過我兩年大學記憶的場所,其實從1928年到現在,先後成為上海法學院、財經學院研究部、上海外國語學院分部、上海西江中學、復旦大學分校、上海大學文學院,上海青年管理幹部學院。那些已經消失的學校就在這風風雨雨九十年中,見證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歷史滄桑,見證著中國百年現代化發展歷程的縮影。

上海法學院畢業證書。

1

第一次看到「西江灣路574號」 是在大學錄取通知書上。那一年高考不甚理想,正考慮是否復讀一年的時候,卻收到了錄取通知書。牛皮紙信封上印有「上海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地址是「西江灣路574號」。

當我滿懷期望乘船坐車到學校報到,頗費周折地找到西江灣路574號的門牌時,心不禁沉了下來:這難道就是我要讀的大學嗎?這所不用五分鐘就可以兜完的地方就是我讀書的學校?她與印象中的大學校園實在相距甚遠,沒有林陰小道、沒有亭廊小榭,甚至連體育場都沒有。至今還記得校門的樣子:西式的乳白色的洞門,上是規整半圓拱,有三層凹弧線把圓拱與門柱連為一體,牆體陳舊,卻很厚實,右邊的牆上掛著校牌。校門有對稱兩扇大鐵皮門,其中一扇門裡套小門。那時校門口掛的三塊校牌中,除了上海青年管理幹部學院、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上海市團校之外,還有一塊是「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的牌子。我們這個班級是正是與中國青年政治學院聯合培養的思想政治專業(被稱為中青班),另外一個班是與上海師範大學合作招生「師大班」。

在開學典禮上,學院領導介紹學院的歷史:學院的前身是1951年10月成立的上海團校。「文革」期間被迫停辦,1978年11月復校,1980年,在全國首創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團隊幹部大專班。1985年上海市政府和國家教委批准在上海團校基礎上成立上海青年管理幹部學院,但因沒有固定地址,辦學條件非常艱苦,被戲稱「馬背上的團校」,直到1989年,學院進駐現西江灣路574號校址。

2

那時候,清冷的西江灣路和熱鬧的東江灣路被一條廢棄的鐵路軌道隔開,恍如兩個世界。

橫臥在西江灣路前的那段鐵軌距校門約有十幾米,鐵軌路基高出路面,路基兩側有不高的水泥預製板型圍欄,圍欄是白色的,已有多處破損倒地,靠西江灣路一側更甚。我們有時從外面回學校,為了走捷徑,就從這些破損圍欄缺口跨過鐵路。也有好幾次,我沿著鐵路一直向北走到中山路北口,遠遠看見氣派不凡的上海財經大學和馬路對面的上海外國語大學,不禁悵然:和這些知名高校相比,我們的學院實在是太小了。

我後來才知道,腳下的這段鐵路其實身世顯赫,它是中國第一條運營鐵路吳淞鐵路(又稱淞滬鐵路)。是由英資怡和洋行在1876年7月建成從天后宮北(河南北路、塘沽路口)到江灣段窄軌線路,後來清政府在1877年10月將該鐵路購回拆毀。我們看見的是1897年由盛宣懷主持重建的淞滬鐵路,它已可以算是有近百年多歷史的文物了。現在這條鐵路已經不復存在,上面是橫空出世的是軌道3號線。

復旦大學分校時期的校門。

在很多上了年紀人的印象中,西江灣路574號曾經是上海大學文學院所在地,它的前身是頗有名氣的復旦大學分校。

1978年,「文革」後剛剛恢復高考,為滿足學生讀大學的願望,各高校開始擴大招生,復旦大學分校(政治系、政法系、法律系)是「文革」結束後上海最早和國內較早恢復和開展法學教學研究的大學。由於開辦時校址未定,向華東政法學院借來的校舍期限只有半年,因此尋找校址成了頭等大事。經過多方努力,到第一學期即將結束的時候,終於找到了位於虹口區西江灣路574號的西江中學作為分校固定校舍。雖然這所學校規模很小,設施也很簡陋,但不管怎樣學校還是有了自己的安身立命之處。

1979年2月下旬,復旦大學分校首屆426名新生(春季班)舉行開學典禮。當時,設有中文、歷史、政治、圖書館四個系,有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政治學3個本科專業和1個圖書館學專科專業。1983年復旦大學分校已形成了一定規模,在全國首創秘書學專業,首先恢復了社會學專業,在上海最早恢復法律專業。設有中文、歷史、社會學、政法、圖書館5個系,有中文、社會學、圖書館學、檔案、歷史、考古與博物館7個專業、1個秘書二年制專科專業。

1983年7月,復旦大學分校、華東師範大學儀表電子分校、上海科技大學分校、上海外國語和上海美術學校合併組建上海大學,復旦大學分校就地易名上海大學文學院。從此,西江灣路574號校門口掛上了新的校牌:上海大學文學院,直到1989年又遷入三門路661號原市委黨校的舊址。

上海大學文學院原來不會搬離西江灣路。據陳坤榮(時任上海團校副教育長)在《找房記》記述,1986年,時任團市委書記黃躍金獲悉市委黨校新建了校舍,立即要求團市委相關部門向市委請示,要求把三門路661號原市委黨校校址批給團市委做團校校舍。然而,不知何故,卻將上海大學文學院與上海團校對換,所以,上海大學文學院被遷離西江灣路去了三門路,而上海團校入駐了西江灣路574號校園。

3

學院雖小,有兩棟西式風格的建築卻讓人眼前一亮。讓人不由浮想,這裡一定深藏著不尋常的歷史。

學院大禮堂是一棟鉛灰色的建築,兩層高度,大門是紅色的,門樓上「青年會堂」幾個水泥字還能清晰可辨,灰色的牆也已有些斑駁,左邊的牆上垂掛了許多爬山虎,差不多把半邊的牆都遮掩住了。還有一棟是位於校門內右側的一幢呈矩形有四坡屋頂的三層教師辦公樓,因曾是大名鼎鼎的沈鈞儒先生在上海的住所,「鈞儒樓」因而得名。

這兩棟樓深藏著的歷史便是西江路574號昔日的榮耀:這裡是著名的上海法學院舊址。

上海法學院的前身為1926年由王開疆、褚輔成、董康、于右任等創辦的上海法科大學,最初校址在蒲柏路479號至483號(現太倉路)。1929年,上海法科大學「鬧風潮」分裂出來的部分師生另立新校「上海法科大學」,由章太炎和董綬經先生為校長,並組織了由諸輔成、沈鈞儒、錢新之等人組成的校董事會。同年9月間,花了三萬五千元一筆款子買下了西江灣路現址原有房屋及地基。到1930年6月,教學樓與學生宿舍陸續落成。原上海法科大學全校遷入,秋季開學,舉行了新校舍落成典禮。隨後經第25次校董會議決,改名為「上海法學院」,辦學宗旨是培養造就政法及財經人才,開設法律、政治、經濟、會計及銀行等科系,由褚輔成任院長(終生),並聘沈鈞儒為教務長。1930年11月學校獲得民國政府教育部批准立案。上海法學院集一代名師,引領現代校風,聲譽日隆,在他們薰陶下,一大批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成為影響中國政治、司法、教育、社會等領域的重要人物。上海法學院被譽為中國民主黨派領袖人物的搖籃:在此任教、講學、畢業的有:褚輔成、沈鈞儒、王造時、史良、沙千裡、鄧初民、胡曲園、彭文應、楚圖南等等。

1930年江灣路上海法學院校門。

1932年「一•二八」戰事爆發,日軍進攻上海,戰火延伸到江灣、廟行、吳淞、寶山一線。上海法學院校址所在地區成為戰場,2月3日下午,法學院被日軍由該校邊門掘進,先燒教學樓,後焚大禮堂及宿舍,全校校舍及一切設備化為灰燼。抗戰期間,經過千辛萬苦,在廢墟上艱難重建的上海法學院一次又一次毀於戰火,但一次又一次在涅槃中站了起來。為了不致學校再遭戰亂,保存民族科學文化實力,褚輔成多次指示作應變之策,敵騎一至,弦誦立停,準備內遷,所幸,抗戰勝利後,曾被日本海軍司令部機關佔據的學院終於被收回得以繼續辦學。

1948年3月,褚輔成逝世後,校董會決定由褚輔成的兒子褚鳳儀教授擔任院長。褚鳳儀就任後宣布繼續執行「愛國、民主」的教育宗旨,為國家培養法治人才。為銘記褚輔成、沈鈞儒兩位對學校的貢獻,學校禮堂更名為「輔成堂」,教學樓命名為「鈞儒樓」。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後,上海法學院併入上海財政經濟學院。1951年8月,上海法學院、誠明文學院、上海法政學院、新中國法商學院、新中國學院、光夏商業專科學院六所私立高等院校合併成立「私立上海學院」,原上海法政學院為總校區,上海法學院25年的歷史就此結束。1950年至1952年西江灣路現址是財經學院的研究部,專事幹部進修業務。1952年至1958年9月上海財政經濟學院與上海經濟研究所、華東政法學院、歷史研究所、復旦大學法律系等合併成立上海市社會科學院。1958年上海財政經濟學院遷出後,一路之隔的上海外國語學院在西江灣路574號開設分部。到1972年底,外語學院分部撤回,這裡又變成了西江中學。

如今,如果真要找到歲月在這裡留下的痕跡,恐怕只有經歷過戰火洗禮、經歷過如晦風雨的輔成堂了(如今更名為「青年會堂」)。九十多年過去了,這座有著鉛灰色調莊嚴肅穆的禮堂成為昔日上海法學院僅存的建築。默默駐守在他們曾經的家園,見證這所校園的歷史變遷。但是,作為教師辦公樓的「鈞儒樓」卻沒有那麼幸運,它已在1999年學院大改建時被拆除了被拆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拔地而起的教學培訓大樓(學院1號樓)。

十月的一個晴朗午後,我踏進了已經闊別二十多年的西江灣路574號。已是今非昔比。老式的拱形門已被高大寬敞的不鏽鋼活動移門所代替,寬大的褚紅色的矮牆上面嵌著金閃閃的「上海青年管理幹部學院」的銘牌已經被「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上海團校」所取代,另一側牆面上掛著「上海青年研究中心」、「上海市志願者服務培訓中心」等多塊牌子,一切都讓我感到陌生,卻依稀如昨。

參考資料:

1.《復旦大學百年志》(1905—2005)上卷 第三編 第二十九章 已停辦院系

2.上海大學文學院回憶錄 上海大學出版社

3.陳坤榮.找房記. 新民晚報2011年9月16日

4.錢定浩.復旦大學分校校址之前身的上海法學院

濃濃母校情

依依學子心

親愛的母校和老師,感謝您陪伴我們嬉戲,感謝您賦予我們知識,感謝您關注我們成長,您像大海航行的舵手,指引我們在追逐人生夢想的驚濤駭浪中前行。

最後,讓我們縱情高呼:

母校您好!老師您好!

我們永遠感謝您!

文字史料來源:《虹口區志》、《上海市學校概況》和網絡

圖片來源:「宋志良」公眾號和網絡

上海老底子 誠意奉獻!

點擊播放 GIF 0.0M

相關焦點

  • 上海最有歷史底蘊的59所學校,有儂的母校伐?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組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訴上海老底子情說到上海,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國際大都市,但其實,上海是一所擁有千年歷史積澱、充滿了古韻魅力的城市
  • 上海老底子有一個「嵩山區」, 儂曉得伐?
    上海老底子有一個 嵩山區 儂曉得伐? 如今講到嵩山區,可能除了上了年紀的老人,絕大多數的上海人都已經勿曉得了。
  • 南市人,儂還記得老西門和蓬萊路伐?
    南市人,儂還記得老西門和蓬萊路伐? 2020-05-31 15: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大霖霖 上海老底子
  • 老底子的上海話哪能講?常用新、老滬語了解一下→
    2020-05-21 11:30 來源: 澎湃新聞 上海老底子 上海老底子上海開埠百餘年來,多種原因疊加,方言也在逐漸演變,詞彙變化顯著,部分舊詞逐漸消失,一些新詞不斷產生
  • 【母校故事】「野營拉練」 瑣憶
    不過記憶並沒有完全湮滅,還時不時地會冒出當年野營拉練的碎片化圖像——1970年12月的一天,在閘北區向東中學就讀的我去區裡參加了野營拉練動員會。後來學校也開了動員會。我校和塘沽中學一起組建了「閘二學團」,參加野營拉練的師生 按照年級、班級組建營連排。我被安排在團部宣傳組編印《野營戰報》。
  • 全國青少年校園籃球、排球、冰雪體育傳統特色學校認定結果公示!有...
    全國青少年校園籃球、排球、冰雪體育傳統特色學校認定結果公示!有你的母校嗎?>虹口區東餘杭路第一小學、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上海市培華學校等1027所學校為冰雪體育傳統特色學校,即日起至10月1日公示,本市名單詳見↓2020年全國青少年校園籃球特色學校名單(上海市)上海市復興高級中學
  • 儂瞄一眼了伐?微信最新表情包神cos五阿哥!上海話版本笑死我了
    儂瞄一眼了伐?微信最新表情包神cos五阿哥!來,聽聽上海爺叔新民晚報首席記者王蔚用上海閒話為表情包配音,米道濃!讓人直接崩潰到頭炸了上海閒話真好聽有沒有!
  • 上海地區2019年國際學校競爭力排行榜回顧,你的母校排第幾?
    一起來回顧一下吧~此次榜單中,美國本科方向上榜學校共有223所,其中上海地區有34所上榜;英國方向上榜學校共有192所,其中上海地區有24所學校上榜。英國本科方向上,上海地區共有24所學校上榜,分布在上海的10個區。浦東新區和閔行區各有5所學校入選,並列入選數量第一;徐匯區和楊浦區各有3所學校入選,並列入選數量第二。
  • 大白兔、上海炒麵,儂切過伐?
    上周末,SFC上海影城線上發布了一款海報。不過,海報的主角不是電影,而是「海派國潮,儂切過伐」。從「熊小白」到「大白兔」再到上海梨膏露……觀眾可以通過海報上的二維碼進入直播間,一邊享受電影文化,一邊還能買到這些「清涼一夏」的上海老味道。
  • 唐家弄、王家宅、談家橋、童家浜,這些老閘北俗地名,儂曉得伐?
    張淵源 上海老底子例言原閘北區位於上海中心城區北部,因位於老閘和新閘以北而得名。早在清末就已設置第一個市政建設機關閘北工程總局,1927年上海特別市成立之初設置閘北區,2015年與原靜安區「撤二建一」後融入新的靜安區。
  • 上海這些學校入選全國青少年校園籃球、排球、冰雪體育傳統特色校!
    快來和周到君一起來看看本市名單吧 2020年全國青少年校園籃球體育傳統特色學校名單 (上海市,共65所) 上外-黃浦外國語小學 上海師範大學附屬盧灣實驗小學
  • 一波「回憶殺」,母校記憶,快看看有你的嗎?
    一波「回憶殺」,母校記憶,快看看有你的嗎?忘不了30年前整齊的桌椅,曾趴在上面, 演算未來……今天,我們通過一些學校老照片來回憶那些生活學習畫面,尋找關於你的母校記憶!!!這些學校你還記得嗎?
  • 據說這十個梗,只有正宗上海人才懂,儂儕曉得伐?
    每種方言都有自己的特色 在上海閒話中,就有一些梗 據說只有正宗上海人才懂 今天小編就來考考儂 看看這些梗儂儕曉得伐?
  • 吳文俊:我的數學底子是在交大打好的
    吳文俊1919年出生於上海,1940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在他傳奇的「數學人生」中,上海是起點。吳文俊曾說過,「我的數學底子是在交大打好的。」  這裡有一段插曲,其實吳文俊高中畢業時,興趣所在主要是物理,而不是數學。一次物理考試,題目很難,吳文俊的成績卻極為出色,得到物理教師趙貽經(原上海交大物理系教師)的稱讚。後來,這位頗有眼光的趙老師極力推薦吳文俊學數學,「吳文俊物理好主要是因為他的數學特別強。」  吳文俊對數學真正產生興趣是在讀大三時。
  • 《安家》豪宅在上海老洋房裡能排老幾!看完「上海老洋房之最」請儂...
    但是, 對於上海寧,特別是老上海寧而言那兩棟房子就是 毛毛雨好伐?!如果我說劇中1.5億的龔家花園不是當下最有人氣的洋房,我想也就是1000086的人來反駁我!
  • 你覺得國內哪所學校的校服最好看?你的母校好看嗎
    記得十年前,很多學生在校期間都還沒有校服,每天都是穿各式各樣的衣服上學,班裡40個人可以有40種不同的花樣,對此我們也借鑑日本、韓國等國家,為學生統一定製校服,校服也慢慢的被推廣開,每所學校的校服都不一樣,各有特色。為此,大家就開始互相對比,看哪家的學校校服最好看,在筆者心中,我覺得以下幾所學校的校服是蠻不錯的,不知道你的母校校服長什麼樣呢?
  • ...共同構築母校「枝繁葉茂」!南京市第十二中學校友總會正式成立
    12月20日,南京市第十二中學校友總會正式成立。校友會名譽會長由1958屆校友、原泰國中華總商會主席劉錦庭擔任,而出任校友會會長的則是1965屆校友、多次創新成功的高級工程師、大國工匠錢永貴。在成立大會上,南京市第十二中學校長殷樹鳳為南京市第十二中學海外校友分會會長、南京校友分會會長、北京校友分會會長、上海校友分會會長、鐵路中學校友分會會長分別頒發聘書。
  • 【上海話朗讀】竹影搖窗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有一個朋友住勒鄉下頭,我邪氣眼癢伊個居住環境,還寫了一段文字表達心情:「門前綠樹紅花,屋後竹影搖窗,更有啁啾鳥鳴……」想勿到,居然有得好運道上門了。我個辦公室調到本單位5號樓個底樓,一眼看到房子後頭、窗子外頭,呆呆叫有一叢竹子喔,綠茵茵個,還勒搖發搖發,勿就是「竹影搖窗」嘛!
  • 許佳琪母校,鄭爽母校,謝娜母校,看到蔡徐坤母校:努力大於學歷!
    很多的真愛粉,對自己愛豆明星的所有八卦都是必須要熟悉的,而明星的母校也在其中,並且很多的明星上的都是藝術學院,自己也希望能上這所學校,我們來看一下明星母校的對比環境差距。
  • 盤點上海16區120所實力初中梯隊排名~有你的目標學校麼?
    接下來小編來給大家盤一盤,初中學校裡的那些佼佼者們,以下數據是根據近年來中考升學率,結合各區綜合實力,上海16區教育資源分配情況,以及各區初中大致梯隊分布(依據是往年中考成績和預錄取四校八大人數)!  數據來源於網絡,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