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做,天在看,做人不要目中無人,做事要給自己留餘地。謙虛謹慎才是為人之道,大度寬容才是處世之理。多一些慈悲、多一些愛,能夠「留」,其實也是一種富有,是一種快樂。其實不只為自己,更為善美的信仰,眾生有得度的姻緣,我們每個人都多種一點慈悲的的種子,都能得到福德的果實。
佛經裡有這樣一個故事。在印度生活著兩個這樣的家庭,家中的兩位婦人都得到了一種水果,名字叫做「庵摩羅果」。婦人甲拿到庵摩羅果就迫不及待的吃下肚了,也沒有嘗出來是什麼滋味。而婦人乙就不一樣了,她把果肉都吃了,還把種子留下來,將它拿去栽種。不久,這些種子結出了新的果實,她依然是吃了果實把種子留下,再拿去栽種。就這樣,時間一年又一年的過去了,婦人乙漸漸地擁有了一片果園,不僅能吃到好吃的果實,還多一份經濟來源。如果婦人乙像婦人甲一樣連果帶子都吃了,就不會有一片果園,更不會有更多經濟來源了。如果沒有春夏的播種、耕耘,哪裡來的秋冬的收藏。
說到事業和做人也是一樣的。我們賺錢都是為了能夠有更好的生活,但是我們也不能把錢統統都用完,等到急需的時候,就會顯得很被動。說話、處事、做人都要留一些餘地,這樣才能像婦人乙一樣因為一顆種子,為自己創造了一片果園。有句老話說:「水滿則溢,月盈則虧。」,學會為自己留一點後路。即便別人衝撞了自己,也要學會寬容,於人於己都留點餘地。利不可賺盡,福不可享盡,勢不可用盡。學會為自己,為自己的兒女留一點福德,你所種的因,日後都會回饋到你的身上。為朋友留一點方便,對尊長留一點恭敬,對工作留一點敬畏。
能夠「留」,也代表我們是富有的。為人處世,要為自己和他人留一些迴旋的餘地,話不可說滿、事不可做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行動自如,別人也會更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