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曾是水族界的寵愛,由於專吃魚卵魚苗,在南方水域泛濫成災

2020-12-22 棒奔霸

導讀:過去曾是水族界的寵愛,由於專吃魚卵魚苗,在南方水域泛濫成災

對於外來物種入侵,一直以來都是嚴加防範的。很多外來物種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被引入之後,由於生存環境適宜,而且沒有天敵的存在,再加上自身擁有超強的繁衍能力,很快就能夠泛濫成災,這樣的情況每年都在上演,尤其是對於環境帶有破壞性的物種,更是受到嚴格的管控。前幾年有一種被引入的魚類,引入之後迅速成為水族界的新寵,在魚缸裡面經常能夠看到這種魚的存在,而且價格行情都不錯,這種魚就是臭名昭著的:清道夫。

清道夫魚被引入之後,號稱是這種魚是一種特有的底層魚類,什麼都不吃和,專門吃其他魚類的排洩物以及水體之中的垃圾。所以能夠起到淨化水質的作用,清道夫魚一度成為水族界的寵愛,不論是在南方地區,還是北方地區的魚缸裡面,都愛養上一兩條清道夫,起到淨化水質的作用,隨著養殖期間的逃逸,以及放生所致,清道夫魚現如今已經在南方一些水域泛濫成災。

清道夫魚其實根本不是所宣傳的只吃水中的雜物垃圾,清道夫魚的主要食物來源,其實是依靠吞食其他魚類的魚卵,以及小魚為生。前幾年就有報導,南方一養殖戶的魚塘,捕撈的時候發現魚塘的魚數量很少,百思不得其解,後來把水塘的水抽乾之後才發現,原來在塘底有很多的清道夫魚存在,水塘的魚苗以及魚卵都被這些清道夫魚給吃掉了。所以導致了漁獲全無。

清道夫魚是一種對於環境具有相當破壞性的魚類,一條清道夫魚一年能夠吃到幾萬顆的魚卵,對於水域整體的生態具有很強的破壞性。不但吞吃魚卵,一些個頭很小的魚苗也會成為清道夫的盤中餐,水域之中只要有了清道夫的存在,整個生態都會遭到嚴重的破壞,加上清道夫繁衍能力和生存能力非常強,很容易就會導致泛濫成災。而且這種魚由於專吃骯髒,所以就連以吃聞名的吃貨也不敢對其下嘴。沒人吃,沒天敵,致使清道夫很容易就形成了泛濫。

清道夫魚適應性相當的強,把它丟在岸邊沒有水的地方好幾天,只要遇到水之後,很快就能夠恢復生機,小視頻裡面還有過將曬乾的清道夫魚仍進水裡之後,沒有幾分鐘這原本已經曬乾的魚,居然有活了過來,這種魚的頑強生命力可見一斑。釣魚人也對於這種魚深惡痛絕,釣到這種魚之後也會採取掩埋的方式將其消滅,但這種魚數量繁多,而且很難根除,致使現如今南方很多水域都有這種讓人厭惡的魚存在。從保護環境出發,這種魚一定不要進行放生,發現之後也要將其掩埋,防止起泛濫成災,對於清道夫魚你怎麼看?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

相關焦點

  • 自己繁殖金魚,魚卵如何孵化成魚苗,魚苗要如何管理與挑選呢?
    金魚魚卵孵化金魚魚卵在孵化的過程中,其受精卵的發育與水溫、PH值、水中溶氧等因素有關,水溫在16-30℃範圍內,溫度越高出苗時間越短,但超過一定限度過高或過低往往會引起發育畸形,甚至死亡。一般以水溫在18-22℃之間4-6天出膜的苗為最好。
  • 清道夫中國泛濫成災,印度人民的頂級美味,中國吃貨為啥就不吃?
    在中國泛濫成災的清道夫,卻是印度人民的頂級美味,印度喜歡油炸或者紅燒清道夫,按道理來說,清道夫是可以吃的,為什麼中國吃貨就不吃呢?清道夫是雜食魚類,吸食藻類、底棲動物和水中的垃圾,也能大量吞食魚卵和魚苗,一天可以吃掉 3000~5000 粒魚卵,在缺乏氧氣的水域裡,清道夫還能衝到水面,利用空氣中的氧氣繼續維持生息,它們,嘴裡還含有一個氣泡來存儲氧氣,因而即便離開水十個小時以上,依然可以存活。
  • 南方河流屢現太陽魚,形似羅非魚但更兇猛,現令日本人慾哭無淚!
    我國在上世紀80年代末曾引入北美洲的一種淡水魚「太陽魚」,近年來在我國多地水域有出現泛濫的跡象,它們不僅與本土魚類爭奪棲息地,還會吞食本土魚類的魚卵和幼魚,嚴重威脅本土魚類的生存。在外型上,太陽魚和羅非魚差不多一個樣,以致於太陽魚被人們經常錯認為羅非魚,但事實太陽魚更小、更兇猛。
  • 梧州優質鴨嘴魚苗養殖
    「忘不了魚屬雜食性,對飼料沒有特殊要求,且什麼都吃,像我們現在餵的是黑鯇料(蛋白含量40多),但是餵別的料它也吃,水面長的空心菜它也會光當然,要想讓魚長得快還是要用好的飼料」據另一位知情人許新紅介紹,大峰水產養殖場在廣東臺山養了幾萬尾忘不了魚
  • 清道夫在我國泛濫,為何不用「吃」來解決這個問題?
    青苔外,還會進食其他魚類的魚卵,而且它對魚卵「情有獨鍾」。經過研究發現,清道夫一天就能吃掉平均約4000個魚卵,正是這一習性,讓有清道夫的水域中,其他的魚類根本無法正常繁殖。最終形成「一家獨大」的局面。小結:對物種不夠了解,盲目的放生,強大的生存能力以及對以其他魚類的魚卵為食,是清道夫能在我國泛濫的主要原因。
  • 虎毒不食子,這種魚卻會吃自己的孩子,猜猜是為什麼?
    今天要介紹的這位吃自己孩子的狠傢伙,學名羅非魚,在國內也被叫做福壽魚或非洲鯽魚。 南方的朋友對這種魚應該不陌生,作為一種大眾水產,它們經常上餐桌。
  • 商南:3萬尾魚苗投放蓮花湖 助力水域生態環境
    商洛資訊網訊:12月13日,商南縣公益愛心人士自發組織開展「青山綠水蓮花湖 一江清水送京津」魚苗放養志願活動。在湘河鎮蓮花湖投放3萬尾魚苗,以改善、維護蓮花湖庫區水域環境,助力打造綠色生態。一大早,志願者們就前往汽車站搬運並清點查看將要投放的魚苗。到達投放地後,志願者們細心的對魚苗裡的水進行調溫,以保證投放魚苗的存活率。放流現場,大家小心翼翼地用瓢舀出魚苗投放到水中,一袋袋魚苗被放歸大自然。這其中還有家長帶著孩子一起參加,他們在放生的過程中也在不斷為孩子講解投放魚苗的意義以及愛護環境的重要性。
  • 曾經農村泛濫成災,兒時當零食,如今40元一斤,市場火爆
    導語:曾經農村泛濫成災,兒時當零食,如今40元一斤,市場火爆 曾在農村生活過的人應該對農村都比較了解。特別是幾十年前下鄉的參加勞動的青年,體驗過農村生活,享受過農村美好的環境,如今回味起來依舊會津津樂道。
  • 十餘萬尾魚苗為長江水域「添丁加口」!【重點關注】
    十餘萬尾魚苗為長江水域「添丁加口」!點擊觀看下方視頻↓↓本次活動共放流2000斤花白鰱、134336尾細鱗鯝,魚苗長度均為10cm,並經過事先專業的魚苗選取與防疫檢測以保證魚苗質量。此次放流的兩類魚苗以藻類和浮遊生物為食,因此放流不僅能適當補充黃浦江水生資源,為長江水域「添丁加口」,也有淨化水質和改善水域環境的作用。
  • 原產美國的太陽魚,送給日本後卻泛濫成災,中國引進後怎麼樣了?
    現代的物種入侵事件頻發,很多時候,其實是人類自己引起的,過去的物種入侵,一般都是物種隨著自然媒介到了不同的地方,由於當地沒有天敵而泛濫成災,因此數量也比較少。而現在的物種入侵事件,時常是隨著人類便利的交通工具走遍全球,甚至是人類主動引進,自然也導致了現在物種入侵事件頻發的情況。
  • 清道夫破壞河堤似乎已經泛濫成災,為何沒人敢吃?
    從清道夫的飲食習慣來看,它們的適應能力很強,什麼都吃,水質再髒也能存活下來,所以清道夫非常好養。既然是一種觀賞性的清潔魚類,為什麼清道夫會在河道裡泛濫成災呢?泛濫的清道夫清道夫的泛濫確實是人為導致的,畢竟清道夫自己也沒辦法從魚缸遊到河裡。
  • 清道夫為什麼在別的國家泛濫成災,而在原產地並沒有?
    長相普通的清道夫,雖然沒有其他異型魚豔麗的外表,但好在它適應性強、容易養活,尤其在水族箱裡,它喜歡吃殘餌和其他雜質,能起到進化水質的作用,因此得到清道夫的名字,並受到消費者的喜愛。為什麼會在我們國家泛濫成災?
  • 很多孔雀魚的魚苗死在了隔離盒裡,原因到底會在哪裡?
    大部分魚友由於各種各種條件的限制,會使用到隔離盒或者在原缸繁殖觀賞魚,這些行為倒不能說完全錯誤,但是我們一定要注意觀察隔離盒裡的水質和投餵量以及觀賞魚苗的飼養密度。網箱繁殖孔雀魚,密度大了一樣是個死,何況隔離盒?
  • 「水中狼族」食人魚,為什麼沒有在亞馬遜流域泛濫成災?
    那麼問題來了,如此「無敵」的物種,為什麼沒有在亞馬遜流域泛濫成災呢?帶著這個疑問,我查閱了相關資料,發現我被「騙」了……簡單了解下食人魚食人魚又被稱為水虎魚或者食人鯧,這個名稱不是特指某種魚類,而是泛指10多種在南美洲水域生存的脂鯉科鋸脂鯉亞科肉食性魚類。
  • 泛濫成災的清道夫,廣東大廚已經找到應對方法,吃起來堪比鱸魚
    隨便舉幾個了例子相信大家應該都知道,比如廣東地區的福壽螺、羅非魚,這些年來已經在中國本土紮根生長,對南方很多地區的水域造成了很大的破壞。而這其中羅非魚雖然是入侵物種,但是最起碼經過人工養殖之後還是能夠當做食材的。
  • 引進自埃及的「鬍子鯰」,在髒水裡也能存活,泛濫成災卻沒人吃
    現在的人們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自然也就容易接觸到更多的美味小吃,比如琳琅滿目的海鮮,麻辣小龍蝦就是其中一個,至於魚類就更加豐富多樣,專門養殖的商家數不勝數,畢竟它已經是家家戶戶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只不過也有一些是屬於比較特殊的,即使泛濫成災也很少有人食用。
  • 太陽魚,既能下油鍋又可上餐桌,這樣的入侵物種會泛濫成災嗎?
    關於太陽魚的諸多故事,在網上已經流傳已久了,主要牽扯到的就是一個入侵物種,能不能泛濫成災的問題。 我們國人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實際上很簡單,只要是可以下的油鍋、上的餐桌的入侵物種,它們在我國,都不會泛濫成災的。
  • 鯉魚入侵全球水域,在美國「長成豬」,在中國為什麼活不過幼年?
    據相關的科研資料,鯉魚通常壽命高達70年以上,而且鯉魚屬於雜食性魚類,水草、昆蟲、野果、小蝦幾乎碰到什麼吃什麼,食物充足的情況下,能不停的進食,生長速度很快。 人工飼養的情況下,只需要6個月就能從魚苗長到2斤以上的大魚提供給市場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