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伊琍大談「卵事」:讓卵子成為它自己!女性不生娃才是獨立?

2020-12-09 當代育兒圈

本文由老苗手打原創,拒絕侵權抄襲轉載。

在最近的一期《女人30+》節目中,馬伊琍談到「卵子的使命不是成為受精卵,它可以只是一顆卵子。」被問到認為女性的價值是什麼的時候她回覆:「女性活在社會上的價值不是為了成為母親,而是為了成為自己。」

作為流量明星,兩個孩子的母親,這番言論一出,引發全網爭議,有6.5萬人參與了討論,話題閱讀量達到了3.4億。

反對和嘲諷的聲音甚囂塵上:網友認為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這麼說是故意凹「獨立女性」的人設,有博眼球、雙標的嫌疑。支持的一方認為,馬伊俐是不同生命階段的想法,是指女性可以不被婚姻、生育綁架,可以有多元化的生活、有選擇的權利,沒必要一直槓。在這點上,我認為,應該簡單化概念,多元化選擇、獨立化精神。

簡單化概念:卵子不等於受精卵,生娃不等於不獨立

這件事情,老苗覺得應該客觀的來看待。首先,馬伊利提出的「卵子成為它自己」,實際上是指卵子可以有選擇受精與不受精的權利,卵子不等於受精卵。就像她補充說的「它可以僅僅成為一粒普普通通的卵子,而不需要做出什麼改變。就行每一位獨立的個體一樣,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並不是為了完成某種使命,去成為一些事物的附庸品,而是為了成為那個最獨一無二的自己,為了自己而活。」

我們就概念本身來看,卵子是未受精的細胞,實際上是保存母體成熟的可用於繁育後代的生殖細胞,和受精卵,和將來可能的寶寶,沒有必要劃等號。同樣的,生孩子本身就是生育,和婚姻、和女性是否獨立、是否女性被生育綁架等,都沒有必要劃等號。每個事件之間有一定內在聯繫,但聯繫不具備必然性。

如果以簡單化角度看待卵子的概念,既它就是女性身體的一個組成部分,是繁衍下一代的可能性,一個成熟的女性,有選擇自己卵子存在方式——即是否成為受精卵的權利。

多元化選擇:生育並不是女性必然選擇

誠然,在新時代下,獨立女性往往跟「獨身不婚」、「無暇生育」等詞彙有千絲萬縷的聯繫,生育已經不是女性的標配之一,女性絕不是一個家庭的生育機器,但我衷心希望,每個女性都能有選擇生育的權利。就像龍應臺寫給孩子的信裡所說的一樣,我希望每個女性對生活永遠有「選擇的權利」;可以在自己沒有遇到合適的人之前,不為了完成使命將就結婚,可以在沒有辦法做到兼顧工作和生活的時候,選擇暫不生育。

像馬伊利說的「20歲之前為父母而活,30歲為孩子而活,40歲為自己而活」,「取悅自己」已經成為很多新女性的重要認知,生活有都多元化的眾多選擇,每一個女性都有權利去嘗試、去開始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不一定局限於傳統的工作——結婚——生子的既定軌道。

獨立化精神:做好媽媽,也要做好自己

其實,「獨立」並不流於一種形式,並不是不結婚、不生育,選擇和傳統的要求想背離的道路。如果僅僅追求表面的形式,與其說是追求獨立,不如說是標新立異,甚至叛逆。對於很多女性來說,獨立的核心在於獨立的精神和思想,獨立的經濟能力。很多媽媽,在生育了寶寶之後,全身心的投入到婚姻世界裡,生活中沒有了自己,圍繞著孩子、老公、雙方家庭,放棄了自己的工作、社交、愛好,慢慢地,就失去了獨立性。所以,即使成為了媽媽,也要在愛孩子、愛家庭的同時,留出一部分精力來,愛自己、做自己。

今日話題:對於馬伊利的「卵事」說法,您是怎麼看呢?

我是老苗——一名80後超級奶爸,也是醫院裡最炸眼的男性護士長,任何孕育問題都諮詢我,也請你關注老苗。

相關焦點

  • 馬伊琍:讓「卵子成為它自己,不要給它過多使命」
    不過,馬伊琍在這期節目中的一句話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了網友的巨大爭論。馬伊琍說:「 卵子的最終使命不是成為受精卵,它就可以只是一顆卵子而已,通過這麼多年我們明白,女性活在社會上的價值,並不是為了成為一個母親,我們是為了成為自己,讓那顆卵子成為它自己,不要賦予它太多使命。」
  • 馬伊琍舉例卵子談女性獨立,被質疑自相矛盾,是本真還是立人設?
    最近,在《女人30+》中,馬伊琍表示自己曾經認為懷孕是一件挺重要的事,但看了《破卵》之後明白,卵子的最終使命不是成為受精卵,它可以只是一個卵子。「女性活在社會上的價值不是成為一個母親,是成為她自己!」馬伊琍說,「卵子的使命是成為自己,女性的使命也不是成為一個母親。」
  • 馬伊琍:卵子的使命不只是成為受精卵,女人的價值也不是成為母親
    但經歷得越多,尤其是在看過《破卵》之後,馬伊琍覺得:「卵子的最終使命,不一定非要成為受精卵,它也可以只是一顆卵子而已,女性活在社會上的價值也不只是要成為一個母親,是成為她自己,不要賦予她過多的使命。」對此,很多網友表示太贊同了。
  • 馬伊琍言論惹爭議,評論大翻車,生不生難道不是女性權利?
    8/27日馬伊琍在視頻中的一番言論,其聲稱她看過一個協和醫院生產的大夫,她寫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科普就是女性排卵的時候,這顆卵子沒有受孕,然後就會隨著經血一起排出,馬伊琍看了之後感悟頗深卵子有這麼高的使命,懷孕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一件事,而這顆卵子最終的使命不是成為一顆受精卵,它就是一顆卵子而已。
  • 44歲馬伊琍談女性價值:卵子的使命不是成為受精卵,為自己而活
    8月26日,在新一期《女人30+》節目中,馬伊琍坦言,在年輕的時候,自己一度認為懷孕對女性來說就是一種使命,幾乎是每個女性都應該有的人生經歷。而隨著閱歷的增加,尤其是在看過《破卵》之後,慢慢意識到自己之前的想法多少有些荒誕。
  • 馬伊琍談女性價值:卵子的使命,不是成為受精卵。30+,為自己而活
    後來看了《破卵》之後她明白了:「卵子的使命不是成為受精卵,它可以只是一顆卵子。」被問到認為女性的價值是什麼的時候她回覆:「女性活在社會上的價值不是為了成為母親,而是為了成為自己。」當你在認真做自己時,願你不被外界的聲音左右,不被所謂的定義禁錮。
  • 女人30+|44歲馬伊琍談女性價值:卵子的使命,不是成為受精卵!
    最近馬伊琍參加了一檔節目《女人30+》,在這檔節目裡,她首次談到了自己離婚後的生活,並且也展示了自己對女性的看法,一番言論讓網友直呼三觀超級正。在節目裡,馬伊琍談卵子,說卵子的使命不是為了成為受精卵,而是成為卵子本身。
  • 馬伊琍生過二胎又離婚,憑什麼在《女人30+》中,標榜女性獨立?
    "卵子的最終使命,不是變成一顆受精卵。"馬伊琍在《女人30+》中,說完這句標榜女性獨立的話,就讓許多網友吵了起來。有人支持她,說馬伊琍這是在表達,女人應該多元化,不要被"生殖綁架"。也有反對她的人,拿馬伊琍的人生說事。
  • 馬伊琍:卵子的使命不是成為受精卵!網友:你生完了叫別人不要生
    哪怕她並非一個嬌滴滴的人,但其還是飾演了《我的前半生》裡面一個嬌滴滴的角色,挑戰自我,永不止步,這就是馬伊琍討人喜歡的地方。而且,她本人也是非常獨立的,對她來說,作為上戲的知名校友,其曾經幫助上戲面試了很多的年輕人,在她心目中,是有自己的標準的,比如,不要整容的。這樣的馬伊琍,特立獨行,有著自己穩定的三觀,一直以來,都還是有不少的擁躉的。
  • 離婚一年後,馬伊琍發聲:卵子的使命不是成為受精卵
    作為演員,馬伊琍是低調的,沒有緋聞對象,沒有花邊新聞。最近好不容易上次熱搜,也不是為新劇宣傳,而是為了女性發聲。 1 在訪談節目《女人30+》中,馬伊琍談到了卵子、談到了懷孕、談到了女性價值。過去,馬伊琍認為卵子擁有很高的使命,懷孕是一件挺重要的事情。
  • 卵子的使命是成為受精卵,但女性不是為了生育而生存
    卵子的使命是成為受精卵,但女性不是為了生育而生存 2020-09-02 0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馬伊琍:「卵子的使命不是一定要成為受精卵」 凍卵,讓你成就自己
    新一期《女人30+》,馬伊琍表示:「自己曾經認為懷孕是一件挺重要的事情,但之後明白,卵子的最終使命不是成為受精卵,它可以只是一個卵子。」現場坦率且細膩的表達自己的性別感受,不但備受鼓舞,也收穫思考。 「可以不這麼做,但必須能這麼做」。
  • 馬伊琍再談女性價值,成為母親不是女性使命,凹人設還是灌雞湯?
    隨著《乘風破浪的姐姐》熱播,30+女性也成為熱門話題。大眾越來越將視線和目光聚焦在這個特殊年齡階段的女性群體身上,一系列以「30+」女性為話題的電視劇、綜藝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新近播出的一期中請來的這位女演員大家也並不陌生,是《我的前半生》中羅子君扮演者—馬伊琍。馬伊琍在節目中再次談到女性價值,同時也在離婚後第一次在公眾面前提到婚姻觀以及前夫文章。馬伊琍認為卵子的使命不是要成為受精卵,女性的價值也並不僅僅是要成為母親,更要活出自我。
  • 馬伊琍:女人活著不只是為了給男人生孩子!
    她說,曾經她認為懷孕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不過有一次聽協和產科大夫的科普,知道了沒有受孕的卵子會隨著經血一起排出,感覺卵子好像有著崇高的使命。後來看了《破卵》之後,她明白了:卵子的使命不是成為受精卵,它可以只是一顆卵子。
  • 馬伊琍——卵子的最終使命不是成為一顆受精卵
    網友們紛紛都在說44歲的馬伊琍在其中扮演的女子宛如18歲的少女,不過明星一般都會花重金給自己找美容顧問,能保持不錯的容顏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馬伊琍也將夏琳身上的獨立、敢作敢當和從容淡定演繹得淋漓盡致,詮釋出了夏琳這個都市女子脆弱感性又堅強果斷的一面。 憑藉夏琳這個角色,馬伊琍在2007年徹底火了,在影視圈中的地位也是一躍而起。
  • 以馬伊琍為代表的女藝人,人手一份女拳警告
    小陶虹聊到被當成過氣女演員的心態,楊天真大方交流了自己的價值觀,最新一期的馬伊琍更是聊起了女性卵子話題。她說自己曾在一個協和產科大夫的科普中看到,如果一顆卵子沒有成為一顆受精卵就會隨著經血排出身體,那是它「哭了」。所以,當時她覺得卵子有著崇高的使命,孕育生命是件重要的事。
  • 馬伊琍再爆金句,網友大呼:她真的太有智慧了!
    馬伊琍回答: 「其實我個人不太贊同強調女性題材,男性女性應該彼此合作、彼此依靠、彼此協助的,我不太喜歡強調『女性』兩個字,不要去孤立男性,也不要過分抬高女性,如果你內心持得就是一個平等的態度,就不會過分強調所謂的『女性題材』」。
  • 馬伊琍:女性不結婚,是因為中國男性進步的速度,趕不上女性
    出生比例是一個原因,但卻不一定是最直接的原因,受教育程度不同、晚婚晚育、女性婚姻意識改變等因素,才是更關鍵的理由,畢竟結婚從統計學上看是一串數字,而具體到現實中,則是個人的選擇。馬伊琍曾經在一個訪談中聊到女性「剩女」多,不結婚的人多的問題。
  • 25歲生娃和35歲生娃,哪種更有優勢,這兩點比年齡更重要
    【正文共1965字,閱讀時間約3.5分鐘】關於女性什麼年齡生娃最好,一直都有爭議,有人說,年輕時生娃好,因為精子和卵子的質量更好,寶寶更健康,女性生娃後恢復更快,而且如果想要二胎,還可以趕在30歲前要孩子。
  • 「女人越來越獨立,男人越來越媽寶」老人談年輕人不生娃一針見血
    小區王大爺,退休前在居委會工作,經常調解家長裡短,所以對現在年輕人不生娃的事非常有看法。他說:「現在女人越來越獨立,男人越來越媽寶,生育率能上去才是奇蹟呢!」據他說,就是女性獨立了,男人還是「媽寶男」,讓女性越來越不想結婚,即便結了婚,也因為老公軟弱、沒主見、靠不住而離婚,更別提生孩子、生二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