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更多的「從0到1」的原創成果
東方網 江曾培
2020年01月14日 09:18
近日,「共和國勳章」得主、共和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獲頒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他從1958年開始,為了祖國的核潛艇事業,以身許國,闊別家鄉30載,攻克了一個個尖端技術問題,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人們形容他的人生,就像深海中的核潛艇,「深潛」一輩子,無聲,卻有無窮的力量。
「無聲」,是形容他所投入的製造核潛艇工作,保密性極強,連對父母都不能說,要隱姓埋名,當無名英雄。「無窮的力量」。則是表明他潛心鑽研,卓有成效地解決了前進路上的大量攔路虎,取得了「從0到1」的輝煌成果。
名與利,人一般都是看重的,所謂人生之船不外兩艘:一為名,一為利。然而,名實要相副,不可欺世盜名。利也要取之有道,不可坑蒙拐騙。黃旭華院士「赫赫而無名」,為的是維護祖國和人民的利益,他的「無聲」,是一種「高尚的人、純粹的人,大公無私的人」的境界。
也正基於這種高尚的精神境界,他「板凳甘坐十年冷」,耐得寂寞,默默地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獻出自已的青春與熱血:他不畏艱難,籃路篳縷,勇闖「無人區」,在沒有路的地方踏出了一條新路;他宵衣旰食,只爭朝夕,為中國核潛艇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開拓性的卓越貢獻。
黃旭華院士的「深潛」成果,不是踏著別人的腳印走的,而是走出了自已的路,是「從0到1 」的原創成果。我國科技趕超國際先進水平,立足點必須放放在自主創新上。黃院士的創新,正是把國防上的一項「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已手中」,讓我們有了自已的「定海神針」。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我們需要不斷加強自主創新,特別是要創造更多的「從0 到1 」的創新成果,而這樣的創新成果不是輕易就能得到,更非唾手可得,而是要像黃旭華院士那樣不計名利,不畏艱辛,全身心地投入,一輩子「深潛」下去。
自然,這也需要政府和社會給予更多的關懷與支持。要讓「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專注得到更多尊重和褒獎。要尊重規律,寬容失敗,鼓勱科研人員自由馳騁,大膽嘗試。國家科學技術獎勱大會的召開,本身也就體現了這一精神。
有了更好的創新環境,有了更多的潛心鑽研的科技人才,我國「從0到1 」的原創成果必然會越來越多,從而加快把我國建設為世界科技強國,為實現中國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更大的貢獻。
選稿:鬱婷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