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更多的「從0到1」的原創成果-黃旭華,深潛,核潛艇,技術獎,院士...

2020-12-18 東方網

創造更多的「從0到1」的原創成果

東方網 江曾培

2020年01月14日 09:18

  近日,「共和國勳章」得主、共和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獲頒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他從1958年開始,為了祖國的核潛艇事業,以身許國,闊別家鄉30載,攻克了一個個尖端技術問題,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人們形容他的人生,就像深海中的核潛艇,「深潛」一輩子,無聲,卻有無窮的力量。

  「無聲」,是形容他所投入的製造核潛艇工作,保密性極強,連對父母都不能說,要隱姓埋名,當無名英雄。「無窮的力量」。則是表明他潛心鑽研,卓有成效地解決了前進路上的大量攔路虎,取得了「從0到1」的輝煌成果。

  名與利,人一般都是看重的,所謂人生之船不外兩艘:一為名,一為利。然而,名實要相副,不可欺世盜名。利也要取之有道,不可坑蒙拐騙。黃旭華院士「赫赫而無名」,為的是維護祖國和人民的利益,他的「無聲」,是一種「高尚的人、純粹的人,大公無私的人」的境界。

  也正基於這種高尚的精神境界,他「板凳甘坐十年冷」,耐得寂寞,默默地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獻出自已的青春與熱血:他不畏艱難,籃路篳縷,勇闖「無人區」,在沒有路的地方踏出了一條新路;他宵衣旰食,只爭朝夕,為中國核潛艇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開拓性的卓越貢獻。

  黃旭華院士的「深潛」成果,不是踏著別人的腳印走的,而是走出了自已的路,是「從0到1 」的原創成果。我國科技趕超國際先進水平,立足點必須放放在自主創新上。黃院士的創新,正是把國防上的一項「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已手中」,讓我們有了自已的「定海神針」。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我們需要不斷加強自主創新,特別是要創造更多的「從0 到1 」的創新成果,而這樣的創新成果不是輕易就能得到,更非唾手可得,而是要像黃旭華院士那樣不計名利,不畏艱辛,全身心地投入,一輩子「深潛」下去。

  自然,這也需要政府和社會給予更多的關懷與支持。要讓「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專注得到更多尊重和褒獎。要尊重規律,寬容失敗,鼓勱科研人員自由馳騁,大膽嘗試。國家科學技術獎勱大會的召開,本身也就體現了這一精神。

  有了更好的創新環境,有了更多的潛心鑽研的科技人才,我國「從0到1 」的原創成果必然會越來越多,從而加快把我國建設為世界科技強國,為實現中國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更大的貢獻。

  

選稿:鬱婷藶

相關焦點

  • 兩位「核潛艇院士」獲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最高獎
    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今天(10月25日)在京頒獎,52位科學家獲獎,「科學與技術成就獎」得主2名、「科學與技術進步獎」34名、「科學與技術創新獎」16名。本年度的何梁何利基金最高獎項「科學與技術成就獎」授予彭士祿院士和黃旭華院士。彭士祿院士,我國著名核動力專家,我國核潛艇和核電站事業重要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 訪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黃旭華:一生痴愛核潛艇 樂在...
    1月10日,人民大會堂,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為他頒發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章和獲獎證書,緊緊握住他的手,溫暖赤子的報國心。對於問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黃旭華直言「沒有想到」:這個獎代表的是個人科學技術水平達到了最高境界,雖然是獎勵給我個人,但更重要的是給我們船舶人,給和我們有關係的協作單位。「在核潛艇研製過程中遇到那麼多挫折,項目上馬下馬,我都沒有動搖過。
  • 許身深潛 科研報國——訪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黃旭華
    新華網北京1月10日電 題:許身深潛 科研報國——訪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黃旭華  新華網 凌紀偉  愛國,就要把個人命運和祖國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在1月10日舉行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船舶集團所屬719所名譽所長黃旭華榮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黃旭華說,最高獎這個榮譽屬於千千萬萬船舶科研人。  核潛艇,一旦結緣就是一生  黃旭華是誰,都幹了什麼?
  • 國家最高科技獎|黃旭華 許身報國的「深潛」傳奇
    1月10日上午,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中國船舶集團所屬第七一九研究所黃旭華研究員和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曾慶存研究員一同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然而,曾經在近30年裡,8個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黃旭華在搞核潛艇,父親臨終時也不知他是幹什麼的,母親從63歲盼到93歲才見到兒子一面。如今,黃旭華身兼數職:中船重工719研究所名譽所長、首批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和戰略飛彈核潛艇總設計師。在業內,他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與驚濤駭浪做伴的「深潛」研究1958年,我國批准核潛艇工程立項。
  • 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黃旭華:潛心奉獻終不悔
    黃旭華院士在核潛艇建造現場留影。(資料照片)  人物小傳:  黃旭華,1926年出生於廣東省海豐縣田墘鎮。他是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中國船舶集團所屬719所名譽所長。1994年5月,黃旭華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他先後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2次)、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及成就獎等榮譽,2019年獲習近平總書記頒發的共和國勳章。
  • 大海都知道——黃旭華和他設計的核潛艇的故事
    巨大的壓力將海水通過破損處壓進潛艇,這力度遠大於核潛艇用高壓空氣將水艙中的海水排出的能力。「長尾鯊」號至今仍沉睡在2300米深的海底。「深潛才有戰鬥力。」黃旭華院士告訴記者。二戰中,反潛一方從空中和海面搜尋敵方潛艇,主要靠可見光觀察和各種聲吶。
  • 「深潛」功名三十載,志探「龍宮」一痴翁-光明日報-光明網
    除了科學技術和工業生產能力落後這一歷史難題外,黃旭華他們還面臨著更多實際困難:沒有專業技術人才、缺乏專業技術知識、沒有技術參考資料。    黃旭華在上海交大造船專業學的是民船設計,沒學過軍船設計製造相關內容,更不要說核潛艇相關專業課程。黃旭華自1954年開始從事蘇聯援助的艦艇轉讓仿製工作。
  • 三年一劍磨《深海》廣東話劇瞄準國家最高獎
    2021年1月,還將前往武漢琴臺大劇院,在黃旭華院士的主要工作地、國之重器誕生地獻演。《深海》是當前廣東話劇舞臺上一個極其需要珍視、重視和支持的成果,有望衝擊國家級文藝重要獎項、實現廣東話劇史上「零」的突破。黃旭華院士是廣東人民的傑出代表,原籍廣東省揭陽市,出生於汕尾市,在汕頭市就讀中學,1949年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船舶製造專業,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20年1月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劉萌與「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院士同臺共話校友經濟
    2020年12月6日,上海交通大學湖北校友會在武漢卓爾萬豪酒店召開換屆大會,湖北省北京大學校友會會長劉萌應邀代表高校校友會湖北聯盟,與中國核潛艇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大湖北校友會名譽會長黃旭華同臺演講,共話校友經濟和校友情,激起現場武漢校友們的強烈反響。
  • 核潛艇研究一籌莫展,美國玩具公司幫大忙,黃旭華樂道:天賜我也!
    面對美蘇兩國的壓力,新中國繼續一條證明自己實力的路,於是中國加速推進核打擊能力項目,在推進原子彈項目的同時加速對核潛艇進行研究。志向是偉大的,可隨著蘇聯撤走技術專家後,一切都變得更加困難。對於核潛艇研究,時任總設計黃旭華多少是歷經過有心無力的階段的。
  • 50年前他們造出中國的核潛艇,沒用一個進口零件
    1959年,蘇聯以技術複雜,中國不具備條件為由,拒絕為研製核潛艇提供援助。「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彭士祿和同事們深受鼓舞,決心自力更生。1961年-1962年,由於當時中國核科學人才奇缺,核潛艇資料空白,又恰逢3年經濟困難,中央決定集中力量搞原子彈、飛彈,核潛艇項目暫時下馬,只保留一個50多人的核動力研究室,彭士祿作為核動力研究室副主任負責全面工作。
  • ...話外有話丨國家寶藏男神來了:「深潛90後」黃旭華和「社恐宅男...
    《對話·話外有話》重磅策劃的「國家寶藏」系列主題節目強悍來襲致敬國之脊梁國之脊梁「幹驚天動地的事做隱姓埋名的人」畢生探索只求將大國重器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寶藏男神他們是為守護國防安全作出卓越貢獻的寶藏男神「深潛
  • 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公布,此前有31人獲獎,每人獎金800萬元...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10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核潛艇專家黃旭華,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大氣科學家曾慶存,共同榮獲本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每人獎金800萬元人民幣。
  • 中國首艘核潛艇沒有一個進口零件!核潛艇總師回憶成功時刻笑得像個...
    50年前的今天,中國第一艘核潛艇成功下水。1958年,我國啟動核潛艇工程項目。1959年,該項目被赫魯雪夫斥之為「異想天開」。一度中斷兩年,但科研人員始終沒有停下腳步。沒有外援、沒有資料借鑑,中國軍工人12年磨一劍!
  • 為鑄大國重器,從青絲到白髮,點讚共和國最亮的星!
    在老人的遺物中,黃旭華只選了一條圍巾,是他的母親一直用的,黃老說:「一到冬天,再好的圍巾我不用,我用這條圍巾,我圍著這條圍巾,我感覺我母親跟我永遠是在一道。欠我父母的情債沒辦法還清,生前我不能陪她,她走了之後,我真的很想念她。」為什麼說是情債?因為自黃旭華自1958年從上海調到工作後,整整三十年沒有回過家。
  • 「黃金男孩」哈利波特,「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精忠報國」嶽飛...
    「黃金男孩」哈利波特,「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精忠報國」嶽飛,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 2020-06-18 05: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國核潛艇第一任總設計師彭士祿院士獲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
    核工業老領導、我國核潛艇第一任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彭士祿榮獲中國工程屆最高獎項——「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成為繼朱光亞、錢正英、徐匡迪、鍾南山、潘家錚、師昌緒、張光鬥等院士之後,第八位獲得此項殊榮的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