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Shiru Cafe的收入主要來自於公司的贊助商,贊助商會在網站或者店內投放廣告,通過一些活動觸達潛在僱員。這種模式已經得到了贊助商的認可。在日本,Shiru Cafe的贊助商之一JP Morgan2016年新招募的員工中,有40%來自Shiru Cafe的顧客。
文︱阿布卡
出品︱MarketingExpress
如果將個人信息當作貨幣,兌換一杯咖啡,你願意嗎?
對於一些消費者來說,答案是「yes」。
連鎖咖啡品牌Shiru Cafe2013年成立於日本,目前在日本和印度的高校,包括東京大學、印度理工學院等,開了將近30家咖啡館。2018年2月,Shiru Cafe進入美國市場,在布朗大學校園開了美國第一家店。
走進Shiru Cafe,店內售賣咖啡、甜點,有免費wifi,還有不少學生在這裡學習,看起來就是一間普通的咖啡館。不過,與眾多咖啡連鎖店相比,Shiru Cafe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它的商業模式——個人數據換咖啡。也就是說,消費者必須是布朗大學的學生或者老師,他們網上註冊的時候,提供包括姓名、生日、學校、ID號和工作經驗(例如IT技能、之前的實習經歷)等在內的個人信息,就可以獲得一杯免費咖啡。一般來說,學生免費,教師可以以1美元獲得一杯咖啡或者茶。
此外,咖啡館是無現金的,所以不是學生在這裡是不能消費的。根據Shiru的總經理Keith Maher表示,唯一的支付方法是在Shiru的網址上註冊,在創建帳戶的時候,用個人信息來支付。
2019年6月,Shiru Cafe宣布,在原來大學校園的基礎上,對大眾開放。
為學生與潛在僱主牽線搭橋
Shiru Cafe的收入主要來自於公司的贊助商,贊助商會在網站上投放廣告,通過一些活動觸達潛在僱員。在位於布朗大學的這家店裡,店內四周都是屏幕,上面播放的都是贊助公司的廣告。
Shiru的母公司Enrission在日本,Shiru cafe的贊助商包括尼桑、微軟和JP摩根。這種模式是會員忠誠計劃的一個變形——消費者購買後獲得積分,同時授權給品牌來追蹤購買行為。對於Shiru Cafe來說,它還在努力獲得美國贊助商的信任,確保它獲得的個人信息是哪一類贊助商感興趣的。公司表示,並不與第三方公司分享個人信息。
「我們的目標是幫助學生(從學術生活到工作)的轉變更容易,幫他們做出更好的決定。」Keith Maher說。
這種模式已經得到了贊助商的認可。在日本,Shiru Cafe的贊助商之一JP Morgan2016年新招募的員工中,有40%來自Shiru Cafe的顧客。
數據是新貨幣?
在Twitter上,對Shiru Cafe模式的評價褒貶不一。有很多學生用「恐怖」(terrifying)來形容用個人信息做交換的模式。但是很多人忽略掉的一個事實是,實際上,在這個數據已經成為「新石油」的時代,消費者接觸到的每一個品牌、每一家餐廳,都在收集消費者的個人信息。
因此,也有學生對此表示歡迎。
Jacqueline Goldman是一名布朗大學的研究生,也是Shiru的消費者,對於以個人信息換免費咖啡的做法,他表示:「我把個人信息給了很多公司,但是沒有一家會給我免費的產品,Shiru的做法很透明。」
Shiru位於布朗大學的店每天有800多名消費者,公司的「數據支付」的商業模式已經引起了很多營銷人的興趣,但這種模式也有一定的風險——最近Facebook和Equifax的數據洩露事件,讓很多消費者擔心個人隱私洩露問題。
「『數據支付『已經存在幾年了,」全球消費者和零售諮詢公司A.T.Kearney的首席合伙人Greg Portell說,「零售商會員卡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零售商會員卡的價值主張等於『讓我們追蹤你的個人購物偏好,我們會以折扣作為回報。』」
零售商和金融機構都在通過收集數據,給消費者個性化的優惠。會員計劃,包括品牌信用卡,讓品牌可以根據消費者的習慣來做營銷。其中的邏輯是,如果品牌向消費者開誠布公,告訴他們授權數據有什麼回報,以及品牌拿他們的數據來幹什麼,消費者會更願意分享個人信息。
不過,以消費者數據為貨幣,還面臨著數據隱私監管的問題。例如,歐盟去年實施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要求公司在收集和使用個人數據時,必須要先徵求消費者的同意。Maher說,公司嚴格遵循各項法律和規定。
除了數據隱私問題之外,數據分析公司Yoguara的CEO Jonathan Smalley認為,Shiru Cafe這種模式要想推廣開,需要至少要獲得一定規模的某個人群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