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說「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季天氣由寒轉暖,大自然陽氣萌發,同時,人體內的陽氣也開始生發。所以,父母在春季應多注意給孩子保護陽氣。
在心態上,生氣和憂鬱都會傷身,因此要讓孩子保持心情樂觀恬靜。在飲食上,要多吃一些新鮮蔬菜,如韭菜、菠菜、春筍、椿芽等。酸性食物要少吃,油膩、生冷、黏硬類食物最好不吃。下面,向父母們介紹幾種適合孩子們在春天吃的蔬菜:
(一)韭菜
《本草綱目》記載,韭菜辛、溫、無毒,有健胃、溫補作用,常食可補腎陽虛、助陽緩下、補中通絡,適合脾寒氣虛、腰膝酸冷者。春季人體肝氣偏旺,春韭是入肝經之菜,孩子常食可增長脾胃之氣。
韭菜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C、胡蘿蔔素、鈣、磷、鐵及硫化物等,有除胃熱、安五臟的功效。韭菜中的蒜素和硫化物具有殺菌功能,可促進腸炎、痢疾等疾病痊癒;鈣、磷、鐵等微量元素利於造血補血;纖維素可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防治便秘。韭菜中的揮發性精油、硫化物等,可降低血脂、擴張血管,有預防高血脂、冠心病等作用。
韭菜味道辛香,可炒食、做餡、做湯等,初春時的韭菜品質最佳,晚秋次之,夏季最差,故有「春食則香,夏食則臭」的說法。
(二)野菜
春天野菜入餚,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都適合孩子吃,如薺菜、莧菜、苦菜、槐花、榆錢兒、馬莧菜等。
(1)薺菜
俗話說「三月二,薺菜當靈丹」,薺菜又名清明菜、護生菜,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鉀、鈉、鈣、磷、鐵、胡蘿蔔素及多種維生素。薺菜中還有十多種胺基酸,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中醫認為,薺菜味甘性溫,能利肝和中,補虛健脾,益五臟,清熱解毒,止血明目,對內熱者甚宜。現代醫學也認為薺菜有止血、降壓的作用,可治療乳糜尿、腎炎水腫、腸胃炎,也可治療目赤腫痛、結膜炎、夜盲症等眼科疾病。
(2)莧菜
莧菜又名刺莧菜,含有豐富的鐵、鈣、胡蘿蔔素和維生素,適合青少年身體生長發育。莧菜中沒有草酸,鈣質易被人體吸收,豐富的鐵元素利於合成血紅蛋白,被譽為「補血菜」,莧菜中富含胺基酸,尤其是賴氨酸,是人體必需,常吃莧菜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
中醫認為,莧菜味甘性涼,具有清熱明目、通利二便、收斂消腫、解毒治痢等功效,可治療尿血便血、內痔出血、扁導體炎、急性腸炎等,但其性寒,脾虛便溏的孩子不宜食用。
(3)苦菜
苦菜又名苦苣,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維生素C、鉀、鈣等微量元素,對預防和治療貧血症,促進孩子生長發育和消暑保健具有較好的作用。
中醫認為,苦菜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等功效,可治療急性痢疾、咽炎等,但苦菜性寒,同樣不適於脾胃虛寒的孩子。
(三)春筍
春筍肉質鮮嫩,清香醇正,營養豐富,在宴席上常作為山珍佳餚搭配肉類烹飪,民間有「素食第一品」的美稱。
春筍中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脂肪、糖類、胡蘿蔔素、維生素,以及鈣、鐵、磷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食療價值。
中醫認為,春筍味甘性寒,利九竅、通血脈、化痰涎、消食脹。將春筍和粳米熬粥,或煮熟切片,佐以麻油、鹽、醋等拌食,對熱痰咳喘、便結難通等疾病有良好的輔助治療功效。此外,春筍有吸附脂肪、促進消化排洩,對單純性肥胖的孩子大有裨益。
春筍中難溶性草酸鈣偏多,膽、腎結石患者不宜多食,脾虛腸滑、消化不良及嬰幼兒也不宜食用。
(四)椿芽
椿芽又名香椿,顏色碧綠,香氣濃鬱,鮮嫩清脆,是春季深受人們喜愛的蔬菜。椿芽富含維生素、蛋白質、磷、鐵等物質。吃法也多種多樣,可以拌豆腐、炒雞蛋、炒肉片等等。
此外,椿芽還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味甘性寒,清熱解毒,健胃理氣。現代醫學研究證明,用椿芽製成的椿芽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綠膿桿菌等有抑制和殺滅作用。
椿芽以穀雨前為佳,應吃早、吃鮮、吃嫩,穀雨後,椿芽纖維老化,口感乏味,營養價值降低。民間有「雨前椿芽嫩如絲,雨後椿芽如木質」的說法。另外,椿芽為發物,多食易誘使痼疾復發,患慢性疾病的孩子要少食。每千克椿芽中含有亞硝酸鹽30毫克以上,所以吃之前要用開水燙一下,可將亞硝酸鹽含量降低到4毫克以下,就可以放心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