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聯播的主持人都絕非等閒之輩,以他們的實力,完全能做到全程脫稿講解,但他們沒有這麼做,是因為有了比「背誦下來」更好的解決方案。
1978年1月1日,央視《新聞聯播》開播,至今已有42年的歷史。但細心觀察的話也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新聞聯播主持人只有在節目結束的時候收拾稿子,其餘時間全程目光直視前方「脫稿演講」。
這不禁會使人產生疑惑:為什麼他們準備了稿子卻從不低頭去看?難道在新聞開播之前他們已經全部背誦下來了?其實真相是他們並沒有全部背誦下來,但他們也絕不會低頭去看稿子。為什麼像央視這樣的《新聞聯播《》主持人,很少低頭看稿子呢?
01:低頭看稿有失專業水準,全程「脫稿」是為了顯得端正、專業、嚴謹,彰顯央視一流水平
中央電視臺作為我國的主流新聞媒體平臺,一直都以專業、嚴謹、嚴肅著稱。《新聞聯播》自開播以來,就遭受過一些爭議:例如有人認為主持人的表情四季如一,讓人覺得有疏離感;另外有人覺得不讓主持人低頭看稿,顯得十分不人性化等。
其實不然,這才是符合中央電視臺的風格和特色。設想一下如果臺上的主持人在講解新聞的時候不停地低頭看稿,眼神四處飄散搜索臺詞,那麼就會給觀眾造成一種不專業的錯覺,這樣一來收視率和口碑都不會得到保證。
何況是央視,對於主持人節目肯定會制定一些硬性的要求,來匹配電視臺的調性,無形中傳遞出專業、嚴謹、端正的氣場,在給予聽眾尊重的同時,影響到電視機前的每一個觀眾。
02:強大的背誦和記憶功底,快速的素材消化、準確的語言組織能力和主持能力加持,是他們脫稿、即興講解也存在可能
前面提到,央視的主持人都是非常專業的,能成為中央電視臺的主持人想必之前也經過了層層的歷練和篩選,因而在主持能力方面一定是異於常人的。例如央視主持人康輝、白巖松都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都是學校頂級的學霸。
對於底子如此優異並且擁有十幾年主持經驗的學霸來說,利用自己強大的背誦和記憶能力,快速的消化素材能力與語言組織能力,通過記住一些關鍵詞,是完全可以實現脫稿講解的。但儘管如此,這種操作存在一定的風險性,相信在現實中也不會經常去採用。
03:位於水平視線提詞器的加成,讓觀眾形成新聞聯播主持人脫稿講解的錯覺
央視新聞聯播的主持人曾經曬過自己的稿子,裡面是真實記錄著一些文字輔助自己去講解了,也就是說他們在節目尾聲的時候收拾的那些稿子並不是道具或者擺設。
之所以主持人從不低頭去看稿,是因為他們有了更好的解決方案,那就是利用水平視線的提詞器,來讓觀眾形成新聞聯播主持人脫稿講解的錯覺。
當你以為主持人可能在看你的時候,其實他可能是在看提詞器上面播放的內容。這樣一來它既可以給你造成脫稿演講的錯覺,同時也會讓自己的播報錯誤率大大減少。
鑑於之前所說的,如果頻繁的低頭看稿或者視線飄忽不定會讓觀眾覺得主持人不夠專業,但提詞器完美地解決了這個難題,因為觀眾只看得到鏡頭前面的畫面,正常人是難以識破主持人面前會提詞器的。
另一方面,使用提詞器不低頭看稿也是為了減少錯誤率,讓播報的主持人心裡有底。據稱,新聞聯播主持人每出現一次口誤,就要扣掉巨額的工資,「嚴重者」還可能面臨失業的風險。再加上有很多新聞內容是發生的時間比較靠近節目播出的時間,讓他們短時間內消化並且精準播報是難度較大的,因而提詞器就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用。
04:這是中央電視臺長久以來的堅持和特色,才鑄就了新聞聯播的經典永流傳
央視新聞聯播自開播以來,儘管在不斷地做出改變,衍生了不少節目,但其主持人的特色還是一如既往,給人以十分專業的感覺,所以不讓主持人低頭看稿,也是為了維持這一種特色。
另外,對比世界各國的「新聞聯播」,會發現我們的主持人專業性、播報水平處於一流梯隊,回頭來還得得益於央視這一份堅持。
所以新聞聯播主持人不低頭看稿是對的,過度嬉戲和娛樂化就不嚴謹了,這樣也才能顯得更加風度翩翩,泰然自若,彰顯我們大國的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