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音、體、美全部進入中考,將帶來一個新問題,孩子還有時間睡覺嗎?

2020-12-03 騰訊網

重視體育,重視學生的身體健康,增加學生的藝術修養,讓學生能夠全面發展。思路肯定是正確的,方向也沒錯。

但採用應試模式,必然達不到預期的目的,更大的可能是事與願違。反而讓學生更加厭惡這些,走向另外一個極端。

近日,提升中考體育分值,最終和語、數、英齊平的話題引起了熱議。除此之外,音樂、美術也會在近期內納入中考的範圍。

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明確把中小學生學習音樂、美術、書法等藝術類課程以及參與學校組織的藝術實踐活動情況納入學業要求。

這是教改的方向,就目前來看,已經不可能改變,至少在近期不可能改變。

那麼,這些改變會給學生和家長帶來什麼呢?

1

體育進入中考帶來了什麼

體育早已經進入了中考。以上海為例,體育中考佔30分,分4大類,分別為耐力(長跑)、爆發力或者力量(短跑,引體向上等)、柔韌性(墊上運動,單雙槓等)和球類。

體育進入中考的目的很清楚,就是為了加大學生平時的運動量,增強學生體質。對於這個目標,無論是學生和家長都不會有任何的反對意見,沒有什麼比孩子身體健康更重要。

如果一個學生,每天打一個小時籃球,他的運動量夠了嗎?顯然已經足夠。但這位同學如果長跑不行,那他一樣在體育考試中拿不到高分。

同樣,如果一位學生耐力還可以,也天天堅持長跑,他的運動量同樣也足夠了,但如果這位同學力量或者球類技能不過關呢?那他的中考體育成績一定不會好到哪兒去。

但現在的中考體育要求的是5項全能,只有學生在每個項目都很優秀,才能在中考體育上拿滿分。

顯然,體育的應試已經背離了將體育成績納入中考的初衷。單項體育鍛鍊可以達到鍛鍊身體,提高體質的目的,但應付不了中考應試。

只有在考試的每個項目上苦練,才能達到這個目的。現在體育佔30分,在體育考試前已經佔據了學生相當的時間用於短板訓練,如果提升到主課同樣的分數,會佔據學生多少時間用於苦練?

這種苦練能達到鍛鍊作用嗎?看看現在學校的安排就知道了。考試前一段時間突擊訓練,幾乎是每個學校都在採取的策略,而一旦考試結束呢?不會再有一個學生繼續鍛鍊,一切回到原點。

這樣的體育應試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開什麼玩笑,不過是給學生增加一個應試科目而已,特別是短期內高強度的訓練還對身體有害。

客觀地說,只要是應試,提高體育分值,除了給學生增加更大的負擔以外,起不到半點讓學生主動鍛鍊,提高身體素質的目的。

原因也很簡單,文化課的學習不會因為體育納入中考而降低難度。學生依然要在文化課方面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增加體育應試不但起不到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作用,反而加重學生負擔。

比較合理的方式是,保證學生每天有1-2節的體育課或者體鍛課,在學校加大學生平時的運動量,每天1-2節課適當的運動量已經足以保證學生正常的鍛鍊需求了。

至於體育考試,完全可以分為合格和不合格兩項,且只考核學生擅長的科目,只要學生平時正常參與體育鍛鍊,就能夠保證合格。

這樣即起到了鍛鍊身體的作用,也激發學生的運動熱情,在運動時間上也有足夠的保障。

體育加入中考,是為了提升學生身體素質,不是培養5項全能。而現在的體育應試模式,起到的作用恰恰相反,和原來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馳。

2

音樂和美術問題更大

無論是體育還是音樂或者美術,都相當看天賦。後二者相對而言更麻煩,畢竟體育多少還可以量化,可以用時間,數量來準確衡量。而音樂和美術根本無法量化。

你很難判斷一個人唱歌可以打幾分,畫畫又能打幾分,任何人給出的分數都含有相當的主觀意識。即使是電腦打分也是一樣,無非是個程序的設置問題。

音樂美術只要在中考佔分,必然還是要打分,只要打分,就逃不開應試模式。而一旦應試,就不可能培養出孩子的興趣,有的只能是機械式的學習。

有位江蘇泰州的媽媽,說自己孩子就是2019年第一屆考音樂美術,雖然只有10分,但可不僅是考唱歌和畫畫,更要考樂理知識和美術知識。

僅這兩項,要背的東西就非常多,學校突擊了整整2個月才完成相關的知識背誦。這不還是典型的應試嗎?

更有孩子鋼琴班和繪畫興趣班的二位老師,第一時間就把消息轉發到群裡和朋友圈。顯然這是最強力的興趣班廣告。

至於說這些音樂美術知識在學校裡都教的就省省吧,難道文化課學校都不教的?中考高考的文化課學校哪一樣沒教?那為什麼文化課的課外補習班紅紅火火呢?

更何況藝術類的課程,無論是音樂還是美術,大課的效果相當有限,一節課分到每個孩子身上,有沒有1分鐘呢?

將音樂美術納入中考,本身的目的是為了增加孩子們的藝術修養,陶冶孩子們的情操,培養學生對藝術的興趣。

而一旦這些東西納入中考,成為應試的一部分,只能起反作用。除了讓孩子更討厭這些東西以外,絲毫不會讓孩子對這些感興趣,除了浪費時間以外,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儘管這些東西在中考佔分不多,但中考屬於按比例錄取,只有50%的學生能上高中,關鍵時刻哪怕半分都能決定一個學生的未來。

為了擠入前50%,又有多少學生和家長有這個自信說,這些項目,這點分數我不在乎?更何況,這些項目納入中考,能減少學生花在文化課的時間嗎?大概率不能。

減負減了好多年了,中考的項目反而增加了。其直接後果是,家長花費的精力更多了,經濟壓力也更重了。

學生呢,要學的東西一樣沒少,反而增加了。在學習上花費的時間一點沒少,增加的項目也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怎麼辦?只能壓縮睡眠時間了。

本來就睡眠不夠,本來初二,初三上課就容易打瞌睡,未來會怎樣?這根本不需要太多的判斷能力就可以得出結論。

這對學生的健康有利嗎?

3

一些思考:

重視體育,重視學生的身體健康,增加學生的藝術修養,讓學生能夠全面發展。思路肯定是正確的,方向也沒錯。

但採用應試模式,必然達不到預期的目的,更大的可能是事與願違。反而讓學生更加厭惡這些,走向另外一個極端。

教改,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是坐在辦公室看看數據,幾個所謂的專家開個會,討論一下就能得出理想結果的。

無論如何,應試只能使得事情變味。體育應試增強不了學生體質,音樂美術應試同樣也不可能真正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鑑賞力,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

簡單粗暴的「一考了之」的方式,只能把這些變成負擔。

多多調研,小心求證,從根源上解決下手,才是解決問題的最終手段,而不是通過僅僅考試的方式,不斷地把問題推給家長。

聲明 本文素材來源於網絡。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作者觀點,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分享的資源版權屬於原出版機構或影像公司,本資源為電子載體,傳播分享僅限於家庭使用與交流心得、參考和輔助購買決策,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商業行為中使用,若喜歡此資源,建議購買實體產品。

相關焦點

  • 音、體、美全部進入中考,帶來一個新問題,孩子還有時間睡覺嗎?
    那麼這些變化,會給學生和家長帶來什麼呢?我翻出一些評論,上面幾乎全部是家長們的吐槽。接下來我就分別說一下這些影響。體育進入中考帶來了什麼體育早已經進入了中考。以上海為例,體育中考佔30分,分4大類,分別為耐力(長跑)、爆發力或者力量(短跑,引體向上等)、柔韌性(墊上運動,單雙槓等)和球類。
  • 反對教育減負,越減越負,反對音美體中考越考越多
    2015年我的孩子中考時文化課只有六門,有的課在初二就結業了,但是也已經實行了體育中考幾年了,迫不得已讓我家這個不愛體育運動的孩子,在初三下學期學校中考集訓過程中,從小胖子整整掉了四十斤體重。而我天天在擔心多年不愛動的孩子,會在強化訓練時候出意外,這種事情這些年已經屢見不鮮。而升入高中後,每天大量的學習,少量的體育鍛鍊,體重又回到了從前,中考體育有什麼用呢?
  • 音體美老師當班主任在河南已成風潮?
    河南安陽一所中學,音體美老師當班主任的傳統已經延續了20餘年,全校28個音體美老師,23人當過班主任。前段時間,青島一學校讓體育老師當班主任,遭到家長反對並投訴,引起社會強烈關注。之後教育部回應:體育教師、音樂老師、美術老師、科技老師都可以當班主任,希望它能夠成為一種時髦。
  • 音體美 不再是「副科」
    近年來,一批批未來學校、實驗學校在全國各地湧現,以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溝通與協作能力的STEAM創客教育走紅校園,國家要求開足開全音體美課程,未來教育正在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那麼,究竟什麼是未來教育?創客教育是未來的教學模式嗎?未來美學又是什麼?未來學校是如何培養「未來人」的?
  • 基層學校音體美教師短缺:不是「被生病」是壓根沒有
    近日,中考強化體育美育評價的話題引發社會關注。「新華視點」記者在多地調查發現,一些農村地區的音樂、體育、美術教師短缺現象嚴重,有的學校雖然裝備了相關功能齊全的教室,卻連一名專職老師都沒有,不少地方都存在音體美科目由語數英老師兼任的現象。
  • 基層學校音體美教師缺口現象觀察_新聞中心_中國網
    ——基層學校音體美教師缺口現象觀察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近日,中考強化體育美育評價的話題引發社會關注。「新華視點」記者在多地調查發現,一些農村地區的音樂、體育、美術教師短缺現象嚴重,有的學校雖然裝備了相關功能齊全的教室,卻連一名專職老師都沒有,不少地方都存在音體美科目由語數英老師兼任的現象。
  • 同主科有了持平傾向 體美勞成了硬槓槓_新聞中心_中國網
    體美勞成了硬槓槓同主科有了持平傾向籃球、體能訓練——這段時間,每逢周末,北京市民林婷都要帶兒子參加體育培訓。「以後體育中考可能會到100分。雖然孩子剛上初中,但從現在就得把短板給補上。」林婷說。目前,北京市中考體育科目滿分為40分,其中過程性考核10分,現場考試30分。受疫情影響,今年北京體育中考取消了現場考試,改為隨堂舉行。不過,林婷的孩子可沒有這樣的「好運」——隨著學校體育和教育評價改革提速,各地體育中考所佔的比重正在提升。北京此前明確,2021年的中考體育過程性考核將新增體質健康標準。「目前,全國各地已經實現了體育中考全覆蓋,分值從30分到100分不等。
  • (圖表·漫畫)「新華視點」音體美不受重視
    新華社圖表,北京,2020年12月2日 漫畫:體音美不受重視 近日,中考強化體育美育評價的話題引發社會關注。「新華視點」記者在多地調查發現,一些農村地區的音樂、體育、美術教師短缺現象嚴重,有的學校雖然裝備了相關功能齊全的教室,卻連一名專職老師都沒有,不少地方都存在音體美科目由語數英老師兼任的現象。 一名小學校長說,多年來,以分數為導向的考試目標,對教育教學工作影響很深。在教師、學生、家長的眼裡,語文、數學等考得好了就是最棒的,至於美術、音樂等副科課程,有沒有也無所謂。
  • 基層學校音體美教師缺口現象:沒成就感,語數等主科分數重要
    新華社12月2日消息,近日,中考強化體育美育評價的話題引發社會關注。「新華視點」記者在多地調查發現,一些農村地區的音樂、體育、美術教師短缺現象嚴重,有的學校雖然裝備了相關功能齊全的教室,卻連一名專職老師都沒有,不少地方都存在音體美科目由語數英老師兼任的現象。
  • 音體美要算入中考成績?農村學生:耕種是否也加進來?
    很早的時候,我們所受的教育就是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這麼多年來,這個觀念已經已深入人心,而要看是否真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目前評價的一個很重要的直觀看法就是「分數」,「分數」直接將能力量化出來了,但是用「分數
  • 河西學院與古浪縣教育局聯合開展音體美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培訓
    河西學院與古浪縣教育局聯合開展音體美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培訓 2020-05-19 19: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文萃】培養具備音體美教學素質的全科型教師振興鄉村教育
    但由於他們未必有學習音體美專業的興趣和潛能,再加上師範院校教育目標和專業設置、教學方式不同等原因,他們也未必具有音體美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教育教學能力。因此他們就很難適應中小學教學需要,這也就成為鄉村小規模學校音體美教師短缺和教師結構性短缺的主要特點,所以說培養更多具有音體美素質的教師是培養全科型教師的關鍵,抓住了這個關鍵,也就抓住了更多培養全科型教師的實質,才能把培養全科型教師的措施落到實處。
  • 教育部發公告,表示將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同時還有一個「壞消息」
    尤其是出身貧困家庭的學生,可以通過中考和高考的優異成績進入重點高中甚至是重點大學,這樣就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了。教育部發布通知,表示將普及高中階段的教育九年義務教育已經實行很多年,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很多人都在提倡普及高中,面對這一問題,教育部其實也是格外重視的。
  • 城港路街道中心小學舉行了音體美工作專項會議
    近日,城港路街道中心小學舉行了音體美工作專項會議。校領導和全街道音體美教師參加了本次活動。會議第一環節是由校長講話,由校長圍繞著以人為本、科學管理、師德建設、安全教育、提升素質、特色發展等方面給老師們提出了中肯的建議。
  • 教育部發布通知,將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並將體音美納入中考範圍
    要知道在高中階段還是能夠分為3種情況的:高中教育、職業高中、職業中專,所以說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並不是普及高中教育,而是還有職業高中以及職業中專這兩個情況。當然了,教育部在此之前也有發文:要求各地區嚴格抓學生的「普職比」。而且還有人說這次的普職比將達到50%左右,也就是說將有一半的中學生不能進入普通高中接受教育。
  • 20個問答弄清雲南初中音體美考試方案
    查看附件雲南省初中學生體育、音樂、美術考試方案20個問答弄清雲南初中音體美考試方案Q:為什麼要提高中考體育、音樂、美術分值?另一方面,針對部分鄉村學校音體美教師結構性缺口問題,我們正加快配備教師;此外,我們現在已經建成覆蓋到班的高速光纖網絡,將採取信息化的手段解決這類問題。Q:殘疾學生的體育成績怎麼計分?
  • 音樂、美術納入中考,農村的孩子不能成為遺忘的角落
    近日,國家教育部明確2022年音樂和美術也將進入中考,給予賦分40分。這可以說是繼體育進入中考之後的又一次重大變革。這個消息猶如一記驚雷,讓所有的人都感到了一種意外,但是卻又在預料之中。說是意外,是因為音樂和美術從來沒有人會想到在初中階段還會考試,並會計入中考的總分當中;說不意外,是因為體育已經進入中考當中許多年了,音樂和美術納入中考也是順理成章的事。音樂和美術的教育在它們被納入中考之後必然會有一個提高,但是這麼快就推行,對於農村的孩子來說,就是一種明顯的不公平——教育改革,農村不能成為一個被遺忘的角落。
  • 體育美育進中考,評價重心在「過程」
    來源:中國教育報刊社作者:史萬浩(蒲公英評論獨立評論員)音體美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把每一個學生都培養成音樂家、專業運動員和畫家,而是讓他們在音樂、美術等學科的學習中接受薰陶,提升藝術素養傳統的以考試分數為依據的考核評價模式,唯分數論英雄,無視學生的個體差異,用統一的評價標準衡量所有學生,「一把尺子量到底」, 既不科學,也不公平,很容易將考試評價引向「高分者昌,低分者亡」的泥潭,可能會迫使學生將相關科目的學習由校內向校外延伸,「主動」延長學時。
  • 孩子磨蹭不睡覺怎麼辦?想要快速撂倒孩子,「談判」技巧少不了
    問問孩子:「你上廁所嗎」「口渴嗎」「肚子餓不餓」有了以上的關切問法之後,我們再跟孩子說睡覺這件事情,就已經堵住了以需求性作為藉口的話癆磨蹭,對於話癆又喜歡一到睡覺就找事的孩子,我們也可以主動跟孩子聊聊天
  • 教育部新通知,中學生將迎來「2大變化」,父母們表示:欲哭無淚
    高考的新政策已經在實行,而中考也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以前,就算是中考成績很差,照樣有高中可以上,學生和父母都很看不好職高這一類學校,都認為讀這些學校只會浪費錢,畢業之後什麼也學不到。所以就導致這些學校的生源在減少,很多學校都出現了生存危機。國家為了教育的平衡發展,對中考也是進行了改革,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教育部發布的新通知,中學生們將迎來「2大變化」,而這些變化讓很多父母表示欲哭無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