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導報 記者崔立勇 「42年來,松下始終在思考一個問題——如何才能真正對中國社會作出更大貢獻?」在第三屆進博會現場,松下電器中國東北亞公司總裁CEO本間哲朗從這個問題開始,用流利的中文講述松下在中國的歷程。
本間哲朗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松下自1978年進入中國,伴隨中國經濟發展走過42年曆程,其間見證並參與了每一場重要變革,包括經濟體制改革、《外商投資法》的出臺和逐步完善、網際網路時代的來臨、5G和物聯網等新技術的大量應用等。
松下是最早在中國投資建廠的外企之一,這家百年企業在中國的事業也在不斷發展更新。2019年4月,松下集團成立了將事業和地域統括職能合二為一的地區事業公司——中國東北亞公司,總部設置在北京,這是松下集團首次在日本以外成立事業公司,也是首次將經營決策權放到了海外。
如今,松下在中國的業務也遠遠超過很多中國消費者所熟知的家電產品。在第三屆進博會上,松下是所在展館面積最大的品牌,用1000多平方米全面展示持續深化「健康·養老」和「生鮮食品供應鏈」事業戰略的落地成果,以及面向後疫情時代的「清潔」類解決方案。
本間哲朗表示,松下在中國的事業規模持續成長,中國110億元的年銷售額約佔松下全球事業規模的20%。他說,松下在中國「將以提升對人們『生活』方面的貢獻價值為目標」。
疫情期間始終在中國工作的本間哲朗,時刻都在觀察中國消費者的需求。他說,受到疫情的影響,中國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和習慣發生了三大變化:購買方式從線下向線上轉移;在家的時間更長,對廚電等產品的需求顯著增長;疫情讓中國消費者對清潔生活方式的熱情飛速提升,非接觸經濟形成熱潮。
這些改變也在市場上得到體現。搭載納諾怡、次氯淨等松下獨有技術的產品受到市場肯定,松下的空氣淨化器、非接觸式體溫計、電熨鬥以及電飯鍋等廚房設備都大受歡迎。使用松下次氯酸生成技術的ZIAINO次氯淨空間除菌消臭機具有優越的除菌除臭功能,在今年2月份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初期,松下向武漢醫療機構捐贈該產品,隨後為滿足中國消費者對清潔類產品的旺盛需求,8月份開始將生產線逐漸轉移到中國國內。為助力中國社會疫情防控,松下此次在進博會上首發世界領先的「6恆氣候站」系統,恆定40%~60%的溼度設置,有效降低特定空間內病毒傳播的風險。
健康和養老是中國的社會課題,這也是在日本積累了豐富相關經驗的松下所擅長的領域。本間哲朗透露,與合作夥伴雅達集團於江蘇宜興開發的養老社區——「雅達松下社區」計劃於2021年6月完工,其中1170戶將全部嵌入松下產品,全方位導入松下的健康養老理念、技術產品和相關服務。
本間哲朗強調,為了應對中國市場的需求變化,松下健康養老類產品的市場化步伐實現遠超日本的「中國速度」。他舉例說,在疫情出現後,松下研發的除菌噴霧3個月內實現商品化;利用AI技術幫助老人實現自立行走和康復者恢復步行能力的步行訓練機器人預計明年3月在中國市場發售。
「在松下看來,中國在保持作為製造大國的同時,逐漸轉變為消費大國、工程大國、創新大國。松下在華發展早已不是著眼於中國的勞動成本,而是更加看重在智能化市場規模、優質的技術人才、巨大的消費市場、強大的產業鏈、敢於創新接受創新的風氣等方面的優勢。」本間哲朗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表示,連續第三屆參加進博會的松下期待通過進博會平臺加強企業交流,優勢互補,共創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