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是《易經》的基本概念,可代表一切自然現象的動靜狀態,每個卦由三個爻組成。「卦」有「懸掛」的意思,也代表將各種現象以八種卦之一,一一標示豎立起來以便於觀察。例如將"天"這一現象,以"乾"這一卦 「懸掛」著。即乾為卦,天為象。
一種卦可掛在很多很多的現象,但不是任意掛,有特定的規則。每一現象都可以找到一種卦去掛,也不是任意的。先有象,後有卦。萬象納入八卦,八卦懸掛萬象。將萬象以八卦作為模型,硏究理解八卦這個模型,有助理解萬象。 八卦的項目組合,可代表各種自然現象或動態,分別為「天、地、水、火、雷、風、山、澤」(可稱為首八象,因為八卦可以說是最先卦在這八個人們最容易看到的現象),卦名則稱「乾、坤、坎、離、震、巽、艮、兌」。
易經的八卦代表了古代中國的天文地理哲學等文化思想,其理論還涉及到武術、中國音樂等方面。 若將八卦兩兩相重,形成六十四卦。原本八卦(三個爻)亦稱為八個「單卦」,而相同的兩個八卦的組合(六個爻)則稱「重卦」。
「爻」是最基本的符號,意指交錯,以奇畫(「」稱陽爻)或偶畫(「」稱陰爻)表示。
爻有陰、陽兩種儀態,若兩兩相重則形成四象(太陽、少陰、少陽、太陰)。四象再增加一爻,就形成八卦。
爻自下而上排列。「三個」爻的含義,象徵著「天人地」(上有天、下為地、人在其中)。
由三個爻可組成一個單卦(經卦)
八卦,意謂八個單卦(八個經卦)
八個「單卦」(經卦):
每一卦代表一種狀態或過程。
宋代朱熹在《周易本義》中寫了一首《八卦取象歌》幫助人記住八卦的卦象:
乾三連(),坤六斷();
震仰盂(),艮覆碗();
離中虛(),坎中滿();
兌上缺(),巽下斷()。
卦辭
· 乾為天:元亨,利貞。
· 坤為地: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 坎為水:習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
· 離為火:利貞,亨。畜牝牛,吉。
· 震為雷:亨。震來虩虩,笑言啞啞。震驚百裡,不喪匕鬯。
· 艮為山: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
· 巽為風:小亨,利攸往,利見大人。
· 兌為澤:亨,利貞。
重卦(別卦)
經由八卦可再演化出六十四卦。兩個八卦相疊(復卦),即成八八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意謂六十四個重卦(六十四個別卦)。亦即八個「單卦」(經卦)如經緯交織組成六十四個「重卦」(別卦)。
宋朝學者邵雍認為四象演八卦(方位),八八生成六十四卦,此為伏羲八卦,也叫先天八卦;亦有學者認為八卦應該出自周文王的乾坤學說,他認為先有天地,天地相交而生成萬物,天即乾,地即坤,八卦其餘六卦皆為其子女:震為長男,坎為中男,艮(普通話讀音:gèn;國語注音:ㄍㄣˋ;粵音:gan3,同「覲」)為少男;巽(普通話讀音:xùn;國語注音:ㄒㄩㄣˋ;粵音:seon3,同「遜」)為長女,離為中女,兌為少女,是為文王八卦,又稱後天八卦。邵雍以前沒有區分先天八卦、後天八卦的說法。
卦象解說
《易經》〈說卦傳〉:「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
1. (乾)三爻全陽,表示全動,是天體之象。1. 天地定位
2. (坤)三爻全陰,表示全靜,是大地之象。
o 先民的宇宙觀是「天動而地靜」,天在上而地在下,即「天地定位」。
2. 山澤通氣
0. (艮)上爻為陽爻,中下爻為陰爻。上面小部分動,下面大部分靜,為「山」之象。
1. (兌)上爻為陰爻,中下爻為陽爻。上面小部分靜,下面大部分動,為「降雨」之象。
o 山氣上騰,雨水下降,即「山澤通氣」。澤即是雨[3],雨降於天,山出於地,因此(兌)緊接(乾)後面,(艮)緊鄰(坤)。
3. 雷風相薄
0. (震)下爻為陽爻,中上爻為陰爻。上面大部分靜,下面少部分動,為「雷」之象。古人認為雷從地中起,所以(震)也排在(坤)的旁邊。
1. (巽)下爻為陰爻,中上爻為陽爻。上面大部分動,下面少部分靜,為「風」之象。風起天上,所以(巽)也排在(乾)的旁邊。
o 雷發地中而上騰,天之下有空氣在流動(風),就是「雷風相薄」。
4. 水火不相射
0. (坎)中爻為陽爻,上下爻為陰爻。周邊靜而地中動,為「水」之象。
1. (離)中爻為陰爻,上下爻為陽爻。周邊動而體中靜,為「火」之象。又為「日」之象。
一般認為此八卦排列的對應(天地,山澤,雷風,水火)合於自然現象
宋以後,八卦的次序有「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和「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兩種,前者稱「伏羲八卦次序」,後者稱「文王八卦次序」。
卦象解說1
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
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絜齊也。
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蓋取諸此也。
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故曰致役乎坤。
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
戰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
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
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前南後北(坐北朝南),左東右西。這個方位與西方傳入的現代製圖以北為上的方向正好相差一百八十度。(至古中國歷史疆域發展:由北到南,從黃淮平原再到長江流域,或許可以解釋古人製作地圖的想法。)後天八卦方位與東南西北方位存在著一一對應的關係:震離兌坎分別代表正東、正南、正西、正北,餘下四卦則分別為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四隅。右圖也反映了中國古代製作地圖的傳統方式:
先天八卦的方位與後天八卦為何不同?有人認為先天八卦反映了世界未產生前的景象,而後天八卦則相反。也有人認為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分別代表了立體垂直空間和平面時間的概念(類似於西學中之維度),如清人張潮《幽夢影》中即有「先天八卦,豎看者也;後天八卦,橫看者也」之句。
連山八卦
《連山》為三易之一。所謂三易,是中國古籍記載的三種佔卜方法,包括《連山》、《歸藏》及《周易》(易經)。其中《連山》、《歸藏》失傳已久,現存三易的內容以《周易》(易經)為主。
《連山》以「艮卦」為首,其中用意「艮為山」有頂天立地之象。鄭玄於《周禮注》稱:「名曰連山,似山出內氣也」。
歸藏八卦
《歸藏》相傳由軒轅氏得於洛水,因歸藏氏尚金德,故以坤為首。
此即《漢書藝文志》所載之《龜書》。
現存之《先天八卦》,因秦尚水德,尚黑,故以乾為首。故現時之《先天八卦》當出於秦際。
中天海印
相傳由伏羲氏得於黃河。出於龍馬,因伏羲氏尚木德,以龍紀,故以震為首。 因以震為首,故又稱之為《龍圖》
此圖即《漢書藝文志》載之《夏龜》。
卦象運用
八卦涵義
先天八卦相傳是伏羲所造。坊間亦用漢字「三求平未,鬥非半米」來記八卦符號。
八卦源於中國古代對基本的宇宙生成、相應日月的地球自轉(陰陽)關係、農業社會和人生哲學互相結合的觀念。最原始資料來源為西周的易經,內容有六十四卦,但沒有圖像。《易傳》記錄「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故近代考證認為所謂太極即宇宙,太極生兩儀是指地球在大地上,面對太陽(日)光照射角度,有公轉與自轉之兩種儀態。
兩儀生四象其意為,地球公轉右旋太陽與自轉中,依照南、北回歸線傾斜,北二十三點五度後,再返回南二十三點五度之中循環,發生日照光線與影長不同,記在羅盤上天禽二十八宿,總管度數365又1/4度為合一,訂為太陽曆之日數,區分冬天立壬、子、癸三節氣為坎卦,是水汽生成旺季;春天立甲、卯、乙三節氣為震卦,是木氣生成旺季;夏天立丙、午、丁三節氣為離卦,是火氣生成旺季;秋天立庚、酉、辛三節氣為兌卦,是風(金)氣生成旺季;等區分各季佔45日之不同景象,為兩儀生四象之含意。
四象生八卦其含意為,上述四象,會有生、旺、衰、死之消長,立此四旺氣象會產生變化,如冬天水汽溶解於土,生之樹木中,立為艮卦,管醜、艮、寅三節氣;如春天木氣旺後,會轉入夏天火氣旺中,立為巽卦,管辰、巽、巳三節氣;如夏天火氣旺後,會轉入秋天金氣旺中,立為坤卦,管未、坤、申三節氣;如秋天金(風)氣旺後,會轉入冬季水汽旺中,立為乾卦,管戌、乾、亥三節氣,為四象生八卦含意之解釋,文王作易,將可證明先作太陽曆一年之日數,再分作八季(八卦)廿四節氣,並調查各節氣時,地上所生成重要氣象生態,記注在羅盤上,作廿四節氣字中,作幹支歷數,其廿四節氣,以地球右旋公轉太陽,訂立八卦(季),與節氣名順序並含其意義,作幹支組歷表示月、時令之氣象生態。
及至宋朝,有學者認為四象演八卦(方位),八八生成六十四卦,此為伏羲八卦,也叫先天八卦;亦有學者認為八卦應該出自周文王的乾坤學說,他認為先有天地,天地相交而生成萬物,天即乾,地即坤,八卦其餘六卦皆為其子女:震為長男,坎為中男,艮(普通話讀音:gèn;國語注音:ㄍㄣˋ;粵音:gan3,同「亙」)為少男;巽(普通話讀音:xùn;國語注音:ㄒㄩㄣˋ;粵音:seon3,同「遜」)為長女,離為中女,兌為少女,是為文王八卦,又稱後天八卦。八卦符號通常與太極圖搭配出現,代表中國傳統信仰(儒,道)的終極真理:「道」。
此外,八卦尚對應著八門,論後天八卦,由正北坎卦始起:休、生、傷、杜、景、死、驚、開。
八卦與五行
漢代學者李君明首創(後世稱京房)。京房首創的八宮卦對後世預測學影響深遠。五行與後天八卦提出如下對應關係:震(雷)、巽(風)為木,離為火(日),坤(地)、艮(山)為土,兌(澤)、乾(天)為金,坎為水(月)。
八卦與四大元素
周振甫在其著作《周易譯註》中認為八卦和古希臘、古印度四種元素「地、水、火、風」的想法相類似。而先天八卦中對四組自然現象的陰陽關係描述為:天地定位,水火不相射,風雷相搏,山澤通氣。
八卦與九宮
宋儒認為,先天八卦起於單純的序數序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數可以道儘先天。邵子取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為伏羲先天八卦。
八卦與洛書九宮數和河圖十數,有一定的聯繫關係。若將先天卦配洛書九宮數,對照先天、中天、後天八卦可以產生微妙可以觀察的關聯性,比如相加為十,陽卦六七八九、陰卦一二三四,或為河圖數一六水、二七火、三八木、四九金、五十土。
九宮即洛書所指的九個方位,一般將後天八卦按方位裝入洛書,中間空開,即形成所謂的「九宮八卦」。 其對應關係為「一坎(北宮),二坤(西南宮),三震(東宮),四巽(東南宮),五合太極(中宮),六乾(西北宮),七兌(西宮),八艮(東北宮),九離(南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