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宮廷外,北京雍和宮也珍藏著一千五百多幅各種質地的畫像佛。這些畫像佛多為明清時期的作品,一般高度有七八十釐米,最小的為十幾釐米,面積最大的有十餘平方米。主要流行於藏東地區的刺繡佛像,在雍和宮畫像佛中數量較多,如密宗殿北首的《釋迦牟尼》、殿東牆北首的《白度母》、殿東牆的《無量壽佛》等皆屬刺繡佛像。
滿繡吉祥天母像圖軸 清宮舊藏
其中尤為引人注目的是乾隆生母孝聖太后親手繡制的堆綾《綠度母像》,長一百七十五釐米、寬一百一十五釐米。這件作品是乾隆母親孝聖憲皇太后帶領宮中繡女用了約五千塊形色各異的錦緞綢絹堆繡而成,為典型的清代宮廷藏傳佛教織繡作品。
堆綾繡綠度母像 雍和宮藏
畫面中的綠度母慈眉善目,通身黃綠色,周身被華美複雜的珠寶、瓔珞、帛帶纏繞,體態婀娜。度母左手在胸前捻一支曲莖蓮花,右手亦垂握一支。兩支蓮花蜿蜒攀升,開放在她的兩鬢,面龐被蓮花映襯得嬌豔美麗,背光外沿用各色各樣的蓮花作為裝飾。此外,度母頭頂的祥雲以及腳下的海水紋也具有形式感。整幅作品宛如一幅精緻的仕女畫,與同題材織繡佛像相比,充滿世俗性。
織成重錦西方極樂世界圖 196cm×448cm 清宮舊藏
西藏地區也藏有宮廷賞賜的織繡佛像,如《緙絲無量壽佛像》,這幅織繡佛像為清乾隆年間內地織造,上方有『無量壽尊佛』字樣。人物形象莊嚴、沉靜,色調柔和,具有內地繪畫的特點。
緙絲西方極樂世界圖 149cm×329cm 清宮舊藏
整體而言,清乾隆時期的藏傳織繡佛像留存較多,製作較為精細,與明代織繡佛像相比,尺幅較小。畫面具有程式化特點,構圖嚴謹,裝飾繁縟,人物形象注重寫實,並借鑑內地人物畫的表現技巧。用色更加鮮豔,且十分強調顏色的濃淡搭配。融合了西方油畫的部分特點,突出表現物象的層次與明暗關係。除畫心外,繡像的鑲邊多採用紅色壽字織金緞,按照繡像的尺寸織造整幅邊飾,無接縫,與繡像結合為一體,表現出皇室宗教活動的奢華。
滿繡千手千眼觀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