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歷史上稱為上日、元日、新正、新元、元旦等等)是流傳數千年的文化傳統,也是一年當中最重要、最隆重的節日。
過春節已經融入每一個中國人的文化血液。不過春節,大概要影響一個人一年的好心情了。
可是,在近代史上,就有政治強人嚴禁百姓過春節。這是什麼情況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太平天國:誰過春節打誰屁股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確立了對傳統文化全盤否定的政策。不僅焚毀儒家經典,而且將通行的曆法斥為「妖歷」。洪秀全大力推行「太平天曆」,將春節嚴行禁止。貼春聯、迎神送神、祭祖等習俗,統統在打擊之列。
「洪秀全怒砸孔碑」連環畫。
親歷太平天國那段歷史的書生謝介鶴,在《金陵癸甲紀事略》一書中記載了春節當天南京城中的景象:
「鹹豐四年甲寅,正月元旦,金陵城中女館,著裙共相慶賀,偽女官覺拿去,或杖或枷鎖,目為妖。牌尾間有慶賀,為賊所覺,亦多受杖,時賊營十二月二十四日也。」
謝介鶴所說的這個春節,時在1854年1月29日。太平天國女官發現女館中有人互相祝福,當即把她們等同於罪犯抓起來,或施以杖刑打屁股、或戴上枷鎖示眾。更弔詭的是,這些過春節的人,被視為「妖孽」。
青年洪秀全畫像。
沈梓在《避寇日記》中記載了家鄉浙江桐鄉縣濮院鎮發生的事情。鹹豐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862年1月21日),農曆小年,「鎮有送灶者被長毛拉去,謂仍用妖朝歷」。除夕夜,太平軍進入千家萬戶,查禁祭祖行為,「柳岸沈玉珂茂才家方祭祖,賊入,拉其兄某欲殺之,有某姓者入勸,遭其捶辱。後有賭匪與賊善者送洋六元,乃釋之。」
因為祭祖,差點被殺,可見太平軍對春節習俗必欲從根底上加以消滅。
洪秀全在嚴禁春節的同時,鼓勵民眾過「天曆新年」。據謝介鶴在鹹豐四年所見,太平軍過天曆新年的情景是這樣的:「天大雪,未明誦讚美聲振天地,賊亦飛刺相慶賀,見面不跪不揖,但曰高升而已。」
天曆新年的主要內容,就是唱讚美詩歌頌天父天兄的功德。但是,這種形式對廣大百姓而言,無疑是陌生的、難以接受的。
蔣介石政府:打倒正月初一
1928年11月,蔣介石領銜的南京國民政府頒布《實行廢除舊曆普用國曆案》和《普用國曆辦法八條》。
這兩份方案的要旨,就是廢除農曆,實行陽曆;嚴令各機關、各學校、各團體,「除國曆規定者外,對於舊曆節令,一律不準循俗放假」。
此舉又是向幾千年的文化習俗發起挑戰,一場針對春節的「圍剿」就此展開。
1929年春節前夕,湖南《國民日報》出版《打倒正月初一專號》,用一組漫畫和文字,將春節貶得一文不值,不僅打倒,還要踏上幾腳。
《打倒正月初一專號》上的漫畫。
同時,還有報紙撰文,聲稱:「如發現有販賣門神紙花等,便賞他一個撕之大吉;如果有玩龍燈獅子的,便請他嘗嘗鐵窗風味;至於喊拜年,喊恭喜發財的,我們即目他為反動口號,硬指他為不奉民國正朔的反動派。」
能把拜年推到「反動」的層面,真是上綱上線。
各地警察也沒閒著,深入街巷,搗毀供品,抓捕售賣舊曆的小販,強迫歇業的商店開門營業,趕走舞龍舞獅的民間團體……
不能過春節,民眾當然是牢騷滿腹。1934年2月13日,正是農曆除夕,學生們照常上課。清華大學學生季羨林在這一天的日記中寫道:「我覺得我還有一腦袋封建觀念。對於過年,我始終擁護,尤其是舊曆年,因為這使我回憶到童年時美麗有詩意的過年的生活。」
對於過年,他顯然是很懷念的。
民國初年春節期間迎神活動。
1934年春節這一天,學生期刊《學校生活》登載了一段順口溜:「今天是廢歷的『The New Year’s day』,在家耍子多Happy!但是『上司』仍舊叫我們在學校Study,想起來,真是多麼的Sorry。」
全國人民怨聲載道,輿論反對禁令的聲浪起伏不斷。每年家家戶戶都偷偷地過春節。國民政府不得不重新考慮禁過春節的合理性,最終承認:「對於舊曆年關,除公務機關,民間習俗不宜過於幹涉。」
1936年起,民眾又可以大大方方地過自己的春節了。近代史上兩次試圖扼殺春節的嘗試,都以失敗告終。洪秀全、蔣介石這樣自以為可以改天換地的政治強人,到底拗不過文化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