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烏託邦革命」失敗收場

2020-12-24 騰訊網

作者 | 南風窗主筆 榮智慧

美國當地時間7月1日,美國西雅圖警方驅散了當地抗議者成立的「自治區」。在自治區成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這裡已經發生4起槍擊案,2人被殺。

先是西雅圖市長發布緊急命令,要求西雅圖的抗議者離開「自治區域」。西雅圖警方也發布消息:鑑於西雅圖東部警局大樓和卡爾·安德森公園地區持續出現暴力和公共安全問題,將對「自治區」進行清場。

隨後,身穿防暴服的警察進入該地區,他們打開揚聲器宣布了驅散令。西雅圖警察逮捕了超過30名「自治區」區域內人員,其中包括拒絕離開、阻礙警察清場、有攻擊行為的和非法持槍等人員。

「自治夢」曇花一現

為了祭奠死去的喬治·弗洛伊德,為了向市長珍妮·杜肯和市議會施加警察改革的壓力,自由主義左翼人士在這個美國繁華城市中心,組織起這樣一場企圖關注融合種族隔離、遏制社區貧富分化的激進政治實驗。然而,這個所謂「抵抗權力」的自治區,已經在「黑暗森林」裡陷入進退兩難。

西雅圖夜未眠

6月20日凌晨,「國會山自治區」轄區內發生槍擊,一名19歲男性因傷致死,另一位受害者生命危殆。

民主黨籍的西雅圖市長珍妮·杜肯口中那個「愛的夏天」,一瞬間消逝了;而西雅圖警察協會主席麥可·索蘭描述的「混亂的夏天」忽然到來。

難以名狀的夏天從5月29日開始。在喬治·弗洛伊德被殺後,西雅圖開始了抗議活動。示威者跟西雅圖警察局、華盛頓州州立警察隊、國民警衛隊發生街頭衝突。示威者最終在西雅圖警察局東區大樓附近聚集抗議。警方以強硬手段應對,拿出了催淚彈、閃光彈、胡椒噴霧。

6月22日,警察和示威者在美國華盛頓白宮附近對峙

6月7日,警方在大樓周圍設置路障,用木板把窗口堵死。之後,大樓外的聚集人數越來越多,示威者開始投擲瓶子、石塊,施放煙火。已經被要求停用武器的警方,獲準在午夜後重新用催淚彈驅散人群。警方的行動引來了1萬多宗投訴。

6月8日,警方撤退,棄守警察局東區大樓。示威者很快接管了東區大樓附近的六個街區,豎起路障,宣布「國會山自治區」正式成立。截至6月22日,是誰下令使警方撤離東區大樓,尚沒有明確的答案。

國會山是西雅圖市中心的一個地區,以著名的「反文化」色彩聞名。該地區也曾是其他大規模抗議活動的中心,例如1999年西雅圖世貿中心的抗議活動、2011年的「佔領西雅圖」運動。

「國會山自治區」以西雅圖警察局東區大樓為中心,北界是東丹尼路,東界是13街,南界是東帕克路,西界是百老匯路,裡面包含了整個卡爾·安德森公園——6月20日的槍擊案就發生於此。

「國會山自治區」佔據的範圍

參與者使用路障和籬笆在交叉路口建造路障,只允許人們步行進入。入口處柵欄上掛著「您正在進入自由國會山」的牌子,以此向北愛爾蘭的「自由德裡」致敬。還有牌子上寫「您現在正在離開美國」。東區大樓上「警察」一詞被塗掉,「人民」一詞覆蓋了上去。

塗鴉者開始在顯眼處進行創作:「黑人的命也是命」「哀悼喬治·弗洛伊德」「所有警察都是壞人」等標語交相輝映。志願者在免費分發零食的帳篷裡走動,給激動的人群送去一杯接一杯的咖啡。

很快,有人拿來了放映機,露天電影有兩部,一部是非裔女性導演阿瓦·杜威內的紀錄片《第十三條修正案》(內容為廢除奴隸制),一部是女性導演珍妮·利文斯頓的紀錄片《巴黎在燃燒》。那些平日不被社會容納的「他者」,終於迎來了一場激情四射的夢想盛宴。

紀錄片《巴黎在燃燒》

西雅圖說唱歌手拉茲·西蒙尼是黑人積極分子之一,他在社交媒體上說「帶著帳篷和睡袋加入我們,花不了你多長時間」,據說是引發大狂歡的主要原因。在參與者的時間表裡,下午有討論會,晚上有演講、集會、觀影會,還有馬歇爾·洛樂隊的說唱表演。

免費的書桌擺在街道上,一家新冒出來的「對話咖啡廳」提供沙發和椅子。黑人們在講述自己受種族歧視的經歷,大部分白人聽眾靜靜地聽著。

對於錯過了因新冠疫情取消的夏季節日的西雅圖人來說,「國會山自治區」發生的一切可能是個備受歡迎的替代品。好奇的圍觀者可以隨意參觀。實際上,這一區域已成為西雅圖目前的旅遊勝地。

在華盛頓州西雅圖舉行的「國會山有組織抗議活動」(CHOP)中,一個標誌上寫著歡迎遊客

西雅圖市政府提供了一些基本服務,如可攜式浴室、垃圾收集箱,公園內的夜間照明等。6月16日,市政府與「國會山自治區」的代表就區域大小達成了協定。市政府同意拆除舊的障礙物,改用混凝土重新劃定「自治區」界限。

之後,「國會山自治區」(CHAZ)的名字換成了「國會山有組織抗議活動」(CHOP)。從「自治」到「抗議」,西雅圖示威者的激進腳步似乎正在悄悄「回撤」。

尋求「根據地」

在6月8日佔領國會山地區當晚,示威者已經總結出了一份「訴求清單」,具體分為四大類,突顯了濃厚的無政府主義色彩。

在清單的開頭,示威者不僅僅要求結束警察暴行,還要求市議會和市長為西雅圖的文化和歷史進步啟動改革。

司法領域的訴求共19點,包括廢除警察局,由同齡人組成陪審團重審目前所有有色人種因暴力犯罪服刑的案件,釋放所有囚犯,廢除青少年監禁,大赦近期被捕的示威者,賦予人民自治權等等。

經濟領域的訴求共5點,包括取消西雅圖的高價房租,恢復藝術文化投入,華盛頓州居民免費上大學等。

健康與公共服務領域的訴求共3點,包括西雅圖醫院和護理機構專門僱用黑人醫生和護士來照顧黑人患者,支持黑人企業,創建由精神衛生專家組成的獨立系統。

教育領域的訴求也有3點,包括在華盛頓州課程中關注黑人和美洲原住民歷史,教育系統、醫學界和大眾傳媒等行業的從業者必須經過「反偏見培訓」,西雅圖市和華盛頓州毀掉所有與聯邦歷史人物有關的紀念碑,因為這些人曾企圖以永久奴隸制建國。

文末特意用斜體字指出:「儘管我們以西雅圖人民的名義解放了國會山,但不要忘記,我們站在一個被偷來的地方,這片土地曾屬於杜瓦米什人和Nuu-chah-nulth部落。」

在示威者發出的「訴求清單」中,文末特意用斜體字指出了這片土地曾屬於杜瓦米什人和Nuu-chah-nulth部落

民權訴求和空間訴求,是西雅圖政治歷史中的悠久傳統。

20世紀60年代風起雲湧的民權運動期間,西雅圖就見證了「靜坐抗議」的力量。1970年3月,印第安人佔領了已經廢棄的陸軍基地長達數周,這裡最終變成了服務於土著居民的「啟明星」文化中心。

1972年10月,參與奇卡諾運動(Chicanx,擴大有色人種受教育權運動)的學生和教師,佔領了一所廢棄的小學,向政府施壓,要求其租給「有色人種教育中心」,租金每年1美元。1985年,黑人激進分子在空置的科爾曼學校住了好幾年,最終將該建築翻新為「西北部非裔美國人博物館」。

這些歷史案例往往帶有特定的目標,尋求城市外圍空置的公共建築,最終把社會運動的成果「落到實處」。不過,從國會山這片人口稠密且大部分居民為白人的富裕社區驅逐警察,自發佔領,宣布自治,這種搶佔政治中心地帶的做法確實史無前例。

20世紀60年代,美國奇卡諾運動盛行

「國會山自治區」也不是沒有參照物。內華達州就有每年一度的「火人節」,舉辦地「黑石城」通常被當作模範的「自治區」典型。西雅圖和黑石城一樣,不僅是LGBTQ(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酷兒)社區的傳統中心,也是音樂家、畫家、作家的精神故鄉。

在示威者劃出來的6個街區裡,就包含了一個藝術電影院、一個女權主義合作空間、一個生薑啤酒屋,外加一個日式壽司餐廳。在此生活的藝術家們一直在努力負擔不斷上漲的房租,還要抵抗程序編碼一切的時代浪潮。

因此,「根據地」意識是西雅圖人的一大特點。有市議會的議員想通過立法,將有94年歷史的東區警局大樓改造為社區中心,還有人建議把這座大樓還給杜瓦米什人,象徵「完璧歸趙」。

「佔領根據地」既是無產者尋求居住空間的直接訴求,也是重新詮釋公共空間的努力——通過舊有空間的再造、裝飾、命名,抗議者分享了新的文化定義。同時,和「阿拉伯之春」、加泰隆尼亞獨立運動、「佔領華爾街」一樣,政治性的符號、比喻成為21世紀抗議主力軍最看重的東西,而西雅圖的抗議者走在前頭。

抗議者建立了一個食品合作社,一個社區花園、醫療站和演講者舞臺,他們將自己的營地視為不需要警察的安全飛地

「國會山自治區」的命運正在給其他城市提供靈感。後者想知道前者打造的一個沒有警察的微型社區,究竟前途如何:左翼槍枝俱樂部能否承擔保衛人民的職責?黑人社區組織、司法活動家、宗教領袖、租客協會、土地信託基金和工會,能否團結合作?

然而,6月20日的7聲槍響,差不多宣告了烏託邦理想的破滅。

「沒有警察的世界」

烏託邦的覆滅,一方面由於抗議者的行動太像「行為藝術」,對改變現實無益;另一方面也因為自治的口號太過搶眼,幾乎超出了「黑人的命也是命」的運動主旨的範圍,很難爭取到更廣泛的同情者。

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美國市中心無法容納一個無政府主義社區,這不是價值觀是否寬容決定的,而是國家誕生的經典「契約論」決定的——個人向國家讓渡權利,國家為個人提供保護。

同樣地,1871年的巴黎公社、哥本哈根的「自由克裡斯蒂安娜」社區、雅典的Exarcheia難民區,雖然都能「成功存在」且名噪一時,但終歸任何一個政權都難以容忍眼皮底下存在著羽翼豐滿的反抗團體——即使團體裡的多數人沒什麼政治上的野心。

7月1日,西雅圖市市長珍妮·德肯在凌晨4點58分發布行政命令,宣布西雅圖抗議者們設立的「自治區」是非法集會場所,並下令要求拆除所有路障。凌晨5點,西雅圖警方開始行動

西雅圖無政府主義者所呼籲的廢除警察制度,與1988年以來的「不再注資給警察」(Defund the police)議題有關。早年,在加州康普頓市犯罪率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市長埃裡克·佩羅丁和市管理委員會成員決定在2000年解散警局,把警務工作外包給洛杉磯縣警局。新澤西州卡姆登市因為難以遏制犯罪率上升,2012年也解散了警局,另組了一套班子。但這些解散警局的行動,並不等於不需要警察。

2016年夏天,芝加哥示威者佔領了警察局一處物業對面的空地,將其命名為「自由廣場」,宣布那裡是個「沒有警察的世界」。芝加哥被稱為美國「犯罪之都」,之所以示威者不信任警察,是因為警察總是存在「看人下菜碟」的情況。

西雅圖抗議者採用的「自治區」,據說是從無政府主義哲學家彼得·蘭伯恩·威爾遜那裡學的,他在1990年創造了「臨時自治區」這個概念。不少學者都認為「臨時自治區」是傳統革命的有效替代品,帶來了自由、短暫、隨機性的「自治區」理念。

不過,這一概念雖然一開始贏得了西雅圖技術烏託邦主義者的強烈共鳴,對國會山裡其他的抗議者卻沒什麼吸引力。「國會山自治區」由此變成「國會山有組織抗議活動」。

「國會山自治區」內,一支樂隊在進行免費演出

越來越多的反思正在進行。比如:把所有街道都變成行人專用道路,就自動等於「種族平等」嗎?一個毫無秩序的街區,真的算得上宜居之地嗎?沒有警察的領域,誰又能保證黑幫和極右翼組織不會侵入呢?

「國會山自治區」可能只是曇花一現,但它有一種實操性的意義,提供了一個「國際屋頂」般的公共空間——各種背景的人正在相互學習,努力共存。

編輯 | 謝奕秋

排版 | 阿麗菜

更多推薦

熱文

圍觀

故事

商城

雜誌

相關焦點

  • 英國文學的獨特氣質: 「烏託邦文學」與「反面烏託邦文學」
    中世紀以來,英國人一直在嘗試如何限制「王權高於一切」的專制獨裁者,為此他們曾經早於法國,以暴力革命的形式,將專制國王推上了斷頭臺。但這並沒有解決問題,接著革命者成了新的獨裁者。於是英國人又迎來了新的國王讓他登基,但復闢的王朝很快又試圖建立新的極權專制。於是在1688年,英國人發動了「不流血」的革命,趕走了舊國王,與新國王籤訂了《權利法案》,剝奪了國王的實權並使其僅成為國家的象徵。
  • 阿來:烏託邦可以詩意的憧憬,若付諸實驗,則必定失敗
    自託馬斯·莫爾的《烏託邦》問世以後,烏託邦已成為文學中一個生命力旺盛的母題,它是縈繞在人們心頭的一個夢,有時是美夢,更多的則是噩夢。烏託邦的悖論在於,若停留在憧憬階段,它是詩意盎然的;若付諸實驗,則必定失敗。
  • 歐寧:烏託邦鄉愁——社群實驗與鄉村建設
    2016年,在美國有三本相似題材的新書出版:《烏託邦自駕遊:穿越美國最激進思想的公路之旅》(埃裡克·雷切)、《此在的天堂:美國烏託邦主義的故事》(克裡斯·詹寧斯)和《奧奈達:從自由性愛烏託邦到精緻擺設的餐桌》(艾倫·韋蘭-史密斯)。
  • 當今攝影中的烏託邦是什麼樣的?
    當今攝影中的烏託邦是什麼樣的?今年冬天,在一場大流行病、全球抗議運動和美國戲劇性的總統選舉之後,光圈雜誌(Aperture)發布了新一期主題「烏託邦」。這個問題表明,當集體意志存在時,其他生活方式也是可能的。
  • 美國的幻想主義讓它成為世界的新冠病毒烏託邦
    美國的幻想主義讓它成為世界的新冠病毒烏託邦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毋庸置疑。無論從金融還是軍事,包括文化。全球硬通貨美元,各大洋遊弋的航空母艦,佔領各大影院的好萊塢。美國為什麼這麼強大?美國人的幻想主義是美國新教文化中最底層的邏輯。第一批到達美國的五月花號帆船,他們帶著自己強烈的新教主義理想到達美國,並且在美國文化基因上根值了深刻的幻想主義。美國人是不相信達爾文進化論的,美國人相信是上帝創造了人類,創造了美國,並且相信漫威宇宙真的存在。
  • 《三十而已》王漫妮郵輪邂逅男神,卻不知對方是不婚族,失敗收場
    《三十而已》王漫妮郵輪邂逅男神,卻不知對方是不婚族,失敗收場。《三十而已》的選角配置很有看點,集齊了江疏影,童瑤,毛曉彤等一眾女星,站在那裡散發著姐姐們的魅力。近期姐姐們的話題大熱,三十歲的加的女人將會是另一種人生狀態。
  • 「託邦」五百年——託邦、烏託邦與敵託邦
    烏託邦如何變成敵託邦回頭細看,無論是烏託邦或是敵託邦的設計,一開始都不免直指「託邦」的不堪。數次「參政」失敗的柏拉圖的「託邦」是寡頭和獨裁政體,「那些統治者們最樂於治理的,往往是最糟糕的國家」「他願時不時地發起一場戰爭,使人民需要有一個領袖」。
  • 美國三角洲部隊聞名遐邇,為何當年去伊朗解救人質時,卻狼狽失敗
    不過三角洲部隊也不是一開始就這麼高光,上世紀80年代初,在營救被伊朗扣押美國外交官人質的鷹爪行動中,三角洲部隊的首秀就遭遇了慘敗。 (美國三角洲特種部隊) 美軍素以計劃詳盡,組織周密著稱。為何作為美軍王牌精英的三角洲部隊,第一次執行任務即以失敗收場呢?
  • 老鼠烏託邦:——被稱為「預言了末日」的神奇社會學實驗
    所謂「老鼠烏託邦」是一個由約翰卡宏為老鼠精心設計的理想生活環境,長寬2.57米,高1.5米,可容納4000隻老鼠生活。這裡沒有天災鼠禍,有的是無窮無盡的食物和怡鼠的生活環境。最初進入這個烏託邦的是公母老鼠各四隻,它們的後代五周即可發育成熟,孕期為3周,平均55天即可產生下一代。
  • 陳冠中:烏託邦、惡託邦和異託邦
    經過一百多年的烏託邦溼夢和惡託邦噩夢,誰能阻止還有點集體記憶的雜群也要問這個問題:革命的第二天怎麼辦?       我在兩篇探討中國左翼傳承和現狀的訪問中,除了慨嘆部分中國自由派只看自己門戶的書外,也試圖提醒新左翼社會行動者應多注意近百年來中外實存的相對實質的社會民主運動,不要太過痴迷以法國人為主的理論大師。
  • FGO:櫻花革命的失敗能否讓DW重新審視FGO的成功
    DW和世嘉開發的《櫻花革命》遊戲於去年12月15日上線,在經濟慘澹的背景下,這個作品被稱為是世嘉「賭上社運」的遊戲,據說是斥資30億日元進行開發的,而首月的營收只有7000萬日元,這和很多遊戲的開服營收差距甚大,基本也算是宣告了世嘉的失敗。這一消息不僅在日本受到熱議,甚至在國內的討論度也很高,尤其是作為同為DW開發遊戲FGO的玩家,對此更是比較敏感。
  • 《飢餓站臺》:被反噬的「堂吉柯德」悲劇人物構建烏託邦制度失敗
    飢餓站臺發生在某個國度中,男主角葛蘭在監獄醒來,剛開始葛蘭對於監獄坑的抱著堂吉柯德」樂觀態度,但經過舊制度洗禮後,他陷入了自我質疑逐漸趨同中,後來他被黑人信仰執著所影響,他又重新激發起了幻想打造烏託邦制度。
  • 古羅馬鬧得沸沸揚揚的斯巴達克起義,為何最終卻以失敗收場?
    但讓人可惜的是,雖然他領導的農民起義非常轟動,最終卻以失敗收場。今天就來跟大家講講,導致這個擁有10萬起義軍的斯巴達克斯起義失敗的幾個原因。一、戰略上出現失誤,起義後的目標過於混亂,導致錯失了很多好機會。
  • 優享生活與烏託邦是什麼關係?
    優享生活與烏託邦是什麼關係1、什麼是優享生活?據官方介紹優享生活是一家對接京東商城及物流,擁有20萬款產品,全面涵蓋衣食住行,吃喝玩樂,買房買車等生活中各個領域,是烏託邦去中心化平臺開發的底層商業應用生態APP。烏託邦UTP生態之優享生活,上線後會全面對接各大商家,攜70萬會員流量,47萬日活量,強勢進軍線上線下消費領域。
  • 王毅:美國反華勢力的倒行逆施該收場了
    美國國內的反華勢力,出於一己私利和政治偏見,對中國進行不擇手段的造謠抹黑,毫無理智的打壓制裁,甚至挑動意識形態對立,企圖把世界推入「新冷戰」的深淵。美方這些人的倒行逆施該收場了!如果繼續執迷不悟,不僅將損毀美國自身的信譽,危及世界的和平穩定,也終將被世人和歷史所唾棄。中美關係呈現的複雜性已經超越了雙邊範疇,成為多邊與單邊、進步與倒退、公道與強權之間的較量與抉擇。
  • 幹掉我們的不是「老大哥」:從《烏託邦》到《美麗新世界》
    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託馬斯 · 莫爾在小說《烏託邦》中創造了一個社會和諧美滿、科技發達的「美好世界」,這便是烏託邦文學的最早起源。託馬斯 · 莫爾(史上第一位空想社會主義者)不幸的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離理想中的烏託邦社會似乎越來越遠。經濟危機、世界大戰、艱難的戰後重建……於是,人們逐漸對烏託邦進行質疑與反思,這股潮流同樣呈現在文學創作之中。
  • 世嘉旗下手遊《櫻花革命》首發失敗,《FGO》開發商應該背鍋
    世嘉旗下手遊《櫻花革命》首發失敗,《FGO》開發商應該背鍋 2021-01-06 18:49  愛遊戲的萌博士
  • 奔火:飛向「烏託邦」
    人類探測火星起步於20世紀60年代,2020年之前共實施了44次火星探測任務,其中美國20次,蘇聯/俄羅斯20次,歐洲2次,日本1次,印度1次,任務形式包含掠飛、環繞、著陸及巡視探測。只有24次任務取得了成功或部分成功,成功率54.5%。讓人期待的奔火之路,實則步步驚心。
  • 「老鼠烏託邦」實驗,種群崩潰行為,能否預示人類社會的未來?
    烏託邦即為「空想的國家」,是人類思想意識中最美好的社會,自由、按需分配,人人平等、沒有壓迫、就像世外桃源。1968年7月9日,美國馬裡蘭郊區的一所研究院裡,動物行為學家約翰·卡爾霍恩博士進行了一個令人不可思議的實驗,從這個實驗中我們或許可以一窺人類社會的終極走向。約翰·卡爾霍恩想,如果把老鼠放在一個物慾橫流,但空間有限的理想樂園裡,最終會出現什麼結果?
  • 電影遊戲文化:烏託邦與反烏託邦
    烏託邦烏託邦(Utopia)指的是「沒有的地方或者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最早是由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提出的一種「空想的國家」。之後,空想社會主義的創始人託馬斯·莫爾創造了「烏託邦」這個詞,並寫出了《烏託邦》一書。